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在安徽和县,提起杨峰先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是一位名闻遐迩的政坛、艺坛双栖者。
他不仅是多年的乡镇主要领导,还任过县直机关诸多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政坛上,他是一名年轻的老干部。在工作中素以真诚、善良、热情、严谨、低调而著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政治坚定,履职精心,关心下属,体恤弱者,同心同德,所以“其利断金”,成绩斐然,1995年便成为全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之一。艺坛上,他是一位后起之秀。在诗书画及散文等诸方面演绎出一部部精彩“大戏”,他虽自谦说是个“翰墨拾趣者”,但在“拾趣”中下的功夫可不一般,做到了“与翰墨为友,同丹青相伴,和诗歌结缘”,且悟性高、肯吃苦、勤钻研,矢志不渝,勇攀高峰。通过近半个世纪的默默耕耘,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经意中走出了一条阳光之路,在苏皖一带声誉日隆,深得其恩师——当代著名书画家林筱之先生的青睐,广受海内外名家的一致好评。2015年6月,他亲手创办了省级书画院——安徽省林散之书画院,并被推举为首任院长。
一、老城改造的功臣
2002年正月里的一天,作为当年某地税分局负责人的我,有幸参加了每年一度的全县“三干会”。会上,我们认真听取了某县委书记作的工作报告,他在提到如何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紧跟全国开放脚步时,突然提高了八度音说:“城建委的杨峰你听好了,如果今年东门一条街再拆除不掉,我就将你的帽子拿掉!”
吓得台上台下的人面面相觑,大气不敢出。我对身旁的一位派出所长耳语道:“杨峰是谁?”他指了指坐在前排的一位大个子说:“就是他,县城建委主任。”说完便笑道:“这次能让县委书记亲自‘发火’,估计是杨主任下出的一招高棋,不然很难推动。”果然,时间不长,被称为老大难的东门一条街终于被拆了,和县旧城改造的新框架立即展现在人们面前,因而受到了全县干群的一致称赞。
二、一路艰辛一路歌
2012年,和县天门山书画研究会换届,新主席的人选被确定为杨峰先生,我是副秘书长。在他的安排下,我做了一些文字工作,如草拟新主席的工作报告和研究会新章程等,受到他的多次表扬和鼓励。由于有着共同的翰墨情缘,我俩的感情便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深了,因而得知了他的一些成长经历。
杨峰先生的祖籍,是和县原濮集乡马庙大队老杨自然村。父亲是一位抗日老干部,母亲是一位贤淑的农家女。他1956年3月出生于濮集乡赤埭坝老街,姊妹五人,他排行老大,下有两弟两妹。自7岁起,他在原和县城北公社白果庵小学读书,此后便随着父亲工作的变动而变动,先后在沿江一带的乡镇中小学读书。1974年,他在乌江中学初中毕业后,便被下放到濮集公社团结大队柴村劳动,前后共四年。这期间,他因劳动积极表现突出而被选为大队共青团书记,并担任“永泉片”的知青组组长。
1976年7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9年,招干进入了原乌江区濮集公社工作;1983年,担任濮集公社管委会副主任;1986年,在县委党校参加了脱产学习,被选为班长和党支部书记。党校毕业后,被任命为原张集乡乡长;1988年,在张集书记乡长一肩挑;1992年撤区并乡后,被任命为香泉乡党委副书记;1994年,被任命为濮集乡乡长;1995年任该乡党委书记,同年被选为全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的确出类拔萃;2000年,调任和县城建委主任;2006年,被选为县总工会主席;三年后被选为县人大常委;2016年3月1日退休。
三、汗水换来的辉煌
自2012年与杨峰先生接触后,我才有兴趣关注起他来。
他身高一米七八,不胖不瘦,伟岸俊朗,面容清秀,浓眉大眼,皮肤白净,穿戴大方,谈吐不俗。有时头戴一顶咖啡色礼帽,鼻架一副茶色圆镜,时髦洋气,尽显出一位老艺术家的风貌;有时他身着一套中式唐装,手持烟斗,鼻架墨镜,展示出一位老画家的派头。若不是头发花白显出一点老态的话,谁看了都会夸他是个标准的“帅哥”。
他一九八零年结婚,老伴是县房管局的一名退休职工。儿子硕士研究生毕业,现担任华为公司香港系统部负责人。他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孙子,今年14岁,现在南京某学校读书。全家阳光灿烂一片祥和,使他得以在闲暇之时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
