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深夜,雨还是一直下着,一点没有想要停下里的意思。雨幕笼罩着,院坝里一片漆黑,只有堂屋门前还有一束微弱的灯光。院坝年久失修,上面铺的那层薄薄的水泥地面早已坑坑洼洼。雨接连下了三四天,整个院坝仿佛变成了浅水滩。要是此刻,弟弟能在身边该有多好,我们就能一起卷起裤脚,直接跑到院坝打水仗了。
转眼,我和弟弟在雨天一起打水仗还是10来岁之前的事情了。那时的我们,真好,无忧无虑的,每天除了上学就是放学回家干点家务,其余时间倒也自由。家务活还经常有爷爷奶奶帮衬着,索性还能偷点懒。只可惜,现在一切都物是人非了,空留一栋老宅孤零零地在雨中随风飘摇。
听父亲讲,由于我和弟弟相差三岁,所以小时候经常因争抢东西而拌嘴,甚至发展到出手动粗。每次当我们大打出手时,大人总会让我先认错,说是我要大点,就应该让着弟弟。那时不懂事的自己,还经常和大人顶嘴说,为什么大的个就必须让着小的个呢,难道都不管对错了吗?再说,弟弟又不是我要的,凭什么错就都怪到我身上了。
特别是因为祖辈陈旧观念影响,超生了弟弟,需要缴纳“巨额”计划生育罚款。这个贫寒的家,又从家徒四壁到了雪上加霜,一日三餐吃得更糟糕,穿就完全不用讲究了,只要能不被冷着冻着就行。关键弟弟还是秋天出生的,好像自从他到来后,这个家在那几年就一直没有太平过,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顺顺当当的。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我们家,还在东拼西凑的借钱、还钱,就像是拆西墙补东墙,好像这些钱就是怎么也还不完。面对没办法还清的钱款,父亲还得带着我们一家老小“躲债”,似乎又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日子。
要知道,雨夜转移,并不容易。大冬天里,寒风凛冽,偶尔还飘着点小雪花,农村因森林绿化覆盖率更高一些,所以一整个冬季的气温都比较低。尤其是在室外,没有棉衣棉袄是连门都不敢出的,不然冻感冒的风险就更大了。
而我们还里三层外三层的穿着单衣,希望能熬过这个可怕的冬季。或许也是因为这样,我印象中自己在每年的冬季都长了冻疮,不光手上有,还有脚上和耳朵上也有,红肿起来就像一坨小泡粑,摸不得碰不得,还老是发疼发痒。我非常讨厌这样的天气,还在心里抱怨都是弟弟惹的祸,不然我们家何至于这么凄惨,大过年的还不能安安稳稳地在家过个团圆年。
还好,总有一些好心的邻居不忍心见我们这样,干脆地送来了不穿的旧棉袄旧棉被,那时这些可都如一抹冬日的暖阳般带给人无限温暖。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家庭吃穿都能问题,鲜有手头真正宽裕的。不知道明天又将面临什么,大家也都把仅有的钱财物看得很重。
看着瘦小的弟弟,穿着我的衣服,有些长一点的,直接就拖到了地上,一眨眼的功夫,衣服边上全是灰尘和泥土。可他是一点都不在意,还像个跟屁虫一样经常跟在我身后,跑上跑下的,我做什么,他就有模有样地学着做什么。突然觉得,原来这个“小麻烦鬼”也没有这么讨厌嘛。
而我呢,则穿着父母亲的衣服,也是挺大的,哪哪都不合适。当然,也管不了那些衣服裤子到底是男生穿的还是女生穿的了,只要能保暖能遮体就行。要说起衣服尺寸的话,真的是没有一件是合适的。偶尔,母亲会在夜晚的煤油灯下,熬夜给我们裁剪一套小一点的穿在身上。我们心里都明白,应该是马上有邀请,要走人户吃大餐了。
我们把母亲每次裁剪后的衣服都称为新衣服,因为这是难得少有的根据自己特有身型定制的。我和弟弟都很爱如此合身的衣服,总喜欢穿着它们不想脱下来。要是遇见下雨天,我们就一起站在房檐下,伸出双手,接着从房檐边上顺流而下的雨水,听着雨水滴答滴答地打在手上的声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时,我们还将接满手掌心的水直接浇到对方身上,又玩起了熟悉的打水仗游戏。
要是雨下得够大的话,我就拿上一个大锑盆,弟弟提上一个水桶,直接放在屋檐下方,任凭房檐上的水继续流到盆里、桶里。等雨停的时候,我们便将这些水全部澄清过后,用来淘洗蔬菜、衣服和红苕了。母亲也经常在我们旁边,就这样看着我们玩着闹着疯着,不管不顾地,说是只要我们开心就行。
