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婶六十岁刚过,可头发已经白了好多年。
二婶嫁给二叔时,我两岁多一点,所以在我前半生的记忆中,二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
迎娶二婶的那个年代,没有自行车,更没有小汽车。不太讲究的,往自家的毛驴头上扎一朵大红花,就去把新娘子驮了回来。想稍微办得体面一点的,会想方设法借一匹马去接新娘。我们村没有马,但有一头黑色的大骡子,于是爷爷决定借用那头骡子,以骡子代替马,风风光光地将二婶娶回来。虽然到二婶的娘家要翻一座山,但迎娶的过程基本上还算顺利。按老家习俗,新娘子到夫家门口下马时,脚是不能着地的,还要专门找属相匹配,且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将新娘直接抱入新房,待新娘换一双鞋后,脚才能落地,称为“过门”,也就意味着从那一刻起真正成了夫家的人。谁料骡子一看见抱新娘的人就尥起了蹶子,将二婶甩了下来,那人还没来得及接,二婶便重重地摔在地上,滚了一身土。所以到现在为止,每当说起自己多半生的艰辛和不易,二婶都会归咎于那头骡子和粘的那一身土。
二婶个子不高,大概一米五的样子,但是皮肤特别白且光滑,脸上没有任何岁月侵蚀的痕迹,尤其最近十年在县城接送孩子,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保养得白白净净,一点看不出已经年过花甲,除了那一头白发。不知情的人都以为二婶用了什么高档化妆品,事实上二婶长到六十多岁,从来没用过任何化妆品。
我还清晰地记得二婶刚嫁过来那几年,经常穿一件白底黄花的衬衫,两条辫子长过衬衫,走起路来在屁股上荡来荡去,要多水灵有多失灵。
后来二婶生了两个弟弟,我们便分家了。虽然分家了,两家还是住在同一个院子里。我们一家住在东侧的两间瓦房,二婶一家住在西侧的两间瓦房,两家共用厨房,共用牲畜,一起搭档种地收割庄稼。
分家后没有收入的二婶看见父亲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母亲又勤劳能干,难免心生嫉妒,所以刚开始那几年,两家摩擦不断。后来父亲新建了院落,带我们从老院搬了出来,并且两家各自找了关系要好的乡邻做农活搭档,随着交集日渐变少,矛盾也逐渐减少。分家的时候爷爷奶奶顾及到二叔不识字,没手艺,担心他们的日子过不下去,有一点积蓄的爷爷奶奶便决定和二叔一起过。后来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父亲默默地一个人承担了几乎所有的丧葬费用,母亲是个识大体、明事理的人,二叔二婶看在眼里,也铭记在心里。
随着二婶的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日子越过越拮据,父亲作为长子,对二叔一家的照顾从来没有间断过。那些年二婶逢人便说:“我的两个娃养不大别人会说我,但是如果上不了学,就只能怪他们的大伯了。”二婶之所以这么理直气壮,是因为爷爷生了三个儿子,其中父亲当了老师,三叔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农科所当了研究员,他们两个都端上了铁饭碗,唯独二叔没有念过一天书。大饥荒年代,爷爷奶奶养不活六个孩子,二叔还甚至差点被饿死。所以二婶觉得一家子都欠二叔的,也就欠她和她的孩子的。
二
父亲是个耿直的人,只要自认为行得端,走得正,从来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后来我和两个堂弟相继考上大学。当时父亲转正刚两年,收入微薄,母亲又常年病重,光医疗费用就占去家庭收入的一大半,就连我的学费、生活费都是自己勤工俭学挣的,即便父亲想帮二婶他们,也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叔和二婶都是农民,并且都不识字。二叔连续好多年出门在外当小工,到头来也没挣下几个钱。二婶是村里最能吃苦的女人之一。她不仅一个人种着家里的近二十亩地,还抽空去打零工挣钱。每天天不亮出门,天黑才回家,为了赶时间,经常煮一锅土豆或蒸一锅馒头,就着开水,一吃就是好多天。二婶的节俭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尤其在我两个堂弟上大学那几年,二婶节俭到一个月的电费不到一块钱。