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润,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新疆报告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编剧。著有影视文学剧本《边关玫瑰》《青春轶事》《大爱无痕》《红日照天山》等。出版专著18部,《沙海击浪》《在六分之一国土上》获兵团“五个一工程奖”。
地球上很多国家处在这个纬度上——北纬39°,这些国家中,数中国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故事最精彩。
1949年12月,五星红旗插上帕米尔高原后,时代的画卷在北纬39°缓缓展开。天蓝了,树绿了,麦盖提县各族人民的脸上绽开了前所未有的笑容,可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沙进人退还是人进沙退?
2012年,一项后来被实践证明是非常正确并富有前瞻性的决策,在麦盖提县委常委会上一致通过。这个决策就是给塔克拉玛干沙漠构筑“绿栅栏”,建起一道永久性的绿色屏障。
一
麦盖提县三面环沙,全县92%的土地被沙漠覆盖,居住在这里的百姓祖祖辈辈与沙尘暴相伴,每天一睁眼,面临的现实就是沙进人退。这里也是刀郎人最多的聚集地,堪称“刀郎艺术之乡”,名气很大。刀郎之乡的人,唱起来跳起来可以热烈奔放到痴迷的程度,干起事儿来也是极有智慧和毅力的。
新来的县委书记到任那天,麦盖提县没有起沙尘,天气出奇得好,远处传来了麦西来普的欢乐鼓点。林业局局长陶万林却不无担忧地告诉新来的“班长”,不是所有的日子都这么平静。县委书记微微一笑,关于麦盖提,他上任前是做了足够功课的。
这天晚上,县委书记躺在硬板床上反复咀嚼着林业局局长的话,并细细琢磨着陶万林这个人:1986年从甘肃当兵到新疆,五年后转业到麦盖提,23岁任副镇长,2010年任麦盖提县林业局局长。
陶万林同样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县委书记高大魁梧,眼睛炯炯有神,没什么豪言壮语。直觉告诉陶万林,同是转业军人出身的这个县委书记靠谱。后来,麦盖提持这种看法的人越来越多了。
2012年,新一届县委班子走乡串户了解民情、调查民意,深刻意识到,制约麦盖提经济发展的瓶颈就是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沙漠腹地,一望无际的沙丘使他们的心情沉重,领悟到上级党委对麦盖提县委一班人的良苦用心。他们想,比起当年黄河古道上的兰考,麦盖提条件算是好的。比一比焦裕禄书记,县委一班人算是幸运的。可乡亲们的生活现状烙得大家胸口生疼,风,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粗暴残忍,来去之处一片狼藉。在这里生活,一年得吃下去“半块砖”,村子里不少老人因此患上了心肺疾病。
县电视台拍下的资料触目惊心:天空一片混沌,树被吹得东倒西歪,地膜被一缕一缕掀到半空。沙尘笼罩下天昏地暗,偌大的县城杳无人迹。
击退沙尘,还麦盖提父老乡亲们一片蓝天,成为县委一班人必须做出的决策,尽管因为囊中羞涩,做决策时会有些沉重甚至尴尬。沙尘又起了,呼吸着刺鼻的空气,喝着苦涩的茶水,县委常委们慎之又慎地讨论着,先治沙后治窝成为主导思想。在这个主导思想下,决策形成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启动实施沙海林场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工程,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在沙漠边缘构筑一道绿色屏障,再造一片生态绿洲。这个决策代表着20多万麦盖提人民的意愿。
夜晚,陶万林来到县城北面的沙坡上扯着嗓子穷吼,嘶吼声传得很远很远。
这是他告别河西走廊以来吼得最爽的一嗓子,痛快淋漓。他手里是一本皱巴巴的中学课本,里面有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在考察了新疆、甘肃、宁夏的沙漠地带后,发表在1961年2月9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向沙漠进军》。陶万林可以背诵全文。
竺可桢通过对人类最顽固的自然敌人之一沙漠的剖析,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治理沙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还通过对人类改造沙漠取得的初步成绩的介绍,说明了改造沙漠的可能性。同时又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提出了“向沙漠进军”的号召,展示了人类改造、战胜沙漠的美好前景。在文中,竺老欣喜地写道:沙漠是可以征服的。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开展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有好几次,陶万林都想向县委建议,让麦盖提县的干部重温一下《向沙漠进军》这篇文章,因为他们是全世界被沙漠围困最严重的地方。
陶万林吼过瘾了,回到宿舍摊开地图。竺可桢文章中“现在一片葱茏”的地方就是北疆的莫索湾。莫索湾150团的防风固沙林现在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叫驼铃梦坡。就要启动生态林建设工程了,作为林业局局长,他兴奋他激动他痛快淋漓是可以理解的。放弃回河西走廊的家乡来这里,就是要让自己的热血继续沸腾,不然对不起“万林”这个名字。喜爱音乐的陶万林,虽五大三粗但对刀郎艺术情有独钟,脱军装时他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就选择了麦盖提。
现在,麦盖提县就要向沙漠大规模进军了,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干“前无古人”的事业,怎能叫他不兴奋?
