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老婆视频,说碎姑和大姑来我家送麦罢,我心里一震一热!
震惊的是两位姑姑还保持着几十年习惯了送麦罢馍这个节气和习俗。
心热感动的是爷婆父母不在了,还有我这唯一在家的侄子顶门立户,虽然我是后辈,必竟也是娘家人。
1)
说到送麦罢馍送节气,好象是很久以前的的事了,一听说碎姑大姑要来,我作为娘家侄子,却不能亲身招待,多少有点慌恐。
想一想,我已有好多年没去外家送麦罢馍了。
一是舅家表弟俩口外面打工,妗子租房在镇上陪孙子读书,不在家里,二是后来自己长年在外打工,就把这茬放到脑后去了。
不知何时,除了春节过年拜年以外,一年四季就很少和亲戚之间走动了,回想一下过往岁月,是什么让亲情变得如此不堪,如此凋零?
2)
送麦罢馍是我们家乡不知流传多少人老几辈的习俗。见证了农耕时代“鸡犬之声相闻”的传统美德。
可随着时间流逝,时代变迁。这一乡风习俗,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也许与老一辈人相继离世有关,想见的人再也看不到了,想说的话无处可说。
也许与日益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关。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一年四季紧赶慢赶以应对来自柴米油盐和吃穿用度的紧迫,马不停蹄的奔忙而无暇顾及这一习俗。
3)
也就是年龄大的人,还记得这个节气,走了大半辈子的娘家,怎么能说不走就不走了呢?
毕竟这是生养她们的地方,有她们成长的足迹和记忆,有太多的酸甜和苦辣。
虽然爷和婆长眠地下,但相隔时间长了,就想去转一转看一看,虽然曾经的兄长和兄弟也已入土为安,但看一眼房前屋后,也算是心有所安,心有所属。
毕竟,看一眼就少一眼,来一次就少一次。
4)
就在前几天,远在兰州的二弟,在群里发了一个视频。
平静的水面打来一个水漂,引起一圈圈涟漪。
沉寂多日的亲情群顿时不淡定了。
那是爷爷八十大寿的录像,那一天是农历六月十六日,一个不能忘却的日子。
每一年这一天,爷爷过生日顺便送麦罢馍,所有亲戚约在这一天,享用一年麦收的成果和喜悦,同时给爷爷过个生祝个寿。
视频里爷爷留着山羊胡子,笑眯眯的。虽然八十岁了,依然在村边野地里放羊,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和活着一模一样。
这一切感觉就像在昨天发生,真实,真切,真好!
那一晚,碎姑说看了一遍又一遍,哭了一次又一次。
令人动容,令人落泪!
5)
令人动容和落泪的,何止碎姑一个人。
因为视频里的好多亲人都不在了。毕竟,二十四年了。
二十四年,足以让一个少年,成为一个丈夫以至做了父亲。
视频里的父母,也都不在了好多年。二姑俩口也先后走到了人生尽头。
那一年春节过后不久,勤劳一生的二大忽然离世。还有碎姑父才刚过了六十的门槛,一场感冒就撒手人寰。
其实,那一晚我不敢打开那一段视频,害怕看到那一天所有人的笑容,那么幸福快乐的一天,就这样成了永恒的一瞬。
这一世,再也回不到了那一天。那么一大家子人,我们两家十一口,三个姑姑姑父,表兄弟和表姐妹们十几个,还有爷爷的三个外甥给爷爷过生日,三四十个人围在几个方桌旁,其乐融融欢笑一堂的场面和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还在眼前。
6)
我们的祖辈父辈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似乎我们活得越来越孤单了。
虽然我们在各自的世界里,努力打拼,奋力求生,其实我们身后有一双双眼睛在注视着。
是的,我们诚然不能忘记过去,但我们的生活依然在继续。爷婆大妈知道我们活的好好的,儿女成家子孙满堂是我们的掌中宝,也是他们的心头肉。
我们和逝去的亲人心都是相通的,必竟一脉相承,血肉相连。
失去至爱亲人,不免悲伤。但我们是代替他们活着,快乐着他们的快乐,这正是每一个做父母的最大心愿。
我们不是一个人活着,是代表所有的亲人活着。好好对待自己,就是好好对待所有的亲人。
我想,这就是我们活着的真实意义。
7)
当这一辈人远去,我们该记住什么,该坚持什么,许多人都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花落去。
而今,是一个容易遗忘的时代,是一个容易丢失的时代,在这农耕时代的片尾曲里。
有多少人还记得在一些传统节气里,送粽子送麦罢馍送九月九,走外家熬娘家。
这些农村传统习俗,正在一点一点被现代文明和时代气息所吞噬。
正如一句话这样说,当某一天醒来发现,这个世界已变得面目全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但愿我们生活的更好,对美好的明天充满希望!
2023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