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那山风,那竹海,一浪一浪,青翠绵连,摇曳在云端。它的妩媚与多姿,把它想象成是她。她是天庭里的仙子,山花戴发间,风情含笑,逸逸仙仙,踏祥云而来。漫山竹子,是她摇荡的秋千,雾岚是衣袂,飘飞盈盈;青叶是裙摆,簇拥如荷边;水袖甩起,溪流生紫烟。它的俊峭与巍峨,把它想象成是他。他是款款而来的书生,白衣卿相,明眸浩齿,深情傲然,手执书简,歌声在山崖。把漫山竹子做成简,终日诗书,终日刻写,豪情乘风,与天比肩。她和他相遇,携手舞翩跹,茂林修竹里,大山皱褶间,鸟欢雁鸣,在溪边在龙潭,在周家大屋前,松涛成诵,竹海飞歌;他和她,弦歌不绝于耳,生息繁衍,渐成村落。她和他,挽.....
1、
那山风,那竹海,一浪一浪,青翠绵连,摇曳在云端。
它的妩媚与多姿,把它想象成是她。她是天庭里的仙子,山花戴发间,风情含笑,逸逸仙仙,踏祥云而来。漫山竹子,是她摇荡的秋千,雾岚是衣袂,飘飞盈盈;青叶是裙摆,簇拥如荷边;水袖甩起,溪流生紫烟。
它的俊峭与巍峨,把它想象成是他。他是款款而来的书生,白衣卿相,明眸浩齿,深情傲然,手执书简,歌声在山崖。把漫山竹子做成简,终日诗书,终日刻写,豪情乘风,与天比肩。
她和他相遇,携手舞翩跹,茂林修竹里,大山皱褶间,鸟欢雁鸣,在溪边在龙潭,在周家大屋前,松涛成诵,竹海飞歌;他和她,弦歌不绝于耳,生息繁衍,渐成村落。她和他,挽袖飞天去,顺手于悬崖峭壁,留下“九宫揽胜”字样,让登高者仰望……
这里的“他”和“她”,是触景生情,让我产生无限遐想的中港村。中港村,在国家名胜风景区九宫山山脚下,被列入国家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
2、
进九宫山的山门,就在中港村村口。飞檐翘角、高高门楼上,“九宫山”三个大字,是原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所题,一港宽阔碧水相映照。村口有巨石端坐,上书“中港村”。紧挨其左边的是古建筑特色的广告站牌,红色字体写着“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基地”,上下九宫山的车辆,掠过可视。从村口过中港桥,步入村落,远远古街,鳞次栉比,于一汪碧水,林立相守。
踩在细小鹅卵石铺就的小道上,走进周家大屋,便是走进中港村的灵魂。那是历史的轨迹,更是古人精神和智慧的结晶。古老石门,楣上潇洒飘逸“赤壁遗风”四个大字,让初来者发出诘问:为何是“赤壁遗风”?原来是三国人物周瑜的后代。有屋为证,有史记载。
大屋内,“重建公祠铭”开篇写道:
公讳派伍,积德累功。
仁慈笃厚,后裔昌隆。
始迁中港,百代所宗。
中港福地,极目群峰。
山环水绕,翠竹苍松
……
占地四千多平米的周家大屋,乃东吴大将周瑜后裔周德公举家迁徙于此兴建而成,建于清代乾隆戊戌年间,距今,恍恍二百四十余年矣。此处周家,代代做商人,不事政治。难道与周瑜最后失志有关?
