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生活趣事
文章内容页

王继如:有趣的海洋生物

  • 作者:王继如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3-19 00:13:09
  • 被阅读0
  •   我是惦记上宁波海洋渔文化展馆了。这不,距离上一次看展,仅仅不到二个月,又一次来展馆,并且呼朋唤友,请了雄哥和国福兄弟一起看展。别看都是花甲之人,走过三江六码头、吃过山珍海味的,看完展馆都说长见识、真值得!

      当然是值得的,这次是宁波渔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渔文化》副主编、渔文化展馆策展人何先生亲自做讲解人。他的专业背景和人生历练,加上渔文化情怀,使得他对于渔业史的演义和渔文化的解构,具备了不一样的深度和高度。

      在我来说,上次来看展留下一个遗憾,没有跟何先生见面,一直存着欲见庐山真面目的念想。这是惦记展馆的一个缘由。见了,听了,交流了,自然有了新的收获。且把这些收获跟圈友们分享——

      神秘的日本鳗鲡

      我们俗见的河鳗,学名“日本鳗鲡”。河鳗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民间素来把河鳗做滋补营养的佳品;清蒸或红烧鳗段,亦是宴请宾朋的大菜。在日本,对河鳗更是推崇之至,因此河鳗被命名为日本鳗鲡。

      就是这条河鳗,在何会长这些水产专家眼里,却是一种极其神秘的海洋生物,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破解河鳗的产卵、繁殖之谜,找不到河鳗的产卵场。据水产学者们多少年来跟踪研究,鳗苗洄游至自己的生息地后,或是被人工放养至特定池塘,开始它的生长之旅。倘若让它始终待在这里,那么它一直会岁月静好地生活着,但是性腺不会成熟、不会产卵,当河鳗到了产卵繁殖季节,它会极其所能,穿越河流或沼泽地带,奔赴大海。只有让她们回归大海,性腺才会发育产卵。人们通过跟踪发现大约在台湾以东海域见到了河鳗的幼体,河鳗幼体为柳叶状与成体完全不一样,又称“柳叶鳗”。幼体随波逐流游向沿海河口处,逐渐长成鳗鱼形状,但此时小鳗苗全身透明,又称“白仔”。只有到了淡水区,河鳗才变成黑色,称“黑仔”。

      你说这是不是一条神秘的鱼?当你品味这条或清蒸或红烧的鱼段时,心里会不会特別地想知道这条鱼从那里游来的呢?

      四亿年的老鸳鸯

      说的是中华鲎。鲎是一种节肢动物,最早可以追溯到奥陶纪,即4.8亿~4.4亿年前,当时恐龙还未出现在地球上,原始鱼类刚刚面世。在地球生物进化史上,许多远古动物如三叶虫,都已经走完了进化-繁荣-衰减-灭绝的整个历程,而鲎却熬过无数次地震和火山等毁灭性灾害,躲过了让恐龙灭绝的大灾难,躺平生活至今。而且基本保持着4亿多年前的原始样貌,堪称“活化石”。鲎在英文里叫马蹄蟹,但它不是蟹,而是蜘蛛和蝎子的近亲。

      鲎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圆盘状的头胸部,分节的、有六对脚的腹部,以及一条长长的尾棘。最靠前的一对脚是螯肢,用来捕捉猎物,包括蠕虫、螃蟹、蛤蜊等。其余五对脚则用来进食和行走。鲎有一条又长又尖的尾巴,它是帮助鲎游泳和翻身的。鲎在春夏季里交配,日落之后,雌鲎会悄悄爬上沙滩,挖出浅浅的坑洞,在里面产下几千只卵,然后雄鲎过来,在卵的表面覆盖上精子。几周后,卵就会孵出幼虫。经历16次蜕壳,它们就会性成熟,这时一般是9到12岁,鲎的寿命可以到20岁以上。

      鲎有极其特殊的医学价值,它的血是蓝色的,含凝血素。鲎有极其强大的免疫系统,在现代医学上有重大研究和实用价值。然而,鲎在俗人眼里最不可思议的是,4亿年来雌雄两性始终不离不弃,始终成双入对,始终忠贞不渝!并且,雌鲎可以一直驮着雄鲎遨游海底世界,执子之手相濡以沫。因此,只要在摊涂上捉到一只鲎,你静等着,总有另一只会接踵而至。鲎因此被称为“海中鸳鸯”。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鲎是极其常见的海产品。每年家里都会有一坛糟鲎,有很长时间可以做餐桌上的咸和饭。斗转星移,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过鲎了,据说现在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乌贼蛋是雄乌贼的卵蛋吗?