接雨水用和吃,是我们家一到下大雨时就有的一个习惯。可能是因为老屋处在山脚边上,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所限,没办法打水井,所以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我们家一直都是吃的雨水、鱼塘水和稻田水。那时的我们,还不懂世上竟有自来水、矿泉水乃至各种好喝的饮料,毕竟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远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二
上学的时候,父母亲除了开学报到的第一天陪我们去了一趟学校,往后的日子就再也没有接送过。也许是因为我有弟弟陪着一起上学和放学吧,所以他们一直都是放心的。在他们看来,觉得我们始终是两个生活中形影不离的孩子,退一万步说若是一个人有事,另一个人也会帮忙的,或者是回家报个信。毕竟,他们每天也有忙不完的事情,那是忙完家里又忙地里,一点不得空闲。
偶尔农闲时节,父母亲也会帮着村里的其他人打点小零工,比如砍竹子、修房子、筑围墙等,总之也是希望能多攒点钱供我们上学用,别让人看笑话,说是自己的孩子都养不活,读书也读不起。被人戳脊梁骨的事情,父母亲是从来不干的,顶天立地才是他们的为人做事本色。
还别说,为了供我们上学,父母亲是操心了二十多年。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大学,总是担心学费不够。每次在开学之前,他们都想方设法多攒一点钱放着,生怕又出现意外,导致曾经我被延迟上学一年的事情再次发生。其实,我从来没有怪过他们,我懂农耕生活下的不容易,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不得息,也换不来几个钱。
反而,我一直都很感谢父母亲,从来没有因为出生患有疾病就遗弃我,也从来没有因为我是女孩就剥夺我读书的权利,更从来没有因为家庭困难就让我放弃好不容易获得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宁愿他们苦一点累一点,也要送我们去上学。我也一直记得父亲说过,读书就是我们家最大的事,他不希望我们再走他们不识字只得干点苦力挣钱养家糊口的路子。
父母亲的辛劳,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和弟弟默默在心里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给父母亲更好的生活,别让他们的晚年还如此操劳。每天早上,父母亲早早就起床,给我们煮好早饭,吃过后送到家门口,就看着我们慢慢消失在上学路的远方。到了放学的时间,他们又会在家门口眼巴巴地盼着我们安全到家。
那时,我们读书只能在邻村的学校上学,学校距离家隔了好几座山,得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由于村里到处都还没有通公路,上学只能靠双脚步行,需要走几根田坎路,再穿越三个山林竹林路,才能走到铺了石板的小路上。整条路蜿蜿蜒蜒的,一点都看不见有直的半截路子。若是你走到了竹林路上,回头想要再看看刚走过的田坎路,那都是不大可能的事。总之,就是得一直向前,直到学校所在的地方。
后来,有听说是因为一个村的生源不够,所以在临近的几个村才能共有一个学校。也有听说是因为政策原因,一个片区只能有一个学校。可不管如何,还好我们有学上,虽然说路途比较远,但终究是能上学。只是,我们的上学路用跋山涉水来说也不为过。
春天和夏天时,天亮和天黑的时间都要迟一些。我和弟弟每天就一前一后地说着笑着去往学校,要是遇见半路杀出来的野狗时,我们一边害怕一边给对方加油打气,还随手捡起地上的石头、泥巴和棒子,想办法把它赶走,别被咬了。如果是下雨天的话,更好一些,因为我们手里都有雨伞,能有效地当防御工具。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轻易让弟弟出手的,就让他躲在我身后或是树后,生怕他太小受了伤。
