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故国子孙今尚醒,满山秋叶岂能神。”
在我的家乡泸州境内,有一座在川南远近闻名的山——合江笔架山,它从远古就得到上苍的滋养,号称“笔架连云”,是合江的八大景点之一。
记得很多年前,合江的同学从广东打工回来,约了几个同学畅游笔架山,山上云遮雾绕,时聚时散,金色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荫,斑驳的光影让人恍若行走在仙境。真的,我无端地喜欢上了。
于是,笔架山印刻在脑海里,每有文人诗友前来泸州,皆推荐泸州近邻的笔架山。合江笔架山古名安乐山,位于川南泸州合江县境内,距离泸州城区42公里,距离合江县城只有2公里,与重庆、贵州的赤水相连。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将距离缩短。笔架山具有典型的红色丹霞地貌特征,满山古树苍翠,风景迤逦。笔架山雄踞长江、赤水河之间,更由于三峰错落有致耸立犹如笔架而得名。
驱车前往笔架山,有一段S型山路,一面靠山,一面临水,可谓是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沿途风格各异的农家小院,偶尔冒出的缕缕炊烟,让人遐想人间烟火的味道。
笔架山山高698米,山峰矗立,东西狭长。要想爬上山顶,必须沿着石梯拾阶而上。漫步在林间小道上,身侧苍松迎宾,绿竹茵茵,凉风习习,甚至那路边的丛丛碧草也因浸染了山中的灵气,似有禅意的沉思。松涛阵阵,捎来山谷的沉香拂醒迷茫的心眼。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深信已经逃离了钢筋混泥土构建的喧嚣都市,让蒙尘的心在苍山古木中得以清洗。
岁月在辗转中流逝,沧海变桑田,有谁知道我们失去了什么?笔架山的半山腰,有覆满青苔的碑林,印证着那久远的故事,经过风雨的清洗,镌刻下的一笔一划,一撇一捺,都在诉说着古人对笔架山的钟情。
“片片云楼断壁连,嶙嶙怪石响飞泉。当年仙迹今何在?尽使尘心到此捐。”
此乃清代乾隆年间合江解元、贵州石阡府知府罗文思在笔架山留下的墨宝。众多碑帖石刻、崖壁题诗像一轴徐徐展开的书法长卷,慢慢去品味,去体会一些深隐、细致,古人对笔架山的钟爱,以及不可言说的存在。
自古名山大川,皆不在于是否山高路险,而在乎是不是有神仙。君不闻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尘世间岁月蹉跎,总有人寻觅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或许那就是现代人追寻的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其实就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幽居在笔架山半山腰的云台寺,庙宇里供奉着诸路神仙,香火渺渺,佛音缭绕,寺庙居士诵读的心经飘向深山幽谷,万丈红尘凡间俗世抛诸脑后,置身佛境。
笔架山草木蓊蓊郁郁,承载了山水的天然气韵更具灵性,给人不期而遇的亲切感,体验逃离喧闹的一种宁静回归。在云台寺的后侧,有两棵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香樟树,宛若夫妻,相依相伴,相拥立足在笔架山的半山腰,居高凝视远山,见证历史经年。只见这香樟枝干虬劲、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参天,要好几个人才能合抱。川南一带适宜香樟的生长,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香樟树却也少见。可见,笔架山的神韵,隐秘与山间的一花一草、一庙一树之间。
高处,会令人产生畏惧,也可让人心生渴望,亦可满怀激情。高处,可成就一个世界,可给世间万物以自由生长的空间。笔架山上有两江亭、夕照亭、罗公亭、飞仙亭,每一个亭都有属于自己的人文故事,让人遐想连篇。当我登临笔架山的最高处时,遥望远山如画,它的美让我猝不及防。站在笔架山巅仙人处,放眼望去,川南黔北交界处的群山尽收眼底,气势磅礴,烟雨迷蒙的天气,犹如一张饱蘸墨汁的山水画;站在具有浓郁仙气的晒丹石上,可以俯瞰川南田园风光,如若春来,仿若七彩画廊。置身绝顶站在岁月的崖上,回望过往,自身只不过渺小如一粟尘埃。
时光匆匆,我只不过是笔架山的一名过客,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或离去都没有关系,留在山中的足迹,让离开的,天高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