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在和孩子超市买东西的间隙,掏出手机翻看,蓦的被一条微信群消息惊呆了:何凤山先生于当天下午在张家口某医院病故!怕是自己看错了,又揉了揉眼睛,仔细看,没错!消息已在群里发布了一会儿,许多文友已经纷纷表示哀悼了。心中便是一沉,说不清是一种感觉。
那天早晨遭遇了一场大雾。本来是要去衡水接孩子,但一出地下车库驶入街道,雾便如影随行。那雾浓得像是一团团搅化不开的白色颜料,遮挡了天空四野,充斥在车前车后,能见度非常低。高速自然已经关闭了,只能走下道。还得全凭有导航指引,否则真如盲人摸象一样寸步难行。车到高阳,能见度稍微好些,但高速依然没开。只能继续走,在国道、乡道上绕来绕去,终于在肃宁上了大广高速。那天接上孩子,办了一些事情,下午4点才重返住处。在路上奔跑一天,而晚上就收到了那条令人惊心的消息。
后来仔细想想,与何凤山先生最后一次见面竟还是在春节前作协和诗协的年会上。那之后近一年时光,我由于结石原因,屡屡奔走于京城与家乡之间,行动受限,基本鲜有参加文学活动,我们的联系便仅限于微信。每每是他发作品过来,让我发到雪绒花平台上。偶也转发一些文学创作方面的文章给我,最后一次转发是10月14日。后来11月11日下午,我微信向他发出加入省作协会员群的链接,他一直未回,想着是他忙没顾上,便没再理会,现在才知道那时他在医院已经病重了。
何凤山先生,笔名柯岚,是和著名作家梅洁老师同时代的作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颇有诗名,在《人民日报》《诗刊》《诗选刊》《星星》《萌芽》等全国知名报刊发表诗歌作品,和另外两名本土诗人被称作蔚县文学的“三驾马车”。后来因政务繁忙搁笔,退休后又拿起笔,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
我与何凤山先生相识较晚。在2016年10月蔚县诗词协会成立大会上,才第一次见到他。而互加微信则是2017年3月的事了。之后便有了一些联系,但联系并不多,真正联系多起来是从2017年8月开始。因为2016年7月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我创办了一个纯文学微信公众号——雪绒花原创文学,应该算是张家口地区创办较早的纯文学微信平台。有一天何老师微信联系我,说想就“爱心公益”组织一次同题诗会,问我能不能在雪绒花文学上刊发这些作品。我当时很痛快地答应了。于是便在8月24日分两辑在平台推出了“致爱心公益者”同题诗。本来是一次偶然性的临时起意,没想到那之后,在何老师的热心策划下,又相继发起了“七夕”“老师,您好!”“这一路……”“再唱赞歌颂英雄”等同题诗会,几乎每个月有两次同题诗会,多的时候甚至一个月组织过4次同题诗会。那时候,微信公众号正在兴起之时,它的便捷它独特的传播方式激发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掀起了民间文学创作的高潮,雪绒花发表的文章,最高单篇阅读量上万,足见当年微信文学之兴盛。
算起来从2017年8月24日在何老师主持下首次开展同题诗会,7年来雪绒花原创文学大约已经累计组织了80余起同题诗会,发表了众多诗文作品。同题诗也成为雪绒花原创文学的一个品牌,吸引了省内外众多的作家诗人参与,对于扩大雪绒花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重要的几次同题诗征稿,一是与县文化旅游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蔚县古州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合作的“蔚州古城杯”《蔚萝川之恋》同题诗会,收到79位文友的诗词作品,分三辑进行了刊发,对于宣传蔚州古城和蔚县文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二是2018年7月与县文联、诗词协会共同举办的“走进英华”大型采风活动同题笔会,共收到73位文友的诗文作品,连同英华学校部分师生作品,分三个月在雪绒花平台上进行了刊发,蔚县英华学校最后将采风作品编辑成《魅力英华》一书作为校本教材发至每一名学生手中;三是与县文旅局、县文联、宋家庄镇、诗词协会、西大云疃村共同举力的“纪念西大云疃惨案七十二周年”同题征文,共刊发97名作者的诗文作品,为41名获奖者颁发了奖金,对于宣传西大云疃,弘扬革命精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几次同题笔会,虽然表面上是由雪绒花原创文学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但实际上全力策划并促成笔会的幕后之人却是何凤山老师,正是他不遗余力地奔走沟通,才使笔会作品稿费有了着落,也使征文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可以说,我与何老师从陌生到熟识到相知,就是从这几次同题笔会开始的。作为一名前辈作家,他在这里所做的努力完全是出于对文学的一片热爱之情,完全是出于对蔚县这一方热土的热爱之情,完成是对蔚县文学事业的一种无私奉献,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后辈作家学习。7年多的时间,80余期同题笔会,每次他都亲自和我们共同研究选题,关注每一个细节,亲手拟定征稿启事,每天发到相关微信群,并率先动笔进行同题作品创作。今年的2月19日,由我提议开展一期“我家的春节”的同题笔会,和何老师沟通后,他很快拟定了启事,并发到各微信群推广,那应该是他主持的最后一期同题笔会。