杨峰自小就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骨子里潜藏着一股翰墨情愫。在书法上,他先学书法史,后临“颜柳欧赵”,逐步掌握笔划结构和章法谋篇,每天临池不辍,寒暑不断。接着他潜心钻研“二王”,体验书法要道,掌握相关法则,其涉猎俞久感悟愈多。
尤其对王羲之研究颇深,其书作始终浸润着书圣的温婉大气和高雅俊俏。他的笔划能得到优化组合,既有欧柳风格,又有二王品位;既有张旭草态,又有颜公凝重;分别从《曹全碑》《九成宫醴泉碑》《兰亭序》《圣教序》和《寒食帖》等名帖中汲取营养,并深受林家父子的深刻影响,尤其是林筱之先生。
他说,林筱之先生是吾师,尝常亲聆其谆谆教诲,于诗书画于我,多有提携。一点一画,一字一句,言传身教,获益匪浅。师言:“多读,多临,多悟”,并赐我斋名“静悟轩”,于是铭记于心,静悟其意;金陵的乌江人范汝寅先生曾与我忘年交,指教颇多;和州麻梓先生在诗书上的指导,也不遗余力;另加同道砥砺,相勉互助,亦难能可贵。
近几年来,他在行草书作品中,更多地注入了碑帖的浑厚和古拙,使线条更加凝练厚重。这种潜移变化也明显地反映在他的篆书和隶书作品中,其篆书笔划凝练,气厚神和,篆籀古拙;其隶书,造型活泼,端庄雅致,毫无匠气。
再加上他将新文人的笔意掺入其中,提按使转得心应手,故书艺日臻成熟,趋于完善。若细细品读,则有面临昆仑之感,蓊郁雄浑,苍莽浑厚、意味幽深,旷达逸远。因而能在全国多次参展参赛且多次获奖,并被多家单位收藏或结集出版,如2017年,其书画作品被中国邮品邮册组委会收录于有“国家名片”之美誉的“和谐中国•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珍藏版邮册等。
在绘画方面,他多为茶余饭后之雅玩,故自谦道:“随性涂鸦”。其实不然,因他凭借着良好的书法功底、不俗的审美情趣和典雅的造型能力,往往着墨不多而画意浓郁。
偶然画几幅山水,亦能勾画皴染、简洁明快、浓淡相宜、雅趣尽生。在条屏、小品和扇面上,亦能构图简约,法古出新,墨分五色,枯湿相间。其用心处尽显悟性,一点一画、一皴一泼,皆有风韵;一石一木各得其所。黑白相衬,虚实相映,浑厚华滋,清新脱俗。
他说:“闲来画上几笔,直抒胸臆,倍感轻松愉快。每到忘情处,整个身心沉浸其中,那种忘我,那种自在,那种惬意,是难以言表的。”
在诗歌创作上,他侧重于两方面,一是摹写生活。做到一事一议,有感而发,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如《母亲》《观画》《游黄山》《知足常乐》《送儿子高考有感》《孙趣》和《六十感怀》等;二是题画诗,深受明末清初新安派著名布衣画家和州人戴本孝的影响,追求格调古雅,情景交融,亦咏亦叹。如《山色》《咏梅》《牵牛花》《山居》和《明堂山》等。
其诗有时看似直白,却富含哲理,貌似浅显,却意韵深长。击节而歌,如沐春风。麻嘲炎先生说:“他的诗作用典合理,词语简朴,生活化的语言,读来平淡中显真情。”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虽年逾花甲,但童心未泯,不仅电脑、微信玩得很溜,而且还坚持每天在朋友圈里即兴群发一段“清晨寄语”,内容丰富,主题健康,似诗似歌,更似格言警句,极具哲理,直抵人心,文人骚客好评如潮,纷纷下载收藏。
在散文写作方面,他着墨最多的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尤以“三农”笔墨居多,激情率真,有感情,有温度,极具可读性,如他的《晨练》《感悟》《春耕》《人生如酒》《中秋随想》《朋友缘分》《农民—四季》和《怀念我的父亲》等。
麻嘲炎先生说:“读了这些散文后自然觉得文辞溢美,清新可人,作者对外物的审视、感触均达到一个高度,没有一定的生活沉淀,难以把握之。”感情真挚,意趣饱满,令人深受教育,过目难忘,因而都是精品,如一盘晶莹夺目的珍珠,玲珑剔透,五彩缤纷,引人入胜。
2015年,杨峰先生在众多师友的鼓励下,出版了一本《翰墨拾趣——杨峰诗书画集》,此集由林筱之先生作序、麻嘲炎先生作跋,安徽省林散之书画院副院长、知名书家、诗人刘敬楚先生亲自制作设计,编辑大气,装帧精美,质量上乘,因而受到海内外艺坛名家的广泛赞许,为自己六十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现在的杨峰先生,已是安徽省美协和书协双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马鞍山市老年书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研究院高级书画师,南京山水画研究院名誉副院长,安徽省林散之书画院院长和世界书画报(中文版)学术顾问等,其“拾趣”事业蒸蒸日上,令人敬仰。
笔者衷心祝愿他身体健康,不断有新的追求和突破,力争在诗书画等艺术道路上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的成就,以实现他“正值夕阳红如火,丹青翰墨可释怀。”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