二
2012年11月,麦盖提县防风固沙战役冲锋号吹响了。
红旗招展,声势浩大,各族干部群众带着帐篷和行李走进生态林工程建设工地。
塔克拉玛干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在其西南边缘的麦盖提种树,几乎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要想在这里把树种活,需要先挖排泄区排碱,然后推沙包、打井、拉电、修路、铺滴灌,最后才是种树。这里年降水量仅为56毫米,蒸发量高达2300毫米以上,水资源极度匮乏。如果浇不上水,树苗几天就会变成干柴。
推土机冒着黑烟推沙包。几个月后,一片颇具规模的毛地在沙漠边缘诞生了。植树水为先,没有水,等于在沙窝子里糟蹋金贵的树苗。麦盖提人深知这个道理。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水和树苗就是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工程的“粮草”。
十二支外地的打井队浩浩荡荡开来,仅仅看完周边的环境,就跑得只剩下两支。两支就两支吧,打出水来就是胜利。经过艰苦奋战,两支打井队打出了十口井,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塌了八口。大家欲哭无泪,有种心灰意冷的感觉。打不出井取不上水来,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没有路,打井车白天进来,晚上就被沙子陷住了,需要推土机拉出去。一进一出,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说,关键是动摇军心。陶万林急得满嘴起泡,请来两个队长商量对策。钻头再次扎进沙子,尘沙飞溅,还算顺利。可合金钢的钻头扎进沙层,犹如重拳击打在沙袋上,有劲使不出来。钻机轰鸣,柴油机喷着黑烟,钻头越来越飘。陶万林果断地挥了挥手:提钻!钻杆刚拔出来,流沙“轰”一声将井埋了。
是夜,两台钻机孤零零地立在夜幕下,两名队长和几位技术人员相对无言,沮丧地看着陶万林。陶万林一口将嘴里的烟屁股甩在沙堆上:我就不信这个邪了,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沙土层是流动的,沙土层下的水是死的,只要钻透沙土层,加快固井速度,肯定能够成功!
钻机立马轰鸣起来,陶万林握着拳头紧盯钻头,黑夜遮挡不住塔克拉玛干璀璨的星空。除了机器的轰鸣声,周围一片漆黑。伴随着微弱的灯光,两名施工队长指挥着人员不停地向井口添加固井材质,1米、2米……45米、80米……
1小时、2小时……10小时、13小时……期待中的夜晚总是那么漫长,突然,水由小到大汩汩溢出,一名队长激动地一声大喊:井打成功了!水,源源不断地被抽上地面。稳定的井架下,两眼通红的陶万林与两名队长相拥而泣。
太阳从塔克拉玛干沙漠缓缓升起,瞬间就散射出夺目的光环。县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听到这个消息显得非常冷静,在电话里要求大家,鼓足干劲,总结经验,扩大战果!
之后,第二口井、第三口井……有了水,拉电、修路、铺滴灌都有序进行了。2013年起,县里决定把井深打到150米以上,为的是避开盐碱层。如今已相继建设机井450口,按照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基本满足了植树滴灌需求。
随着生态林建设稳步推进,县委任命程守谦担任环塔“百万亩生态林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他与陶万林同是转业军人、甘肃老乡,在多岗位历练过。
一顶顶简易帐篷扎在沙丘中,这就是指挥部的营地,也是管护人员生活休息的地方。造林工程从规划、沙丘平整、打井、铺设滴管、植树,再到管护,环环相扣,不敢有丝毫马虎。一年四季,程守谦、陶万林率队坚守浩瀚的“死亡之海”寸绿必争。
六月到九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似炭火烧烤,走不到20米,浑身上下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穿着鞋灌沙子硌得受不了,脱了鞋烫得受不了。在深入沙漠勘察规划时,仪器因为高温常常死机失灵,人在烈日高温下随时会窒息。办法总比困难多,程守谦和陶万林,想出了一个点子。大家早出晚归,在帐篷上安装了滴灌带,用管护树木的滴管为帐篷降温,自嘲为“水帘洞”。
每天晚上不管多晚多困,碰头会是雷打不动的。汇总当天的工程进度,研判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天晚上,指挥部的同志忙完“命题作文”后,憧憬着击退风沙尘暴后的美好生活,甚至设计了绿树成林后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麦西来甫,也不枉做一回刀郎之乡人。突然,管护人员神情慌张地进来报告:有情况!
程守谦和陶万林随管护人员来到林区,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批白天栽下的树苗已被糟蹋得面目全非。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一群销声匿迹多年的野兔会来祸害树苗。照说兔子性格温顺,既可爱又活泼,还昼伏夜动、喜干恶湿、胆小易惊、耐寒怕热。麦盖提野兔不这样,昼伏夜动不错,但绝非性格温顺、可爱活泼之辈。它们专朝着树苗的中上部下嘴,那么高它怎么就够得着?树苗直且光滑,莫非这些兔崽子会叠罗汉不成?那它们不成精了!望着一片狼藉的树苗,大家恨不得将野兔们碎尸万段方解心头之恨。这些树苗是全县男女老少们拼死拼活,起早贪黑抢在沙尘暴前栽下的;是在大家的精心呵护和严格管控下,才绿满戈壁滩的。
夜幕下的红外线摄像机,将野兔的罪恶行径录下:只见一只野兔爬到另外一只背上,很灵巧地站立起来,高度够了就开始祸害树苗。野兔的贪婪和无耻,令所有人义愤填膺。岂有此理!生态林建设牵动20多万父老乡亲的心,居然被几只可恶的野兔搞得一团糟。
指挥部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解决方案。麦草从根部绕小树一圈,严严实实裹着树干,形成一道软甲。凌晨三时,借助沙尘的淫威,野兔再次来挑战。尖利的牙齿咬开麦草的防护层,依旧将树干的嫩体啃得遍体鳞伤、惨不忍睹。这一回,程守谦、陶万林等指挥部成员异常冷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几天后,一个铁丝网方案出台了。铁丝编织的“外套”穿在树上,俨然一副黄金甲胄。较量开始了,野兔还是老战法,先叠罗汉再啃树。它们的尖牙利齿想必是被冰冷坚硬的铁丝给崩豁口了。一只、两只……野兔们垂头丧气地闪了。
兔子本是人类的朋友,只是在防风固沙林的初级阶段犯了错误。程守谦和陶万林想,走着瞧吧,沙退树绿的那一天,它们一定会回来的,还是麦盖提的好朋友!