      记忆里乌贼墨汁蒸乌贼蛋,在沿海是常见的一道渔家菜。墨墨黑的浓汁里,卧着几枚白色的椭圆形乌贼蛋。一只蛋几筷子乌贼墨,一碗米饭香喷喷地落肚了。条件好的人家,也会打上一个二个鸡蛋、鸭蛋蒸一起蒸。乌贼蛋可以一层一层撕开来吃,极有韧性,嚼劲很足。一些小男孩狼呑虎咽后,常常会在嘴唇四周留下一圈墨迹,走哪儿都有人知道,他们家吃过乌贼墨蒸蛋了。

      按照常识,人们很容易认为乌贼蛋就是雄乌贼的卵蛋。这是个错误的判断,它其实是雌乌贼的缠卵腺,为生殖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些迷信“吃啥补啥”的精致养生人,注意别南辕北辙了。

      小娘蟹、膏蟹和白蟹

      菜市场或海产品市场里,梭子蟹是个统称。按蟹的婚姻状况,渔民把梭子蟹分成三类:没有结婚,甚至尚未恋爱的雌蟹,叫小娘蟹,也叫“处女蟹”,就是小姑娘的意思;结婚了,有过夫妻生活的雌蟹,一般在蟹壳里会有一坨结结实实的蟹黄,这是她受精的结果,因此是膏蟹;而雄性梭子蟹则大小统称白蟹。区分三种蟹只要看它们的肚脐盖,就一目了然,尖尖的是白蟹;等腰三角形的为“小娘蟹”;膏蟹交配过后就很是丰满了。

      有一次在食堂吃清蒸梭子蟹,挑了一个手感重的白蟹,打开一看已经很空,蟹肉有点糜了。厨师长跟我说,这是早上新来的,他一只一只挑的活蟹。厨师长很是得意。

      第二天到嵊泗差旅,在接待单位食堂用餐,上了一盘清蒸梭子蟹,顿时满室生香,打开蟹盖看蟹体结实有致,莹白色的蟹肉一丝一丝的,清香甜甘,没有一丝腥味,真是天生尤物。

      在宁波渔文化展馆解开了其中的谜底。何会长说,只要不是在海岸边,像杭州的菜市场摊位里卖的活海蟹、活海虾,养殖用水都是自来水加海水晶勾兑出来的人工海水。海水晶是一种盐化工产品,往往重金属和微量元素超标,它会损害虾蟹的糖元蛋白和活性。因此虽然是活蟹,但蟹肉不香不甜没有丝状结构。

      不建议多吃这种活蟹。

      左鲆右鲽皆比目

      许多人对于比目鱼情有独钟。关汉卿在《杂剧•诈妮子调风月》写道:“愿结同心结,永挂合欢树。蛮凤娇雏,连理枝比目鱼。千载相完聚,花发无风雨。头白相守,眼黑处全无。”一直来文艺家都用比目鱼来比喻幸福婚姻生活。

      其实,比目鱼是个庞大的家族,分13大类700余种,我们常见的箬鳎、多宝鱼都是700种里的一种。在我们的概念里,比目鱼确实有点怪,怪得莫名其妙。眼晴是心灵的窗户,在人的五官中,眼睛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倘是他的眼睛长歪了,长得不周正,那么基本上就会被归入歪瓜裂枣行列。比目鱼虽然名字好听,但是眼睛单边长,看上去总是怪怪的。

      通过渔文化展馆的比目鱼生活史,我们知道了比目鱼的不容易。比目鱼跟其他鱼类一样,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那个时候它们同样的有模有样。只是在生长的过程中,悲情的事发生了:鱼的身体开始变异,然后眼睛跟着变异的身体发生迁异,或者左倾,或者右倾,两只眼睛慢慢地长到了一块。为了区别,渔民把眼晴长左侧的称“鲆鱼”,右侧叫“鲽鱼”。据说大平洋东岸的鲆鱼为多,而北美鲽鱼为主。

      两种鱼那一种好吃呢?依我们的习惯,应该是鲆鱼好吃,肉‘质洁白细嫩,鲜美甘味;鲽鱼肉质坚实,腥味较重,适合油煎红烧。仅从鱼嘴看,鲆鱼樱桃小嘴,而鲽鱼嘴大凶猛。

      这有点象太平洋两岸的文化属性。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王继如:有趣的海洋生物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shenghuoqushi/14741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