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故事大全历史故事
文章内容页

历史故事《袁世凯如何失去对北洋系的控制》

  • 作者:郭歆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4-11 23:02:03
  • 被阅读0
  •   感谢傲战风云发布历史故事《袁世凯如何失去对北洋系的控制》,内容如下:

      袁世凯一手创建的北洋集团成为他登上权力顶点的重要支柱,但也成了他身败名裂的重要因素。

      北洋集团的致命伤

      北洋集团作为一股政治势力的诞生,可以追溯到清朝1861年设立的“南北通商大臣”,在这个职位上,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在任北洋大臣时,李鸿章培育了一个“淮军集团”。到了袁世凯继任时,因其与淮军集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继承了部分淮系资源,并用心打造了一个“北洋集团”。这个军事政治集团泛指袁世凯在甲午战争后的“小站练兵”中一手带出的军人和政客。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由于当时清军的主力部队——武卫军在战争中基本全军覆没,给了袁世凯扩充自己军事实力的机会。1902年6月21日,袁世凯以“庶务殷繁,难并立一心专顾军务”为由,请求成立以练兵为主的机构“军政司”。有了“正式编制”后,袁世凯任命亲信担任军政司的各个要职,比如军政司长官是袁世凯自己,下面的兵备、参谋、教练三处的主官则分别由小站练兵时期的亲信、被誉为“北洋三杰”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三人分任。

      从表面上看,清末民初的北洋系是一个实力庞大的政治集团。他们掌握了当时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重要的财政大权。但是,在风光的表面下,北洋系潜在的危机若隐若现。最大的问题在于,北洋系是一个毫无“主义”的政治集团,这些人更像是一个因不同利益聚到一起的帮派团伙。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根本因素无疑是袁世凯本人。

      北洋军人在崛起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巨大问题,这些人虽是武人集团,但基本没怎么打过仗,北洋军与曾国藩、左宗棠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完全不一样,毕竟并肩作战的经历,可以将一个军事集团紧密融合在一起。北洋军对袁世凯的忠诚并非来自共同战斗的经历,因此力度有限;另一方面,北洋系武人集团间,本质上还是因利益粘合在一起。况且,袁世凯本人也主要依靠权谋手段上位,这对其威信是一个致命伤。

      李鸿章的淮军集团,有镇压太平天国、剿灭捻军的军史,让李鸿章在淮军集团中拥有威信,直到李鸿章去世,淮军集团都对他忠心耿耿。但袁世凯的北洋集团则不然,北洋集团的军人政客最多是觉得袁世凯能力强,可以跟着他得到政治好处,一旦袁世凯在这两点上出现问题,北洋系对他的背叛也是必然的。

      当年在朝鲜,年轻的袁世凯因表现优异,深得李鸿章赏识。小站练兵又是从无到有,办得十分出色,确实吸引了一批有能力的人加入。同时,袁世凯还善于利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对上会要各种资源,对下不吝政治分肥。在他的各种运作下,北洋系的军政要员逐渐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军事和政治权力,甚至还有部分经济权力。这些让袁世凯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回报,但是时间一长,手下大员们逐渐羽翼丰满,原本靠利益结合的人,一旦“翅膀硬了”,后面发生什么很难说了。

      

      感谢傲战风云发布历史故事《袁世凯如何失去对北洋系的控制》,内容如下:

      地位提高了,人心散了

      清帝逊位后,北洋集团风光无限,成为独一无二的军事力量,又掌握了主要的财政大权。南方的革命党跟他们比实在是太弱了,只能委曲求全。后来的袁世凯被野心冲昏了头脑,北洋集团内部平衡岌岌可危。

      袁世凯曾放出风声问询北洋系内部的高官大员对其称帝看法。可结果让他大失所望,他们要么虚与委蛇,要么左顾右盼。袁世凯最倚重的老臣徐世昌,态度十分消极,以辞职抗议;“北洋三杰”中的段祺瑞更是直言反对,请辞陆军总长一职后避居不出;另一个“北洋三杰”中的冯国璋态度则更加暧昧,甚至在暗中与大清的复辟势力暗通款曲。反对袁世凯走向帝制的北洋系大员们虽然动机各有不同,但有一条是共识——袁世凯这一行为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袁世凯在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处在一个比较“飘”的状态中,他大权在握、兵力雄厚,外国人对他十分认可。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实际上,这一系列“改革”目标便是冲着老部下的既得利益。究其原因,根子出在晚清,彼时的袁世凯还是清朝大臣,大家同朝为臣,理论上是平等的。虽然袁世凯是北洋集团的核心,但清朝最后三年他被开缺回籍,赋闲时期,他的老部下则继续当官,甚至升官。

