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随笔美文摘抄
文章内容页

泰山纪略(散文)

  • 作者:林翠华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3-12-18 00:01:14
  • 被阅读0
  •   一切凹凸不平,都可能是美学、哲学甚至宗教的起点。凡是凸起的地方,都会给人一种无限生发的想象。如果有人执意追着要证据,泰山可能就会笑你有眼不识泰山。

      生在东方,长在中国,享誉世界,万古长青。这便是泰山。

      造山运动虽然是自然界力量美学的拿手好戏,可以激情迸发,可以平地惊雷;但人类的“造山运动”同样活跃,而且比起地质构造学来说,更加简洁明了——想让它成为一座什么样的山,就能成为一座什么样的山。

      一般说来,一件物事,只要有了文化的附着,其巨大的包容性,强大的渗透力,模模糊糊不尽确定的多重意蕴,便会瞬间开枝散叶。

      万千气象,氤氲开来;诸神泰山,由此诞生。

      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石敢当一俟到任,就再也没有闲下来过。他们日夜听报应愿,解难救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随之,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时常光顾泰山,斗母元君在此有了自己的宫殿,神仙们也一一住进了泰山的万仙楼。由是,万家灯火,天下太平。

      不难看出,人类在此造神的目的,可能仅仅是为方便对山的膜拜而已。其中暗藏的,是人类对不断强大自我的坚定追求。

      随着儒学、道说、佛念的一一上山,整个泰山山脉似乎也得以一次次更新。文化的祥云开始徜徉,思想的天空被不断撑开。

      孔子懂得,“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他展“入世”情怀,渴望礼乐、仁政,看到天下大同,看到百姓们都能过上小康生活。

      老子懂得,“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他所有的努力,都是试图帮助人们打通“内宇宙”和“外宇宙”的无缝连接,天人一体,星云同在。

      释迦牟尼懂得,众生苦难,须懂感恩,知敬畏,存善念。他试图说服人们,信因果,度轮回,自我拯救。

      百姓们懂得,他们不需要那些封天禅地的烦琐礼仪,一切劳民伤财的事宜尽管交给那些热衷歌功颂德的封建帝王们去做好了。他们只想借助一座有灵性的神山,祈求风能调,雨能顺,身能健,家能安。

      几亿年过去了,泰山一直在生长——不断地生长神话,生长传说,生长传奇,生长人们需要的故事。当我们迈过三重门,攀越十八盘,登临玉皇顶,望日出,看晚霞,极目天外时,不是最高、最陡、最大的泰山,却成了一座分量极重的山。它的重,是被司马迁的著史巨笔称出来的,容不得半点质疑。

      泰山被公认为“天下第一山”,极顶的无字碑,不管是秦皇立起的,还是汉武立起的,妙处正在于“无字”。站上泰山,已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话。一如问道泰山,泰山什么也不会跟你说一样。只有等下山之后,你才会慢慢懂得,可能泰山什么都已经跟你说了。

      一地一山,能上升为“国泰民安”者,唯泰山可有这样的殊荣。

      有泰山学者给出了泰山“刚、健、中、正”四字的评价,总结出“会凌绝顶”的攀登意志、“重如泰山”的价值取向、“不让土壤”的博大胸怀、“捧日擎天”的光明追求、“国泰民安”的美好寄托的“泰山精神”,应属大致正确。

      倒是被泰山名头盖过的泰安市民,在面对一座并非单纯以风景悦人的神山的时候,偶尔会生发出“有一种参与叫离开”的想法。他们试图在旅游旺季离开一段时间,把通畅的道路、方便的生活留给那些外来登山者。不知道当地在面对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市时,有没有重置城市规划的大胆设想:城市的产业体系是否也能围绕泰山的文化思想,与旅游服务更加完美对接?

      有山就有玉,整个泰山或许就是最大的一块玉。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美学、地质学、民俗学,尽在其中。

      2023年10月15日,再次登上泰山看完日出后,我不禁吟诵小诗一首:

      何地不日出,红自东方来。

      何处无凸起,唯泰天际外!

      以此为结,暂作念别。

    【审核人:站长】

        标题:泰山纪略(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uibi/jieriduanxin/12321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