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邀请朋友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看演独角戏《我这一辈子》看独角戏我也是第一次。
独角戏和其它戏剧表演形式不同,它是一出只有一个演员的戏剧。一个演员、一条长凳和几身服装,便是演出的全部家当。演出的地点也不是宽大的观众厅,而是在百年大讲堂的多功能厅。独角戏《我这一辈子》是根据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由中年演员方旭主演。演员采用半讲述半表演、夹叙夹议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旧时代刑警坎坷而艰难的一生。地道的京味儿台词和细腻的肢体语言,把一个小人物的卑微生存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看着台上的表演,想着老舍先生的原著,能够感到方旭对老舍先生的这部伟大著作的准确把握。
漆黑的演出厅里,舞台上一束灯光投射在一个清末“巡警”身上。身披黄色旧式警服的他,有气无力的坐在一个长凳上,嘴里不时蹦出“我这辈子到底招着谁啦?!”这无奈的呐喊,道尽了在陈腐动荡的社会里,底层人物无力把握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悲哀。
一百多分钟的演出,随着黑幕的转换,方旭“尽显其能”一会儿演戏中的“我”;一会儿演“我”的上司。海量的台词,不同的声调,向观众充分的展现了其深厚的表演功力和独角戏特有的魅力。满堂观众的目光被他吸引,观众的情绪被戏剧的情节所调动。高潮之处观众会回应演员的“暗示”,高呼精彩台词。
在北大观看演出有个特殊的环节,演出结束后剧组主创人员会和观众一起座谈。那天,艺术顾问斯琴高娃,主演方旭等人就剧目本身,场景设计,演员的艺术表现力等问题做了充分的讲解,同时也回答了观众提出的不同问题。方旭坦诚的告诉大家,在一个舞台上同时演绎老舍笔下的几个人物“很难也很累”。这出戏虽然是一个人的戏,一个人的悲欢离合,但它反映的却是旧社会无数卑微小人物的挣扎和绝望。
灯光慢慢的开启,照亮了演出大厅、照亮了出门的通道。
走出剧场,我们三人还在回味独角戏那特有的味道。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写的《我这一辈子》,其笔触的犀利与深刻至今让人震撼。在斯琴高娃等艺术家的指导下,剧组和主演方旭以独角戏的表现方式,活灵活现的再现了老舍先生笔下小人物,获得了成功。一个看着简单的独角戏,其实也不那么简单、不那么容易、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会获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