作为蔚县早有文名的前辈作家,何凤山对待后生晚学没有一点架子,而是倾心地给予指导。自退休“复出”后,近十年间受他指点的文学爱好者应该不在少数,我身边就有不少人受其教益,他对蔚县文学事业的推动有目共睹。他还专注于狼牙壮士马宝玉的推介宣传,撰写了《属羊的马宝玉》《时光背影里的马宝玉(纪实文学)》《乳名揭开百年之谜》《寻找英雄后人》《宝玉百年,在英雄故里》《告慰英魂》等多篇诗文,亲赴易县狼牙山寻找英雄足迹,到马宝玉故乡寻找英雄后人,为《民族英雄马宝玉》一书搜集了大量珍贵史料,为蔚县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史资料。
重新复出后,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感怀充沛、情绪饱满、诗句灵动飞扬,一点也看不出是出自于一个年过七旬老人之手。尽管他腿脚不灵便,却拥有一颗诗心,这颗诗心是永远年轻的,因此才能写出那样打动人的诗歌作品。他的诗歌作品,从题材上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是对蔚县这片土地和人民的赞美歌颂,如《在我们的土地上(组诗)》《我走向你,大山(外一首)》《蔚县风情(组诗)》《黄土地(组诗)》《诗话蔚州(组诗)》《这一方热土(组诗)》《古堡归来(组诗)》《古堡传奇》等;二是唱给英雄的赞歌,如《再唱赞歌颂英雄(组诗)》《宝玉百年,在英雄故里》《行走的墓碑》《西大云疃诗笺》《手捧″薪火"的人们》等;三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如《飞扬的红纱巾(组诗六首)》《我们的歌(组诗)》《人生寄语(组诗)》《七月,敲打着我的窗(组诗)》等;四是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如《阳光每天都在播种(组诗)》《我将再次出发 (外二首)》等;五是人生感怀的诗性表达,如《走在人生的边缘(外一首)》《人间晚晴原无价(组诗)》《短笛无腔信口吹》之人生篇、友谊篇、家庭篇、同窗篇、生活篇等系列组诗;六是关于诗歌的思考,如《当诗充满了哲学的思辩》《现代诗的音韵之美》《让诗歌找到回家的路》《走出误区》《朴实无华,素面朝天》《最后的挽歌》等。这些诗歌作品,反映了诗人对第二故乡、对英雄、对人生、对文学的深入思考和热爱之情,文学价值较高,应该在蔚县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认识八年来,何老师就像一位兄长一样,他本人每次见面或者打电话,也亲切地称呼我为“兄弟”,我则尊称他为“大哥”。每次相见,大多是以谈文学为主,他对文学的深刻见解每每令我叹服,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他因腿脚不便,一般总是在家里读书写作,但每有文学活动则尽量参加,相见甚欢。现在想起来,与他的交往似乎大都局限于文学交流,与他的友谊也是基于文学而产生的一种惺惺相惜。写作的路走到纵深处,写作者其实是很孤独的,因为每个写作者的路都是唯一的,没有同行者,而与何老师的交往让我体会到了一种文学的温暖。我想,我们之间的交往,或者说许多文人之间的友情应该就是一种君子之交吧!这种友情,就像茶一样,味极淡,却总是令人回味悠长。
前几年,何老师从张家口二医院先后做了腿的手术,经过一段休养,能自己拄着拐棍缓慢行走了,虽依然不能像别人一样健步如飞,但比以前应该利索了许多。想着他以后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了,他还可以创作出更多的文学作品。是啊,他才76岁,按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寿命去衡量,还达不到全国的平均寿命。他本人对未来也一定充满憧憬和渴望,做过种种准备和规划,在《我将再次出发 》中,他这样写道:“我将再次出发/请不要惊讶!/那颗童心,从来没有丢失过。……拾起那支尘封已久的喇叭,/为人生放歌,/为春天伴奏。……我要寻找一块草地,/抱着膝,一身闲暇,/说说许多年前没有说完的话,/说说许多年来没有说出的话;……我要去青山外拍照,/裁取一片云霞,/这么灿烂,这么潇洒。……”在《我有两条生命》他指出:“在我的世界里,/有两条生命。/一条还没有结束,/一条刚刚起程。”在《我要经营一块土地》中他激情地宣告“我要经营一块土地,/笔,就是我的犁。/春天,这里很荒凉,/没有结出一颗籽粒。/我要重新播种,/虽然,现在已经是秋季。……”他还有那样多的路没走,他还有那样多的诗歌没来得及写,他还有那么多的想法要付诸实践,但病魔却过早地出现在他的床前……
从此,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大哥,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再也听不到电话里“兄弟,忙啥呢?”那句纯正的津腔了。虽然生命从一诞生就注定要走向归途,但我们却总是无法割舍对亲人、友人的别离之情。人生的旅程中,总是有人走着走着就和我们失散了,空把哀痛留给我们。由于出门在外,我没来得及参加何老师的追悼会,送他最后一程,只有把这种怀念和遗憾留在心底了。好在有诗,好在他的诗还在,正如他所说的“笔,就是我的犁”,我想,天堂如果还有诗,他就一定不会放弃这支笔,仍然会经营他的那一片诗地。而我们仍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依然可以从他的诗中读出品格、读出启迪、读出教益,握紧各自的笔,用真情在自己经营的地块里播撒真善美,播种友谊、爱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