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意匮乏的环境里长大,我习惯性地总以为。
小时候,总以为我们家很穷,总以为我的个子太矮小,总以为我长得不好看。敏感的我很早就拥有了极强的自尊心,小小的我自懂事起就知道何为羞耻感。不喜欢我的家庭,不喜欢我的父母,不喜欢我自己。长大后,我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敏感、脆弱、自卑的人。更残酷的是,虽然我能意识到问题的根源,真心地想要解决问题,但我始终无法剔除成长经历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的自我尚未觉醒。
妈妈说在这个世界上,她最爱外公外婆,其次爱我。如果有必要,妈妈愿意为孩子付出生命。爸爸也说,只有我一个女儿,不爱我,又爱谁?尽管我相信爸爸、妈妈爱我的真心实意,但自小就被父母留守在老家的我的确鲜有感觉到实实在在的父爱母爱。对我而言,妈妈是电话那头的声音,爸爸是书信里歪歪曲曲的字体,家庭温暖不过是照相馆里摄影师几秒钟的抓拍。爸爸、妈妈偶尔回家看我,但他们不再是我记忆中亲切的模样。爸爸、妈妈成为了熟悉的陌生人。
没有父母庇佑的孩子是要受苦的。对于我的爸爸、妈妈来说,唯一的女儿无比珍贵。可对于爷爷、奶奶而言,他们有好几个儿子,好几个女儿,我只是众多孙子孙女当中的一个。我发自肺腑地相信爷爷、奶奶是爱我的,同时我也知道爷爷、奶奶的爱不同于爸爸、妈妈的爱。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想要跟着别人讨生活,势必活得小心翼翼,难免忍耐委屈。比起一个小娃娃的叽叽喳喳,做父母的更愿意相信长辈的深情陈述。因此,我最怕奶奶向妈妈告状。如果在奶奶面前表现不好,迎接我的将是妈妈的责骂以及爸爸的惩罚。为了少挨骂少挨打,我被教育成为了一个人人夸赞的乖孩子,非常听话,特别懂事,相当勤快,无比节约。其实,这不是真正的我。
每次被人夸赞时,我内心真正的独白是:你以为我想这样啊?我不得不这样啊!我也想淘气任性,我也想偷懒嘴馋,我还想吃好吃的穿好看的,我更想肆无顾忌地发脾气、闹情绪、流眼泪。为了安全地生存,天真的孩子渐渐地养成了讨好型人格:利益面前,不争不抢;哪怕是委屈自己,也不会亏待他人。本就不自信的我越发觉得自我人生价值感很低,似乎只有我是丑小鸭,而其他所有孩子都是白天鹅。
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无论幸福,还是痛苦,你总要长大。一旦成年,踏入社会,没有人会同情你的遭遇,没有人会等待你成熟,生理上成年了就得肩负起成年人的责任。除了家人,没有人会关心你的心理健康,没有人会在意你的精神状况,社会会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你、选择你、淘汰你。生育你、养育你、教育你是家庭的责任。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像我这样没能接受家庭滋养的孩子不在少数。我们中的很多人长大后能力一般,平平无奇,普通渺小。当别人在发光发热搞事业的时候,我们还在忙着修复童年,修复伤口,修复自己。
人世间没有后悔药卖,溜走的时光无法从来,那些已经遭受过的经历留下了抹不掉的痕迹。抱怨无效,吐槽无用,流泪无益。找到真正的自己,认识真正的自己,接纳真正的自己,将成为我今后的课业。既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这世界上肯定只有唯一的独特的一个我自己。前半生,我没能力认清自我。后半生,我一定会静心修习。去你的,总以为。女孩子要认认真真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