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会问,绞脸,难道是用东西把脸绞痛吗!
是的,一点儿也不错。这是皖北地区千百年来留下的一个风俗事象。而且这个风俗,还是妇女们的专利,尤以新嫁娘为主。
皖北的习俗是,大姑娘出嫁的第三天,是带着新女婿回娘家的日子,民间也叫“回门”。当下城里人时兴举办“回门宴”,形式和内容虽然都不相同了,但实际上也是对古老风俗的一种传承和创新。过去的“回门”,那可是一对新人最风光的日子,毛脚女婿第一次见老丈人,不像现在天天在一起,早就熟稔了,当然是既兴奋又忐忑。所以,男女新人都要刻意打扮一番,穿戴整齐,举止得体,显得体体面面的。
自古“面子天大”。新娘的体面,就是要比结婚之前阳光、白静、开朗、优雅、漂亮。与婚前的所谓不同之处,一是改变一下发型,即把头发挽个簪,挽簪,是皖北农村已婚妇女的标志,大姑娘是不挽簪的。挽了簪,就显得成熟了很多,成家立业长大成家了,以后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真正地进入了大人们的行列。二是改变一下容颜,人逢喜事精神爽,新婚大喜的日子,必定是容光焕发,即用绞脸这种形式,让新娘子变得满面光滑,皮肤光泽,以新的容颜示人,让人觉得比婚前更加成熟俏丽了。
这样说来,那不就是美容术吗?不错,说来说去,就是旧时的一种美容方法。所谓绞脸,民间也叫“开脸”“绞面”。在个习俗,在《红楼梦》第十六回里也有描述:“名唤香菱的,竟与薛大傻子作了房里人,开了脸,越发出挑的标致了。”可见,民间是不缺少美容智慧的。绞脸的形式是,这天一大早,新娘子就早早的起床了,洗漱完毕,来到隔壁婶子大娘家,接受这个绞脸仪式。绞脸开始之前,婶婶或大娘首先要焚香磕头,向上苍和祖先祷告,家里又增添新人了,添丁进口,是家门兴旺的标志,祈求上天和祖先保佑新人,早生贵子,开枝散叶,繁荣昌盛,香火传承。之后,新人的嫂子、妯娌或婶子大娘,把一种痱子粉涂抹在新人脸上,用绞合在一起的棉麻细绳或马尾线丝,绳子一头用嘴咬着,两手操作来回绞动,周而复始。而如果没有痱子香粉,也有用滑石粉或红薯粉面子的。绞脸绳贴在新娘子的脸皮上,一点一点的把脸皮上的汗毛绞掉,而且是把汗毛连根拔起。汗毛绞掉了,人脸的皮肤就显得更加光滑,妩媚动人,再搽点底粉胭脂,或描个凤眉什么的,画个淡妆,樱桃小口一点红,从而也更加女人化了。
需要说明的是,新媳妇在绞脸的当儿,村庄上的少妇们一般都会聚集过来,借这绞脸的场子和工具,也挨着排等待绞脸,你给我绞,我给你绞,嘻嘻哈哈,说说笑笑,热热闹闹的。有的还相互调侃,什么“你这一绞脸啊,一下子变成大姑娘了”,什么“你绞脸后一回到家啊,大哥都认不出你来了”,什么“小孩子认不出娘了,当成是他小姨妈了”……一时间,仿佛成了村民们欢乐的节日。
当然,在偏僻的农村,大年初一的上午,不光是少妇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是上了年岁的妇女,她们也会扎堆在一起,相互绞脸,谈天说地,给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同时也成为了乡村时光的一段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