可是秋天和冬天时,上学就难了一些,毕竟天亮和天黑的时间都要早一些,关键还容易遇见连续多日的暴风雨天气。这种天气,对需要早起上学的我们来说,是一点都不友好。可,四季变换是自然规律,人人都要遵守,适应规律是必须的。每天上学和放学,我们两头黑。我和弟弟唯有更加注意路上的安全,有时学着大人的样子吹着口哨,有时又学着大人的样子打起了响指,目的都是想要给自己壮个胆。
最难的是这时候的下雨天,我们得拿着伞,穿着筒靴,背着书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坎路、山林路和石板路上,偶尔还会因为雨天路滑掉到路边的田里,或是直接重重地咚一声摔到地上。顾不及自己的情况,我总会第一时间先保证弟弟的安全。对于弟弟的保护,我也好像是融进骨血的一种行动自觉和心理自觉。看着他好好的,我才能安心。
三
步入社会后,我和弟弟在不同的地方工作,难得见上一面,可能一两个月才能见一次。但是,我们谁都不会忘了谁,有事没事就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报个平安,心情低落时还会彼此安慰鼓励着,还是如同儿时那样彼此惦记着。要是谁有需要了,又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对方面前,那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就像现在这样,我要是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失望,总喜欢一个人打着伞去大街上走走,在温柔的细雨中漫步,看着雨中急匆匆而过的人儿,想着曾经和弟弟一起打水仗、接雨水、上下学的点滴记忆,慢慢让朦朦胧胧、丝丝缕缕的细雨冲淡心间的那份不快。
遗憾的事,我和弟弟到现在也没有一张合照,在这个手机都具有拍照功能的快捷时代,好像是有点格格不入了。也或许是遗传了父母亲的心理,总觉得照相怪怪的,浑身不自在,索性就不想照了。但这一点都不影响我们的姐弟情,因为这是源于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一母同胞亲姐弟,是源于一辈子都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
看着家里存放的那本相册,不知道是哪一年买的了,算起来可能是高中毕业时为了赶潮流留个纪念而买的,封面和内页都早已泛黄,只是我还不舍得扔掉。翻开一张张相片,从幼儿到少年再到青年,我们一家四口有且只有一张照片,还是当时为了给远在安徽的六娘寄过去才去镇上照相馆拍的,关键照片里我们的眼睛是闭着的,还照得模糊不清。
岁月如梭,那一次拍照还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我摸着有些退色的相片,那种熟悉亲切的感觉在心底油然而生。也在这无声的追忆中,我懂得了儿时一家人在一起的珍贵,以及那份温暖有爱的浓郁味道,似一幅镌刻在骨血中的诗情画。
又说照相,一直都是我们家难有的事情。几岁的时候,父母亲总觉得没钱不愿意去镇上照相馆拍照。十多岁的时候,父母亲还是觉得钱难挣也说照相没什么用纯属浪费钱,就从来不去照相馆拍照。二十多岁的时候,父母亲说自己老了,不上相,怎么也不肯配合拍照,每次拿起手机拍照都是躲躲闪闪的,也就真没留下什么照片了。手机相册里仅有的数十张照片,还是在他们不注意时偷偷拍下的,想要留个念想,将这些难得的时光定格下。
或许,父母亲本就不喜欢活在聚光灯下,习惯了活在背后,活在家庭的背后,活在爷爷奶奶的背后,活在我们的背后,永远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和温暖港湾。只要我们有需要,他们义不容辞,甚至又负债累累也在所不惜。父母亲总说,不管何时,只要我和弟弟好好的,他们就算是喝着稀饭下泡菜都很高兴。
转眼,又是一年秋天,也将迎来弟弟的生日。今年的生日,我依然想和父母亲一起陪着他过,毕竟时间不等人,能一家人都在的时光并不多了,要好好珍惜这份可贵的美好。
窗外又下起雨了,秋风从远处吹来,悄悄吹过大地,穿过窗口。我站在窗沿下,静静地看着,任凭风儿将头发吹得凌乱。雨夜下,朦胧中似有两个孩子正在院坝嬉笑玩耍……
2024年11月17日
