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年轻人可能不觉得这个节日有什么特殊,但在我们老家长辈们的心中,中元节有着特别的分量——它被称之为“鬼节”,却饱含着敬祖尽孝之大义,极具文化传承的价值。
每年中元节前,母亲都会提前打电话问我是否回家。若赶上中元节是工作日,母亲很体谅我,说:“你白天要上班,晚上开车赶回来不容易,且路上的车子太多了,易堵,便叫我不用回去。”又说:“你爸子还在,让他去祭祖就行了。”若是中元节遇上周末,母亲则让我一定要回去一趟,且嘱咐我带上孩子一起回去。还会告诉我,家里已做了米粑,且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若我们不回去吃,两个老人在家根本吃不完,倒掉那就可惜了。我知道,这是母亲以不浪费食物之名催促我一定要回去过中元节。
中国的父母,总是替自己的孩子着想。有些人体谅孩子外出谋生活不容易,孩子端午节可以不归,甚至象征团圆的中秋节也可以不回来,但还是很期盼孩子在中元节回家看看,一起完成祭祖的心愿。
每年的中元节,我都会回家,哪怕是遇上工作日。下班后再回去,每次天都黑了下来。父亲早早地在路口等待,且准备好了祭祀的用品:一些爆竹、黄纸和香。下车后,我拉着小孩,跟在父亲后面,直接去到祖堂。那时,祖堂的香炉中已插了很多香火,摆放祖先牌位的神龛下的纸钱还未燃尽。我们祭祀完之后,还会去到村子东边的一个十字路口。在那个路口,仍要行祭祀之礼,并焚烧一些纸钱。小时候,我不明其理。父亲说:“这些纸钱是专门烧给孤魂野鬼的,让那些弱者也能享人世间的供奉。”
人们朴素地认为,先人们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也会有弱者需要扶助。中元节祭祀中表达出来的那份悲悯,恰是对现世的教诲——对弱者要有同情心,能帮则帮。
孝,要有孝心,更要有孝行。如今的中元节,每次回家时都会遇上堵车。即便如此,我亦全力奔赴,赶回老家。因为我更愿意把回家陪父母过中元节当作一份孝心,一种孝行,不但满足父母的期盼,还带给后辈们行孝一次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