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三年来,始终将陈勤双的遗照藏起来的陈广申,总是流着泪怯怯地对他的老师和同学说:“我爸爸没走,他出去拍照了!”
三年来,陈勤双的妻子陈璐老师念念不忘:“他在22年短暂的教师生涯中,始终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最大限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了同事的赞许和学生的尊敬。”
三年来,每逢教师节,马鞍山幼师副校长王文峰都会勉励青年教师说:“年轻人不该‘躺平’,要像‘小双’老师那样有梦想、有担当,做一名钟情教育、热爱生活、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
三年来,和县老年大学摄影班学员王守荣说:“我总觉得陈老师还活着,所以一看到扎着独辫子的男人,就会情不自禁地冲上前看一下,生怕与他擦肩而过。”
三年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和县老年大学首任校长陈其才先生说:“他是一个纯朴善良的孩子、一位大爱无疆的教师,是一名为摄影而生、为摄影而死的年轻艺术家,值得永远怀念!”
三年来,陈勤双的恩师——安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摄影家沈醒狮先生说:“这世上有许多摄影师都在为金钱和名誉拍摄,而陈勤双君却是为理想拍摄的少数摄影家之一。”
图左为陈勤双
01
陈勤双,男,1974年8月19日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市华龙镇(原三官殿镇)小陈自然村。1993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电教系,1997年毕业后被录用在和县幼儿师范学校(现马鞍山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工作,主讲《计算机》课程。2003年农历二月初二,他与和县戚镇小学教师陈璐结婚。2003年生育一子陈广申,此名系陈璐母亲所起,因她姓申。
陈勤双为人诚实热情,乐于助人,善于创新,极富正义感,充满正能量。2006年初秋,笔者因与他有共同的写作和摄影爱好而相识,成为好友。当年11月,他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和县生活网》,为解决老百姓生活方面的问题,如招工、求职、房屋出租求租出售等提供了及时信息;与县委宣传部共同举办过“和县十佳歌手大奖赛”,并特邀笔者担任该网站文学总监。
2007年4月14日(周六)上午,时任和县姥桥地税分局长的笔者,为了采访在香泉镇新建村刘家仟自然村演出的“庐剧皇后武道芳”,特邀了陈勤双先生,请他到帮忙到场拍几张武老师演出前后的照片。他满口答应,立即陪同笔者前往。现已成为“国家级东路庐剧非遗传承人”的武道芳老师,仍不忘感谢笔者和“小陈”的付出,因她流行于网上的许多剧照都是出自于小陈之手。
2007年9月,陈勤双被借用到和县老年大学摄影班任教。在任教期间,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用结合方式,并拜时任校长陈其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为师,深入钻研摄影技术,曾两次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因家庭经济限制,便忍痛割爱放弃了梦寐以求的学习机会,后来他经常对妻子说,梦见自己在北影的学习情景。他2008年获得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硕士学位。他忠厚实诚,有超人的商业经营意识。2014年4月,他创建了“和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为和县民办传媒的领头羊;他多才多艺,爱好广泛,曾先后担任和县人民法院陪审员和调解员,并被选为和县摄影家协会理事、安徽林散之书画院理论部副部长、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和中国佛教摄影学会会员等,演绎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02