三
从2012年起,麦盖提县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的理念,以“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科技保障、全县参与”的模式,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的建设当中。
每年春秋两季,麦盖提人民白天迎风沙、顶烈日,晚上天当被、地作床,在亘古沙漠上战天斗地、植树造林,一干就是一个多月。那个时候,沙漠里红旗飘扬,车水马龙。全县十个乡镇、一百多个单位的职工和群众都来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从县领导到普通科员,从乡村干部到平常百姓,只要是麦盖提人,就有义务上工地植树。种树前,每个树坑里填5公斤土及农家肥。栽上后就开始滴灌,准备滴五年,五年后树木成林,滴灌就可以撤了。县里测算过,这样下来,一亩地种树成本为3500元。为种树,麦盖提县一起步就咬牙投入大量资金。
为了种好树,实行了“大包干”,全县各个单位、各个乡镇都分到了“责任田”。树林中,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见各单位的标牌。责任制如同一股神奇的力量,聚起麦盖提的人气和民心。十几万人顶着风沙、冒着严寒,奋战在茫茫沙海中,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来自基层的林业管护人员,连续半个多月在沙漠中吃干馕、喝凉水。村里来的乡亲们,两个人挤一顶帐篷,有的干脆在沙漠上铺上干草和被褥席地而寝。
植树季内,县委县政府的干部们每年大约40天都在工地上。每当这时,1950年的新疆就在陶万林等人眼前闪现。
那年王震司令员一声令下,10万官兵将武器架在地头上,拿起坎土曼、十字镐和二牛抬杠,一年就在亘古荒原上创造了人间奇迹。当年开荒,当年生产,打下的粮食装满仓。不仅如此,还捐出军衣领子和口袋,建起了八一钢铁厂、八一棉纺厂、红十月拖拉机厂……陶万林也曾经是军人,时代不同了,现在的条件远远好于当年,但有一点什么时候都不能忽略,人是应该有点精神的。当年10万官兵凭得什么?就是后来经过提炼和升华的兵团精神。六十多年过去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兵团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更让人欣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被列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麦盖提也有一种精神。麦盖提有刀郎文化,主要体现在刀郎舞蹈等方面,以“刀郎麦西来甫”为核心内容。在麦盖提县城和乡村,民族音乐舞蹈很常见,孩子们从出生起就受到深深的影响。只要音乐响起,男女老少不管在干什么,都会放下手里的东西,踏着明快的节奏如痴如醉地跳起舞蹈来。孩子们更不用说了,音乐的节奏能瞬间点亮他们的激情,即便是襁褓中的孩子也有反应。这种民间音乐文化,早已渗透到麦盖提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除此之外,麦盖提人在与风沙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无私无畏和全县一盘棋精神,是否也应该发扬光大呢?精神的引领远比慷慨激昂的说教管用。在人民解放军绿色军营里锤炼过的转业军人们,是非常清楚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的。
一支200人的管护队伍常年驻守沙漠,一年365天泡在沙漠里。即使不在集中造林季,他们每天也忙忙碌碌,不是操心滴灌招标,就是要打井、修路、管护林子。这支队伍是生态建设的常规部队,他们对绿色的眷恋、对树苗的痴爱胜过一切。这支队伍无疑是一个鲜活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探究精神引领,榜样的力量就是一种精神引领。
常年待在沙漠里,家全部甩给妻子,偶尔回家拿些换洗衣服。妻子指着洗衣机问陶万林:要树还是要老婆,你选吧!衣服和鞋里全是沙子,洗衣机被整坏好几回了。老陶风趣地哄妻子:我的名字叫陶万林,不植树恐怕对不起自己的名字。种树可能是我老陶的宿命,不种都不行啊。妻子被他哄得破涕为笑。
有一年,记者来采访时,遇到了麦盖提县最大的沙尘暴,陶万林的帐篷被狂风吹得猎猎作响,黄沙弥漫了天空。沙尘暴过后,陶万林无奈地对记者说:沙漠里种活一棵树不容易,只要树能活好长好,我老陶可以天天给树磕头。但愿不久的将来,这条人造“绿龙”能缚住“黄龙”,让麦盖提的父老乡亲们少受风沙的侵袭。
“三分造,七分管”,植树造林结束后,苗木的抚育管护成为工作的重点。麦盖提县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选择深圳中环油新能源有限公司全面介入和参与麦盖提县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为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确保了苗木的成活率和正常生长。到2014年6月,麦盖提县在沙漠里植树4.5万亩,共930万株。定植的杨树成活率达90%以上,红枣成活率达60%以上,文冠果成活率达50%以上,430万株梭梭更是长势盎然。
一期规划全部完成,所展示出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杨树已拇指粗细、一米多高,油亮的叶子在风里翻飞。树与树之间的沙地里,隐约可见排排黑色滴灌管线一直延伸向沙漠深处。
在库木库都克村,村民托乎提·艾山带着孙子来给枯树补种新苗。老汉乐观而坚定地说:种了死,死了再种。我们种的不仅是树,也是我们的未来生计。等我老了干不动了,就由他们接着干。这就是麦盖提的底气,愚公可以移山,麦盖提人民绝对不会在绿色道路上半途而废。
到2020年,麦盖提人民历时八年时间创造的人间奇迹一览无余——修建林区道路300多公里,新建63千伏变电站一座,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285公里,累计定植生态和经济林木37万亩,共两亿株。茫茫沙海变成一望无际的绿洲,各类苗木总体成活率达95%以上,县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保护绿洲免受风沙侵袭筑起一道绿色屏障。据气象部门统计,风沙天气由2010年以前150多天减少到现在50天以下,风沙被有效遏制;年降雨量由2010年53.6毫米增加到现在每年110毫米。
麦盖提正发生着历史性的改变。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花花草草扮靓了县城的大街小巷。一片绿色蔓延开来,将昔日被黄沙包围的县城团团簇拥着,形成了塔克拉玛干腹地一道独特的奇观。曾经风沙肆虐的地方,如今绿树成行、鸟语花香。阳光下的麦盖提蒸蒸日上,各族人民安居乐业。一年后,自治区艺术学院的老师们将这个主题升华为一部火了京城的舞剧。尽管如此,麦盖提县没有丝毫松懈: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沙漠戈壁也是风水宝地。
