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进城关口,一夜杨柳百花开。春天就像一面已擂响的大鼓,鼓声一阵急,一阵缓,沉寂多日的天地,顿时春潮涌动,处处欢腾起来,热闹起来。我被这欢快的春曲带进了闹春中。
这一天,三月三。乡亲们说,拜完天地,披着土装,就开始开梨播种。在这欢快季节里,连山区佰花评剧团,满载着花盈式大篷车从城里出发,来到了南票区缸窑岭乡进行首场送戏下乡演出。一场蒙蒙细雨给大地披上润装,老乡们像吃了甜蜜汁一样,乐得嘴都合不拢了。拿着烟袋包,从十里八村步行赶来,要看开梨前首场大戏。
从老远就传来种粮大户赵佳财笑声,“我这一百多亩地还用大机车一拉动,种子化肥数字一点,半天就完事了。”三舅拿着手机一点又招一帮男女工,蓝莓一箱又一箱运城里,点数就结算。“我那山坡地不急,还用那弯把梨巴带点种机,拐弯抹角全种上谷子,秋后不愁卖。”刘大爷捋着胡子说着。
“看戏去啦!”
人们说着笑着,来到了红墙广场。小板凳、三轮车、大皮椅摆满了广场,带响的车辆早已熄火,把四周围个水泄不通。“妈快来啦,咱坐前排。”“三柱,把你爷那个小戏匣带上,录上今天这一场戏。”一阵锣鼓镲震天响,春色似乎进入了宁静中,五彩的灯给天地照得绚丽多彩,台上大幕帷帷拉开—戏开场了。
今天演出的剧目是传统评剧《打金枝》《人面桃花》《夺印》三场片段。评剧团长王英璞编导说:这场演出是应乡亲们之邀,剧目选的全是老腔戏,古装扮,老味道。“奶奶,你快看那龙椅上坐的是王爷,走的真是老态龙钟四方步,后台锣鼓催得王爷咿咿呀呀叫地高低起伏,那小姐身材婀娜多彩,真神女般!”《夺印》剧中:“水乡三月风光好,风车吱吱把臂摇。”唱词就在眼前,村里的事好像发生在咱身边,何书记仿佛走进咱老百姓中。春耕在即咱需要这样的好书记,好干部。老书记像做报告式又发表演讲。
那台上悠扬的唱腔,司鼓紧慢板弦,那月光下闪闪的白纱,把人们带进了留恋的昨天。
戏从何来?我跟着佰花评剧团走进了“戏里戏外”。
40年前,锦西县评剧团解散了,唱了一辈子“角们”心灰意冷,他们不甘心这样走下舞台,重新扯起大旗,由几把二胡,几个曲调自费办起艺术社。十年汗水换来了百花绽放,小曲改大戏,仿唱变独角戏,第一次把《小女婿》成功搬上台。有成功就有定力。团长王英璞编导不甘在原地转圈圈,他走到塔山看见英烈们用鲜血欲战塔山的一幕,军号仿佛在耳边吹响,一种雄浑的旋律在撞击他的心灵。发誓:我要点燃心灵之光,写塔山。铺下纸张写塔山战事情节,六次走访支前子女,查找纪念馆资料,经四次修改编成《塔山英雄情》戏本,三个月后搬到舞台上,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塔山阻击战是三大战役之一,它在世界军事史上堪称光辉典范。立下千古的丰碑。给滨城人民留下一片红色基地。唱塔山,演塔山是历史的呼唤,人民的需求。佰花评剧团代着辽宁省委宣传部的重托,在全省巡回演出十三场,深入六个基地纪念馆,受到当地人民热烈欢迎。
鲜花、掌声代表他们成功,泪水背后也包含他们的付出与汗水。
老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一点也不假。台上讲“唱念做打”基本功,喊腔,弯腰、走步、扮装都要扎实,环环相扣,每个环节,每句台词都不能马虎。比如:《塔山英雄情》第二场中搏斗一场,先后排了三遍,拳脚刚,还要柔,那劲要道出艺术韵味。团长叫过身边演员,让我看了看他手掌,道道红印迹,伸脚,一个立体之位,这就戏骨之功。团长告诉我,剧团里无论男女演员,在排练场地一节一节,回到家天天也在练功,嗓门、拳脚是我们的命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正是这种坚强意志,才能让观众感到戏的骨架有体魄。一投足,一伸脚,一个擎天立式。展出台上站似松,走似风,坐如钟的武功之道。剧团里男女演员,不论主角配角,在排练场时都要有饱满认真的态度,如同正式演出,回到家天天也得在练功,调嗓,练习形体。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勤学苦练是我们的命脉。《塔山英雄情》剧中赵大妈的扮演者石亚云。连续两个月的排练,剧中戏份大,唱腔又比较多,每天累得都直不起来腰,她说:“观众看的不是我,而是戏中的角色。”丈夫因病住院多次,因为拍戏也没抽出时间照顾好他。但从来没有因家事耽误一次排练。在对徒弟说,家里事再大,也是小事。我们演的是形象,台上和台下不一样。
