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过关中书院,我便萌发了一定要去张载祠拜谒关学创始人张载的强烈想法。然而,时不凑巧,从西安南门内的关中书院,到眉县横渠镇的张载祠不过二百里路,我却走了整整五年。
我在关中书院初识张载,便被他震烁寰宇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深深地感动了。自古以来,修身齐家平天下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精神追求,而张载把这个追求升华成为理论体系,千百年来传诵不绝,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最强音之一。
如今,当我站在张载祠前时,不由自主地整理了一下衣衫。儒家讲究的就是知礼,我面见先贤,必须要心怀敬重,必须要衣著端庄。
怀揣一颗敬仰之心,我轻轻地走进张载祠,迎面而来的是两行苍翠的古柏。在中国,几千年来,无庙不柏。柏树常青、长寿,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庄重的象征,是崇高地位的象征。张载祠有柏,这是张载理应享受的待遇。
古柏掩映下的陈列馆,详细地讲述了张载颇具传奇的一生,以及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深入了解完张载其人其事,我站在于右任手书的“横渠四句”条幅面前是感慨万千。所谓为天地立心,立的是“仁爱之心”,为的是在社会上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为生民立命,立的是“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价值目标和生命的意义”,为的是给老百姓谋幸福;为往圣继绝学,继承的是“日渐衰弱的儒家学说”,为的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万世开太平,开的是“人人向往的太平盛世”,为的是让这个世界永远和谐平安。这是一个儒学大师强烈的使命感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于右任为此感慨道:“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这惊天动地的“横渠四句”,被后来的哲学界称为“人生最高的四境界”,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中国知识分子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奋斗不息。
张载的唯物思想、仁爱精神、唯实作风,以及学而有恒的求学精神,让我再一次受到心灵的洗涤。
张载创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要比法国的哲学家笛卡尔早500多年,堪称世界唯物主义哲学之父。他的“太和即道”的和谐观、“一物两体”的辩证法、“仇必和而解”的矛盾发展观、物质不灭论和物质循环论,无不散发着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至今让我们汲取着精神力量。
心怀天下的张载在《西铭》一书中动情地写道:“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充分体现了他天人合一的伦理思想,这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完全是一致的。后人将其归纳为一个成语“民胞物与”,充分诠释了他的仁爱精神。梁启超手书这个成语,悬挂在张载祠,充分表达了对张载的敬仰之情。
张载从范仲淹送给他的《中庸》开始研读,博览群书,对儒家、佛教、道家的著作做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认真思考和总结,最终回归儒家学说,创立了著名的关学。他注重躬行践履,教育出了一大批儒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