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王丽梅:北地国花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7-02 14:43:14
  • 被阅读0
  •   一(梦是现实的延续,现实是梦的终结。)一陕北以北,毗邻晋、陕、蒙的府谷高寒岭,注定是一个藏经入典的重地。在先秦历史上,这里分属晋、魏、赵国的领地,秦时被称作上郡,南北朝时为匈奴地。北部毗邻内蒙古准格尔和伊金霍洛旗,东隔黄河与山西的保德相望。梁衡先生说“它是长城内外的分切点,万里黄河的拐弯处。”最早让人记住的是遥远的毛乌素沙漠和榆林毛毯。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里记载:“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

      一

      陕北以北,毗邻晋、陕、蒙的府谷高寒岭,注定是一个藏经入典的重地。

      在先秦历史上,这里分属晋、魏、赵国的领地,秦时被称作上郡,南北朝时为匈奴地。北部毗邻内蒙古准格尔和伊金霍洛旗,东隔黄河与山西的保德相望。梁衡先生说“它是长城内外的分切点,万里黄河的拐弯处。”最早让人记住的是遥远的毛乌素沙漠和榆林毛毯。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里记载:“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震匈奴......”于是人们记住了上郡、蒙恬、秦长城和那一段历史。

      自榆林到府谷高寒岭,一路川原之上随处可见一个个古旧的土夯或是像新砌的烽火台,一段段高低不等土黄色的残垣断壁明长城。稀疏绿色之上长城遗址,让视野中的荒凉纵横弥漫。这里自古是征杀伐掠之地,曾是历史上千百年来民族对峙狼烟四起、惊心动魄的古战场,也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草原游牧文明文化交锋与民族融合之地。历史上的匈奴、西夏、辽国、准格尔等都曾经在这里留下屡屡进犯的铁骑狼烟,也留下了华夏民族英雄们守土抗敌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著名的明长城遗址镇北台就是最好的明证。

      沿途连绵起伏的沙丘上布满了油柏、杨树、砍头柳和银杏树,路旁高耸的两个大大的烟囱是榆林煤电,脚下千百万年厚厚的黄土之下蕴藏着储量丰沛的煤、气、油田,能源是这里经济增长点。昔日古战场,今日是万众瞩目的能源新城。沙丘上那一棵棵小树,像是棋盘上的棋子,又像乐谱上跳跃的绿色音符。

      这条新建不久、宽阔笔直的公路将视野中的川原沟壑一路劈开,像是劈波斩浪的航船,又像是被牵引着,径直通向府谷田家寨镇的高寒岭,北纬39°,东经110°42',海拔1426米的高寒岭,这里是国内首个人文森林公园、国家3A级风景区,有着997年历史的中华版图柏已成为具有地标性意义的人文古树。

      蓝天碧宇之下,千沟万壑之中,令人震撼的黄土高原上生长着茂密的苍松翠柏,奇迹般的人文森林公园和蔚为壮观的200亩西北牡丹(也称油用紫斑牡丹)示范基地,是府谷为陕北绿色生态建设大笔书写的绿色传奇。

      我的耳边不禁响起了节奏欢快的新民歌《我的大陕北》:

      看那黄河浩荡奔流

      上下五千年

      血与火铿锵古长城

      大漠孤烟直

      信天游吼在高天上

      长河落日圆

      这是陕北豪迈情怀

      唯我独有

      我的大陕北

      从古到今一脉相传

      无定河边柳呢喃统万情仇

      大美榆林我爱你......

      旷古高原,奇清古峻,汇天地之灵气,聚人文之精华。史接千载,这里有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和5000年前龙山文化遗址,自夏商周以来的历史。中华版图柏见证了中华民族近千年来的抵御外族侵略,守卫疆土的悲壮历史;黄河流域民俗艺术博物馆和梁衡文苑成为这里与中华版图柏遥相辉映的人文景观。这里有府谷乌金之称,水丰煤厚,探明煤炭矿产资源200亿吨。作为规模经济的煤炭产业和正在建设的风能发电项目,使昔日不毛之地、贫瘠之地变为富庶的陕北高原。印象中陕北人赶牲灵时走过的山间小路,已经被宽阔的高等级柏油公路替代。这路通向天、连着地,连着心的方向,四通八达。

      二

      从空中俯瞰高寒岭人文森林公园,方圆几十公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上,生长着五千多亩郁郁葱葱的杜松、侧柏和油松,那种绿色苍茫,那种让人目不暇接的绿色,让人从心底里发出一种震撼的声音,这里还是被称作黄土高原的陕北吗?那白色牡丹亭的周围,种植的是我国纬度最高且抗高寒的西北牡丹,它可抵御高寒岭零下31度的寒冷,是一种有极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花开芳香四溢,花瓣可做茶,结籽可炼油、酿酒......

