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人生格言
文章内容页

三线建设在广安(下)——广安三线建设的历史定位、成就、影响与启示

  • 作者:段德强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04-10 23:05:00
  • 被阅读0
  •   位于天池湖畔的国营华光厂。 王明洲 作

      □段德强

      三点影响

      广安的三线建设催生了华蓥市的建立,也为前锋区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65年—1978年,沿华蓥山中段西麓北起禄市镇、南至溪口镇不足100公里的狭长地带,先后建起9个三线军工企业及一批原煤、水泥生产企业。至1978年初,已经发展成为光学仪器生产、机械加工工业和川东北能源建材基地,因此建立与发展相适应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为探索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厂社结合发展途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978年4月8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了中共南充地委《关于建立中共华蓥工农示范区委员会、华蓥工农示范区革命委员会的报告》。11月10日,经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将广安县9个人民公社、岳池县7个人民公社和1个镇,设立县级行政区——华蓥工农示范区,成立中共华蓥工农示范区委员会和华蓥工农示范区革命委员会,隶属南充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1979年10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华蓥工农示范区为华云工农区,建制及行政区划不变。1985年2月4日,国务院撤销华云工农区,建立县级华蓥市,辖原华云工农区行政区域,归省政府直管,委托南充地区行政公署代管。1993年7月2日,华蓥市划归广安地区,由省政府直管,委托广安地区行政公署代管。1998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广安地区,设立地级广安市,华蓥市建制、行政区划及驻地不变,由广安市政府代管。因此,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华蓥山的大开发,也就没有今天华蓥市的成立。

      同样,三线建设也奠定了前锋区成立的基础。前锋区所在地原名大佛,1953年设置“广安县大佛乡人民公社”,1966年10月,在横扫“四旧”狂潮中将“大佛”改为了“前锋”,属广安县桂兴区领导。1968年,为配合襄渝铁路工程施工建设,广安县在前锋成立工地指挥部。1971年建成前锋火车站,属三等站,车站与设在该地的机务段、车务段、水电段、工务段等配套设施,客运、货运办公楼、站台、货场、仓库等附属建筑,占地约10万平方米。1984年3月,前锋人民公社改为前锋乡,8月又改为前锋镇,直接隶属广安县领导。到1985年,全站旅客流量达39.15万人次,货运量43.03万吨。铁路线路的贯通和车站的设立,改变了前锋镇单一的农业经济模式,人口不断聚集、交易日益频繁、经济快速增长、场镇持续扩张,也改变了过去代市、观阁场镇独大的传统局面,成为一座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2013年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前锋区,前锋镇由广安区划归前锋区管辖,标志着广安市又一新的县级行政区域的设立,形成了如今广安市6县(市区)的行政区划格局。

      三线建设还促进了地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发展,三线企业先后办起了16所子弟校、职工大学、中等技术学校等,除招收职工子女外,同时招收附近居民的子女入学,减轻了地方办学压力,为地方培养了人才。1965年起,各军工企业及厂矿先后建起了职工医院15所,这些医院的医疗技术设备和水平均超过或相当于县级医院,大大改善了广安的医疗卫生条件,尤其是改善了华蓥山区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此外,三线企业还建有俱乐部、电影院15个,并分别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体育代表队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竞赛宣传活动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安群众文化生活,为山野乡村带来了文明和新潮。

      另一方面,三线建设促进了广安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广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据统计,广安县(现广安区)工业总产值从1964年的1310.3万元增至1978年的5635万元;岳池县(华蓥工农区未建立前部分区域属岳池县)工业总产值从1964年的1376.5万元增至1978年的4697万元;武胜县工业总产值从1962年的1141万元增至1975年的3107万元,经济的发展与三线建设项目及其人口、服务等方面辐射密切相关。三线建设时期建设起来的工业企业,为后来广安工业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不断发展壮大,时至今日,煤炭、建材、机械加工等产业在广安的工业经济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线建设时期,三线人面对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不分上班下班、不分白天黑夜,抢晴天、战雨天,晴天淌一身汗,雨天溅一身泥,没有星期天、节假日,争分夺秒、埋头苦干”“住的是破旧房,走的是羊肠道,吃的是泥浆水,照明用蜡烛、煤油灯”。尽管各种条件如此艰难,三线人始终怀着一颗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抓紧把三线建设搞上去的红心,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建设时日夜奋战在工地上,比进度、比质量、比工作数量、比出勤率,生产时下挑战书、应战书、决心书、保证书,在国家和个人之间毫不犹豫地、果断地选择了前者,展现出人人争先的斗志和高尚情操,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正是在这股纯洁、强大又崇高的精神支撑下,三线人克服了一个个难以克服的困难,完成了一个个难以完成的成就。

