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格言
文章内容页

精心构思 突显主题

  • 作者:张达富
  • 来源: 手机原创
  • 发表于2024-04-13 00:06:50
  • 被阅读0
  •   好的文章一定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好文章看起来妙手偶得,其实大多时候应该是千锤百炼之功。此次“走进响水”主题征文竞赛,我是通过海南文友刘光明先生微信交流,才开始留心这个征文活动,不得不承认许多人的文章震撼了我,让我大开眼界。于是开始构思酝酿关于“走进响水”的文章。

      首要的任务便是确定主题。我非常赞同严圣华老师的观点:“言之有物,下笔需谨慎。”言之有物说的是内容,下笔需谨慎,说的写作态度。一篇文章总要告诉人们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下笔之前就该认真构思一番,犹如盖房子先设计好图纸,然后才能按照图纸施工。为人尽管朴实无华,为文必须汪洋恣肆,说的直白一点,放得开,收得拢。写文章最好有个写作提纲,或是打好腹稿,酝酿成熟以后再动笔,这样就会得心应手。一篇文章是否深刻,主题决定了文章的高度,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决定文章是否饱满,语言表达是文章物质外壳。因此我想到走进响水,有什么重大主题。有句俗话说,走进响水,如鱼得水。响水有什么值得歌颂的宣传的,她的过去、现在、未来,她的每一步发展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可以说响水发展的每一步,都跟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要告诉读者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有的文章深刻,是因为思想内容深刻。读一些名家的作品,总给人心灵的慰藉,思想的启迪,精神的丰盈。

      开始动笔时,我想到了郭殿崇教授关于“响水口桥口水响”的回文联,经过三十年的苦思冥想,突发灵感才吟出下联:“开山岛海岛山开”,这是一段楹联佳话,之所以引用进文章,是为了增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文章主体部分,做了三次修改,斟酌文字过程,我的意念里突然冒出“灌河作证”这个标题。我以为这能统领文章内容,写出响水的过去、今天、未来。既然是歌颂响水,就得联系国家的发展,社会进步,时代变迁。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文章必得有政策眼光。所以我就想到了响水的发展,绝不是一处景点,一条河流,也不是某种特产。而是放眼整个社会,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响水的前世今生,并能展望未来前景,给人鼓舞,这是写文章应该有的眼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报告文学“要高瞻远瞩,在更广阔的背景面前,向事物的纵深开拓,去掌握、去反映生活进程中本质的东西”(夏衍《关于报告文学的一封信》),这是我国著名的报告文学家夏衍先生的观点,他写于1935年的《包身工》结尾说,“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预示着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包身工终有一天会翻身做主人。这在三十年代,作者的眼光多么富有远见。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的结尾,凭空添上一个花环,在黑暗阴沉的氛围中增加一点亮色,使文章不至于过于消沉,其实那时绍兴并没有献花圈的习俗。这个亮色就是预示革命自有后来人,给读者以战斗的鼓舞。作家莫怀戚的《散步》写一家三代人散步,“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社会的,也是对生活的使命感。作者从一家三代四人散步,记述了父子、母子、夫妻之间的情感,上升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达到了一定高度。

      其次,要有完美的表现形式。写文章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收束全文,胸中都得有数。谋篇布局,彰显大气。我写《灌河作证》以时间为纬,空间为经组织安排材料。从响水的过去、现在、未来选取素材,反映响水的历史变迁,这是纵向结构:我设计了三个标题,

      ——灌河作证,响水真正实现“站起来”的宏伟目标

      ——灌河作证,响水正在突飞猛进,实现了“富起来”的目标。

      ——灌河作证,响水正在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强起来”的伟大构想。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已经成为官方的一种表述,我把它和响水的发展联系起来,或许是一种高度。我们汉民族一向有着三层表达的意识,形成一种阅读与写作的规律。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政论文章,都钟情于三层表达。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写到男女主人公傩送与翠翠第一次见面,“你不怕大鱼咬你?”鱼象征着男女之间的情感,这句话在小说中出现三次,前后照应,情感细致,耐人寻味。北大著名教授张岱年写的学术论文《修辞立其诚》在解释了写文章做人都要真诚的以后,从三个方面对“立其诚”进行解说。“立其诚”的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名实一致;第二个方面的含义-言行一致,第三个方面的含义-表里一致。最后总结全文指出修辞立其诚的重要意义,就要端正学风,要“说真话、讲实话”。我感觉越是文章大家,越是平易近人,从不摆谱,拿架子。所以读一部好的文章就是和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

      为了在横向上拓展,丰富内容,在写《灌河作证》这篇文章的时候,似乎有神助一般,康庄大队受到国务院表彰,老舍万亩实验农田,扬州农学院帮助响水科技扶贫等事实一起涌上心头,我又想到了朱文泉司令员帮助响水修建响陈一级公路的事实。在内容上正好印证了响水正在强起来的主题。

      在文章整个布局上,我是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引用郭殿崇的回文联,结尾仍然回归到开头,郭殿崇教授如果还活着,他一定为响水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叹。表达手法上属于侧面衬托。

      再次,要选择确当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文体需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句式有常式句,变式句,长句短句,整散结合,才显出层次美。如果一篇文章只是记叙,没有描写,怎么能生动?如果只是叙述,没有议论抒情,怎么能深刻。语言表达能力反映了一个作者的语言功底。

      文字有没有表现力,感染力,全在作者的文字功底。3500字,谁能运用的好,谁就是高手。有位作家说,我就像一个指挥员,驱动我的3500个汉字,排兵布阵,形成我的作品。要使自己的语言蕴藉有味,引用化用经典名言,格言警句,俗言俚语,是提炼语言一个有效途径。“滚滚灌河水,中间多少穷人泪。”我化用了辛弃疾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东方风来满眼春,灌河潮涌喜煞人”前一句引用,后一句自创,我认为这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技巧。在句式选择上,长短句、整散句交错运用,形成一种节奏。以最后一节为例,“响水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水草丰美,绿树成荫,道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天更蓝,水更清,响水大地展新颜。这一切都是党和政府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人民丰衣足食,城乡面貌一新。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过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短到三个字,长到22个字。我感觉写出了一种气势,情感饱满,鼓舞人心!

      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反复回想关于响水的文章典籍,名人轶事。都说“江山只因文人著,”一个地方是否出名,往往是因为那个地方的代表人物而决定,因此我在文中提到了郭殿崇朱文泉张爱萍等。我没有离开响水的时候就有种幼稚的想法:我们学校的池塘边有棵柳树,枝条垂下,轻抚水面,与我在扬州瘦西湖边看到那棵垂柳毫无二致,可是瘦西湖边的垂柳是康熙皇帝垂钓的地方,那棵柳树当然身价不菲,而我们校园的那颗柳树只是一般的柳树而已,丝毫不见文化意蕴。

      有种说法,假如你熟悉沈从文描写湘西的文字,你去了一定后悔,假如你不熟悉沈从文描写湘西的文字,你根本不用去。这段文字说的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景太美了,文学总是高于生活的,是作者视角下的审美景象,与实际景色会有差距。但愿此次走进响水的文友们,实地感受响水的风貌,获得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写出更多更好的走进响水的文章。

    【审核人:凌木千雪】

        标题:精心构思 突显主题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eyan/160115.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