      站在高寒岭上,远远近近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莽莽苍苍由远而近地奔扑眼底,地连着天,天接着地,蓝色的天与黄色的地被视野里的翠绿连接,一种诗意的苍茫从心底生起,仰望蓝天,脚踩黄土,远处一个一个的长城烽火台,时时在提醒你,这里就是历史上华夏民族最北的边关,这里曾狼烟弥漫,这里有英雄驱逐匈奴外族侵略留下铁马金戈的呐喊声和拼死厮杀的身影。隔着深深的沟壑,彼此遥望而不可及的崖对崖,那些在沟壑里顽强生长的一颗颗侧柏和笔直的杜松,仿佛用绿色生命证实即便在这样艰苦的黄土高原,坚强的生存仍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山间连绵起伏,险峻丛生的崖边路边,崖畔上有些风化的疏松的黄土中陡然屹立一棵已被加固的杜松,因其树形挺拔极像毛笔的笔锋,梁衡先生称之为文笔峰,它伫立在用砖铺就整齐的山路边,像一个威武的将士,成为高寒岭上的一道俊美的风景。

      这黄土地上高高低低,沟壑纵横的地貌,像长短不一的诗句,不由你从心里从喉咙里,突然意识到,走在这山洼洼里,应该纵情放歌,应该唱一曲信天游,刹那间,在远处的川道里,想象着似乎看到了兰花花婀娜的身影。那从沟沟岔岔掩映的村子里牵出来的一条大路,经过一条小河,一座小桥,在陌生又熟悉的风景里,总感觉仿佛高加林或着巧珍会从路遥的《人生》里、从那路上走出来......

      走在高寒岭上,像是走在天地之间,视野前所未有的宏阔,天和地仿佛茫无际涯,黄土高原上的地平线,永远是那么清晰、那么重叠,远远的高原,色彩在渐进、渐变,深蓝、浅蓝、浅灰、灰白......那一望无际之中,高原、沟壑被苍松翠柏覆盖的植被层次分明,原本荒凉无尽的黄土高原,被修整和绿化,那岭上漫山遍野的紫斑油牡丹,像新梳妆的女子,秀丽端庄,让你从心底对这片苍莽厚重的黄土地上的人心生敬意。

      三

      四月,关中平原已是春风和畅,柳绿桃红。而此时的高寒岭上则是一派寒风猎猎、万绿复苏的景象。走在沟壑纵横的高寒岭,长达十余公里的水泥石阶铺成的山间蜿蜒小路上,耳边是风发出的“呼!呼!呼!”的风语。山谷里,一丛一丛的绿色,山阴或山阳都有一丛一丛或一株一株的松柏,传说这里每年的夏季会有大一些的狼或熊之类的野兽出没,这时候回首或抬头,就能看到脚下和眼前如钢琴的琴键一般整齐有致的石阶路,在山谷间划出起起伏伏的几何曲线。翻过一座山,再走到对面的崖畔上的时候,风又恢复了它的力量。那风声带着冷兵器与空气摩擦产生微微的声响,像是历史上金戈铁马远去的回声。“西筑建宁,欧阳修疏议固堡扼北;东连中堠,范仲淹力主恤军振武。”北宋时期,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大文学家范仲淹,曾经率兵在高寒岭一带抗击西夏的入侵;而当时适逢朝廷中有人主张“废麟府”,一代文宗欧阳修遂上折明确提出“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于是,高寒岭留下了范仲淹与欧阳修两位雄才巨卿共戍边关的千古佳话。

      清朝康熙年间,为平定准格尔首领葛尔丹的入侵,康熙大帝曾三次亲自披挂出征,打击葛尔丹入侵。康熙36年(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葛尔丹,途径府州,一日,夜宿高寒岭的窑洞中。如今在高寒岭的龙吟堂的三孔窑洞,便是被称作康熙“行宫”的遗址,堂前的大石碑上,用鎏金镌刻了康熙大帝口占诗《晓寒念将士》:

