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人间似仙境,云雾春山采茶时。
云雾山位于华蓥山脉中段,山势雄伟,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民国续修《大竹县志·舆地志·山水》记载:“云雾山,县西30里,高出云表,盛夏如秋。西山积雪,为竹阳八景之一。极顶赛云雾下有寺庙数层,为竹渠两县分界处。南循山脊下,清属逢春坝、干堰塘十五里,俱外为渠,内为竹。物产栀子、桐子、煤、茶尤著名”。寥寥数语,道破云雾山的方位、寺庙、气候和物产。
春日,登上云雾山巅,东览竹城瑞气升腾,西望渠江静水流深。缥缈的云雾时来时往,幽静的山寺若隐若现。环顾寺下,茶园层叠,山风轻拂,碧波荡漾,芬芳扑鼻。
走进云雾鼎白茶产业园,满目茶树劲吐白芽。三月人间茶正好,垄间穿梭采摘忙。茶人巧指在嫩芽上流转,像是拨动了春天的琴弦,弹奏出了“四川国际茶博会金奖”“‘中茶杯’国际茶王赛金奖”等动人的乐章。
云雾茶山,是一座蕴藏着文化历史底蕴和优美自然风光的圣地。白茶产业园负责人甘春旭招呼我们落座,端出热气腾腾清香高扬的新茶,向我们娓娓道来。
谈及云雾鼎白茶产业园,云雾山寺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自古名寺出名茶。云雾山海拔1190米,寺庙建于云雾山顶,始建于南北朝梁萧时期(公元503年——557年),素有川东“小峨嵋”之称。佛门与茶关系甚密。禅宗重视“坐禅修行”,要求参禅的僧人“跏跌而坐”“过午不食”。因茶既有提神养心作用,又能减轻饥饿感。云雾山寺与我国的佛门圣地、名山寺庙一样种起了茶树。云雾山寺僧人自采自制,饮茶念佛,修身养性。于饮茶中融入“清净”的境界,达到开悟得道的效果。
相传,建文帝曾在寺内避难饮茶悟道,长达三个月之久。佛坛巨匠破山海明大师在云雾寺饮茶修行,于寺内亲书“仙霞台”三字。“云雾山寺茶”名扬神州,一茶难求。抗日将领范绍增(范哈儿)同佛有缘,与寺内长老洪玄过从甚密,长老曾以茶叶数担相送。范将军将茶叶带到重庆,还来不及送好友就被抢购一空,只好将所得银钱悉数送上云雾山寺。解放初期,云雾山拥有成片茶地470亩,此时的云雾山寺改作它用,云雾山寺茶陷入了沉寂。
云雾山寺茶的美源于山水之美,吮吸天地之灵气,采集日月之精华。徐霞客出游,途经山国古道,慨叹它的文化灿烂;进入云雾峡的深山幽谷,感叹它的神秘莫测;登上云雾山寺,品着茶俯瞰云雾山,灵感涌动,“无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帘钩”的佳句脱口而出。“秀才将军”吴佩孚行至云雾山,品着云雾山寺茶,沉醉于云雾山的碧山秀水,禁不住发出了“游遍千山和万水,不到此处憾终生”的惊叹。
名山名水唤名茶,人们回味着云雾山寺茶独特的清香。应民众呼声,国营云雾茶场于1959年应运而生。南下干部来统领,重庆300名知青来助阵。他们亲手培育的茶苗玉立于青山绿水,漫山翻滚的绿浪令人心旷神怡,制茶车间飘出来的茶香沁入心脾。他们自己采制的功夫红茶诞生了!那红艳鲜亮的汤色,分明是他们辛勤汗水和心血的结晶啊!云雾茶场获得了省上5万元的奖金,红茶畅销苏联和东欧等国家和地区,醇甜芳香的“云雾”飘向了海外。
2000年金秋时节,云雾茶场改制,资产公开出售给茶场的一名职工。云雾山茶短暂火爆后,再次陷入了一片沉寂。茶园荒芜,荆棘丛生;厂房失修,断壁残垣。
斗转星移,春秋十六载,时光流入到2016年夏季。已有六年白茶从业经历的甘春旭走进了云烟氤氲的云雾山,他要用白茶的蕙兰香来唤醒沉睡的茶山。白茶来自于“中国竹乡”浙江安吉。据考证,因为修竹成林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安吉白茶惊世骇俗的蕙兰香。云雾山群峦叠嶂,,山水相连,云雾缭绕,树竹交荫,白茶生长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不亚于安吉。甘春旭将3000亩老茶地整理后改种了白茶,让安吉白茶在云雾山开枝散叶。
茶香高扬的新茶端出有一阵子了,但见玻璃杯嫩绿明亮茶汤中叶片玉白、形似凤羽,轻啜一口,给人清香嗅觉和鲜爽味觉相互交织的享受,绵绵不绝。可谓是,莫道人醉唯美酒,茶香入心也醉人。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云雾山的茶园,曾经繁华久久,也曾沉寂数年,如今,它以独特魅力重回人们心间。一垄一垄的白茶园依山就势,呈阶梯分布开来,展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缭绕的云雾挟裹着浓浓的蕙兰茶香布满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