      如果清朝再苟延残喘十年,袁世凯将和历朝历代的退休大臣一样,走过人生的最后时光。但风云际会,他又回到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央。此时,虽然北洋系大臣支持他当了大总统,但他们希望的是袁世凯继续扩大大家的利益。但袁世凯已经和在晚清时代当臣子的心态不一样了,现在他是大总统,放眼一看,北洋兄弟已经有拥兵自重的趋势,比如在南京的冯国璋,简直是“藩镇”,常年当陆军总长的段祺瑞势力不容小觑,所以此二人自然成了袁世凯打压的对象。冯国璋、段祺瑞对此十分不满。冯国璋以为,“倘袁正位,自己首领且不保。”因此,袁世凯的左膀右臂逐渐成了政敌。

      钱不够分了

      除了核心人员的反叛,袁世凯还要面对另一个巨大难题——财政困难。清帝逊位,民国继承了大量前清债务,财政状况异常艰难。当时入款之大宗,主要靠奉、直、齐、晋等省之盐税,部辖之常税、杂款,尚不敷政费之需(约400余万两)。南方各省在国民党人的控制下,在袁世凯武力未达之前,不仅解款无望,连中央专款也被截留。是年,应付之赔款仍未照偿,各省应还之外债,积欠累累。计赔款一项,本年结欠200万镑,洋款之过期及届期者,共590余万镑。各省历年所欠外债,又287万镑,共欠1100万镑之多,约8700余万两。如此大的财政亏空,靠常规方法已经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搜刮地方和大借外债两途。

      比如,仅田赋改征银元一项规定,袁世凯榨取的田赋就比清朝政府增加一倍以上。为了增加税收,袁世凯于1913年1月6日通电全国,宣布盐税为国家税收,各省不得截留。此举一出立刻遭到各省反对,各省靠盐税吃饭,如果被中央收走,各省财政状况将严重恶化。虽然各省都督坚决反对,但袁世凯仍然通过了盐税决议。除了盐税外,袁世凯还通过巧立名目等方式,大量收取地方税务。同时,严禁各省单独借债。这让全国各省对袁世凯产生了离心倾向,尤其是对北洋系的忠诚打击极大,原本被袁世凯封到各省的北洋系官员经此一事均认为,现在的大哥有了卸磨杀驴之意,遂对袁世凯不再抱希望。

      袁世凯的所作所为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地方得罪完了,袁世凯又开始找列强借款。比如“善后大借款”,总数2500万磅,实收2100万磅,袁世凯几乎全用在养兵和内战当中。镇压二次革命,袁世凯花费了大量军费。据《财政年鉴》记载,袁世凯因穷兵黩武导致的财务亏空在4亿元以上。到此为止,全国上下已经对袁世凯怨声载道。

      袁世凯已经坐在了火山口上。虽然全国民愤极大,北洋系内部核心人员离心离德,但只要不出什么事,袁世凯还是可以继续维持现状的。但袁世凯被野心迷住了双眼,一心只想当皇帝。他不知道的是,整个北洋系已经做好抛弃他的准备,缺少的只是一个具有足够政治分量的理由。

      当袁世凯倒行逆施时,冯国璋、段祺瑞、唐绍仪等均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态度,坐观成败,还说风凉话。在看清了袁世凯纸老虎的本质后,蔡锷在云南打响了讨伐袁世凯的第一枪。袁世凯听闻后大惊,急忙调兵遣将,结果北洋各部消极怠工——他调不动军队了!危机如滚雪球般扩大,更多人明白了袁世凯已经失去了力量,虚弱不堪。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如广西陆荣廷原本还表示效忠袁世凯,袁世凯正式电令陆荣廷出兵攻打蔡锷。结果,看到袁世凯众叛亲离,陆荣廷转身发表了《讨袁檄文通电》……贵州、陕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脱离历史轨道的一意孤行终究将自己活活改写成了反派角色。

      

    【审核人:站长】

        标题:历史故事《袁世凯如何失去对北洋系的控制》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gushi/zlgs/15964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