      长河冻结塑风攒,戴甲横戈未即安。

      每见霜华侵晓月,最怜将士不胜寒。

      由这首诗中,不仅看出当时准格尔葛尔丹进犯形势的紧迫和严峻,高寒岭气候的寒冷,诗歌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康熙大帝对戍边将士的关爱之情。

      走在高寒岭的崖畔上,劲风吹舞着你的头发,掀起你的衣襟,甚至连你的裤脚都会被吹起。风吹打在脸上,像是粗粝的手在抚摸你的脸。耳畔是“呼!呼!”的风声。

      黄土是本色,夺目的是那些生长在沟壑土崖上的杜松和眼前那一重又一重的川原。侧柏和杜松,它们笔直而翠绿,为这黄土高原增添了一抹生命的气息。不要小看它们最粗的只像壮汉的胳膊一般,它紧致细密的年轮会告诉你,即便如此,它也是经历了近百年的雪雨风霜。在高高低低的川原上行走,目光所及,四野苍茫,因为气候干旱,这里的耕地不多,沟壑之间,间或能看到一些陈旧或废弃的窑洞,远远望去,像是油画中的些许点缀,令人感到苍茫之美。

      在赤日下的崖畔,感受黄土的的表情,黄天厚土,滋养出信天游的曲调,陌生又熟悉的画面,让我想起了刘文西的绘画中才有的黄土情结,那黄土文化中大陕北遥远的苍凉和诗意的温暖。

      四月的牡丹园,牡丹低矮,枝干粗壮,梢头开始发出暗紫绿色的嫩叶。想起清初康熙年间名相陈廷敬的《咏牡丹》:

      “牡丹后春开,梅花先春坼。

      要使物皆春,须叫春恨释。”

      “要使物皆春”是著名的警句,意在“要使世间万物各得其所”,其志与胸怀不小,这一句用在西北牡丹上再贴切不过。

      在北国还是一派寒意、凛冽的春风中,看到曾经的荒山野岭,经过规划整治,200亩的紫斑油牡丹在悄悄的抽苗拔节,为即将到来的繁花似锦的日子酝酿着。这牡丹不同寻常,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常见的牡丹,它是极具驱动力的朝阳产业,具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炼制精油、酿酒。在寒霜雨雪、大风凛冽、这样高海拔的高寒岭上遇见西北牡丹,像是在戈壁旷野中偶遇一个绝世的美女,有些意外,有些惊奇,暗想:这纬度、这高度,这里干燥、寒冷的气候,如此娇贵的牡丹能够长得好吗?

      四

      牡丹,原产于西北,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已成为观赏植物。唐时盛栽于长安,刘禹锡有诗:“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的这句诗,奠定了牡丹百花之王、国色天香的地位。

      盛唐时期的长安,文化繁荣,商贸兴盛,大唐威仪,万国来朝,彼时的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上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最大城市。长安城内,皇家园林,公卿府邸,百姓人家,遍栽牡丹,这满城竞相开放的牡丹,令大唐王朝“国色朝酣酒,天香夜袭衣。”于是,这牡丹与国力强盛相辅相成。

      牡丹盛名得益于北宋时期,称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牡丹又叫洛阳花。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说:“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此为有史以来为洛阳牡丹争百花之王的记载。将牡丹正式列为国花,是在清朝。

      油用紫斑牡丹,让我想起了那年春天在洛阳看到的牡丹。那是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在白马寺里看到久负盛名的洛阳牡丹,在寂静寺院的牡丹园内,团锦似的牡丹簇拥着,姹紫嫣红地竞相开放,像一群雍容华贵的丽人,争奇斗艳。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洛阳著名的水席上,头一次品尝到水席的首道《牡丹燕菜》,在大大的汤盘中间浮着一朵硕大的白色牡丹,这么美的牡丹竟然也可以入菜?店家介绍说,当年洛阳水席也因为周恩来总理向外宾的推荐,而使水席名扬海内外,洛阳牡丹也随着这水席声名远播。