青砖黛瓦,印证着历史的脉络;青木横梁、雕花格子,传递着巧匠之高艺;祖宗祠堂、小姐闺阁,大小房间共有一百三十多间,四十八个天井,屋屋相通,户户相连,晴不用伞,雨不戴帽,穿行其间,只有孩童不曾远去的嬉笑……那个叫周德公的周氏祖人,当是德高威望的智者。
民国21年(1932年),国民党通山县中学迁址周家大屋,历时三年之久;随后,国民党17军26师的医院,也曾驻扎于此,达两年之久。三百多年的风云变幻,不曾败落,与居住有关,与它的大可遮风挡雨有关,与祖人高高在云端的照看有关,更与眼下国家重视保护古民居的好政策分不开。
随着九宫山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周家大屋不仅是九宫山特色景点,还是国家重点保护古民居。穿村而过的溪流港,竹桥网栏横渡,已成为现代人网红打卡地;溪流附近的村居,有武汉人租民房经营“想静静”民俗,一到炎夏,预定爆棚。游客来中港住民房,听民歌,吃农家饭之农家乐,已成另一种时尚。
3、
中港是古老的,中港也是浪漫的。历史悠久的中港,商贾兴盛,弦歌不衰,至今还有中港妹子用土生土长的中港话,唱中港老调《贩茶歌》:
情哥打办去贩茶,吩咐我姐守在家。
若是有人调戏姐,千两黄金莫靠他。
留得好名郎回家……
情哥此话说得差,一树不开两色花。
树大不怕风来摆,身正不怕影子斜。
放心大胆去畈茶……
从这首情歌可以看出,恩爱的小俩口要分开,男人要去外地贩卖茶叶了,对家里的娇妻不放心,而娇妻却坦荡不怕影子斜。这样的场景和对话,让我对中港以及与之紧紧相连的内港、西港、船埠等地名有了好奇。崇山峻岭之间,用港字做地名,由来在哪里?
读到一篇九宫山僧人写的《龟蛇二仙记》,洋洋万言书,虽不敢全信,可有些文字还是让人产生了思索和遐想。此文开篇便说九宫山中内港有不少八九十岁的老人,故此处又称“长寿村”。多数老人说,一辈辈相传,万物生长时海外有蓬莱仙山即指如今的九宫山,并用《山海经·海内北经》佐证,说记载的蓬莱仙山就是此地的九宫山,由于地壳经亿万年运动,海变山,而地名中的各类“港”字,代代相传,从未改变。
在我有限的知识里,知道历史有记载的九宫山即晋安王陈伯恭兄弟九人,在隋亡后举族南迁,来到九宫山修了九座宫殿,道教师祖和佛教僧人纷纷到此修炼,九宫山成了一山容两教的佛道圣地。从云关古寺到祖爷殿瑞庆宫,都是历史的见证。故有“佛号梵音传百里,漫山皆是修道人”之说。而中港内港这一带,是步入九宫山的必经之路。
这一衣带水的“港”字码头之产生,是否真的就是无数年前的蓬莱呢?哈哈…不得而知,权当触景生情的又一幻想。至今,仍有有心人保存着六七十年代,这一带放竹排向长江的黑白照片。当我见到中港对面内港路边的巨大神龟石时,它栩栩如生、却无根基的飞来之庞大,头向高山云端处的翘守,令人不解。双手扶摸着石龟,不禁想问:您停留在此,是山壳移动时爬得太慢而掉队?您到底想要爬向哪里,去向何方呢?您老向山上仰望式的急急神态,难道是要召唤谁等等你吗?