土生土长的无为人陈勤双,怎么与毗邻的和县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如何将心中大爱留在和县?是怎样将电脑和摄影等专业知识传授给和县人及他的学生?是如何为宣传和县作出无私奉献?是怎么揭开了和县摄影史的光辉一页?这得要从1992年9月发生的一个巧合故事说起——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的日子。从安徽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后改为教育技术系)毕业分配到和县电视台工作的张国升先生,刚进办公室,桌上的电话铃就响起来。原来是和县幼儿师范学校的李校长亲自打来的,因该校新设一门“电化教育课”,想请他兼任授课老师。面对如此重托,张国升只好答应下来。可坚持一年后,他实在累得吃不消,便建议该校到他的母校电教系索要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来当老师。该校领导满口答应,并请他代为联系协调落实。于是,张国升便找到了时任安师大电教系副主任张明。张主任听后很高兴,可他见即将毕业的九七届学生中没和县籍的,便热情地推荐了邻近的无为籍学生,名叫陈勤双。他说,该生出身农村,诚实可靠,品学兼优,且是一位多年的老班长。张国升听后立即向和县幼师领导作了汇报,该校领导便专程前往芜湖,与安师大进行了具体落实。
1997年暑期的一天,在安师大电教系举办的“十年系庆”典礼上,张明主任便将即将陈勤双同学引荐给赶到现场的张国升,两人一见如故。因学业相差五届,年龄也相差五岁,所以陈勤双尊称张国升为师兄,业务上拜他为“师”,生活上尊他为“兄”。
1997年秋,陈勤双提前赶到了和县幼儿师范学校报到,李校长亲自接待了他。在此后不长的时间内,陈勤双就展示了出彩的专业才能,受到了校领导的青睐,想将他培养为校团委书记。后来因他不甘寂寞,考取了安徽电视台并在该台上了两个月的班,所以才耽误了他的政治前程。
该校副校长乔忠东说:“陈勤双老师返回我校后表现非常突出,责任心极强,敢于担当。当时我校教师紧缺,课程很紧,所以我们在咬牙同意他被借用到县老年大学任课后,无法给他考勤,便扣发了他的考勤奖。按说他是有理索要的,但他非常大度,无怨无悔,继续两头忙,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展示出高尚的无私奉献精神。”
该校教导处主任卜华柱说:“他对新的知识很热爱很钻研。有两个创新令人难忘:一是1998年他启用了我校沉睡多年的‘微格’教学设备,这是当年花费30多万元购买的一套‘微格’教学设备,后因无人会操作而放置一隅。他得知后立即找来相关资料,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反复研究,最后终于将此设备(类似小型化教室)启动起来。该设备能及时录入和回放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神态、板书等细节,及时分析,找出得失,成为教师的好帮手。二是2015年他与外地合作创建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在手机端上下载使用,它能及时录入在校学生的成绩信息、班级信息和教师课程信息等,便于快速查阅,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学生的科学管理。”
该校信息中心主任陈华云说:“陈勤双是我们计算机教研组的组长,他时时处处都为我们怎么教学计算机做表率引领,如在编辑、录音、剪裁和声音处理等环节上,始终是我们的领头雁,示范作用很明显。当年有个名叫柏群的女生,是个有培养前途的女高音。为了帮她提高演唱技能,陈勤双特意用“Audition”(奥迪声)软件,加上普通话测试站的录音设备等,对她演唱的歌曲进行认真地编辑、制作,形成了一部完美的音视频专辑——《我的成长之路》,因是当年全校汇报演出中唯一有声光背景的独唱节目而大放异彩。
该校科研处主任张丹田说:“我是陈勤双的师哥。他是我校有名的‘科技男’。他不仅计算机专业非常优秀,而且在摄影、电脑、网络等方面也是高手。当年为了加大对幼儿园的科学管理,他积极主动地开发了一套‘智能化幼儿园’软件系统,该系统能将幼儿“入园打卡、在园学习和离园登记”等信息及时反馈给老师和家长,因而倍受好评。此软件与‘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同时开发,极大地提升了我校信息化管理水平。他平时穿戴时髦,扎着一支特色的小辫子,许多既怕他、又爱他的学生知道他喜欢戴围巾,就买了多条围巾送给他,他非常开心,经常轮换着戴,成为我校出名的‘文艺青年’。他有追求、有激情且是永远‘不躺平’的人,不论是音体美还是诗歌诵读等都出类拔萃,即使灵动活泼、难度较大的街舞,他也能即兴展示一段,激情四射,光彩照人!”
该校副校长王文峰说:“我和‘小双子’是师兄弟关系。他很勤奋,有梦想,更是一个乐于奉献的人。我校每年组织的毕业汇报演出、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校体育运动会和金曲颂中华等各类大型活动,他都随喊随到,免费提供摄影摄像等优质服务。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他会在每次活动后总是不辞劳苦赶回家及时编辑、剪裁,为我校提供了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音视频资料,也成为我校的外宣名片,他却从未索要过一分钱报酬!”
