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优美散文抒情散文
文章内容页

枫树林:追寻诗仙宣城遗迹

  • 作者:枫树林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2-07-08 00:05:26
  • 被阅读0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赠汪伦》

      李白脍炙人口的《赠汪伦》,是歌颂人间友情的千古绝唱。诗人以坦诚,直露,绝少含蓄的笔触,突显率真、亲切而洒脱的情感。“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感情,妙用“忽闻”“不及”,把汪伦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盘托出,并深深地植入千万读者的心田。也正因为这种情结,当我得知有去桃花潭的机会时,竟不顾疫情防控刚刚舒缓的情形,不嫌出行前还须做核酸检测的麻烦,就毅然来了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抵达宣城泾县桃花潭景区时,我的内心开始有些激动,那心驰神往的桃花潭,如今该是何等模样?在等待导游购票的间隙,我仔细端详景观入口,一副十分有趣的对联挑逗你的眼球。左联为“十里桃花笑迎客”,右联是“万家酒店潭留名”,门楣横批为“桃花潭”三字。横批上方还有一幅宽于门框的长方形砖雕,镂空精细,栩栩如生,反映当年桃花潭的人间烟火、田园生活场景。

      这道门墙有白墙黛瓦的徽派特点,似又超越脑海中那个印象,很有新鲜感。随着一众游人费神地完成扫码,大伙就熙熙攘攘地涌入了景区。正如许多好戏开场,都有一番时长的喧天锣鼓作铺垫一样,我们漫步于鹅卵石铺就的景观路道,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两旁枝繁叶茂的桃树林,右侧建于乾隆年间的文昌阁,塔尖飞檐跃出桃林绿枝,正面青山脚下,有丛林掩映的徽派楼房,长长的白墙黑瓦围墙前,是一片偌大的荷田,荷花初开,亭亭玉立,以娇羞的姿势迎接远方的客人。

      走过一条雕梁画栋的木架长廊,穿行一条花草装饰的乡野走道,迎面来到古香古色的“翟氏宗祠”。这个号称“中华第一祠”的宗祠,规模宏大,雕琢精美,五楹三进,仿皇家祠堂兴建,总建筑面积达6700平方米,是翟氏家族遗留下来的建筑杰作。

      相传当年汉王陈友谅与朱元璋在江西鄱阳湖征战失败后,陈部太尉张定边携遗侄张佑保避难到泾县桃花潭畔,将遗侄过继给当地翟姓改名翟敬六,招兵买马以赛龙舟的形式掩人耳目,以达到训练水兵的目的。由此形成桃花潭的龙舟赛,除具有独特的龙形外观外,还有气势雄壮的龙舟船体及号子,极具观赏性和感染力,流传至今,更增添桃花潭的魅力。

      走出翟氏宗祠,路过一坊乡村徽派民居,见着一幢古旧的徽派门楼,白色的墙面已布满苔迹,门楣上“南阳镇”字样尚清晰可认。穿过门楼,就进入鹅卵石铺路、青瓦砖墙、民风古朴的翟氏老街。从近水楼台酒店步下石阶,穿过“踏歌古岸”门楼,就见到水面宽阔的东园古渡,一江两岸,碧波荡漾,东岸有踏歌岸阁,与西岸怀仙阁隔河相对,仙阁岩下即是当年李白乘舟将欲行的桃花潭,有奇石像鼻子般伸进潭中。眺望桃花潭潭深水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山光水色,风景旖旎,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桃花潭位于黄山余脉和九华山余脉之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皖南古镇。唐朝时,这里称为南阳镇,因李白的诗句改名桃花潭镇至今;明清时期,徽商崛起,因水运交通便利,来往舟船大都在此停靠,所以古镇兴盛一时。民国年间,桃花潭更是成为皖赣两地的货物集散地,人称“小上海”。如今,告别了过去舟桅相连的热闹繁华,来到此地的大部分都是寻找诗仙足迹的游人。

      桃花潭景区四周点缀着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屹立千年的垒玉墩,深藏奥妙的书板石、李白醉卧的彩虹岗、踏歌声声的古岸阁、青砖黛瓦的古民居,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景区以青弋江一分为二,东岸是以翟姓为主的翟村,西岸是以万姓为主的万村。两岸摆渡古有篙撑,今为柴油机动船。

      乘摆渡船从东岸直指西岸,船头劈波斩浪,潭面水光潋滟,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耸立,古树青藤纷披,飞阁危楼隐约其中,犹如蓬莱仙境,又疑武陵人家,我细心感悟当年李白钟情于桃花潭的缘故。

      船靠西岸,疾步鹅卵石村道,登鹅卵石台阶,穿行清代建筑桃潭西岸门楼。沿路聆听导游介绍当年失意的李白,如何受汪伦邀请来桃花潭的趣事传闻。唐天宝年间,李白来到安徽宣城一带游历,泾县令汪伦得知后激动不已。他虽与李白素昧平生,却十分仰慕诗人的才华,当即修书邀约李白到桃花潭一聚。

