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她是我的逻辑老师(散文)

  • 作者:鲁芒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2-12-03 12:05:35
  • 被阅读0
  •   我之电大学习跟后来的自学考试差不多,除了间或听次辅导以外,基本上都是自学的,也就是说,拿到课本以后,在家自己看书,到考试的时候就去参加考试。因此,这样的学习难度较大,学习中的好多困难都要自己解决,只有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才找人指导。

      电大考试频繁,有阶段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各种考试纷至沓来。我必须一次次地应付。我们学习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课、中国通史等十几门。有一些课程,例如现代汉语、现代文学,我都没感到很难,不过多下点功夫而已。

      轮到学习形式逻辑了。人说这门课难度很大。

      虽然如此,但对于求知欲较强又好奇的我来说,对这门课却很感兴趣。我总觉得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一天,我领到了《形式逻辑》教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一进门就跟正在做饭的妻子说:“开始学习逻辑了。”

      妻子很奇怪:“不就是一门课程吗?神秘兮兮的做什么!”

      “你不知道,我很早就想学学逻辑。打那年,有的同学就说讲得头头是道,可就是逻辑性差。我不服气,可是经不住人家分析。”

      “那你好好学就是,你不是一直很自信吗?”

      晚上,我翻开教材浏览。我开始皱眉了:光那些陌生的概念就把我吓晕了,更别说那些高深的推理了。什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什么全称判断、特称判断,什么大前提、小前提,一大串吓人的术语,叫我眼花缭乱,自信变为动摇。

      当时电大分校聘请了一部分教师,但专门讲逻辑的教师还没有,所以自学难度较大。但是,这门课是必修课,是绝对不能放弃的。那怎么办呢?

      我向妻子谈了我的心事,她没好气地说:“你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光看到河里水大,还没下水过河就退回来了?不怕丢人吗?”

      这几句话对我是个严重的刺激,有损我的尊严。我本想反唇相讥,挽回面子,可一想,妻子也可能就是个激将法,她不会真的看不起我。于是,我把教材递给她,让她看看,帮着想想办法。

      她接过教材,简单浏览了一下,笑了:“就这么简单吗?”

      “可不是简单事。”我说。

      妻子不含糊地说:“常识都成了神秘的东西。”她又将目光停留在教材上,约有七八分钟,她说:“杜鹃会叫,我家有一盆杜鹃,所以它也会叫。这不是胡说八道吗?两个杜鹃一样吗?一个是鸟,一个是花,花怎么会叫呢?”

      看来她是根据常识来谈逻辑的。是呀,那年我学习哲学的时候,就见过黑格尔说的一段话:“‘无’不是没有内容的。任何某物的‘无’,和某物相对立的‘无’,是某个特定的‘无’。”当时有人对我说,很简单的事,弄得太神秘了,‘无’,不就是零吗?”辩证法如此,那么形式逻辑是不是也这样?

      我对妻子说:“事是那么回事,可是人家考试不会就那么简单。”

      我翻了一下课本,发现了一个问题,说:“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有个好成绩,这句话有问题吗?”

      她看了看说:“这还用问?当然是错误的。努力学习未必就一定有个好成绩,你的学习方法不对也不行;你的智力有问题,也不一定有个好成绩。”

      “那怎么说呢?”我问。

      “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有个好成绩。”她又毫不犹豫地回答。

      “两种说法不是一样吗?”

      “一样没穷汉。你是死心眼儿吗?凭感觉也能判断出对错来。”她有些不耐烦了。

      这可严重地挫伤了我的自尊心。我不服气她,但没有说什么,便来到书桌旁仔细研究起来,终于在教材上找到了答案: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直观的不同在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通常表述为“只有…才…”、“没有…就没有…”等;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联结项通常表述为“只要…就…”、“如果…那么…”等。由于这两种判断的前后件之间的关联性存在着“必要”与“充分”的差别,因而,断定它们真假及推理运用的有效规则有如下不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假有一种情况:前件假,后件真。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假也有一种情况:前件真,后件假。

      我仔细地考虑了好一会儿,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觉得还是妻子说的对,只要把神秘感去掉,神秘的命题就简单化了,原来就是些常识。这回我好像有了资本,离开书桌,反过来给妻子讲起大道理来了。

      妻子爱理不理的。我知道她的脾气,它不是那种温柔的女人,倒有几分男子汉的刚直。我给她讲逻辑,它一眼就识破了我的内心世界:我不过是为了大男子主义的那种虚荣心而已。

      我心里明白,我之逻辑思维不好是事实,面子要不得,我还得叫妻子帮忙。记得王金台老师说过,文科老师跟理科老师辩论,文科往往辩不过理科。那可真是怪了!都说语文是基础的基础,那语文老师就成了笨蛋了?我当然不服气。这样吧,权且韬光养晦,承认自己笨,等她帮我学会了逻辑,我再报复。那时候,我就故意提出一些高难度的问题叫她回答,叫她出丑,叫她没面子。哼,为了更好的一跃而后退,我就这么办!