深夜,雨还是一直下着,一点没有想要停下里的意思。雨幕笼罩着,院坝里一片漆黑,只有堂屋门前还有一束微弱的灯光。院坝年久失修,上面铺的那层薄薄的水泥地面早已坑坑洼洼。雨接连下了三四天,整个院坝仿佛变成了浅水滩。要是此刻,弟弟能在身边该有多好,我们就能一起卷起裤脚,直接跑到院坝打水仗了。
转眼,我和弟弟在雨天一起打水仗还是10来岁之前的事情了。那时的我们,真好,无忧无虑的,每天除了上学就是放学回家干点家务,其余时间倒也自由。家务活还经常有爷爷奶奶帮衬着,索性还能偷点懒。只可惜,现在一切都物是人非了,空留一栋老宅孤零零地在雨中随风飘摇。
听父亲讲,由于我和弟弟相差三岁,所以小时候经常因争抢东西而拌嘴,甚至发展到出手动粗。每次当我们大打出手时,大人总会让我先认错,说是我要大点,就应该让着弟弟。那时不懂事的自己,还经常和大人顶嘴说,为什么大的个就必须让着小的个呢,难道都不管对错了吗?再说,弟弟又不是我要的,凭什么错就都怪到我身上了。
特别是因为祖辈陈旧观念影响,超生了弟弟,需要缴纳“巨额”计划生育罚款。这个贫寒的家,又从家徒四壁到了雪上加霜,一日三餐吃得更糟糕,穿就完全不用讲究了,只要能不被冷着冻着就行。关键弟弟还是秋天出生的,好像自从他到来后,这个家在那几年就一直没有太平过,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顺顺当当的。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我们家,还在东拼西凑的借钱、还钱,就像是拆西墙补东墙,好像这些钱就是怎么也还不完。面对没办法还清的钱款,父亲还得带着我们一家老小“躲债”,似乎又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日子。
要知道,雨夜转移,并不容易。大冬天里,寒风凛冽,偶尔还飘着点小雪花,农村因森林绿化覆盖率更高一些,所以一整个冬季的气温都比较低。尤其是在室外,没有棉衣棉袄是连门都不敢出的,不然冻感冒的风险就更大了。
而我们还里三层外三层的穿着单衣,希望能熬过这个可怕的冬季。或许也是因为这样,我印象中自己在每年的冬季都长了冻疮,不光手上有,还有脚上和耳朵上也有,红肿起来就像一坨小泡粑,摸不得碰不得,还老是发疼发痒。我非常讨厌这样的天气,还在心里抱怨都是弟弟惹的祸,不然我们家何至于这么凄惨,大过年的还不能安安稳稳地在家过个团圆年。
还好,总有一些好心的邻居不忍心见我们这样,干脆地送来了不穿的旧棉袄旧棉被,那时这些可都如一抹冬日的暖阳般带给人无限温暖。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家庭吃穿都能问题,鲜有手头真正宽裕的。不知道明天又将面临什么,大家也都把仅有的钱财物看得很重。
看着瘦小的弟弟,穿着我的衣服,有些长一点的,直接就拖到了地上,一眨眼的功夫,衣服边上全是灰尘和泥土。可他是一点都不在意,还像个跟屁虫一样经常跟在我身后,跑上跑下的,我做什么,他就有模有样地学着做什么。突然觉得,原来这个“小麻烦鬼”也没有这么讨厌嘛。
而我呢,则穿着父母亲的衣服,也是挺大的,哪哪都不合适。当然,也管不了那些衣服裤子到底是男生穿的还是女生穿的了,只要能保暖能遮体就行。要说起衣服尺寸的话,真的是没有一件是合适的。偶尔,母亲会在夜晚的煤油灯下,熬夜给我们裁剪一套小一点的穿在身上。我们心里都明白,应该是马上有邀请,要走人户吃大餐了。
我们把母亲每次裁剪后的衣服都称为新衣服,因为这是难得少有的根据自己特有身型定制的。我和弟弟都很爱如此合身的衣服,总喜欢穿着它们不想脱下来。要是遇见下雨天,我们就一起站在房檐下,伸出双手,接着从房檐边上顺流而下的雨水,听着雨水滴答滴答地打在手上的声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时,我们还将接满手掌心的水直接浇到对方身上,又玩起了熟悉的打水仗游戏。
要是雨下得够大的话,我就拿上一个大锑盆,弟弟提上一个水桶,直接放在屋檐下方,任凭房檐上的水继续流到盆里、桶里。等雨停的时候,我们便将这些水全部澄清过后,用来淘洗蔬菜、衣服和红苕了。母亲也经常在我们旁边,就这样看着我们玩着闹着疯着,不管不顾地,说是只要我们开心就行。