上图右二为陈勤双
03
陈勤双是怎么借用到和县老年大学的呢?2007年8月的一天,和县老年大学校长陈其才先生特意找到了张国升,想请他担任新开设的“摄影班”老师。张国升知道自己工作很忙,的确脱不开身,便向陈校长隆重推荐了在和县幼师“电教班”任教的陈勤双老师。陈校长当即与该校领导取得了联系,谁知该校领导坚决不肯放,陈校长焦急万分。最后在县领导和教育局有关老领导的多次协调下,该校领导才答应临时“借用”。当年9月上旬,和县老年大学摄影班正式招生开课,老师便是陈勤双先生。
由于和县老年大学摄影班处于初创时期,真的是“三无”:无教材、无设施、无基础。面对如此窘境,年仅33岁、刚结婚四年的陈勤双却没有丝毫颓丧。没教材,他就自己编写,将自己多年来的学习体会和经验总结出来,并条缕清晰地印刷出来,然后分轻重主次地进行授课;没设施,他就自己花钱购置,如相机、镜头、三脚架和恒温箱等设施;没基础,是因摄影课刚开设,学校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资料,许多老年学员还不了解如何摄影,所以当时报名参加摄影班学习的主学仅有1人,其余7人都是兼学,可陈勤双依然认真备课,认真讲解,热情辅导。他说:“哪怕只有一人来听课,我也不能有半点马虎。”起初,学员带来的相机都非常低级而古老,机型五花八门,有“120”和“135”的交卷机,也有卡片机,很少有人使用数码相机,因当时购置一部数码相机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为此,仍处于贫困状态的陈勤双在妻子陈璐的鼎力支持下,毅然私费购置了一部日本进口的索尼牌数码相机及其相关镜头和配件等,前后共花费了两万多元。这对陈勤双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开支,他的父亲因病于2004年在老家去世,家中只有年逾古稀的母亲带着他一弟一妹艰难生活,家中负担(包括日常的电费、水费等开支)皆由陈勤双一人承担,爱妻陈璐不仅不反对而且还鼎力支持。所以,他平时很自觉,坚持做到艰苦朴素,克己节俭,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常年都舍不得买好衣服穿,经常买20元甚至仅出售5元的衣服来穿。妻子为他买的好衣服穿了再穿,直至将衣领磨破损了也舍不得脱掉。他这种“将钱要用在刀刃上”的态度,不仅感动了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全体学员,还为他们树立了购置相机的榜样,也为该校摄影教学提供了较前卫的摄影器材,改善了学习环境。2014年,陈勤双自费购置了一套室内摄影灯光设施,便于教学实验,前后花费至少3至5万元。
04
自2007至2019这12年间,陈勤双始终坚持为摄影班的老年学员提供热情服务,他教学有计划、有总结,能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项措施,一心扑在教学上,真正做到了课堂上教、专题班讲和室外现场指导相结合。学员们都说他有“五颗心”:
一是学习心。他虽是科班出身,但走上社会后却依然有浓厚的学习心,不仅巩固学习自己的专业,还兼学别样,如网站创建和维护、诗歌诵读和创作等。他学习的范围既广又杂,底蕴深厚,涉及到摄影电脑、中外历史、文学创作等方面,所以他在摄影课堂上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格言警句信手拈来。
二是专心。他不仅做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温故而知新,而且谦虚谨慎勤学拜师,及时掌握摄影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摄影大势,为了使学员能赶上时代节拍,他不仅耐心细致地向学员传授新的摄影理论基础,还时常找来国内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共同欣赏,引路指教。他说,摄影,是光和影的结合,静与动的融合。是我们看这世界的方式,是发现意义的通道。所以他始终将自己这“一桶水”不断蓄满,才能及时朝学员们“杯子”里灌输,他的学有专攻,都是用勤奋的汗水换来的。