      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接信后欣然而至。当他到达古镇时,却并没有看到信中所说的“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于是实情相告,“桃花者,潭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乃店主人姓也,非万家酒店”。李白被汪伦的睿智和诚心所打动,与汪伦携手登万家酒店,凭窗观景,吟诗畅饮,并在桃花潭游览观景数月,留有十余首诗篇,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万家酒店遗址座落在万村中街与上街交接处,门前立有一尊李白左手举杯、仰天远眺的塑像,整个巷道弥漫浓烈酒香。而今店家主人专做白酒买卖,在店里可免费品酒。令人可惜的是原酒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因年久失修而倒塌,现在能看见的只有一条被踩凹陷的门槛,或许能见证当年万家酒店的兴旺。

      别过酒店古巷,参观了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万村村民万晏家五代同堂,和睦相处,家风古朴,而下诏修建的义门。走过彩虹桥,凭吊了汪伦墓,拜谒了青莲祠和汪伦祠后,就登高来到怀仙阁,这是桃花潭景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怀仙阁邻潭而立,隔桃花潭与踏歌岸阁遥相呼应,二者互为对景,几经修复。楼阁依山临水,飞檐叠出,气势挺拔。站在亭间可眺望东岸景致,江心洲岛,可观桃花潭水清深洄湍,潭边峭壁嵯峨,草木葱茏,形如虎踞龙蟠。据传当年潭上有翼然一亭,李白曾于此饮酒作诗,故取名为“怀仙阁”。从东岸踏歌岸阁的门洞中相望,呈现出“仙阁展翅飞,酒楼升翠烟”,“桃潭绿波清,古渡日夜吟”的动人画面。

      据史料记载,李白应汪伦之邀来桃花潭,亦是他第三次被贬,是一个很失意的人。想不到汪伦对他这么看重,这段不问世俗的日子,让诗人的心境渐渐宽广,感悟到人间真情,李白在桃花潭的另一首诗中写道:“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在桃花潭住了将近半年时间,李白才依依不舍地准备离开。本打算悄然登舟离去,没想到当船起航时,岸上却传来悦耳的踏歌声,汪伦用当地最隆重的礼节“踏歌舞”相送,歌舞里饱含对亲友的不舍与祝福,李白就在这歌声中挥别岸上的友人,心底越发感动,一气呵成《赠汪伦》之绝妙诗作。

      2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我们一行游人来到敬亭山,正是中午烈日炎炎的时候。当参观完“宣城画派”中坚人物的《石涛纪念馆》后,有人就打起了退堂鼓。我不理会他们,独自朝瞻仰《太白独坐楼》的陡坡公路攀登,随后有五六个团友在导游的带领下,也不畏炎热跟了上来。

      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区北郊,水阳江畔,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易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翠云峰,海拔324.1米,但在此丘陵地带拔地而起,远看满目清翠,云漫雾绕,犹如猛虎卧伏;近观林壑幽深,泉水淙淙,显得格外灵秀。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南北朝诗人谢眺的诗,让敬亭山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李白一生七次飘然敬亭山,留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千古绝唱。韩愈、白居易、杜牧、欧阳修、文天祥等320多位诗人,及后世诗人为追寻谢李足迹,纷至沓来,为敬亭山留下1400多首诗歌,敬亭山遂成为吟无虚日,齐名五岳的“江南诗山”。

      来到山腰,仰望3层楼高33米的太白独坐楼,站在楼前用手机拍照,非侧远距离仰拍不可,否则就不能攮括它的全貌。与楼并立的一大石壁上,凿刻山体上的“江南诗山”行草,用红漆填写,赫然醒目。满怀崇敬的心情,我正想从正门步入,一副着浅蓝色的楹联跃然入目,上联:唯谪仙有此居三杰中公称健者;下联:是名山不以山著千载后我是游人。横匾是着淡金色的行书:太白独坐楼 中石题。

      步入正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尊用檀木雕刻的太白《独坐》像,诗人坐于山石之上,左臂依石手持诗卷,右手前伸按放右膝,头微上昂眺望远方,似有所思,颇有神韵。展馆共三层用图、文(诗)、物展示,再现诗人的生平与重要作品,最大特色是木雕众多,有独坐敬亭山、赠汪伦、仗剑出川、翰林供奉、宣城漫游、流放夜郎等作品,极具艺术鉴赏和收藏价值。

      李白的个性鲜明独特,木雕《翰林供奉》有深刻反映。仗剑出川后的十多年间,李白一直在漫游、干谒,谋求政治出路,但总是失意而归。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在司马承祯和玉真公主等人的举荐下,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品刻画的就是这一阶段的情景,意气风发的李白写下:“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豪迈奔放的李白与贺知章等人诗酒相酬,时号“饮中八仙人”;狂放不羁的李白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踌躇满志的李白大醉后进宫谱写新词“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站上“太白独坐楼”三楼阳台观景,近景是竹海绿林,远处是宣城的全景。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曰:“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但而今的江城,其景色已绝非当年太白登临时所见。

      《独坐敬亭山》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更坚定自己的追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洞察“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人生真谛和达观情怀,笃定要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李白晚年以宣城为中心,寻幽揽胜,抒发感悟,共赋咏诗文百余篇,留下众多活动遗迹,并流传着一些美妙传说。公元762年,时年62岁的李白病逝于当涂,终老长眠于青山。

      2022.06.18—23

    【审核人:雨祺】

        标题:枫树林:追寻诗仙宣城遗迹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sanwen/shuqingsanwen/2268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