接雨水用和吃,是我们家一到下大雨时就有的一个习惯。可能是因为老屋处在山脚边上,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所限,没办法打水井,所以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我们家一直都是吃的雨水、鱼塘水和稻田水。那时的我们,还不懂世上竟有自来水、矿泉水乃至各种好喝的饮料,毕竟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远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二
上学的时候,父母亲除了开学报到的第一天陪我们去了一趟学校,往后的日子就再也没有接送过。也许是因为我有弟弟陪着一起上学和放学吧,所以他们一直都是放心的。在他们看来,觉得我们始终是两个生活中形影不离的孩子,退一万步说若是一个人有事,另一个人也会帮忙的,或者是回家报个信。毕竟,他们每天也有忙不完的事情,那是忙完家里又忙地里,一点不得空闲。
偶尔农闲时节,父母亲也会帮着村里的其他人打点小零工,比如砍竹子、修房子、筑围墙等,总之也是希望能多攒点钱供我们上学用,别让人看笑话,说是自己的孩子都养不活,读书也读不起。被人戳脊梁骨的事情,父母亲是从来不干的,顶天立地才是他们的为人做事本色。
还别说,为了供我们上学,父母亲是操心了二十多年。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大学,总是担心学费不够。每次在开学之前,他们都想方设法多攒一点钱放着,生怕又出现意外,导致曾经我被延迟上学一年的事情再次发生。其实,我从来没有怪过他们,我懂农耕生活下的不容易,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不得息,也换不来几个钱。
反而,我一直都很感谢父母亲,从来没有因为出生患有疾病就遗弃我,也从来没有因为我是女孩就剥夺我读书的权利,更从来没有因为家庭困难就让我放弃好不容易获得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宁愿他们苦一点累一点,也要送我们去上学。我也一直记得父亲说过,读书就是我们家最大的事,他不希望我们再走他们不识字只得干点苦力挣钱养家糊口的路子。
父母亲的辛劳,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和弟弟默默在心里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给父母亲更好的生活,别让他们的晚年还如此操劳。每天早上,父母亲早早就起床,给我们煮好早饭,吃过后送到家门口,就看着我们慢慢消失在上学路的远方。到了放学的时间,他们又会在家门口眼巴巴地盼着我们安全到家。
那时,我们读书只能在邻村的学校上学,学校距离家隔了好几座山,得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由于村里到处都还没有通公路,上学只能靠双脚步行,需要走几根田坎路,再穿越三个山林竹林路,才能走到铺了石板的小路上。整条路蜿蜿蜒蜒的,一点都看不见有直的半截路子。若是你走到了竹林路上,回头想要再看看刚走过的田坎路,那都是不大可能的事。总之,就是得一直向前,直到学校所在的地方。
后来,有听说是因为一个村的生源不够,所以在临近的几个村才能共有一个学校。也有听说是因为政策原因,一个片区只能有一个学校。可不管如何,还好我们有学上,虽然说路途比较远,但终究是能上学。只是,我们的上学路用跋山涉水来说也不为过。
春天和夏天时,天亮和天黑的时间都要迟一些。我和弟弟每天就一前一后地说着笑着去往学校,要是遇见半路杀出来的野狗时,我们一边害怕一边给对方加油打气,还随手捡起地上的石头、泥巴和棒子,想办法把它赶走,别被咬了。如果是下雨天的话,更好一些,因为我们手里都有雨伞,能有效地当防御工具。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轻易让弟弟出手的,就让他躲在我身后或是树后,生怕他太小受了伤。
