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巍九连山麓、悠悠桃江河畔的龙南市郊的玉石仙岩上,有一座专为纪念王阳明而建的楼阁——阳明阁。这座楼阁矗立于山巅的岩石之上,以其典雅别致的外观格外引人注目。
阳明阁所在的阳明心谷景区地处龙南市北郊,与龙南城区仅一河之隔,以玉石仙岩为主景,阳明心学为内核,聚焦王阳明在龙南的“三立”事迹,结合玉石仙岩历史人文,打造“仙岩圣心·一线八景”的文化景观,构建了清晰的阳明文化体验游线。
玉石仙岩原来有三座山岩,分别叫上岩、下岩、新岩,山岩的石质是石灰石,“其白如玉”,所以也叫玉石仙岩。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因烧石灰、做水泥挖掉了上岩、新岩两座山,现在只剩下了下岩。
阳明心谷内有一栋仿古建筑,门上匾额写着“阳明小洞天”,大门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阳明洞天心性酽滋养吾侪百世长有;玉石仙岩云风习习氤氲此域千秋永恒。”走进门廊,就到了玉石仙岩的山脚。玉石仙岩有“三奇”和“三宝”。“三奇”是奇山、奇洞、奇井,“三宝”则是石刻、钟乳、化石。奇山指的是玉石仙岩山体多窍,整个山体有三分之一都是空的。奇洞指的是玉石仙岩山体浑身上下都是洞,有大洞、小洞、高洞、矮洞;有横洞、竖洞、旱洞、湿洞。奇井在阳明洞里,现已被填平,再也看不到了。
半山腰的阳明洞,也叫玉虚洞。洞口不大,高约1.8米,宽约2米,谁知洞里藏乾坤。进得洞来,只见洞内崖壁上满满的文气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玉石仙岩三宝中的第一大宝——石刻。阳明洞的南北两个入口的崖壁上,刻有自北宋至民国时期的八九百年来的诗、文、题、额一共44方。最显眼的是右边的楷书大字——“四省之寇,唯浰尤黠”,意思说四省的山匪,三浰的最狡猾难平。这是王阳明亲自书写的《平浰头碑》。
阳明洞里洞中有洞,那个洞叫观音洞,在阳明洞里的右侧上方,相传观音曾在此修炼,也传王阳明曾在观音洞里修行过。
玉石仙岩“三宝”中的第二宝就是洞中的钟乳石。古人的诗中提到这洞内有“骏貌、巨象、惊蛇挂壁”。在阳明洞里随处可见各式钟乳石,形态各异,仿若动物。洞里有一个水池,据说是一条地下河露出的一部分。民间传言,过去有好事者想验证这水通往何处,便挑了几担谷糠倒了下去,第二天,在几十公里之外的桃江河下游的龙头滩冒出一些谷糠,这才知道暗河之水可通龙头滩。
穿过阳明洞,来到了北入口,这里的地势比较平坦宽阔,左侧有一尊王阳明的雕像。雕像左手拿着书卷,右手握着一支毛笔,站立在一块石座上。此时,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看见了当年的意气风发的王阳明正对着弟子们认真讲学,传播“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
沿着台阶继续往上登山,爬过一处陡峭的山道,便可看见一座正心亭。站在这半山腰的正心亭,可以看到源远流长的桃江,也可以看到平旷辽阔的杨坊美景。
过了正心亭,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爬山了。台阶的密度越来越小,山道也越来越陡。正当大家都爬得气喘吁吁时,一座古典楼阁便以其奇特的外观吸引众人目光。那便是阳明阁。阳明阁的设计风格独特,巧妙地将现代元素与客家传统建筑相结合,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美学魅力。在阳光的照耀下,楼阁上方的篆体“阳明阁”三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让人对这座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风采的建筑赞叹不已。
阳明阁一楼大门的门梁柱子上,刻着一副精美对联:“武当巍峨吾道不孤此地曾留手翰;桃江长流典型未泯侨辈同爇心香。”正面门口还有一副对联:“鲁壁金丝先圣教泽如涌千山皆沐;尼山木铎后学风流未泯百川生辉。”
阳明阁为三层带回廊建筑,为纪念王阳明的“三立”而建,阁楼总高度为23.288米。阳明阁的第一层,是古代吟诵玉石仙岩的诗文;第二层,是古代颂扬王阳明的诗文;第三层的四面,各有一块牌匾高悬中央,并刻有金色大字。北面牌匾上书:阳明阁;东面牌匾上书:龙兴岭南;南面牌匾上书:山水龙城;西面牌匾上书:围屋之都。每层楼雕花的门窗和精致的雕刻装饰让人赞叹不已。
登上楼阁最高层,令人顿感心旷神怡。向南边眺望,只见高楼林立的龙南城区展现在眼前;往西边远眺,九曲十八弯的母亲河——桃江,宛如一条巨龙奔向赣江;再往东看,数十个风力发电机高高耸立在金盆山上;眼睛再转望北方,阳明阁与远处的龙头滩旁的龙头塔遥相呼应;放眼山下的下杨坊,一马平川。一幅田园山水美丽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
这时,我突然想起,王阳明在《题玉石仙岩诗五首》中的“欲将点瑟携童冠,就揽春云结小斋”,估计就是他在登上玉石仙岩山巅之时,发出感慨留下的千古绝句。
雄伟壮观的阳明阁,雕梁画栋,精美古典,每一根梁柱都充满了故事,每一幅画卷都描绘着往事,每一级台阶都留下了足迹,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深远的阳明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