这就是戏剧人的精神,佰花人的品格。
每当一扮上妆,当上角色,演员们宁可掉几斤肉,也不出一点差样。演员张红梅在扮《红灯记》中李奶奶差了右边补丁布,硬是坚持用手贴在身上,直到全场结束。后台拉大弦李老从建团开始一直在一线,每当排练他都倒两次班车,分秒不耽误时间,有人劝他别来了,可他说,拉弦是我一生的喜爱,它让我不老,活得有劲头,只要能拉得动,我一辈子也不下岗。
艺术点燃一代人,他们用敬畏之心,在兢兢业业地坚守在舞台上,直到身体不能支撑下去……
戏进情,能提炼意志,匡扶正义,打击邪恶,引导人们朝光明正义之道前进。《山村除恶记》是百花艺术团配合扶贫攻坚路上,讴歌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乡亲们不畏强暴势力,敢于向侵的行为作斗争的事例。演员们反复校对,到村里听老乡讲述身边的故事。把生活中活线艺术化,台下观众看后很解渴。一出小戏道出,在乡村振兴路上,反腐倡廉斗争在农村是那么的艰巨和复杂。老百姓看到了党的暖温和第一书记的高大形象。
佰花评剧团似花像花,它把花开得芳香,把吐出的花蕊让赏花人欣赏和分享。剧团根植在百姓中,生活在连山这片热土上,秉承百姓为上,艺术至精的创作精神,紧跟时代的主旋律,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不断排演不同时期地区的剧目,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改革开放的成果、装点大地;虹螺女化雨神奇补育连山河畔,勾起人间美好生活的向往;老生戏旦,庄重沉髯,戏词道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时代承诺:现代戏把老百姓视为父母,走深山,到寒舍,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家长里短说的是家风,唱的是社会和谐的旋律。连山河畔的盛夏,休闲纳凉的夜晚显见剧团的身影。
咱家乡的剧团,演得真,唱得实,有乡亲味。乡亲们道出了心里话。
正是凭着“戏比天大”的胸怀,佰花剧团人,在舞台上绣出一朵朵绚丽多彩的花朵。从古装评剧《秦香莲》《花为媒》《虹螺女》到现代剧《塔山英雄情》《第一书记》等登台演出。其中:六部戏剧获得省市文化部门审核批准。列入国家文化剧团演出资金补贴。剧团连续四年被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旅游局,辽宁省广播电视局,授予:辽宁省先进院团: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填补了葫芦岛市戏剧界的空白。
当大幕落下,乡亲们依依不舍。你们什么时候再来,一位老奶奶,拉着团长的手,走到后台,拿出左一层右一层用纸包的一筐大红枣送给演员。深情地说:“还是共产党好啊,坐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的大戏,见得台上人就看见了自己的亲人。”
夕阳西下时,晚霞烧红了天空。我们的大篷车开始返城,借着路边的灯光,再回望这方充满乡土气息的山村,心里涌动满满的感动和自豪。透过眼前红黄彩服,我仿佛看到了佰花评剧团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