三是耐心。他常为一个知识一个技能讲得口干舌燥,但从不气馁。只要学员问及摄影技术,即使下课时间到了,他也会耐心讲解,直到学员弄懂为止。即使在休息日问他,也会随时答复你,从不推辞。他有时还专程陪同一两位老年学员到合肥、南京等地购置索尼、佳能等进口数码相机,并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开机,如何使用。真正做到了注重理论基础,注重实际操作,平时能坚持课堂讲学,课外采风,并耐心地回头看片子,反复讲解,使学员们将新学的摄影技巧能入脑入心。
四是爱心。在摄影班有一位年逾八十名叫江芸芝的老年学员,她使用的是卡片机,拍出来的作品多半不尽如人意,陈勤双只好为她反复整修作品,尽量使她的作品能刊登在学校的《摄影橱窗》里展示一下。为了提高她的摄影兴趣,陈勤双还不厌其烦地带她外出采风拍照。有一次去和县镇淮楼采风,他就将这位老太太背上背下,视为自己的亲人。2013年暑期,他利用历阳镇大桥社区10台电脑,不计报酬义务为摄影班部分学员如:辛俊、徐其光、毕孝源、张尚彪、齐玉鼎、吴宗萍和陶瑞琴等人,进行基础知识培训,时长两个月,可见其博爱之心何其大。他对自己的小妹陈勤香和弟弟陈小双都非常关心,为他俩也操尽了心血。自2008年起,他常年资助两位特困大学生,按月为他们汇款,每次都是两三千元,并为他们申请了大学助学金,直到顺利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他不仅义务为宣传和县到处奔波,如每年都义务参加全县人大、政协两会拍摄报道,免费为全县开展的各项重大活动现场拍摄,不计任何报酬,还常年替亲朋好友和有关单位免费维修电脑、维护网站。
五是孝心。陈勤双是个大孝子,因父亲早逝,所以对母亲特别孝敬。每隔十天半个月,他都会独自一人赶回老家,看望在这里生活的母亲,尝尝母亲为他做的可口饭菜。他很珍惜这种儿时难忘的母爱和乡愁,所以,平时省吃俭用,将节约下来的钱帮扶在老家生活的母亲和弟妹。经常将母亲接到和县来小住一段时间,每天晚上总是陪着母亲散步散心,观看县城美丽夜景。平时还经常带着母亲上课,参加各种摄影和文艺活动等,如2018年6月中旬在和县鸡笼山举办的《光影•禅境》摄影技术培训班上,笔者就看到他的母亲也随行。即使母亲回到无为老家,他也经常和母亲在电话上谈心。陈勤双对待岳母也是一样,孝心满满。2002年他与和县戚镇小学教师陈璐在恋爱期间,得知陈璐的母亲因病在南京住院治疗,便立即向校领导请假,像儿子一样前前后后照应着陈璐母亲,使得医生和同病房的病号们都始终以为他就是陈璐母亲的儿子,而将陈璐视为儿媳。由于这次无微不至地护理和对待陈璐的真情,使得陈璐母亲非常欣赏这个未进门的女婿,便在心里愉快地接受了他,使他们于2003年顺利成婚……
正因为陈勤双“五心”高照,所以历练出来的人品,纯洁高尚。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于传道,艺术精湛,因而深得学员的爱戴和尊敬。大家都激发出了旺盛的学习心和进取心,许多原先对摄影一窍不通的人,在他的指导下,逐步成为摄影和县挂上号的“行家里手”。学员们不畏艰险,勤奋创作,多次荣获了省市县举办的各种摄影大赛等级奖和优秀奖,如辛俊的《鱼悦》获全国老年摄影大赛二等奖;李建平的《最后一搏》获全国老年摄影大赛三等奖;夏必华的《渔家》参加省展,《美丽的香泉湖》参加省展并获二等奖;张尚彪不仅《我的冬瓜》参加省展,而且《蜂觅》获“中华兰亭杯”全国老年大学书画摄影大赛金奖,《抢救》获“中华夕阳红文艺杯”全国老年大学摄影大赛金奖,并被授予“中华夕阳红文艺模范”称号。部分精英学员还在全县先后举办了个展和联展,如许实颖和吴文经举办了《摄影作品二人展》,夏必华、张尚彪、魏直广、吴宗萍和赛琴举办了《摄影作品五人展》等。他们还分别斩获了国家级和国际摄影大奖,用有目共睹的实力,顶起了和县摄影家协会的“半壁江山”,在全县摄影界声誉日隆,因而受到了老年大学的高度称赞和热情推举。来自全县各地各部门报名参加摄影学习的老年学员逐年增多,由原先1名主学、7名兼学的一个班级,拓展到118名主学和兼学的两个班级,成为和县老年大学的一块金光闪闪的靓丽名片。每当提起这些辉煌成绩,人们都由衷地评说,这是陈勤双老师用辛勤汗水浇灌的结果。
