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能者好比较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1-09-23 09:57:12
  • 被阅读0
  •   稍微注意点历史就会发现,能人是好比较的,尽管其心理可能各有不同。

      刘邦说过自己不行。刘邦说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抚百姓不如萧何,率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还有句话,“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里刘邦对自己是明贬实褒,虽然我在某些方面不如“三杰”,但“我能用之,”这就是我的长处。项羽很多方面也比自己强,但就是不会用人,所以败给了我。刘邦善于从不行中找行,还是要突出自己。

      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酒至半酣,曹操对刘备说:“玄德可试言当世英雄。”刘备心中确有几人可称英雄的,但他为了麻痹曹操,决定按平常人的眼光来说。他依次列举了袁术、袁绍、刘表、孙策等,都被曹操一一否决。刘备假装无奈说:“舍此之外,备实不知。”其实刘备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知道,曹操绝不会无缘无故叫你来论英雄,在曹操心里,只有自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你刘备只需要说“天下第一英雄,非丞相莫属!”,就万事大吉了,可刘备却偏偏没说。曹操忍了半天,隐隐有些不快,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看到刘备还是不理解他的意思,曹操有些恼怒地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掉落地上。刘备为什么如此害怕呢?这是透明度错觉在作怪。透明度错觉是说我们有时会产生错觉,认为别人也能像我们一样洞悉我们的内心世界,但其实就内心世界而言,别人和我们自己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刘备之所以要务农,就是要让曹操认为他已经毫无斗志,不再构成威胁,从而寻找机会脱身或做一番事业。这是他外在的行为,但在内心,刘备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的勇气。当曹操说他是英雄时,由于透明度错觉的作用,他以为自己苦心经营的伪装被识破了。可想而知这一惊,当然是非同小可的。无巧不巧,正在这时雷声大作,刘备乃从容俯身捡起筷子,淡淡一笑:“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因此并不怀疑他。当年曹操不了解透明度错觉,让刘备巧妙欺瞒。

      那为什么曹操会认为刘备也是英雄呢?这里有四方面原因:其一,刘备曾经三拒徐州,这份不被巨大利益所诱导的气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其二,在吕布反客为主时,刘备甘居其下,这份坚韧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其三,刘备曾以雷霆手段斩杀杨奉、韩暹,这份决断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以上这三点很合曹操口味,所谓英雄惜英雄。还有第四点,自己夸自己不管是什么人都会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刘备就被纳入了陪衬的行列。当然,如果前三条不满足的话,刘备就连陪衬的资格都没有。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好文章。邹忌通过问他妻子、妾和客人,他与城北徐公谁美?妻、妾、客人都说他比徐公更美。第二天徐公前来拜访,他对着镜子比来比去,发现自己比徐公相差甚远。什么原因呢?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终于想明白了,原来妻子偏爱我,妾害怕我,客人有求于我,都没有实事求是,都偏离了客观标准。于是第二天他上朝拜见齐威王,叙述了了自己的比美经过后说,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听罢,齐威王说,善也。做出了奖赏提意见的决定,几年后意见越来越少,国家治理得越来越好。可见不怕人家有意见,就怕不让人家提意见。有了意见改了就好,意见就会越来越少。否则就会越来越多,积重难返。

      《淮南子·人间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三位弟子在某方面都比孔子强,但以颜回之“仁”、子路之“勇”、子贡之“辩”换孔子之“道”,孔子并不愿意。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有人问孔子:您的弟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物啊?孔子回答说:“仁人也,丘弗如也.”问:子贡是什么样的人呢?答:“辩人也,丘弗如也.”问:子路是什么样的人呢?答:“勇人也,丘弗如也.”问:既然三人都比您强,他们为什么还听从您的调遣?答:“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孔子的长处是人格完善,不偏不倚。综合素质比他们强。“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孔子说,把他们四个人的长处换给我,我也不换。孔子没有讲自己长处在哪里,他不执著这些长处,不执著任何一方面,所以佛家叫这个是解脱。孔子的长处啊,这一班三千弟子七十二门人,每人都是只学了一个专长。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也是各有专长,但不是佛那样。“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因此他们愿意做我的学生,一辈子也不变心。他们一辈子没有办法超过这个老师,所以从师学,永远不变,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才能和德行,自古以来就少有能十全十美的,人如果有长处,也必定会有短处。倘若用其长处去弥补短处,那么,天下将没有人不被使用;倘若苛责人的短处而舍弃其长处,那么,天下人都将被弃而不用。再加上人的感情各有爱憎,旨趣各有同异,即使是像伊尹、周公这样圣明的人和象墨翟、杨朱这样的贤能者,如果去征求众人对他们的意见的话,谁能免去受讥刺和遭疑忌呢?

      孔子说,端木赐,你的德行就那么比人好,才能比别人强吗?孔子的言外之意,子贡不该和别人比较。孔子怎么做的呢?我就没有闲时间去和别人比较。践行君子之道的人,应该把时间用在提高自己上,但是有点能力的人总喜欢和别人比较呀,我比谁强多少呀,这是有能力的人的通病。

      不记得是孔子的哪个弟子说的,大致意思是在他刚刚认识孔子时,认为孔子不如自己;跟着孔子学习后一段时间觉得孔子跟自己差不多;等学习时间长了,才觉得孔子远远高出自己。有的人说,子贡比他的老师强,子贡做了一个比喻,说他家院墙只有肩高,别人站在墙外可以将他家的美好看得清清楚楚,而他老师家的院墙高有数丈,如果找不到大门进去,就看不到里边宗庙的壮丽和房舍的富盛,而能找到其门的人却很少。

      韩愈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老子第一次见孔子,看到孔子没有容人之心,没有足够宽广的心量,处处要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处处要争名夺利。孔子周游列国,各国都不重视,也不认同他的观点。所以落得没有一个国家愿意给他一个官当,真有那么大本事,各国还不请他当六国宰相?最后落得不管见到谁,哪怕是个农夫他也要跑去和人家比智慧,偏偏又比不过对方的儿子,只好灰溜溜走了。这就是老子第一次对孔子说的话:“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越是聪明的人,越靠近死亡,因为他总是爱议论别人。“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有学问,有见识又能说话的人最容易给自己带来祸患,因为他会揭露别人的短处。“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你既然做别人的子女,就别天天只想着自己,要为父母多想一想。作为臣子的,不要总想着自己利益,要为自己的君主想一想。

      最后一次见孔子已经过了多年后,老子看他还是那副德性,只会到处教人要仁义道德,却不知道遇到外敌是要靠武力才能保家卫国,保护自己,否则只有受人欺负沦为奴才,所以老子看透了,直接说:这么多年了你还是错得这么离谱,没点长进,谁也教不了你,你已经有自己想走的路,不用我来教你,还是走吧,以后不要再来了。送了孔子最后一句话: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最后评价老子,老子如龙我不知也!但孔子也是一代宗师,不是普通学生,他有自己的理念和追求,并不会被老子与世无争所说服!传说中的龙飞天遁地,无所不能,老子大约就是了。在老子面前,孔子觉得自己很渺小。

      2021年9月19日

    【审核人:站长】

        标题:能者好比较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330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