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廖振城——大桥小镇

  • 作者:廖振城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11-16 07:22:22
  • 被阅读0
  •   高空鸟瞰,此地隆起的一座座山峰,极像端午节的圆锥形裹粽,撒落在大地上。若闭上你的眼,空降于此,睁开眼,你便分不清是身在贵州,还是身处广西。其实,这是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一隅,境同黔桂的喀斯特地貌。

      山,远看是青山。如粽叶般因蒸煮而由浅绿变成深绿或由淡绿变成暗绿。此般变幻,是因阳光不同角度和时段的照射而山色易容。小镇四周连绵不绝的山头,叠加上山顶变幻莫测的云,穿城而过的杨溪河,驿路迢迢的西京古道,以及古道上散淡的游客、田间劳作的农民、墟镇上在建的新农贸市场中正在作业的挖掘机发出的马达声……一幅乡村振兴的山水画,如同视频般在眼前流动起来了。

      山,近看是石山。灌木丛生,荆棘藤蔓覆盖在山体上。有些山甚至裸露出石质的面容。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区,曾经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山间的小盆地上随处可见神态各异的石头,或大或小,玲珑怪异。西京古道两侧,常见巴掌大的田块或旱地,泥土极其宝贵。农民习惯在石头之间的些许泥土上,也见缝插针地种上玉米、辣椒等农作物。自古以来,人们对这些石头熟视无睹,无可奈何而又习以为常。陪同我们采风的大桥镇宣传委员小邹告诉我,现在,大桥镇户籍人口45000多人,常住人口却只有14000多人,三分之二的外出务工人员,减轻了当地土地资源的承载压力,又增加了务工收入。人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入与流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桥镇的小康生活。

      衣食无忧后,人们审视着这些突兀怪异的石山,忽然发觉这些任性布局的石头,不就像苏州园林的假山,大盆景上点缀的石头吗?在石头之间铺上步道,人不就是在盆景中览胜吗?大桥镇广纳民意,在红星村委会前面的石灰岩山岗上,建起了一个方园约2000平方米的公园,取名“石花公园”。“石花公园”旁,建有70多亩的大棚,引进台湾的新品“玉女果”西红柿进行种植,亩产约八九千斤。用营养土培植西红柿,就不受地层贫脊的影响,而且又能充分利用这里海拔高、温差大的优势,产出优质的水果。白天劳作一天的村民,也习惯了早晚到公园里散步。公园已不是传统认知上,只有城市才配套的公共场景。人们曾传唱”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大桥人审视这石山,发现了石山之美,居然还发现石头能开花呢!

      水,分层流动的水。杨溪河的河岸岩石裸露,岩石被河水冲刷成漩涡和不规则的凹槽,形成岩溶地貌的河岸特色。当地长期研究地方文化的许化鹏老师对我说,杨溪河有些河段的水是分层的,河床上有水,河床下也有水,构成审美奇观。石灰岩河床下暗河涌动,神秘莫测。建于1793年的观澜书院就立于河之侧,而今被翻修一新,依然可观静水微澜,体验书院声声,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所,承接了读书、宣讲、娱乐等活动。杨溪河裹挟着滔滔江水,千年文气,以及乡村新貌走进了新时代。

      桥,古时引以为豪的大桥,原名通济桥。这座古桥地处大桥镇石墩村,始建于明朝1512年,桥长41米、宽5.4米,三个半月状跨拱,拱跨11.7米。当时人们认为,这已经是够大够壮观的“大”桥了,于是俗称为大桥,这也是大桥镇名的缘由。其实,现在横跨在杨溪河上的钢筋混凝土大桥还有三座,让大桥镇更加名副其实。通济桥连接西京古道东西两岸,现已加固保护,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西京古道演绎了快马送荔枝到长安的传奇故事,官民商贾、贩夫走卒,无数双脚步踏上西京古道,走过大桥,走过四季,走过岁月的雨雪风霜,走过人生的辉煌与落寞。而今,极目可见,京港澳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以及西京古道在大桥镇的山岭上或分层并行,或时分时合,或立体交错。公路上飞速的汽车,古道上漫步的行人,像闪动着的音符。我突然觉得这些穿山越岭的道路,是乐谱,是颂歌,是华章。大桥,见证了世间沧海桑田的万千变幻。

      走过通济桥,我见桥头上刷新了一幅大标语:聚焦“百千万工程”,全力做好大桥镇典型镇建设。我知道,这条标语意味着什么,它关联着我应乳源作协之邀的采风见闻。在大桥镇,我感受到一种蓬勃的力量在山水路桥间沸腾翻涌。

    【审核人:站长】

        标题:廖振城——大桥小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22181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