      于是我又找出了一道题,叫她帮忙解决。

      “你看这道题:羊不是肉食动物,而虎不是羊,所以虎不是肉食动物。这说法对吗?”我问妻子。

      她瞥了一眼,漫不经心地回答:“那还用说?不对!首先结论是错误的,虎要是不吃肉,那就成神话了!”

      我来到书桌旁,摊开书本,仔细地看了看书上的解释才明白: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不能得出结论。我叫她过来看,她似乎也来了兴趣,便拿过教材去,看着书,皱着眉头研究了好一会儿,她说:“这里说的不是很明白吗?三段论推理有规则,你得记住这些规则。”

      我觉得它说的话有道理,就回来继续看书,终于记住了这些规则。

      此后,我先看书,提出问题,两个人一起研究。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一本《形式逻辑》基本学完。我小肚鸡肠,还没忘记报复她一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一次次地受她嘲笑,说我“教语文的是笨蛋”,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我想啊想,终于想出一个报复的好办法。我先让她出一份逻辑试题,我来答题,她阅卷,然后我来出题,叫她答卷,要是她有答不上来的,我就抓住把柄狠狠的讽刺她一顿,报一箭之仇!

      她说:“不必出试卷了,我提问题你回答吧。”

      看来她是要先发制人了。可我没有理由不接受她的意见,兵来将挡就是。于是她问道:“喝酒容易醉人,一个人喝了酒,所以他一定醉。这推理对不对?”我答:“不对。喝酒容易醉人,并不是说喝酒一定会醉,有一些人酒量大,喝酒也不多,这样的人就不醉。”

      我迫不及待地想报复她一下,便说:“我问个问题你回答吧。兔子吃东西,凡是吃东西的都是兔子。”她笑道:“错误。这样说你也是兔子了,因为你吃东西。”

      没想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先挨了一下子。

      “你这是骂我!”我有些愠怒。

      她说:“那你再出道题我答吧。”

      我迟疑道:“漂亮的女人不一定是好人,你漂亮,所以你不一定是好人。这题对吗?”她立马回答:“推理对了。可是你是为了骂我。”

      我大笑一阵,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她接着来了,这回她严肃起来: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这推理对不对?”

      “不对!”我肯定地说。

      “为什么?”

      我想了一会儿答:“犯了四概念的错误。群众,一个指群体,一个指个体。”

      她紧追不舍:“渣腐是可以吃的,猪肉也是可以吃的,所以猪肉是渣腐。对不对?“

      我看着书想了一会儿回答:“不对,违反了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

      “兔子都是哺乳动物,狗不是卵生动物,所以狗不是哺乳动物。”

      我紧张地看书,然后回答道:“错误。违反了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

      她看着面前的一把杌子笑着说:“桌子不是坐人的,杌子不是桌子,所以杌子不是坐人的。这推理对不对?”

      好厉害!即兴出题,难煞我也。我积极动脑,然后答道:“肯定不对。”

      她紧紧逼我问:“为什么?”

      我翻了翻教材说:“违反了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的规则。”

      我的脑子刚刚松了一会儿,她又逼上来了:“有些青年人是莒南人,有些金岭村人不是青年,所以,有些金岭人不是莒南人。抓紧回答!”

      这可难杀我也。但我必须回答,不能叫她再笑我笨蛋。我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经她批准如厕,待想得差不多了回到堂屋,又翻了一会儿教科书答道:“违反了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的规则。”

      ……

      就这样,我们互相问答,进行了两三个小时。家里气氛非常热闹,两个孩子都来凑热闹。

      考试的时间到了。大多数考生都不及格,而我得了六十多分。妻子也很为我高兴。但我却恩将仇报,说:“大前提,教语文的是笨蛋的说法是错误的,小前提,老刘是教语文的,结论,说老刘笨蛋是错误的,教物理的也可能是笨蛋。”二人大笑,都笑出眼泪来。两个孩子也跟着笑起来,虽然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笑。

      2022.12.2

    【审核人:站长】

        标题:她是我的逻辑老师(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5161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