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阿百雅发布历史故事《箬笠蓑衣,一生自在》,内容如下:
有一句话说,年少的时候,不要遇见太过惊艳的人。某些时候,不知道是不是上天注定,有一些人一出生,就是太过惊艳的人。
那是公元732年,开元二十年的正月初一,一个天赋异禀的男孩降生于京城长安的行馆。因为他的母亲在怀他之前,曾梦到神仙送了一只灵龟给她吞服,所以他出生后,便取名“张龟龄”。不知道是吞服神兽给予的法力加持,还是显赫门庭、世代书香浸润血脉的传承和精养,龟龄自小就聪明伶俐,3岁便能读书,6岁就可以做文章。在灿烂辉煌的大唐,神童遍地。3岁读书,6岁能文并不算出类拔萃。开元二十七年,7岁的龟龄跟随父亲在翰林院游玩,许是这位小正太实在模样周正,性格讨喜,一时玩性大起的宋学士以文集戏之。哪里知道,童音稚嫩的龟龄一字一句,过目成诵,分毫不差,被传为佳话。
唐玄宗听说此事后,大为惊讶,决定亲自考试他。而7岁的奶娃娃张龟龄,面对着万人之上的帝王,举止有度,对答如流。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就这样,张龟龄被赐优养翰林院。
天宝六年,不过15岁的张龟龄就因为在道术方面的特长,被彼时的太子李亨看重赏识,增补京兆户籍,游历太学。15岁,他已经凭借自己的学识拿到了长安户口,并进入帝国最高的学府读书。天宝十年,未及弱冠,张龟龄太学结业,太子李亨为张龟龄亲赐御名,改名“志和”,取字子同。
这样优秀的人才,这帝国注定要冉冉升起的明星,太子也不得不侧目。“志和”,是暗地里带着一点“志同道合”的期许的吧。太子如此垂青厚爱,张志和感动于心,在他年轻而单薄的身体里,激荡着一股忠君报国的热血,如后来人的那句诗:“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彼年19岁的张志和,以其聪明能干,科举考试及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事,留在翰林待用,供奉东宫,享受八品待遇,掌受诸曹及五府,外府之事,句稽抄目,印给纸笔。
天宝十一年,20岁的张志和恩准回家省亲,在省亲时期他协助地方官吏除奸灭盗,功绩显着,被誉为“神张”。
天宝十二年,21岁的张志和外擢杭州,候补杭州刺史,除土豪恶霸李保。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反唐,陷洛阳,23岁的张志和随太子李亨转战灵武一带,擢除朔方招讨使。
天宝十五年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24岁的张志和与其舅舅李泌时常献计于肃宗,征调回纥兵,大败安禄山于河上,取得了平定“安史之乱”战略性的胜利。擢授张志和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享正三品待遇。
彼时他不过是一个24岁的年轻人,文韬武略,文武双全。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酣畅淋漓,是君臣相得,力挽狂澜、智谋定江山的传奇际遇。
至德二年,张志和由外官擢至内官,奉上皇还西京,封金紫光禄大夫,仍然享受正三品的待遇。而此时的肃宗,为了急于收复京师,掌控内外局势主动力,答应了回纥提出的苛刻条件: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这样荒谬的条件,任何一个英明的君王都不该同意。张志和力谏肃宗收回成命。
25岁的三品大员,顺从帝王,未来可期。25岁的张志和,背弃良心,辗转难眠。他力谏的结果是“贬南浦尉”。
757年,他一帆风顺,青云直上的人生遇到了这样“两难”的贬谪。757年,他的父亲张游朝去世。
758年,母亲去世。张志和以“亲丧”为由脱离了官场。
他始终是昔日的太子、今日的肃宗爱重的人才。他被赦无罪,帝王赐给他奴、婢各一名。敕加赠他的母亲为秦国贤德夫人,赐表白四段,白银二千四百两。这样的荣宠,不过是为了让张志和三年守孝期满后,再回来为朝廷效力。
张志和回到了老家,安葬了母亲,他亲自负土崇圹,结庐于母亲的墓侧,植松柏成林,朝夕拜哭,尽一个儿子最后的孝道。
761年,29岁的张志和为母亲守孝三年期满。也许是天意弄人,他的妻子程氏又病故。
这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是波诡云谲的宦海?还是风月情浓的红尘?他是太过天才太过惊艳的人,一朝顿悟,弃了官,也弃了家,只带了肃宗赐给他的两名奴婢渔童、樵青,浪迹江湖。
他来到了湖州城西的西塞山隐居,自称“烟波钓徒”: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他在这里撰写道教典籍《玄真子》,他在这里亲近自然,融于自然,成为自然。千百年来,文人骚客谈隐逸必提《渔父》词,他是高扬于中国文学典籍里的一面旗帜。他是翩飞的白鹭,是如蓝的春水,是江岸粉红的桃花,是青箬笠、绿蓑衣里恬静、淡泊、高远的有趣灵魂。
42岁的时候,他参加了一场汇集了书法家,茶圣,诗僧,官员等众多人的风雅集会。一时名流云集,但他的光芒,依然令满座皆惊。
774年冬十二月,他在湖州东平望驿莺脰湖,酒醉溺水而去。
世事艰难如意少,功名荣耀误人多。浮云富贵非吾愿,且买扁舟理钓蓑。回首千年,光阴深处,箬笠蓑衣的仙人仍然立于船头,持杆垂钓烟雨桃花,芦叶深秋。垂钓千古的诗意,不羁的灵魂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