陈勤双一行在途中
05
2018年6月12—18日,和县佛教协会、和县摄影家协会联合在“江北小九华”鸡笼山凤林禅寺,举办了为期七天的《光影•禅境》摄影培训班。陈勤双特邀了他的恩师——安师大传媒学院摄影系教授沈醒狮先生,到现场交流指导。沈教授是一位“只要自己还看得见,就不会放弃摄影”的中国著名摄影家,自2003年起,他不辞辛劳先后5次深入云南省贡山独龙江的独龙族生活区,用镜头和文字详细地记录了独龙族人生活习俗,留下了大量而珍贵的图文资料。在这次摄影交流培训班上,沈教授不但和与会者同吃同住,起早摸晚拍摄了以方丈释定昌率领男僧女尼的“佛堂早课”、“饭前祷告”和“晨钟暮鼓”等佛音禅声。他还特意播放了自己在安徽卫视和凤凰卫视等媒体播放的纪录片《最后的独龙族纹面女》等。大家看到沈教授与独龙族人打成一片的场景的敬业精神,都钦佩万分感动不已,陈勤双更是激情澎湃,边看边记录,两腮挂满了热泪……
2019年6月下旬的一天上午,陈勤双忽然接到沈教授的电话,说他将在下月上旬率领芜湖市的十几位中青年摄影爱好者去一趟独龙江,来回行程大约半个月时间。陈勤双听后立即要求沈教授也带他一道去,沈教授笑着说,我告诉你就是这个意思。陈勤双非常开心,去独龙江拍摄的确是他梦寐以求的一个长久夙愿。他知道独龙江是一座“野生植物天然博物馆”,是我国原始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那里居住着古老封闭的独龙族。但由于独龙江特殊的地理位置,进去旅游的人很少,所以那里的秀丽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文化给许多摄影爱好者带来了极大的诱惑。于是他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妻子陈璐,俗话说“知夫莫如妻”,陈璐看到丈夫那兴奋的样子,便毫不犹豫地支持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并着手为他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如购置了防晒帽、冰丝袖套、防滑鞋、防蚊服、风油精、蛇药和换洗衣物等。陈勤双自己也没闲着,他不仅带上了三脚架、储存卡和笔记本电脑等,还特意携带一个价值三万多元的单反机和两个价值数千元的专业镜头,可谓万事皆备只欠东风。
06
在收到7月10日晚上从芜湖高铁站上动车的确切信息后,10日上午八时许,陈璐就开着自驾车,在闺蜜好友的陪同下,载着陈勤双及行李直奔无为老家。当天中午,陈勤双夫妇等在老家吃罢午饭后,又特意将母亲带到了芜湖市,为母亲购置了许多新衣服和糕点饮品等,并陪母亲到“方特欢乐世界”等地赏玩,表达了一片孝心。在赏玩期间,陈勤双边陪母亲边与陈璐谈心聊天,内容多是关于独龙江的,他不仅介绍了独龙江的独特风景,还介绍了沈教授在和县播放的纪录片内容,特别提到了独龙族的纹面女等。并对近半个月的家庭日常生活进行了安排和关照,叫陈璐多买点好吃的东西。然后将母亲送回无为,再返程赶回芜湖。大约下午六点半,他俩特意赶到安师大附近的美食街吃了一顿晚餐,才驱车赶往芜湖高铁站。在高铁站门口,陈勤双夫妇十分愉快地与沈教授一行10多人会合了,他特别感谢沈教授为此次进入独龙江采风办好所有手续的辛苦。直至午夜前的11:40分,陈璐才与他们逐一与告别,陈璐叮嘱陈勤双道:“在陌生的高山地带,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哟!”陈勤双笑道:“我经常外出,有经验,又身强力壮,无需你担心哟!”接着便对爱妻许诺道:“只要那里有信号,我就会每天至少和你电话一次视频一次!”陈璐非常开心,与他依依惜别,因此趟动车启动时间是午夜12时。
