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独处时,常思常念我在帕米尔高原戍边守防的那段岁月。哨所那四座温室大棚,是边防官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缩影。无奋斗不青春,也给我的边防记忆增添了诸多美好片段。
二十年前,我在中吉(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防区的玉其塔什边防连任连长。玉其塔什,位于天山和昆仑山交界处的新疆乌恰县乌鲁克恰提乡境内,柯尔克孜语意为“三块石头”,是因防区三座相邻而又形状相似的大山而得名。哨所海拔三千多米,距离团部二百七十多公里。夏季,山洪暴发,常常洪水断道。冬季,大雪封山,哨所成了名副其实的雪域孤岛。“工作能自转、矛盾能自解、安全能自保、生活能自理”意义重大,非同小可,哨所的种植养殖业尤为重要。
哨所里的四座温室大棚是官兵自己动手建起来的,当初选址也是下了一番功夫,凝聚着边防官兵的集体智慧。山上风大,“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是帕米尔高原的真实写照。哨所温室大棚选在班排宿舍南侧,呈南北走向,坐东面西,纵向与围墙相连,一至四号由东向西依次并列排开,这样,既便于采光,又很好地避风。
四座温室大棚,一号是玻璃温室,二至四号是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的三面墙体是用砖块垒砌而成,塑料大棚则不然,是官兵们从营区周围捡回来的石头垒砌的,简单而又实用。更换温室大棚里的土着实不易,官兵们用十字镐一镐一镐把戈壁土挖松,运走,然后就地取材,最下层铺垫连队马厩清理出来发酵过的马粪,起着保暖之功效,上层用羊粪拌土,营养充足,保证生长的蔬菜茂密旺盛。
过去,哨所官兵很难吃上新鲜蔬菜,缺少维生素,出现指甲凹陷等症状,总部虽配发21金维他,也难以从根本解决官兵之需,因此,哨所建好温室大棚,官兵们种菜热情高涨。种菜用的种子,除连队在驻地采购外,哨所官兵回老家探亲,归队时都会自觉的带一些家乡的菜种子。这样,既可以在万里之外的边关吃到家乡口味,以解乡愁,又可以使哨所官兵品尝到五湖四海的蔬菜。有一年春节,副连长肖高立回老家四川内江探亲,归队时带回一种叫棒菜的种子,或许是哨所里的温室大棚土质肥美,棒菜长势喜人,比在四川长得还高,炊事班用叶煮汤,用茎炒菜供官兵食用,深受大家喜欢。
人勤春来早。阳春三月,山下已是春风荡漾春暖花开,边关哨所却还是一片雪海茫茫。哨所官兵渴望春天,盼望勃勃生机,早早的便在宿舍窗台、过道走廊用木箱、泡沫箱育苗,白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晚上放在暖气片上,像对待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呵护着。那黄瓜、辣椒、西红柿也深得主人心,发芽、破土,茁壮成长。每当此时,官兵们总会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哨所经过漫长的冬天,迎来了绿色,迎来了生命,迎来了春天。
五一小长假,是哨所种菜的最佳时节。种菜前,先修补往年用过的旧塑料布,那修补工艺以前是闻所未闻,堪称一绝。官兵们先把塑料布从库房拿到篮球场铺开,找到破损有洞的地方,再从废旧的塑料布上剪下一片比洞略大的补丁,发动小雅马哈发电机,用通电加热的熨斗在补丁上熨烫,将补丁完全粘贴在洞上。官兵们掌握的是火候,需要的是细心,尽显哨所官兵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和聪明才智。
一亩园十亩田。种菜是细活,需要精心策划、精耕细作。种植前我们都会画一张平面图,合理确定种植方案。同一地块,前一年种的菜,次年需要更换品种,这叫轮作倒茬。喜水的和喜水的尽可能种在一个棚里,这叫物以类聚,便于管理。叶菜生长期短,见效快,在时间和空间上和果菜穿插种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细心的事需要细心的人来做,种植员也是经过一番严格挑选。论心细,非电台报务员莫属,因为他们整天滴滴答答和密码打交道,工作性质所决定。电台台长王远强是志愿兵改选的三期士官,比我晚一年兵,陕西汉中人,性格内向,责任心强。连队把温室大棚种植任务交给电台后,王台长带领大家受领任务愉快,执行任务坚决。除值班外,他们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温室大棚里,松土、施肥、除草、浇水,温室管理井井有条。
那时候,哨所流行一句话: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王台长为解决菜地施肥的问题,也是动了一番脑筋。他找了一个土料桶刷洗干净放在厕所的小便池里,存满小便后再经过发酵,菜地浇水时倒入水渠,效果很好。有一次,团里新上任的马团长到哨所检查工作,马团长上厕所时,看到小便池放着一个塑料桶,并温馨提示“小便入桶”。我报告团长留存小便是温室大棚施肥所用,团长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连连称赞道:你这搞得好!搞得好!
心用在哪里,哪里就会开花结果。到了采摘季,从叶菜到果菜,炊事班每天都端着大盆去棚里采摘。看到餐桌上的变化,吃到味美可口的新鲜蔬菜,官兵们戍边思想稳定,训练劲头十足。
迎着帕米尔高原第一缕阳光,我每天第一时间总会先到温室大棚。那菜苗焕发着勃勃生机,那瓜果也生机盎然。此情此景,催人奋进,给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