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新华每日电讯》这张报纸上认识叶嘉莹先生的。
《新华每日电讯》有一个“草地周刊”,主要刊载与文化相关的内容,我在2018年到政协机关工作后,经常阅读,非常喜欢这个“周刊”。
记得2022年元月下旬,我在阅读“草地周刊”时,看到一个新开辟的专栏“迦陵课堂”,是叶嘉莹先生关于诗歌的讲评内容。以前,我听说过叶嘉莹的名字,并没有在意她的存在。这次看了她的讲课内容,哎,感觉挺好,于是记住了她的名字。后来,几乎每一期“迦陵课堂”,我都是忠实阅读者,而且,我还把它裁剪下来,收藏起来,因为,我有时候瞎忙,不能够及时阅读完叶先生所讲的全部内容,只能收藏以待来日再读。
记不清看了多少期“迦陵课堂”了,只记得叶先生领着我从《诗经》出发,从先秦到中唐,一部沧桑华美的诗歌史,白纸黑字,娓娓道来,在先生和我之间架起一座文字之桥,让我沉浸式体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这样一个过程,我是阅读者,更是悦读者,我的身心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净化。
叶先生曾在《红蕖留梦》中自述,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古典诗歌的世界,是她一生使命所在。我呢,是个诗歌爱好者,喜欢读诗,包括古典诗歌与新诗,对古典诗歌似懂非懂,半懂不懂,但是,通过与叶先生“迦陵课堂”同步悦读,我对中国古典诗歌里的很多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和理解,谈不上已经熟悉古典诗歌,但是,我已经站在古典诗歌的大门口了,正在欣赏着里面的无边风月,乃至于深深迷醉。
叶先生还说过:“我们讲诗的人所要做的,就正是要透过诗人的作品,使这些诗人的生命心魂,得到又一次再生的机会。而且在这个再生的活动中,将会带着一种强大的感发作用,使我们这些讲者与听者或作者与读者,都得到一种生生不已的力量。”
透过叶先生的文字,叶先生和那些古典诗人们的生命心魂已经进入包括我在内的千千万万读者心中,她实现了自己讲诗的理想目标。作为后来人,我已经按照叶先生教导,加入到中国诗词这一条“绵延不已的感发之生命的长流”,并和众多中国诗词爱好者“一同沐浴和享受这条活泼的生命之流所给我们的最大的乐趣。”
叶嘉莹先生1924年7月生于北京,加拿大籍华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讲席教授,曾获得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4中华文化人物,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她的一生饱经忧患,但她一直热爱中华古典诗词,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传播与教研。“只为一件事而来。”叶嘉莹先生一辈子研诗、写诗、传诗,为中国诗词之美吟哦至今,更活成了人们心中的诗。
如今,叶嘉莹先生驾鹤仙去,留给我无尽的哀思与怀想。我从收藏的剪报夹再次翻开“迦陵课堂”,那一次次与叶先生同步悦读的场景,扑面而来,如同昨日。我虽未有幸成为她亲临课堂的面授学生、入室弟子,但是却无数次在“迦陵课堂”上做了她的忠实学生。
我永远是叶先生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