早在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过程中,麦盖提县就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兼顾生态和经济树种。他们依不同地势、土壤、PH值,科学布局新疆杨、文冠果、红柳、胡杨、沙棘、沙枣等生态和经济苗木。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依托22万亩梭梭林接种肉苁蓉4.5万亩。
如今,站在晚风轻轻吹拂的梭梭林前着实令人陶醉。万千株梭梭摇曳着俊俏的身姿,仿佛是在列队接受检阅。梭梭林内接种的4.5万亩肉苁蓉,仅2019年经济效益就达到了2000万元。肉苁蓉产业收益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群众户均受益千元以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互利共赢,实现了以林养林、以林促富。
其实,在树苗阶段县里就有了设想,树苗成活后全部承包给外来企业,树苗的种植、养护、销售等投入也全部由承包企业负责,当地政府和植树工人都可以从中受益。引进大芸、甘草、金银花等耐旱经济作物,企业要效益、县里要生态。果然,生态林建成后,不仅是一片防沙林,更是一个绿色聚宝盆,既弥补了巨大的栽培成本,也吸引了数亿元企业投资。一排排红柳、沙枣、胡杨,从眼前一直延伸到天边的沙丘之上,郁郁葱葱的新树与黄沙形成了鲜明的色差。当然,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估计要两三代人才能完成。可生态建设和保护以工代赈政策一出台,就引导了700余名贫困群众参与生态林管护,实现了稳定就业。
县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农业必须是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出路必定是建立在保障生态与环境协调发展基础之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刻不容缓。
吃够沙尘苦头的麦盖提人格外珍惜生态环境。作为全国首个旨在解决农田“白色污染”、实现循环经济示范点,他们从传统农用薄膜回收入手,以革除“白色污染”弊端。高堡膜是利用拉伸流变技术生产的地膜,强度高、韧性好,回收率高达90%以上,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全县大力推进高堡膜棉田,2021年达50万亩,进一步降低了麦盖提的“白色污染”。
麦盖提县位于叶尔羌河流域五个县的中心,属喀什一小时经济圈,是毗邻叶尔羌河中游的一颗明珠,也是喀什地区向西开放的前沿地区,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关节点。按照“稳粮、优棉、增菜、促经、兴果、强畜”思路,麦盖提县大力实施“双一十百”工程,培育壮大肉牛、红枣、蔬菜、家禽、棉花五大产业,调优调强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搭上“一带一路”东风。在工业上,他们发挥本地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全力支持喀什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设,与喀什市建立联合体,进行分工合作,联合打造开放合作平台。在第三产业上,他们充分发挥刀郎文化品牌效应,完善道路设施,改善景区服务,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及休闲度假、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综合功能一体化,丰富旅游业内涵,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努力把麦盖提县建成新疆乃至中国西部知名旅游目的地。
2019年,是麦盖提县可载入史册的辉煌年份。
这个曾经的国定“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实现52个贫困村退出,136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所有行政村实现“五通七有”全覆盖,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以下,全县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各项指标均达脱贫摘帽标准,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退出贫困县序列。
四
因为一项国家战略的实施,位于黄海之滨的日照市与全国唯一嵌入沙漠的小县麦盖提有了交汇点。这项国家战略就是对口援疆,大葱煎饼的山东人与茶水馕饼的刀郎之乡人不仅结下深厚情谊,还谱写出新时代对口援疆的新篇章。
照理说,日照和麦盖提都是海边,只不过一个在湛蓝的大海边,一个在浩瀚无垠的沙海中。日照市因环境优良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被誉为“水上运动之都”和“东方太阳城”。麦盖提被风沙包围达数百年之久,成为不宜人类居住之地。“海上日出,曙光先照”的日照,是中国远古时期太阳文化起源地,是世界五大太阳文化起源地之一。这一点,与太阳迟落的帕米尔高原正好相反,而麦盖提正位于帕米尔高原脚下。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与上海金山县(今上海金山区)、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日照农民画,是日照民间传统抹画的继承与发展,在全国民间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为以后推动麦盖提县农民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麦盖提,流行着这样一句时髦话:日照刀郎一条心,同心共筑中国梦。
这绝对不是什么大口号,它的背后是“一口唾沫一个钉,一步脚印一个坑”的生动注解。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山东省日照市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特色产业为重点、以人才支持为保障,先后选派4批484名干部人才到麦盖提工作,投入援疆资金28.42亿元,实施各类援建项目267个,稳步推进民生援疆、产业援疆、干部人才援疆。援疆干部人才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甘苦,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支援“组合拳”,有力助推了麦盖提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日照市的鼎力相助,极大改善了麦盖提县的基础设施条件、民生福祉和产业格局,赢得麦盖提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诸多项目中,福泽千秋万代的正是防风固沙生态林工程建设。日照市前期投入援疆资金200万元,并组织援疆干部人才加入植树行列中。为提高造林成活率,他们改良土壤,挖排碱沟排碱,用好土掺上部分土杂肥换土,并通过滴灌的方式加强灌水,还重点引进推广容器苗技术,提高成活率。2015年起,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内水、电、路、滴灌、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麦盖提县境内拥有26万亩连片胡杨林,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在年平均降水只有几十毫米的地方,只有不屈的生命才能如此孤独、坚韧而旺盛。
