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是艳阳高照,早上却突然变了天,空气中还夹杂着些毛毛雨,冷得让人直哆嗦。今天,我们年级组要来学校搞蔬菜种植园(砌四周墙围栏),真是天公不作美啊!早早就看到有人群里询问是否要继续劳动,但没人回应,我们只能硬着头皮骑车往学校方向狂奔而去。冬季特有的一股股冷风直往我们身上扑,大家连说话的声音都在瑟瑟发抖。
到了园地,班上一位孩子的爷爷过来帮忙砌砖,前两天就和他约好了,没想到他来得这么早。本班劳动的人员就只有我和他,他砌砖,我提砂浆、搬砖。拌砂浆和搬砖的地方距园地约50米。来回也要个5分钟左右,而且今天早上要把周围的砖全部砌完,打杂的人手远远不够。看来按年级组原计划的一人砌墙,一人打杂,这个方案是行不通了。劳动时还是人多力量才能发挥到最大极限,于是我又在群里叫家长或者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忙。
不一会儿,来了10多个学生,家长也跟着孩子来了两位,我们如同见到救命稻草一般,内心深处满满的感动。看到忙碌中的我们,孩子们也不由自主地行动起来。他们的到来,场面一下子变得异常活跃。孩子们有的用小桶提砂浆,有的用双手搬着砖块,热闹的劳动气氛和欢笑声立刻把冬日里的寒气驱散。别看他们只有10—11岁,劳动起来却是干劲十足,比我们的速度还快,毫无懈怠之意。虽然他们只提得半桶砂浆,但一点都不耽搁砌砖人的进度,提不动的两人用木棍一起抬或双人合作提,想出的办法真是应有尽有。还有两个男生在老人旁边做小帮手,认真地帮忙递砖、倒砂浆、铺砂浆。做的时间长了,孩子也潜移默化地学会摆砖、砌砖块,他们学东西能力还真不赖。
女生也不甘示弱,顾不上砂浆和砖块有多脏,都欢快地提着,哪怕身上穿的干净衣服和裤子粘上了灰尘也全然不顾。其中钟同学一手一只砂浆桶提着,看得我们都心疼,多次让她少提点,她总是笑嘻嘻地说提得动。陈同学也和她的妈妈一起来,她是我们班平时体力较差的一个学生,在家也没做过什么劳动。看到同学们都干得热火朝天的,她也拿着小桶一桶一桶地跟着提,似乎她手上提的不是重物,而是只快乐的吊桶,全程都没有哼一声累,都在和同学有说有笑地干活。孩子的妈妈高兴地说,在家就没见过她这么愉快地做家务,能像今天这样的表现实属难得,就是应该让她来锻炼一下!说着说着,孩子妈妈也在旁边一起帮忙递砖。
是啊!现在的孩子们劳动实践能力太缺乏了,好多孩子本该自己做的事情却被大人大包大揽,还美其名曰只要把书读好,其他的可以往后靠。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变成了只会“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书人,那里还管得了做其他家务劳动。其实,他们并不是不爱劳动,而是我们家长没有给他们创造劳动的机会,习惯养成已经束缚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另外一个同学的家长看到信息后也叫孩子赶紧过来帮忙,并且又发信息询问孩子过来没有,自己就是希望孩子多参加这种劳动实践。
大约2个小时,我们就把园地四周的围栏全部砌完了。此时,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都在开心地畅想着自己将要在这里面种植什么蔬菜。有的说种白菜、青菜,这些好打理,又好吃;有的说种草莓,好看还可以卖钱,又可贴补班费;还有的说种土豆,土豆可以做的品种多,又是大家的最爱……收获节时我们就可以在学校里开个收获节,全部同学都可以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就连平时最不爱说话的方方也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欢乐声顿时在园地里蔓延开来,我们也一起愉悦地沉醉在孩子们的欢乐中。“快乐会传染”,这句话一点都不错。
平时,我们也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劳动乐趣。孩子们的生活能力不只是局限在书本或者课堂视频的讲解上,而是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实践中去。伏尔泰曾说“只有把理论付诸行动,才能证明它是正确的。”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的天性应该是多实践,才能多积累,这样更促进学习的进步,他们的成长道路也才会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