因为每年两个弟弟的学费、生活费大部分都是问亲戚们借的。亲戚们也都不宽裕,借了东家借西家,七拼八凑,才能勉强把学费凑够。为了感谢那些救她们于水火之中的亲戚,每年正月刚过,二婶便买来一个小猪仔,等养到腊月屠宰的时候,大概能长到两百多斤。二婶把好肉全分给亲戚们,留给自己的只剩别人都不愿意吃的大肥肉。在去县城带孙女之前,二婶一直坚持每年喂一头猪,回报帮助过她的人。尤其对二姑一家,就因为二婶的两个儿子上大学时,二姑让她的五个孩子每人凑了一千块钱,解了二婶的燃眉之急,自我俩弟弟上大学到现在,过去了二十年有余,每次二姑他们回老家,二婶不但好吃好喝地伺候他们好几天,他们走的时候,表姐的后备箱里总是被二婶塞得满满当当---整袋的面粉,整袋的土豆,瓜果蔬菜,家里有的,二婶会毫不吝啬地各样都装上。
现在二婶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古都的一家保密单位工作,已经干到副科级;一个当了老师,儿媳还是县中医院的主治医生。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二婶也变得更大方了。这几年父母的身体每况愈下,隔三差五地住院,在县城带孙女的二婶一有空就往医院跑,端茶送饭,关怀备至。每次回去说起父母的身体状况,二婶总是会湿了眼眶:“你说年轻时那么能干的人,怎么身体说垮就垮了!”又说:“你爸妈病了还有女儿探望,我连个女儿都没有,儿子儿媳妇再好,也不像女儿那么贴心,万一有一天我瘫在床上了,可怎么办呀……”
三
去年暑假的一个午后,我正在葡萄架下纳凉,二婶进来说要带我看一样东西,我跟着去了二婶家,发现她的床上竟然摆满了寿衣。还没等二婶开口我便责怪起了她:“你和二叔都身体好好的,你摆一床这种衣服干嘛?”二婶有些尴尬地说道:“咱们这里都是女儿在父母六十岁那年给置办寿衣,我和你二叔没生下女儿,我也不好跟儿子儿媳张口。三年前村子里来了个叫卖寿衣的,两个人的加起来才三千多,我觉得比定做的要便宜好多,就偷偷地买了。我怕别人笑话,也怕你两个弟弟骂,一直没给任何人说。”顿了顿二婶接着说道:“今年我就六十岁了,前几天叫你妈过来看了一下,你妈还把我数落了一顿,嫌质量太差了,并且说款式也和我们本地的不一样。今天趁着你在,我翻出来你看看,到底怎么样?你觉得能不能用?”
我这才拿起寿衣仔细地看了看,质量确实差,并且还带有纽扣和拉链。我们老家的习俗,寿衣上不能带任何金属配饰。“这肯定不行,如果我俩弟弟知道了,肯定会责怪你的。”二婶有些落寞地说道:“其实人活一辈子,走时真正能带走的也就这一身衣裳。”“对啊!那你还将就?你省吃俭用一辈子,连寿衣都自己买?还图便宜在走街串巷的小商贩手里买?我俩弟弟现在都有稳定的收入,日子也都过得不错,你干嘛老怕给他们增加负担呢?你没女儿有侄女呀,这件事我肯定要管的,你就放心吧,我和我弟三个商量着置办。”
前一阵子我刚做完手术,躺在病床上,二婶打过来视频,我怕她担心,没敢接。没过一会二婶发过来一段视频,拍的是新做的寿衣,边拍还边给我一件一件地做了介绍。说自疫情后,订做寿衣的人特别多,她和二叔的排队排了一年,才刚做好。这次做的面料都是她自己选的,做工很精细,她很满意。我发了一条语音回复她:“满意就好,我在外面,不方便接视频。”二婶又发来一条语音:“我就和以前那些寿衣放一起了,你把地方记着,现在的人说没就没了,我怕你们到时候慌慌张张找不见。”听完语音我莫名的心酸,几次欲言又止,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的确,二婶的担忧也不是空穴来风,疫情后我们的身体状况真是越来越差!国庆放假期间,我出院才两天,母亲又因为脑梗复发住院了。这次比第一次还严重,到现在说话不利索,腿脚不便。昨天给父亲打视频,看见哥哥正在给刚输完液的母亲扎干针(针灸),因为母亲的状况不容乐观,哥哥担心再次发病会导致卧床不起。
生命就如同晨曦中露水上的微光,闪烁着既短暂又绚烂的光芒,她在时间的长河中转瞬即逝,她在季节的交替中变幻无常。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次意料之外的事故,甚至一朵凋零的花,都在诉说着生命的不可捉摸。可正是这种无常,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温暖,珍惜每一次相聚,以及那些看似平凡却弥足珍贵的瞬间。让我们学会坚强,学会坦然面对。学会在有限的时光里找寻无限的意义和美好。