可是秋天和冬天时,上学就难了一些,毕竟天亮和天黑的时间都要早一些,关键还容易遇见连续多日的暴风雨天气。这种天气,对需要早起上学的我们来说,是一点都不友好。可,四季变换是自然规律,人人都要遵守,适应规律是必须的。每天上学和放学,我们两头黑。我和弟弟唯有更加注意路上的安全,有时学着大人的样子吹着口哨,有时又学着大人的样子打起了响指,目的都是想要给自己壮个胆。
最难的是这时候的下雨天,我们得拿着伞,穿着筒靴,背着书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坎路、山林路和石板路上,偶尔还会因为雨天路滑掉到路边的田里,或是直接重重地咚一声摔到地上。顾不及自己的情况,我总会第一时间先保证弟弟的安全。对于弟弟的保护,我也好像是融进骨血的一种行动自觉和心理自觉。看着他好好的,我才能安心。
三
步入社会后,我和弟弟在不同的地方工作,难得见上一面,可能一两个月才能见一次。但是,我们谁都不会忘了谁,有事没事就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报个平安,心情低落时还会彼此安慰鼓励着,还是如同儿时那样彼此惦记着。要是谁有需要了,又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对方面前,那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就像现在这样,我要是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失望,总喜欢一个人打着伞去大街上走走,在温柔的细雨中漫步,看着雨中急匆匆而过的人儿,想着曾经和弟弟一起打水仗、接雨水、上下学的点滴记忆,慢慢让朦朦胧胧、丝丝缕缕的细雨冲淡心间的那份不快。
遗憾的事,我和弟弟到现在也没有一张合照,在这个手机都具有拍照功能的快捷时代,好像是有点格格不入了。也或许是遗传了父母亲的心理,总觉得照相怪怪的,浑身不自在,索性就不想照了。但这一点都不影响我们的姐弟情,因为这是源于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一母同胞亲姐弟,是源于一辈子都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
看着家里存放的那本相册,不知道是哪一年买的了,算起来可能是高中毕业时为了赶潮流留个纪念而买的,封面和内页都早已泛黄,只是我还不舍得扔掉。翻开一张张相片,从幼儿到少年再到青年,我们一家四口有且只有一张照片,还是当时为了给远在安徽的六娘寄过去才去镇上照相馆拍的,关键照片里我们的眼睛是闭着的,还照得模糊不清。
岁月如梭,那一次拍照还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我摸着有些退色的相片,那种熟悉亲切的感觉在心底油然而生。也在这无声的追忆中,我懂得了儿时一家人在一起的珍贵,以及那份温暖有爱的浓郁味道,似一幅镌刻在骨血中的诗情画。
又说照相,一直都是我们家难有的事情。几岁的时候,父母亲总觉得没钱不愿意去镇上照相馆拍照。十多岁的时候,父母亲还是觉得钱难挣也说照相没什么用纯属浪费钱,就从来不去照相馆拍照。二十多岁的时候,父母亲说自己老了,不上相,怎么也不肯配合拍照,每次拿起手机拍照都是躲躲闪闪的,也就真没留下什么照片了。手机相册里仅有的数十张照片,还是在他们不注意时偷偷拍下的,想要留个念想,将这些难得的时光定格下。
或许,父母亲本就不喜欢活在聚光灯下,习惯了活在背后,活在家庭的背后,活在爷爷奶奶的背后,活在我们的背后,永远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和温暖港湾。只要我们有需要,他们义不容辞,甚至又负债累累也在所不惜。父母亲总说,不管何时,只要我和弟弟好好的,他们就算是喝着稀饭下泡菜都很高兴。
转眼,又是一年秋天,也将迎来弟弟的生日。今年的生日,我依然想和父母亲一起陪着他过,毕竟时间不等人,能一家人都在的时光并不多了,要好好珍惜这份可贵的美好。
窗外又下起雨了,秋风从远处吹来,悄悄吹过大地,穿过窗口。我站在窗沿下,静静地看着,任凭风儿将头发吹得凌乱。雨夜下,朦胧中似有两个孩子正在院坝嬉笑玩耍……
2024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