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名致公党党员,一位从业14年的中医人,既是医生又是说书人,日常工作是深耕于中医的三大优势领域之——中医治未病,闲暇时分又化身为传播中医传统文化的说书人,传承千年智慧,守护百姓健康,说好中医的故事,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由小人物介绍生命、生活和生长,三本书,我,小小说书人,说给你听:
一、生命一本书,上下五千年
今年,我又多了一位师傅,是新安“张一帖疗法”第十五代传承人李艳教授。说起这“张一帖”家族可不得了,自明朝嘉靖年间张守仁起,传承至今已有460余年,张氏后人代代为医,他们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治疗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症有奇效,往往一帖(一剂)药而起沉疴,所以被誉为“张一帖”。
两年前我受医院委派,去两所小学开设中医课堂,听众都是1、2年级的小学生,作为一名医生我毫无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经验,面对这些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孩子们,我犯了难,中医的内容,艰涩难懂,给成年人讲都不容易,给孩子们讲点什么能让他们坐得住、听进去,还有收获呢?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又一个曾吸引过我的中医名家的故事。像张一帖家族一样,历史上的中医名家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他们精彩的故事,还有他们的精诚之心,让人欣慰的,不仅仅是他们对中医的热爱,更有无数经典名方流传至今,让更多的后人从中受益。
在小学开设中医课堂的第二个学期,课间休息时有一个2年级的女孩子走到讲台问我,“老师,我妈妈让我问问,总是挑食、不想吃东西,怎么办?”我说,“可以泡点陈皮山楂水喝喝,既能开胃又能助消化。”小女孩儿很认真地用笔记录着,这时我才发现,她还有个课堂笔记本呢!翻开第一页看到她用汉语拼音记录着我刚刚在课堂上说过的一句话“lao shi ke sou he li zi shui”(老是咳嗽喝梨子水)……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自己的中医课堂值得了,我们的中医健康知识顺利地传递到了下一代的手中,多一个人用中医就会多一个人喜欢中医,我们古老的医学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的。
中医就是这样一门关注生命,自身也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医学,历经千年,在岁月的流逝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历久弥新,闪烁着时代的光芒,而我,要用中医的语言,说好生命这本书。
二、生活一本书,柴米油盐酱醋茶
前几天,我的门诊来了一位70多岁的阿姨,看完病,她对我说,“孙医生,你第一次在市老年大学讲中医保健课,我就是你的学生啦!后来,我没有坚持,新冠后,我的身体很不好,想着再继续来学学中医养生吧,没想到又遇到了你,我太高兴啦,一晃10年啦”!我一愣,原来我十年前就已经多了一个身份——中医保健讲师。
中医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上火”“湿气重”等中医药用语已成老百姓的日常用语,治病有忌口也成为民间普遍遵循的规律。甚至在菜市场买菜时,老百姓也会根据中医药相关理论和家人的体质来挑选食品。尤其是每年的三伏天到来时,贴三伏贴的患者大排长龙,已成为中医院的常见景象。很多民间疗法(如挑疳积、刮痧等)在一些地方十分盛行,寻求针灸推拿等治疗、自采草药煎服等,则更是司空见惯。当前在年轻人当中吹起一股强劲的中医热,既与我国大力推广中医药有关,也与年轻人对新生事物尤为好奇和敏感有关,更意味着中医药走进生活和广接地气,或将成为一股新潮流。可以预见,中医药的未来仍然离不开生活这个肥沃的土壤。
线下,我在市老年大学开设中医保健课已10年了,疫情期间,学员们无法线下上课,我还配合学校录制了20节空中课堂,在线上继续为他们提供急需的健康知识。我的课程多次被评为精品课,我本人也多次获评省市级老年教育优秀教师,同时我自己还被聘为了省巾帼宣讲团成员、市健康素养巡讲专家。
线上,我管理着7个患者交流群,从“云端”到“指尖”,利用微信群在线上开展交流研讨。我组织身边的医生积极发布健康小课堂、录制健康小视频,确保每一句健康提示科学严谨;积极回应健康相关民生关切的问题,确保每一条健康咨询有回应。
中医学发展的历史也是日常生活的发展史,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我,要在中医技术的践行中,说好生活这本书。
三、生长一本书,用心浇灌久久为功
最近几年,我收了仨徒弟,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记者、有法务、有社区管理者,我问过他们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来学中医,而他们的回答几乎一致——想学会一些实用的中医技术让自己和家人变健康。
为了满足徒弟们学习的要求也为了帮助身边的年轻中医师学习提升,我建立了一个中医经典线上读书会,至今已组织46场,参与者近千。读书会成员也从身边的同事,扩大为来自北京、天津、广州、合肥等全国十几个不同城市甚至国外的中医师们。我们重温中医经典著作,分享读书心得,讨论临床经验,大家收获满满,也都感受到了自己医术的成长。我的硕士导师看到了我在朋友圈里分享的读书会的内容,夸奖到,你做得真好,一定要坚持下去,我年轻时也曾经做过同样的事儿,可惜没坚持下来,中医学习之路漫长,久久为功,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导师的话,让我想到了另一件自己在坚持做的事——晚间门诊。2019年,我在全市首开中医晚间门诊服务,当时全科所有医生都参加了排班,但是开着开着,由于宣传不够,影响力有限,门诊量非常小,经常是零门诊,科里的医生坚持不下去了,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的晚间门诊还在坚持开诊。有一天晚上,我的一位患者结束了治疗,仍然没有离开,坐在诊室外的椅子上,我好奇地问她“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呀?”她说,“孙医生,我是一名警察,我看这大晚上,整个楼层就你一个女医生在,怕你不安全,我陪你一会儿吧!”当时,我的眼睛瞬间湿润了,我想对她说,你已经下班了,已经不是警察的身份了,可还在想着别人的安全,就是因为身边有着这么多可爱的患者,医者仁心,我怎么能不尽心守护呢?
独自坚守了上百个夜晚,今年7月15日,医院终于启动了多学科晚间门诊服务,从临床科室到收费处、药房,我的夜晚终于不孤独了,我们多学科晚间门诊开诊的第一天即热闹非凡,好多上班族慕名而来。为此,医院还开展了中医药夜市活动,原计划仅开展一场,后因太受欢迎,又连续举办了数场。
我是小小说书人,小小的我生逢盛世,拥有着一个独特的平台和机会影响他人和世界。明确自己的使命、了解听众、注重内容、投入情感、持续学习、承担社会责任并建立个人品牌。生命一本书,上下五千年,传承不辍而历久弥新;生活一本书,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化的医学才是护佑健康的好帮手;生长一本书,用心浇灌久久为功,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卓越且有影响力的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