(原创首发)2024年11月8日
二婶嫁给二叔时,我两岁多一点,所以在我前半生的记忆中,二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
迎娶二婶的那个年代,没有自行车,更没有小汽车。不太讲究的,往自家的毛驴头上扎一朵大红花,就去把新娘子驮了回来。想稍微办得体面一点的,会想方设法借一匹马去接新娘。我们村没有马,但有一头黑色的大骡子,于是爷爷决定借用那头骡子,以骡子代替马,风风光光地将二婶娶回来。虽然到二婶的娘家要翻一座山,但迎娶的过程基本上还算顺利。按老家习俗,新娘子到夫家门口下马时,脚是不能着地的,还要专门找属相匹配,且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将新娘直接抱入新房,待新娘换一双鞋后,脚才能落地,称为“过门”,也就意味着从那一刻起真正成了夫家的人。谁料骡子一看见抱新娘的人就尥起了蹶子,将二婶甩了下来,那人还没来得及接,二婶便重重地摔在地上,滚了一身土。所以到现在为止,每当说起自己多半生的艰辛和不易,二婶都会归咎于那头骡子和粘的那一身土。
二婶个子不高,大概一米五的样子,但是皮肤特别白且光滑,脸上没有任何岁月侵蚀的痕迹,尤其最近十年在县城接送孩子,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保养得白白净净,一点看不出已经年过花甲,除了那一头白发。不知情的人都以为二婶用了什么高档化妆品,事实上二婶长到六十多岁,从来没用过任何化妆品。
我还清晰地记得二婶刚嫁过来那几年,经常穿一件白底黄花的衬衫,两条辫子长过衬衫,走起路来在屁股上荡来荡去,要多水灵有多失灵。
后来二婶生了两个弟弟,我们便分家了。虽然分家了,两家还是住在同一个院子里。我们一家住在东侧的两间瓦房,二婶一家住在西侧的两间瓦房,两家共用厨房,共用牲畜,一起搭档种地收割庄稼。
分家后没有收入的二婶看见父亲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母亲又勤劳能干,难免心生嫉妒,所以刚开始那几年,两家摩擦不断。后来父亲新建了院落,带我们从老院搬了出来,并且两家各自找了关系要好的乡邻做农活搭档,随着交集日渐变少,矛盾也逐渐减少。分家的时候爷爷奶奶顾及到二叔不识字,没手艺,担心他们的日子过不下去,有一点积蓄的爷爷奶奶便决定和二叔一起过。后来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父亲默默地一个人承担了几乎所有的丧葬费用,母亲是个识大体、明事理的人,二叔二婶看在眼里,也铭记在心里。
随着二婶的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日子越过越拮据,父亲作为长子,对二叔一家的照顾从来没有间断过。那些年二婶逢人便说:“我的两个娃养不大别人会说我,但是如果上不了学,就只能怪他们的大伯了。”二婶之所以这么理直气壮,是因为爷爷生了三个儿子,其中父亲当了老师,三叔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农科所当了研究员,他们两个都端上了铁饭碗,唯独二叔没有念过一天书。大饥荒年代,爷爷奶奶养不活六个孩子,二叔还甚至差点被饿死。所以二婶觉得一家子都欠二叔的,也就欠她和她的孩子的。
二
父亲是个耿直的人,只要自认为行得端,走得正,从来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后来我和两个堂弟相继考上大学。当时父亲转正刚两年,收入微薄,母亲又常年病重,光医疗费用就占去家庭收入的一大半,就连我的学费、生活费都是自己勤工俭学挣的,即便父亲想帮二婶他们,也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叔和二婶都是农民,并且都不识字。二叔连续好多年出门在外当小工,到头来也没挣下几个钱。二婶是村里最能吃苦的女人之一。她不仅一个人种着家里的近二十亩地,还抽空去打零工挣钱。每天天不亮出门,天黑才回家,为了赶时间,经常煮一锅土豆或蒸一锅馒头,就着开水,一吃就是好多天。二婶的节俭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尤其在我两个堂弟上大学那几年,二婶节俭到一个月的电费不到一块钱。因为每年两个弟弟的学费、生活费大部分都是问亲戚们借的。亲戚们也都不宽裕,借了东家借西家,七拼八凑,才能勉强把学费凑够。