      人们善将花比女人。在府谷的历史上就出了一位著名的巾帼英雄,堪称女中豪杰,她的名字中带“花”,亦可称百花之王。五代时期,因抗击辽国契丹侵略的佘太君(原名折赛花,她所使用的拐杖用材实际上就是高寒岭的侧柏,当地人称”降龙木“),出身豪门,自幼学习兵法,颇通兵略。据《五代史》记载,自唐、五代、宋,折家都是将门豪族。折家祖孙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号称“折家军”,“控扼西北,中国赖之”。一年秋天,契丹派耶律敌烈率兵五万进犯府州,守将折德扆年老体衰,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折赛花毅然向父亲提出代父把关。这一战役,折赛花一面迎战,一面拖延时间,争取援兵,最终歼灭耶律敌烈,赢得胜利。折赛花也因此声名大振,威名远扬,后人将折赛花的故事编入戏剧,传唱至今。

      五

      五月,高寒岭的早上,五点多,天光大亮。落地窗外是镇政府大楼的广场。稍远处是牡丹花园,正前方的围栏外立着一排红艳艳的陕北民俗风情剪纸模型,可以看到,花园里的牡丹花已经盛开。

      时间尚早,我翻开《树梢上的中国》。这本书是梁衡人文森林学的文化实践,以“人文古树”为题材的系列散文,从一棵古树讲述国家历史,其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已读过。为写一棵人文古树,梁衡先生常常要来回数千里,采访三四遍,耗时几年。耳熟能详的《中华版图柏》《秋风梧桐说项羽》《铁锅槐》《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一颗怀抱炸弹的老樟树》......透过这些以人文古树为背景的散文,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自然与人、人与历史、森林树木与国家民族的历史,进而关注森林与人类发展的密切关系。读这些文章,你会跟着不同的地域的人文古树,进入不同的历史时期,接触到不同的历史人物:帝王将相、雄才巨卿、革命领袖、诗人墨客、草根百姓......人与自然的书,好读书的人崇尚梭罗写的自然笔记,他的《瓦尔登湖》《冬日的散步》,在安静的自然里与生命、与世界、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如梁衡先生独树一帜创立的人文森林学,为了挖掘人文古树,唤起人们对人文古树的保护意识,全国各地地跑,大江南北地钻森林,找古树,通过写人文古树,讲国家人文历史,从而唤醒人们对古树、对森林的保护意识。

      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中说:“夫做事者必于东南,收工实者常于西北。”从关中来到府谷,看到这里整齐划一的公路,修整得平平展展的川原。天地之间,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上建立的全国首个人文森林公园,中华版图柏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得益彰。象征着神圣不可侵犯的版图柏,像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不朽的爱国精神屹立苍穹。历经寒霜,大气芬芳,国色天香的牡丹,不仅可以观赏,更是百年生的铁杆庄稼,花瓣做茶,花籽可榨油,被称为“国油”,它不仅有经济价值,还有更广泛的药用价值、美容价值。自古人们将牡丹比作富贵之花,高寒岭的牡丹产业正是使当地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在高寒岭看到一家农户的酒作坊和农家特色的挂面作坊,这些农民在政府为他们无偿提供的场地内工作,真正看到了农村精准扶贫的曙光。

      楼下的广播里响起了熟悉的《牡丹之歌》。曾经无数次听过这首歌,当我站在高寒岭的牡丹园,看着争奇斗艳的各色牡丹竞相开放的时候,再听着这首歌,有一种别样的感动。那歌声那歌词,甚至每一个字都撞击着我的心房:“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孕育着生机一片,春风春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置身芬芳四溢的牡丹园中,朋友们欣喜地相互拍照、合影。我想起了梁衡先生的《高寒牡丹》:

      不信高处不胜寒,

      高寒岭上种牡丹。

      花开万朵压沟壑,

      色艳千里动长安。

      自然天成的中华版图柏与北地国花的高寒牡丹,作为高寒岭——中国首个人文森林公园的绿色传奇,必将载入史册,名传千载。

     

    ,梦是现实的延续,现实是梦的终结。,梦是现实的延续,现实是梦的终结。.....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置身芬芳四溢的牡丹园中,朋友们欣喜地相互拍照、合影。我想起了梁衡先生的《高寒牡丹》:不信高处不胜寒,高寒岭上种牡丹。花开万朵压沟壑,色艳千里动长安。自然天成的中...
    【审核人:站长】

        标题:王丽梅:北地国花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22428.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