除了英雄树胡杨之外,根植于广袤沙地上的红枣树同样倔强。但县里财力有限,就把栽下的红枣树部分承租出去,收到“以林养林”之效。之后以每年两万亩的速度扩大红枣林面积,采取县直单位和各乡镇包片的办法,利用春季的周末、节假日,集中打“歼灭战”。
为了扶持红枣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县里还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贴与优惠政策。天海绿洲枣业公司等十多家红枣加工企业相继落户,形成“公司+农户”的产业格局,加工率达90%以上,并以“喀什噶尔”“刀郎情”为商标,注册了“麦盖提大漠枣”品牌。
尕孜库勒乡是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个普通行政乡。前所未有的红枣政策为这个乡插上了致富的翅膀。
关于这一点,跃进村的斯拉木·艾买提感触颇深。起初他和乡亲们是没有底气的。这欺负了跃进村几代人的黄沙上,能种植红枣?红枣这个新名词进入跃进村时,大伙觉得太陌生,陌生到遥不可及。什么学名啦,什么鼠李科枣属植物啦,斯拉木·艾买提一样也听不懂,只是记住了红枣成熟后变为红色,晒干后可以制成枣干。至于什么维生素啦,有“天然维生素丸”美誉什么的,又搞不懂了。红枣是滋补佳品,素有“日食三枣,长生不老”之说,斯拉木·艾买提倒是牢牢记住了。后来成了种枣大户的他才彻底弄明白了,红枣可供药用,有养胃、健脾、益血、滋补、强身之效,枣仁和根均可入药,枣仁可以安神。
红枣在跃进村乃至整个尕孜库勒乡家喻户晓的时候,一片葱绿开始在漫漫黄沙上扩展。种枣,改变了跃进村民世世代代的耕作理念。短短时间,跃进村的枣园一个个神话般矗立于黄沙之上,洋溢着勃勃生机。收获时节,沙漠红枣园子里一片火红:缀满枝头的红枣像一个个调皮的孩童,饱满的腮帮子谁都想亲一口;地上的塑料筐子也是一片红火,加上姑娘们的红围巾和红衣裳,简直就是一片仙境,让人联想到《西游记》里仙女们翩翩降临桃园摘桃子的情景。伫立自家的4亩红枣园,斯拉木·艾买提幽默地说:村干部带领我们在沙漠里种红枣,还将我们的日子变得跟神仙一般!
如今在沙漠里种红枣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斯拉木·艾买提家的园子每亩产量超过200公斤,亩产值近8000元,一点儿也不比正常耕地上的效益低。斯拉木·艾买提指着枣树自豪地说:我们家红枣长势很好,乡里派的林果业技术员每天都来地里,现场指导我们怎样打药、怎样施肥浇水,红枣管理到位,果子结得也多。
在跃进村,百亩高产红枣园连年丰收,亩产稳定在300公斤左右。从绿色中收获财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尝到了甜头。
2008年至2011年,麦盖提县财政投入931.51万元,购买直播用的红枣种子91.7吨。当果农种植的红枣未见效益时,政府会免费为果农发放测土配方肥。为加强红枣管理,政府还向各红枣产业乡配发果树修剪机具、病虫害防治机具及农药。如今在全县范围内发展红枣产业已达56.3万亩,农民人均4亩枣园,红枣年产量约为1.94万吨,为农民带来的人均纯收入达1560元。红枣已成为麦盖提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五湖四海的创业人纷纷来到北纬39°,与麦盖提人民一道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航程。
深圳中环油公司董事长李铁前往麦盖提,目睹了麦盖提人民进军沙漠波澜壮阔的固沙造林场面,他极其耐心地说服了董事会,将资金投向麦盖提助力固沙造林工程,播撒出气壮山河的绿色诗行。
武汉·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携夫人朱宜萱教授来到麦盖提,参加“自然、和谐、发展”主体论坛后深入沙漠义务植树,看到气势磅礴的场景颇受震动,从此李院士夫妇一直心系麦盖提县固沙造林。70高龄的朱宜萱教授每年春秋两季都会组织国内外学子、华人华侨,从世界各地到麦盖提参加义务植树。她说:能为祖国增绿是件很光荣的事情,愿麦盖提县各族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
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不到两个月,山东港口集团援助麦盖提县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暨“山港书屋”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当一张153万元的捐款支票,由山东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刘中国递交到麦盖提县委副书记、县长阿迪力·哈斯木手中时,揭牌仪式现场掌声雷动。
“山港书屋”揭牌了,也揭出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麦盖提县人民不向沙漠低头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山东港口的每一位职工。当他们知道与沙漠斗争的路还很长,麦盖提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20多万群众的幸福指数尚需要提升时,一股激情如渤海湾的大潮涌动着,汇集成一个援捐生态林活动的浪潮。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6万名职工的深情厚谊,在短短时间内定格为这张153万元的捐款支票。刘中国告诉阿迪力·哈斯木:是大漠深处的麦盖提人“誓将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和感人故事打动了齐鲁儿女的心。
山东港口职工心甘情愿为防风固沙生态工程贡献一片“山港绿”,并捐赠图书2000余册,后续还将建设“山港书屋”,为当地中小学生的茁壮成长贡献一份“山港情”。
在党旗团旗迎风招展的生态林建设基地植树现场,28名来自山东港口集团的优秀代表在技术人员的示范指导下,挥锹挖土、刨坑、植树……这天,麦盖提人民耳闻目睹了山港人的担当与情怀。他们清楚,山东是革命老区,当年山东人民推着小车助力淮海战役大获全胜;在沂蒙山区,红嫂的故事感染教育了几代人。有山东人民的支持和帮助,麦盖提的各项事业没有理由不大踏步向前推进。在植树者的行列里,刘中国与28名山港人热火朝天地干着,阿迪力·哈斯木挥汗如雨的同时,思绪翻飞,想了很多也想了很远。