为了感谢那些救她们于水火之中的亲戚,每年正月刚过,二婶便买来一个小猪仔,等养到腊月屠宰的时候,大概能长到两百多斤。二婶把好肉全分给亲戚们,留给自己的只剩别人都不愿意吃的大肥肉。在去县城带孙女之前,二婶一直坚持每年喂一头猪,回报帮助过她的人。尤其对二姑一家,就因为二婶的两个儿子上大学时,二姑让她的五个孩子每人凑了一千块钱,解了二婶的燃眉之急,自我俩弟弟上大学到现在,过去了二十年有余,每次二姑他们回老家,二婶不但好吃好喝地伺候他们好几天,他们走的时候,表姐的后备箱里总是被二婶塞得满满当当---整袋的面粉,整袋的土豆,瓜果蔬菜,家里有的,二婶会毫不吝啬地各样都装上。
现在二婶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古都的一家保密单位工作,已经干到副科级;一个当了老师,儿媳还是县中医院的主治医生。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二婶也变得更大方了。这几年父母的身体每况愈下,隔三差五地住院,在县城带孙女的二婶一有空就往医院跑,端茶送饭,关怀备至。每次回去说起父母的身体状况,二婶总是会湿了眼眶:“你说年轻时那么能干的人,怎么身体说垮就垮了!”又说:“你爸妈病了还有女儿探望,我连个女儿都没有,儿子儿媳妇再好,也不像女儿那么贴心,万一有一天我瘫在床上了,可怎么办呀……”
三
去年暑假的一个午后,我正在葡萄架下纳凉,二婶进来说要带我看一样东西,我跟着去了二婶家,发现她的床上竟然摆满了寿衣。还没等二婶开口我便责怪起了她:“你和二叔都身体好好的,你摆一床这种衣服干嘛?”二婶有些尴尬地说道:“咱们这里都是女儿在父母六十岁那年给置办寿衣,我和你二叔没生下女儿,我也不好跟儿子儿媳张口。三年前村子里来了个叫卖寿衣的,两个人的加起来才三千多,我觉得比定做的要便宜好多,就偷偷地买了。我怕别人笑话,也怕你两个弟弟骂,一直没给任何人说。”顿了顿二婶接着说道:“今年我就六十岁了,前几天叫你妈过来看了一下,你妈还把我数落了一顿,嫌质量太差了,并且说款式也和我们本地的不一样。今天趁着你在,我翻出来你看看,到底怎么样?你觉得能不能用?”
我这才拿起寿衣仔细地看了看,质量确实差,并且还带有纽扣和拉链。我们老家的习俗,寿衣上不能带任何金属配饰。“这肯定不行,如果我俩弟弟知道了,肯定会责怪你的。”二婶有些落寞地说道:“其实人活一辈子,走时真正能带走的也就这一身衣裳。”“对啊!那你还将就?你省吃俭用一辈子,连寿衣都自己买?还图便宜在走街串巷的小商贩手里买?我俩弟弟现在都有稳定的收入,日子也都过得不错,你干嘛老怕给他们增加负担呢?你没女儿有侄女呀,这件事我肯定要管的,你就放心吧,我和我弟三个商量着置办。”
前一阵子我刚做完手术,躺在病床上,二婶打过来视频,我怕她担心,没敢接。没过一会二婶发过来一段视频,拍的是新做的寿衣,边拍还边给我一件一件地做了介绍。说自疫情后,订做寿衣的人特别多,她和二叔的排队排了一年,才刚做好。这次做的面料都是她自己选的,做工很精细,她很满意。我发了一条语音回复她:“满意就好,我在外面,不方便接视频。”二婶又发来一条语音:“我就和以前那些寿衣放一起了,你把地方记着,现在的人说没就没了,我怕你们到时候慌慌张张找不见。”听完语音我莫名的心酸,几次欲言又止,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的确,二婶的担忧也不是空穴来风,疫情后我们的身体状况真是越来越差!国庆放假期间,我出院才两天,母亲又因为脑梗复发住院了。这次比第一次还严重,到现在说话不利索,腿脚不便。昨天给父亲打视频,看见哥哥正在给刚输完液的母亲扎干针(针灸),因为母亲的状况不容乐观,哥哥担心再次发病会导致卧床不起。
生命就如同晨曦中露水上的微光,闪烁着既短暂又绚烂的光芒,她在时间的长河中转瞬即逝,她在季节的交替中变幻无常。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次意料之外的事故,甚至一朵凋零的花,都在诉说着生命的不可捉摸。可正是这种无常,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温暖,珍惜每一次相聚,以及那些看似平凡却弥足珍贵的瞬间。让我们学会坚强,学会坦然面对。学会在有限的时光里找寻无限的意义和美好。
(原创首发)2024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