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今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中,我看到一位头像是小蜜蜂的老师给我打赏,当时看了很感动。因为我与这位老师素昧平生。我的拙作能得到他(她)的赏识令我十分感动。当时我就在我的通讯录里找,还以为他(她)是我的好友呢,只是平时大家都很忙,不常聊天而已。但令我失望的是,我的通讯录里并没有小蜜蜂老师。(请原谅我暂时称呼他为小蜜蜂老师吧)
一些不必要的群我都退出了,由于我的群不多,我相信跟容易在这几个群里能找到小蜜蜂老师。于是我在空闲的时候,就查看群里的人员,结果并非如我所愿。寻找小蜜蜂老师的心情只能暂压心底。
由于平时会经常关注几个平台,有空了会去平台里看看别的老师的文章,品读着他们的作品吸取其中的精华,以来弥补自己创作中的不足,同时也为了留意小蜜蜂老师的踪迹。我总相信有一天我还会见到这位小蜜蜂老师,也许某天,我们也能成为好友。
其实,怀着感恩的心去寻找一位不认识的老师简直是大海捞针,当然这事在别人眼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甚至会觉得有些可笑。但在我心里小蜜蜂老师就是一座山,支撑着我在文学的路上坚持不懈地走着。曾记得2018年间,我在天涯知己文字平台发表我第一篇散文:《二姐家的小菜园》获得了多位老师点赞,好几位素不谋面的老师为我打赏,其中一位头像是一尾红色跳跃的鱼的老师为我打赏,时隔几个月后我才知道她是陈洁老师。看见她的头像后,我给她打招呼,请求添加为我的好友。时至今日我们仍是好友,虽然大家平时都忙于工作很少说话,但我一直认为,陈洁老师就像一一盏灯,照亮了我的文学之路。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所以作为文友,礼尚往来也好,互相鼓励也罢。他们都是我不曾忘记的好友。我们不在乎彼此无法相逢,但有时候空闲的时候,我们就同一篇文章或者一个词语来进行相互切磋。此时我们都把对方当作了最铁的朋友。
这两年之所以不喜欢发文章,就是不想让大家为我打赏,说句实在话,我怕我欠他们的太多,承受不起他们对我的厚爱。我多次对他们说过,不用打赏,能抽空阅读我的拙作,在留言区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指出我的不足我就非常开心了。
我平时不仅阅读一些文学大家的作品,也会看新人写的文章。如今家乡一米阳光文学社的许多同学写的文字我也看,看到他们把文字把控的如此轻松自如,感叹他们这些同学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对于他们的文章,阅读后我也会留言发表自己的感受,因为我懂得,对于这些刚开始投稿的同学来说:适时鼓励就像海里航行的船儿一样,需要一阵清风来为他们助力扬帆。也像小蜜蜂老师那样,一次留言与打赏就为我前行的路上再次输入新的动力。小蜜蜂老师又像一支蜡烛,点亮了我的前行之路。小蜜蜂老师也像一座灯塔,让我在前行的路上不会偏航。我希望自己能像小蜜蜂老师那样,给予新文友一些前行的力量。
说来也巧,就在2022年二月十日露白老师的《何处是百尺》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小蜜蜂老师为露白老师的作品写下非常精彩的留言。让我欣喜若狂,这岂不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正如“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看到了小蜜蜂老师简直令我非常开心,而且也知道了小蜜蜂老师的微信网名:步行者。
随后我与露白老师联系,我问露白老师:步行者是您的好友吗?露白老师回复我:不是,我也不认识,但是看他的留言写的非常精彩。可以推测他(她)是一位文学功底深厚的人。
我也回复露白老师一个笑脸。原以为这次能够顺利找到小蜜蜂老师,没成想结婚还是让我失望。为此也询问过晓霞老师:香落尘外大群里有没有小蜜蜂老师。当时晓霞老师还笑我:在找之音?我也笑着回复她:算是吧。
晓霞老师在香落尘外大群里查找后回复我:小蜜蜂老师不在群里。尽管说我的内心非常失落,但我知道,小蜜蜂老师为我们播撒的那份种子已经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小蜜蜂老师传递的那份力量已经被我紧紧握在手中,我也随时准备着把这颗种子再次送给到其他文友手中。
最后,让我再一次向小蜜蜂老师表达我对他的崇高敬意!祝福步行者老师新年快乐!虎年吉祥如意!
——2022.2.13晚上
最后附记,截止发稿前,我已经找到了步行者老师,感谢强大的网络,让我有幸认识这位可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