      三线精神,是三线建设留给广安的宝贵历史财富,是三线建设赋予广安的深刻文化内涵,是三线建设注入广安的强大动力源泉。

      四条启示

      统揽协调,发挥党的领导和示范作用

      三线建设时期,各级党委始终坚持政治挂帅,学政治、懂政治、讲政治,把个人局部工作与整个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面对困难和问题敢于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将解决工作难题作为锤炼政治品行的试金石,形成了思想统一、行动统一的务实有效的领导模式。同时,各级党委也十分注重带头示范,时刻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安排工作、入党评优等方面,领导干部从不利用职务之便优先考虑自己的家属亲戚,反而耐心给家人做思想工作,高风亮节;工作上,干部与群众同劳动,与工人一起“七进七出”;注重收集职工思想动态,关心慰问群众,了解生活情况,形成了职工及家庭出现挫折、事故、困难必访的制度。由于干群关系十分紧密和谐,思想工作一做就灵,至今仍不失为一种极好的工作方法。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强调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挥党委、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斗争一线高高飘扬。要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当好群众贴心人,团结带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把党的传统优势转化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强大政治优势。

      奋发有为,牢牢抓住国家战略发展机遇期

      三线建设是广安第一次纳入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的大规模建设,在我市范围内实施了国防(十大军工企业)、交通(襄渝铁路)、能源(华蓥山中段煤矿)三大领域的多个重要项目。得益于国家的战略部署,三线建设填补了广安现代工业的空白,结束了广安不通火车的历史,促进了华蓥山大开发,催生了华蓥市的诞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今天广安市的行政版图基础。开始于1965年的三线建设距今已过去50余年,但影响仍极其深远。

      时间来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我市全域均纳入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规划范围,正迎来第二个重大历史机遇期。如果说三线建设是集中于某一个或某几个重点领域和项目,那么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则是涉及经济、科技、生态、交通、能源、城市建设、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全领域的融入,其覆盖之全面、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是千载难逢的大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切实把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机遇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深刻分析广安面临的形势,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推动广安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勇担使命,实现社会时代的接续发展

      三线建设是一代、两代甚至三代人连续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是一曲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青春赞歌。从西安248厂支援红光厂建设的谢德三说:“我们那时候人的价值观是,明知道三线建设很辛苦,不能与大城市比,但只要国家建设需要我们从大城市到山沟,马上无条件服从,绝没有任何想法。”1966年跟随父亲从东北来到348厂的宋春玲,放弃了丹东政府机关的工作来到三线,她说:“自己那时完全是一种精神在支撑,一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尤其那些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他们都放弃了在大城市优越的环境,把美好的青春全部献到了大山沟里,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都是这种精神在支撑。”一代代三线人来到偏僻的华蓥山沟,在这里挥洒爱国的热血、付出辛勤的劳动、度过美好的青春、种下文明的种子,他们保卫新中国的爱国之心、建设新中国的热血之心、献身新中国的赤子之心从未动摇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找到了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有的青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有的青年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有的青年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还有的青年积极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时代的接力棒传递到今天,作为当代青年集体,应该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脚踏实地推进我们的事业,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

      坚定信念,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

      三线建设是在国际形势紧张、国家经济困难、生活物资紧缺的年代开展起来的,克服生活的困难,排除家庭的牵挂,一心扑在工作上,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三线人所具有的时代特点。三线人在艰苦的岁月里,孕育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树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三线精神丰碑。

      在新时代,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当代青年呈现出许多与三线人不同的鲜明特点。物质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跃升,当代青年展现出一种以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个人生活越来越好为支撑的鲜明个性和自信自尊。但也要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开始蔓延,“超前消费”“月光族”现象冲击着原来的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优良传统;顺风顺水环境下形成的自信自尊也使得青年受不得批评、经不起挫折,“谈朋友,一言不合就拜拜;干工作,一事不顺就跳槽”。这些问题挑战,充分凸显了培养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精神追求的重大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作为新时代青年,应牢记老一辈的创业历史,坚持高扬理想、脚踏实地、甘于奉献,“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克服浮躁之气,做有理想、有追求、有品质、有修养的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大开发》《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三线建设初期“厂社结合”模式的产生与推广》《国营第二六八厂厂史(1965-1985)》《国营第三三八厂厂史(1965-1985)》等以及部分档案资料、三线人口述资料。编辑:卢泠氚

    【审核人:站长】

        标题:三线建设在广安(下)——广安三线建设的历史定位、成就、影响与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renshenggeyan/1380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