七个月后,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召开文化润疆工作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恰木古鲁克村、新疆五征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麦盖提第四中学、麦盖提县文化交流中心、麦盖提县城南社区、麦盖提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麦盖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七个文化润疆示范点,听取四市指挥部文化润疆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在文化惠民上先行,在挖掘提炼上先行,全面深化“文化润疆·齐鲁先行”援疆品牌内涵,打造文化润疆山东样板,成为又一个需要殚精竭虑才能实现的目标。
当很多地市县都在思索“文化润疆拿什么润”的时候,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二十集多民族角色互动大型动画片《五色奇玉记——灵云代码》公开上映,累计播放量突破一亿次,点赞量过万,成为山东首部播放量过亿的动画片,破亿速度在国内也首屈一指。还有大型史诗歌舞剧《爱在达瓦昆》《多彩岳普湖》等登台亮相,还有舞蹈、美术、摄影……
如果说片片绿树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改观,更重要的是它有着生命的意义,那么对口援疆的深刻含义就远不止于此了,它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千古之策,更是新时代激励新疆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日照刀郎一条心,同心共筑中国梦”不过是全国十九省市对口援疆工作的一个缩影,但它折射出的却是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坚如磐石的信念。
援疆是爱的奉献,更是国家战略在中国西部最真切的体现。
援疆,援出了“三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
援疆,援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国一盘棋;
援疆,援出了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首歌的空前团结;
援疆,援出了新疆人民与全国人民心连心、万众一心向前进的同频共振。
五
刀郎文化属于麦盖提,更属于新疆、中国乃至世界。
它是刀郎人用辛勤劳动和智慧所创造的富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绚丽多彩的精神财富,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里决定,做好“民间自觉传承”和“政府有力推动”两篇大文章,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弘扬、在弘扬中提升,促进刀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米热姑丽·木合塔尔是这个决策坚定不移的执行者之一。
麦盖提县大规模向沙漠进军那一年,她原本是从北京飞回来办调动手续的。她在中央民族学院进修舞蹈期间,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日渐精湛的舞艺,博得了业内人士的充分认可。她的理想就是赋予“刀郎麦西来甫”更深刻的思想内涵,以更加超前的艺术形式将其打造成麦盖提乃至新疆的一张文化名片,使其走向更广阔的国内国际舞台。这是地地道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没有理由不贡献力量。为了这个理想,她必须走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去北京精进舞蹈艺术,施展自己的才华。
米热姑丽·木合塔尔有这样的认识高度是令人欣慰的,进京跨入更高平台也是明智之举。只是当她拎着箱子走进村里时,家里没人,家家户户都是如此。循着劳动的歌声,她来到人声鼎沸的植树工地。一个场面让她瞬间泪崩:县委县政府的干部们,一锹一锹挥土,一棵一棵植树,干得正欢。排排树坑挖成,树苗齐整地栽下。放眼望去,茫茫戈壁滩上,早已成为一幅劳动竞赛的壮景。眼前的情景,让她立马联想到文学欣赏课上那首宋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天,那样蓝、那样纯净。就在她进修的这段日子里,爷爷和乡亲们已经再次勇敢地挑战了大自然,麦盖提正发生着历史性的改变。
置身于火热的造林工地,米热姑丽·木合塔尔情不自禁地干了起来。当她栽下第一株树苗后,一个关乎她前途和命运的郑重决定做出了,不走了!脑中想起那首宋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第二天,她带着县歌舞团的姐妹们来到工地,把县委常委们思索的精神引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歌伴舞,搞得工地上欢声雷动,父老乡亲干劲倍增。此刻许多人眼前便闪出八路军120师的战斗剧社。当年在那么残酷的战争环境下,文艺战士们积极展开戏剧活动,进行戏剧演出和戏剧创作,对团结人民、鼓舞士气产生了积极作用。今天,麦盖提的“战斗剧社”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精神引领作用。
绿色给人以希望,造福于人类,也改变了米热姑丽·木合塔尔的人生。在她的积极组织下,麦盖提县聘请疆内知名文艺界领军人物,精心编排创作了一台音乐舞台剧——《永恒的刀郎》;组织百幅刀郎农民画进京汇报展出,推动刀郎文化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将刀郎农民画与苏绣技艺融合创新,精心打造了独具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的自主品牌——“刀郎文化绣”;创新开发了烙铁画、葫芦画等文化产品,大幅提升了刀郎文化的商品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些年,麦盖提县把“旅游活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之一,依托刀郎文化和大漠、胡杨、湿地等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巧打“刀郎之乡”“红枣之都”“旅游之城”三张名片,大力发展刀郎文化旅游业,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刀郎画乡”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刀郎乡里”、刀郎文化广场、刀郎文化园创建为3A级旅游景区;“刀郎巴扎”、北纬39°沙漠探险基地正申报创建4A级旅游景区。
仅2019年,麦盖提县接待游客人数达52万人次,旅游收入2.6亿元。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自治区“旅游兴疆”工作部署,大力发展沙漠探险特种游和美景民俗风情游,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努力构建刀郎文化国际大舞台,使麦盖提成为新疆文化旅游的靓丽风景线。
六
这是一片流光溢彩的土地,绿色正提高着麦盖提人民的幸福指数。
