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欣赏
文章内容页

刘爱华:谈 吃

  • 作者:春文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6-12 20:49:37
  • 被阅读0
  •   “卖刨粉凉粉哎……”小时候,每当这个清脆的叫卖声在家属院响起,我就冲到餐桌边,拿起桌上的蓝边碗和压在碗下的五毛钱,飞快地跑下楼。

      蓝边碗和五毛钱,是早就准备好的。蓝边碗是我们家的叫法,因为碗口有一圈淡蓝色的勾线。

      凉粉,是属于芜湖的特色小吃。后来我走过一些地方,都没有见到过。在合肥生活了二十多年,时常想起,也特意去寻找过,却再未吃到。有些美食,是地域性的。

      芜湖的凉粉是用豆粉或山芋粉制成,先加水将粉搅成糊状;再烧一锅开水,将调成糊状的粉慢慢倒入开水中,搅拌均匀,冷却后将锅倒扣,拿掉锅,就形成了一块晶莹剔透、滑如凝脂的凉粉坨子。

      凉粉的吃法有两种:刨粉和炒粉。刨粉,是独属于芜湖的小吃。店家用一个铜制的小刨子,在粉坨子上刮几周,刨子上的小洞眼里便滑进细细的透明粉条,装入碗中,淋上酱油、米醋、麻油、虾米汤,撒上咸萝卜粒和香菜,再浇上芜湖特有的水辣椒,一碗咸香酸辣、软嫩可口的刨粉就做好了。

      吃刨粉,要将佐料搅拌完全,待酱汁将透明的细粉条染成浅褐色,就可以吃了。挑上一筷子嗍进嘴里,浅浅咀嚼几下,细细的粉条就在口中融化了,最后再将汤汁喝掉,走味又走心。若是将凉粉切成土豆块大小,在平锅里用油炒后,配上各种佐料,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炒粉”了。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汴梁已有“细索凉粉”。芜湖凉粉的历史,已不可考。据芜湖文化历史记载者石琼考证:新中国成立后,芜湖卖凉粉的有13个人,政府将他们编成了一个凉粉组,组长是东门的老濮。每天早上,他们都要把凉粉摊子挑到原来的中山路(现在中山路步行街)卫生局大门口,接受工作人员的卫生检查,合格后才能挑到各地去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凉粉摊子大都集中在和平大戏院附近,中山路步行街建成后,这里的凉粉摊子转到了一些小区和小巷附近。凉粉也成为了芜湖最“大众”的小吃,老濮凉粉也成为芜湖十大名小吃之一。

      到合肥后,凉粉没得吃了,但是有了一种替代——凉面。

      在科大待了十几年,东区学生食堂有一道凉面,我百吃不厌。面是细细的手擀面,淋上酱汁、香醋、蒜汁、麻汁,再撒上花生粒、黄瓜丝,辣椒、香菜和小咸菜可以自选,麻汁是典型的北方吃法,却很合我的南方胃。

      凉面充分搅拌均匀,就可以开吃了。科大的凉面很有“嚼头”,吃起来筋道有味,夹起一筷子送进嘴里,浓郁的面香味、爽滑的入口感。在这微热的初夏时节来上一碗,是一种享受。

      我打小生活在长江边,是个地道的南方人,可却偏爱面食。科大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学生,口味也是东西南北兼有,于是科大食堂的面食就很丰富:馒头、包子、油条、窝头、还有各种面饼……

      我最喜爱的是大肉包。所谓大肉包,就是比普通肉包大一点,肉馅更饱满些。大肉包的外皮柔白绵软,肉馅加了皮冻,蒸熟后,外皮包裹的馅料就蒸出一层肥美的汤汁,有点类似小笼汤包。咬一口,汤汁会顺着手指流下,赶紧吸溜一口,将剩下的汤汁吸到嘴里、滚到胃里。早晨一个鸡蛋、一个大肉包,再加一碗辣糊汤,平凡又心安。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其实幸福很简单,有家回、有人等、有饭吃,简单而美好。生活就是这样吧,最终都将回归到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还有一盏为你而留的灯光。

    【审核人:站长】

        标题:刘爱华:谈 吃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zhuantiwenzhang/17829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