在神龟石不远处的溪流上,横陈着一块像龙船的大石头,把溪流拦中间劈开,让水流绕过巨石分两处前行,这块奇特的石头,身上的纹路和质地,与神龟石有相似之处,却与周围的鹅卵石完全不同,像神龟石一样,有凭空飞来之势。
4、
这些传说抑或设想,真真切切,有实物为证。在这一片神奇山水间,有着神灵般不可思议的呈现。那么,中港村有个神秘的十八潭,也是不可不看不可不说的。我去过十八潭多次,特别是夏天,潭水如瀑,清凉如许,难有可比。
十八潭,依然在中港民俗村入口处,与民俗村一港之望。由门而入,古树荫弊,凉气袭人,顿感清爽汗无。移步换景,一景一潭,一潭一潭串异景。全长千余米,上可通无量寿禅寺,下达中港民俗村。阡陌纵横,森林密布,修竹临风,鸟语花香。在深长峡谷中探幽,山峰耸立,潭水潺潺,清流石上,白浪涛涛;石阶石板,古径通幽,可险可缓,曲曲弯弯,深情又绵长。
既然是十八潭,当然有十八个之多。当地人为十八潭命名,一连串之潭,潭潭有其名:芳心潭、丹桂潭、明月潭、仙姑出浴潭、贞节潭、鸳鸯潭、牛郎潭、织女潭、相思潭、玉龙怀春潭、羞花潭、闭月潭、圆梦潭、情侣潭、君子潭、念慈潭、碧剑潭、星斗潭……
一潭又一潭,一潭连一潭,高低不同又一潭;几步一潭,步步为潭,念念是潭,在在是潭,处处有潭;向前是潭,向后是潭,拐角又是潭;一潭一景,一潭一故事,形状各异,灵动轻盈,奔涌向前;清流一潭潭,读潭思圣贤。连起诸多潭的木制拱桥、竹制吊桥,是架接起深涧绝壁的又一道风景。中港十八潭,仿佛是各路神仙聚会,仙女沐浴的圣地,给人以无限的幻想……
5、
离开十八潭,步入“竹林下”。
那个与中港遥遥相望的“竹林下”民宿,它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中港、内港一带,民风自古以来的浪漫色彩。从路边的民居后门步入,在石板铺就的弯弯小道上,身边的菜园保持着季节不同的菜鲜,菜园边的木槿花,朵朵粉嫩如笑脸。
一个简单又赋予古色彩的院落门楼,青砖灰瓦,映衬着远山竹子和蓝天白云的簇拥,让这门楼有了空灵之动感。门口是石板拼做,尽量保持着古风,进门右侧木板黄漆黑字,写着“竹林下”。立于门前,远远可望远方,群山在层层叠叠白云中环绕,枕卧于竹林间的古村落,白墙黛瓦,或挤挤挨挨,或独立一座的民居,出尘脱俗,安然恬适。
进得竹林下,内景里古风中又融入了现代元素。一池在眼前,小小肚木栈道,把池分两边。池前方草地一处,秋千一架,在风中摇动;往前去是颇具古风的院落和柴门,小径蜿蜒,花儿朵朵于两侧。一栋木制两层楼,完全现代派的内部设施,让旅客回归自然又不失现代享受。池左边是闲适长廊,飘逸着如白云一样的纱缦,长长茶几长木櫈,露天横陈,与大自然接壤;一间仿民房土墙连三屋,左边延伸的小路柴门出去,是依山而建的两层木楼,依然保持着古风和现代设施,一处碧蓝碧蓝的露天游泳池,在这山上略显匠心,池边上一处休闲廊阁。所有建筑色彩基调,统一土黄色,在蓝天白云之间,彰显着土地的庄严与魅力。十多位爱好文学的浪漫追梦人,坐在一起享受醉卧白云深处的美好。
此处各种鸟类和生灵,与人类相生和谐;这方山水土地、竹林树木,供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内港人,以及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生灵。醉卧白云间的人们,生如夏花之绚烂,立于石壁之坚韧,山野情趣,赋予他们自由的灵魂,从古至今,日复日,年复年,与日月和白云同在……
6、
省作协把文学创作基地选在中港村,是有道理的。
在通山,每走一个村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一个通山人,真的很幸福。到中港村,坐在竹林下上吹着山风,这种感受尤为浓烈。
2020年8月4日,省作协文学创作基地挂牌。成立时,有省作协、九宫山管委会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参与。好山好水,省作协文学基地的成立,将会更加带动通山文学爱好者的奋力前行。
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抚琴诵唱,快意书写,高山流水,歌震沟壑,家国情怀……这些,不都是读书人所向往的吗?相遇中港,时年正好。
中港村,无论是传说中的港码头,还是现在的清澈溪流,整个中港与内港相连的九宫山脉,以及那一片片青翠无垠的竹海,都是大自然的馈赠。置身于大自然怀抱的中、内港村,就是一位醉卧白云间、神采飘逸、山歌传人间的得道仙者……
2022年7月8日于玉竹楼·子谦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