2020年夏季,因为一部扶贫短剧我来到麦盖提县。不止一人告诉我,麦盖提人民几次上书喀什地委,留住一位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县委书记。
疫情刚过,在麦盖提县政府简陋的宾馆,我与以前未曾谋面的县委书记握了手。他高大魁梧,国字脸盘上透出干练稳健,没有客套也没有寒暄。早餐期间,他一直在说麦盖提县的治沙造林,也多次赞美麦盖提人民的伟大,唯独没有提他这个决策者片言只语。
我在想,焦裕禄离开兰考去郑州住院那天,老百姓提着鸡蛋篮子排了几里路依依不舍地相送。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麦盖提的父老乡亲用另外一种方式向上级党委表达着民意。这是一位与老百姓同心同德、同甘共苦、肝胆相照的好官,不然怎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情感大潮汐?一首歌是这样唱的:
老百姓是地
老百姓是天
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
老百姓是山
老百姓是海
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一个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数年如一日的县委书记,怎么会不被老百姓挂念?!这天,热情奔放的县长嘱咐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带我们多转转多看看,不要忽略了麦盖提县的文化特色。他还喜不自禁地告诉我们,刀郎文化园即将开张,届时必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已步入不惑之年的米热姑丽·木合塔尔跳起舞来,风姿不减当年。陶万林一曲《小白杨》不失军人的底气和建设者的豪壮。熊红久这位自治区文联驻麦盖提县恰木古鲁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也向朋友们展示了自己精彩的葫芦丝独奏。展示才艺后的话题只有一个:文化品位。
熊红久一进恰木古鲁克村就敏锐地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居然整整一个村没有一个人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熊红久彻夜难眠。我们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来村里干什么?仅仅是带领村民们在物质上脱贫,是指日可待的事。关键是,怎样让文化走进村民的生活并永驻心田,引领着他们的精神之舟抵达“五个认同”的理想彼岸。一句话,小康之后村民们干什么?熊红久的选择是以文化村、以文化民。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文化比什么时候都弥足珍贵又恰逢其时。村里有人写过诗,也曾经有绘画的风气。熊红久就从农民诗、农民画入手,开始了大胆务实地探索。务实并不代表你的做法一下子就能被所有人接受,也有人说他出风头作秀的。毕竟他面对的是一村种地的农民,文化这个高雅而时髦的词汇好像自古以来与农民不搭界。熊红久无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今天,麦盖提县已建起十大旅游景点——刀郎画乡景区、刀郎文化广场、刀郎乡里景区、沙漠大观园、新疆麦盖提唐王湖国家湿地公园、刀郎千岛湖、麦盖提县世界和平公园、千年胡杨森林公园、刀郎文化园、叶尔羌河大桥。
在麦盖提唐王湖国家湿地公园,我感慨万千。
唐王湖修建于公元629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下旨修建的一条引水渠,上起叶城县昆仑山脉,下至巴楚县唐王城,全长近400公里,途经叶城、泽普、莎车、麦盖提、巴楚五个县,将昆仑山雪水引至唐王城,常年流水不断。经唐王河水上千年的浸润渗透,形成麦盖提唐王湖以及沙漠生态湿地,湿地面积3万多亩,环境优美,植被茂盛,生长有甘草、罗布麻、大芸等植被,野生动物繁多,有黄羊、刺猬、蛇、壁虎等,还有多种鸟类在此栖息,真是游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陶万林告诉我,实施沙海林场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山东日照市、深圳中环油公司等的大力支持同样功不可没。八年来,他们无不心系麦盖提。100万亩那是多么浩大的数字。麦盖提人民向沙漠进军的艰难曲折故事,就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大电影。我告诉他,这部大电影早已荡气回肠并载入世界治沙史册。
黄昏渐渐到来,微风拂煦,一只色彩斑斓的雉鸡从树丛中探出头,又倏地一下隐匿了身形。正如程守谦和陶万林预言的那样,野兔果然重返麦盖提,与人类再次成为朋友。不远处,劳作一天的护林员们聚在一起说笑着,伴着悠扬的乐声,古朴而苍凉的吟唱又一次飘荡在塔克拉玛干大漠之畔。
次日,在一位文质彬彬的县委副书记的陪同下,我们沿着木栈道拾级登上一道大沙梁。放眼四望,闻名遐迩的麦盖提北纬39°沙漠探险基地尽收眼底。八年前那个夜晚,陶万林来到县城北面沙坡上扯着嗓子穷吼的就是这道沙梁。如今,麦盖提已经天翻地覆。
县委副书记朝阳般年轻,他来自河西走廊的定西。与转业军人陶万林不同的是,他是当代大学生。他指着北纬39°沙漠探险基地的硕大架构不无自豪地告诉我,这就是当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踏入塔克拉玛干的起点。如果不是我们麦盖提县的向导引领,他是完不成“死亡之海”穿越的。不过,北纬39°沙漠探险基地却源自斯文·赫定的浪漫。1890年12月,斯文·赫定率先发起横穿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最长轴腹地活动,尽管没有成功,却使塔克拉玛干沙漠名声远扬。沿着北纬39°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最长轴的腹地,代表着艰难险阻,代表着不可征服……在麦盖提人面前,斯文·赫定的遗憾已被一辆辆风驰电掣的越野车碾压得无影无踪。
塔克拉玛干沙漠系中国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吸引着全世界探险家的眼球。如今麦盖提北纬39°旅游开发公司的后勤保障能够保障探险者安全返回。四个春秋过去了,这个大漠深处的旅游开发公司从未出现过人员伤亡事件,最多时日接待游客达1000多名。
公司致富不忘众乡亲,录用来自附近村子的员工20名,以助力脱贫攻坚战役。塔尔·艾尔肯和爸爸刚来景区时只会牵骆驼,仅仅一年时间,父子俩就学会了开卡丁车,最多的一天载客达100多人。以前,在这大漠深处,不要说开卡丁车,大部分人连卡丁车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当塔尔·艾尔肯父子驾着卡丁车风光时,自豪和骄傲挂在他们的嘴角。消息传回村里,引得一批又一批乡里乡亲前来观望,说是观望,其实是想跟塔尔·艾尔肯父子套套近乎,寻个当卡丁车手的机会。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且一个月3000多元,这样的差事打着灯笼也难找。随着麦盖提县各项事业的发展,塔尔·艾尔肯父子这样的新时代农民越来越多,幸福生活正在向他们频频招手。