从芜湖到昆明,全程近13个小时。沈教授一行第二天(11日)下午两点多才赶到昆明南站。因沈教授多次去过独龙江,他自然成为此次活动的总指挥。一出站,他们就租了两辆越野车赶往福贡市。由于路况很好,所以6个小时后便顺利到达了,在福贡歇了一晚。第二天(13日),他们就从福贡市奔向贡山县,此路程虽然只要20多公里,但山道弯弯,坎坷不平,陡峭难走,路下便是奔腾不息的怒江,且经常遇到泥石流,山体突然塌方阻塞道路,只有等候铲车来将山石碎渣铲走后才能继续前进,因而大家有时不得不下车徒步而行。所以走了近一天的时间,直至第三天(14日)才赶到了贡山县。
下一站便是独龙江乡。乡政府所在地原是处于独龙江下游的“巴坡”,后来因当地政府将大山里的独龙族人陆续迁徙出来定居在区域宽敞的“孔当”,所以便将乡政府搬迁到孔当来,只有少数老年人自愿留在大山里,这里的“当”即乡的意思。沈教授一行只好从贡山县绕道赶向孔当,他们沿途便开始了拍摄采风。第四天(15日)傍晚赶到孔当后,沈教授立即向独龙江派出所递交了有关证件和承诺书,在得到许可后,又立即找到了他熟悉的两位向导,并在向导家很舒心地歇了一晚。
此行的最后一站是木当,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闻名遐迩的“纹面女”。所以第五天(16日)一大早,沈教授便带领大家振作精神,徒步朝大山里走,他们边走边拍边采风。这期间,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各自都拍摄了很多照片,直至第九天(20日)晚上才赶到了木当。第十天(21日)清晨,他们更加兴奋,到处拍摄采风,不仅领略到独龙江的独特风情,还跑到云藏交界处和中越交界处欣赏到许多难遇的风景,个个打开眼界,都说不虚此行。在向导的安排下,大家和山民们同吃同住,体验了独龙族人的生活滋味。当晚,陈勤双便将自己拍到的风情照发给妻子陈璐欣赏。第十天(21日)晚上,他又将照片发给了陈璐,并在视频中兴奋地说:“沈醒狮教授已在芜湖举办了个人独龙江专辑摄影展,我也想回家办一次。”陈璐立即鼓励他说:“完全可以,我全力支持!”陈勤双听后非常开心,并笑容满面地告诉陈璐,他们打算在7月23日返程。
第十一天(22日)一早,大山里的小气候反复无常,时晴时雨,他们只得一脚一步地艰难前进。此时的陈勤双却非常兴奋,他说,恶劣的天气说不定能出好片子。所以他沿途拍摄,兴趣盎然。大约两三个小时后,才赶到了一个名叫麻必洛的村寨,这里是独龙族聚居地。进村后,陈勤双有幸看到一位已是120岁的独龙族麻面老太太,在得知她生活很困难后,他立即主动倡议并带头向她现场捐了数百元现金,同去的人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大家一次性捐款近两千元之多,陈勤双还特意与这位母亲般的“纹面女”拍了一张温馨的合影。下午两点多,他们才先后离开了这位老人。
此时,老天突降暴雨,雨声如雷,狭窄的山沟在瞬间便形成了洪流,洪水将道路淹没。两位向导立即作了分工,一个在前领队探路,一个断后确保无人掉队。向导提醒大家说,道路湿滑,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在前探路的向导身后跟着一男一女队员,紧跟其后的便是陈勤双等人。他们冒雨前行,边走边停。大约下午四时许,一向敢为人先、挺身担当的陈勤双说:“我来找找,看有无其他路可走?”说完便独自离开了队伍。大家都没在意,只顾着紧跟着向导,走了一段路后忽然听向导说“前面没路了”,并要求大家往回走。于是大家便互相喊着姓名,生怕有人丢失了。此时却没听到陈勤双的声音,立即打他的手机,此地却没信号。大家赶紧分头找他喊他,山谷间到处回荡着呼唤“陈勤双”的声音,却听不到他的一句回音!向导脸色陡变,他说此人可能不慎掉入山崖下正在迅猛涨水的麻必洛河里了。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大家都吓得浑身发抖,焦急万分,四处搜寻,有的女队员甚至发出了悲惨的哭声。而此时天色渐晚,高山的暮色来得更早,仿佛是一块巨大的黑布将整个山沟慢慢地笼盖住,唯有独龙江水在轰然作响,天地一片呜咽……