是啊,昔日的“死亡之海”早已被人类踩在脚下,一个叫“探索之美”的时髦词汇开始焕发出不可阻挡的感召力。当全世界的朋友纷纷来到北纬39°体验沙漠之美时,也顺理成章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所以给英雄睿智的麦盖提人民怎样点赞,都不足以表达旅游探险者们的敬意。
当国际环塔汽车拉力赛从北纬39°沙漠探险基地驶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越发显现出无穷的魅力。在这里,成功穿越被公认为一种英雄壮举,无数探险家和越野者只有施展全部技能和心智,才有可能圆一个浪漫的梦。
2019年,世界海拔最高、距离最长、最具挑战性的平民汽车竞技赛事——第三极终极越野拉力赛吸引了全球探险者的目光。选手们风餐露宿,鏖战数天,这一赛事最终在北纬39°沙漠探险基地完美收官,这不能不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穿越。
背靠北纬39°沙漠探险基地的硕大架构,底气和豪气骤然高万丈,我情不自禁地说:这里是一个充满哲理的理想区域,最恐怖的沙漠上,有景色极美的胡杨林和千古奇观沙海绿岛。开着卡丁车在沙漠上狂奔,速度与激情会如影相随。如果骑上骆驼再浪漫那么一回,沙漠探险的神奇就全被收入囊中啦。夜晚,踩着麦西来甫的欢快节奏,渐入“葡萄美酒夜光杯”的佳境,你会乐不思蜀……
这天中午,我们去县城边吃午餐。县城街道两旁的树和花以五颜六色的身姿扑入眼帘。如果不是耳闻目睹,谁会相信这里是塔克拉玛干大漠深处,一个完全镶嵌在沙漠里的县城?这样的县城在中国是第一,即便在全世界也为数不多。
我们在一个绿树婆娑的城乡接合部下车。吃午餐的人络绎不绝,纷纷步入一株浓荫如伞的大桑树下。这是家网红农家乐,几张桌子错落有致地排列于大桑树的浓荫下。还未落座,诱人的烤肉烤鱼散发着馥郁的香气,开始撩拨着人的味蕾。伴着欢快的吆喝声,扎啤、格瓦斯等饮品变戏法似的端上了桌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车宏斌提前到了,陶万林指着一位忙前忙后的年轻人说,他是这个村的书记。书记来自石河子,地地道道的兵团第三代。公务员考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已在麦盖提县扎下了根。车宏斌与陶万林一样,在新疆戍边时深深爱上了这里的山山水水,然后就扎根在这里了。
这顿午饭极有价值。一句时髦的话是这样说的: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相聚在这个被沙漠和绿色双重包围的县城,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七
在全世界唯一的被沙漠包围的行政县,英雄的麦盖提人民不仅突出了沙漠重围,还重塑了刀郎之乡的新形象。山东“丝路风情·喀什好风光”踩线采风团走进麦盖提;“文化日照润疆行”非遗联展实现文旅互鉴共荣;恰木古鲁克村农民诗集《心中的爱》出版发行;男子群舞《阳光下的麦盖提》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两个乡分别获“中国特色群众文化之乡”和“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光荣称号;刀郎木卡姆和刀郎麦西来甫双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收获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之时,麦盖提人民的生活藤蔓上结满了精神文明的累累硕果。
但久居沙漠的麦盖提人不会忘记,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约占国土面积的1/3,长期以来,在依法防治和科学防治的旗帜下,国家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成功遏制了荒漠化扩展态势。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到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为世界荒漠化防治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河北塞罕坝、内蒙古库布其、山西右玉、新疆柯柯牙等一批治沙样板,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在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对新疆麦盖提县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前进的坐标和奋斗的方向。
麦盖提人民彻底摆脱贫困走上了小康,但同心共圆中国梦的路还很漫长。在“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旅游活县”战略下,打造新疆红枣基地、全国“安格斯”肉牛基地和南疆蔬菜基地,成为新的攻坚克难目标。“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新一届麦盖提县委把持续推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固沙造林、提升麦盖提县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庄严地写进了工作报告。这年秋天,麦盖提县又造林2万亩。至此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已完成47万亩。我们有理由坚信:未来的麦盖提,必定天蓝水清、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人民富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2022年春节,一场艺术的盛宴在麦盖提县徐徐排开。刀郎美食广场上悬灯结彩、彩旗高挂,而麦盖提县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更是精彩纷呈,歌曲、舞蹈、相声等节目将各族群众的情绪一次又一次推向沸腾。
《阳光下的麦盖提》这个让麦盖提走向全国的舞蹈上场了。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高亢激昂的歌声,舞蹈演员们用饱满的热情、极富张力的肢体语言,演绎出了新时代新疆各族人民的和谐幸福生活,引发各族群众对幸福生活点点滴滴的无限回味,进一步增强了石榴籽般紧密团结建设麦盖提的坚定决心。
《阳光下的麦盖提》不仅仅因为它是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第一名得主,还因为“日照刀郎一条心,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刻含义,让越来越多的人心动不已。
在麦盖提,走进全国人民心中的远不止一个《阳光下的麦盖提》。千年古渡上那座长达一公里的南疆最长的叶尔羌河麦盖提大桥,雕栏玉砌、凌空飞架,如巨龙饮涧、长虹卧波。
如今大漠如海,绿树如舟,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美好时刻呼啸而来。在北纬39°,时代的画卷将挥洒更加绚丽夺目的中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