07
暴雨过后,向导立即带领大家往回赶,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急行军,到了晚上九点多才返回了木当,手机才恢复了信号。沈教授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了警,值班民警感到非常震惊,立即组织部分干警在向导带领下打着手电筒重新进入山沟寻找,此时暴雨停止了,山洪自然就没有了,他们就上山下河(床)到处搜索,可是一夜未果。第二天一早他们又组织发动了60多名当地干部群众分头沿途寻找,然而一切皆徒劳,陈勤双先生依然无影无踪,沈教授一行人惊恐万状。
23日早晨六时许,当地派出所首先将“陈勤双失踪”这一信息告知了安徽省公安厅,接着便联系了和县公安局。六点20分左右,历阳派出所值班民警打通了陈璐的手机,问道:“你是陈璐吗?你爱人干啥去了?”陈璐说:“他去独龙江拍摄采风去了。”她刚说出口,对方就说:“我们找的就是你,请你立即来派出所一下。”陈璐脑袋立即“轰”地一下炸开了,难道是勤双真的出事了?因为她昨天既没看到陈勤双发来的视频或照片,也没打通他的手机,所以吓得一夜未眠,担心他可能出事了。到了历阳派出所后,值班民警告诉她:“我们接到了独龙江乡派出所的电话,说你家陈勤双昨天下午失踪了,到现在都联系不上。”陈璐听后如五雷轰顶,立即嚎啕大哭起来,民警立即热心地安慰她说:“现在不是你哭的时候,你现在是找对方公安派出所,还是自己要去?若需任何帮助,我们都会提供。”陈璐毫不犹豫地抹着泪说:“我自己去!”于是,民警便将对方派出所的联系电话告诉了她。
23日上午九时许,陈璐便在闺蜜丈夫和妹夫于升刚的陪同下,带着即将初中毕业的儿子陈广申赶到了南京,途中陈璐打通了陈勤双堂弟陈伟周(在重庆做生意)的手机,陈伟周又立即联系了自己在广东做生意的父亲。然后陈璐一行才乘机直飞昆明,直至午夜时分才赶到,他们只好在昆明住了一晚。24日一早,他们与分别从重庆和广东赶来的陈伟周父子二人汇合后,立即在昆明租了一辆商务车直奔福贡市,晚上九点多赶到。25日上午,他们联系了贡山县政府办公室,联系了一辆商务车将他们抓紧送到贡山县。下午两点多到了贡山后,县政府安排了专人(县政府办负责人和公安局禁毒大队长)接待了陈璐一行,在表示了关心后警告他们:“不许进山,除非自己写下承诺书。”陈璐当即写下了:“我们自愿进山,遇到任何问题皆由自己负责。”于是,他们在当地人的协助下自费租了一辆商务车,直奔位于孔当的独龙乡派出所,大约晚上11点,才与焦急等待的沈教授一行人会面。独龙乡派出所长立即报告了他们发动多人始终没停止搜寻的情况,最后告诉陈璐有三种可能:一是可能永远找不到了,因怒江水流湍急,江底大石头多,若夹在石缝中就飘不上来。二是可能被山洪冲出国界,飘到越南去了。三是可能从旁的地方飘上来。所长最后问陈璐道:“你有何要求,尽管说。”陈璐不甘心地说:“还麻烦所长继续组织群众搜寻。”所长毫不推辞地说:“行!”说完,他立即安排干警重新组织了20多名青壮年下河滩继续寻找。可一直到7月31日上午仍杳无音信,所以绝望中的陈璐一行只好含泪原路返回和县。
08
谁知8月3日上午,陈璐忽然接到来自独龙乡派出所的电话,说失踪者的尸体终于找到了,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陈璐立即孤身一人乘上夜里11时的飞机,从南京飞到位于云南西南部的保山市,这里离贡山县更近。8月4日清晨,陈璐乘一辆出租车赶到了贡山县,接着就迅速联系上独龙江派出所,请求他们将尸体及时运到贡山来。可该所负责人说,因失踪者的弟弟在当地贴出了寻赏告示,所以你只有将寻赏费抓紧带来兑现才妥当,陈璐很惊讶。
经联系,果然是陈小双干的事。7月31日下午,即陈璐绝望返回和县的时间,在广东打工的陈小双得知哥哥出事后,立即千辛万苦辗转来到了独龙江派出所。他得知嫂子陈璐等人绝望地返回和县后,一时心急便在当地贴出告示,承诺谁若找到失踪者尸体将给予一笔较大的寻赏费,所以老百姓的积极性被再次调动起来了。8月1日依然搜寻无果。8月2日下午在麻必洛河的某石缝里找到了一个相机包。8月3日上午,终于在麻必洛河下游找到了失踪者的遗体!
面对如此场面,陈璐焦急万分,一时间在哪里能筹到十五万元巨款呢?在万般无奈下,陈璐只好求救于贡山县公安局的那位禁毒大队长了,请他出面协调一下,说现在兑现确有困难,能否降低一点?这位大队长立即热情地赶到独龙江派出所,与搜寻者进行了协商,最后终于友好妥善地解决了问题。8月5日凌晨,一辆救护车终于从独龙乡将陈勤双的尸体运到了贡山县人民医院太平房。在法医的鉴定下,陈璐终于见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他虽面目全非,但仍能一眼认出。
得知找到了陈勤双遗体后,陈勤双的母亲、叔父、姐姐和姐夫等也迅速在8月5日凌晨赶到了福贡市,下午也赶到了贡山县。8月6日早上八点许,陈璐和他们一同将遗体运到了泸水市六库县殡仪馆,及时火化了,因该地区恰好自2019年7月1日起推行火葬。
8月7日,陈璐等人捧着陈勤双的骨灰盒从贡山出发,8月8日中午十二时左右赶到了和县。此时,陈璐的家里早已聚满了陈勤双的亲朋好友,特别是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学员们,忙里忙外,设好了灵堂,专等“尊敬的陈老师回家!”大家在这里唏嘘,在这里缅怀,在这里共同流泪。三天后的8月11日上午,才依依不舍地将陈勤双的骨灰送到了和县共义公墓下葬了。在送葬的队伍里,陈勤双的母亲哭得最惨,她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声撒了一路,弥散在空间;而陈璐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唤声,更是令人伤心不已,自然落泪。陈勤双儿子陈广申,平时就性格内向,话语不多,父亲不幸逝世后,这位刚读高一的孩子,自公墓回来后就将陈勤双的遗像藏了起来,别人问他为啥?性格内向的他怯怯地说:“我爸爸没走,他出去拍照了!”令听者无不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09
此次独龙江采风,陈勤双先生用生命换来了近千张摄影作品,硕果累累,精彩纷呈,可谓“一路艰辛一路歌,一腔热血一片情”,登上了自己摄影事业的最高峰。唯有他魂系独龙江不幸遇难,使他的恩师沈醒狮教授深感悲痛,笔者曾多次联系沈教授,希望他说几句,他却始终保持沉默,虽无言以对,但内心却翻江倒海,无比内疚。
令人欣慰的是,陈勤双的爱妻陈璐毅然兑现了她和陈勤双的约定,在多位老师和亲朋好友的热心帮助下,用泪水从筛选出来的数百张照片中又筛选出了60多幅精品,并于当年11月11日至17日,在和县文化大厦二楼成功举办了由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和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和县文联、和县老年大学、和县摄影家协会、和县文化馆联合主办的《走进独龙族——陈勤双专题摄影作品展》,此展立即引起县内外摄影界的巨大轰动,受到了众多行家和网友的激情点赞,既为陈璐母子俩赢得了无限荣光,也为出彩的和县人赢得了一片由衷赞誉。
陈勤双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