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漆黑如墨。被尿急醒的我模模糊糊地走出房间,经过客厅,挪着脚步上厕所。丈母娘的房间,窗帘遮得严严实实,门缝半掩着,里面露出淡淡的蓝光,如传说中的鬼火。我吓得一激灵,睡意顿无,岂不成有鬼?
不可能,科学早有定论,世上本无鬼。深吸一口气,壮胆,我轻轻地推开门,尽量不发出一点声音,眼前的一幕如同晴天霹雳,击得我粉身碎骨;又像寒冬里一盆冷水从头浇下,令我有种万念俱灰之感。
女儿居然在偷偷玩手机,玩丈母娘的手机,玩得津津有味,玩得异常投入,玩得如痴如醉。我悄然而入的身影,轻微作响的脚步,居然没有惊扰到她。她穿着睡衣,头靠在枕头上,背朝着丈母娘,身子斜着,一手扶着手机,眼睛盯着屏幕一眨也不眨。她的神态十分痴迷,不时随着视频里的内容或微笑或平静。她怕惊醒丈母娘,努力地掩饰自己,虽然想笑,但用手捂住嘴,抿着唇,算得上无声无息。
我转过身,回头看看挂在墙上的时钟,依旧滴滴答答,不屈不挠地转动着,已经指向凌晨两点。可以想见,女儿为了玩手机,居然忍着袭来的困意,硬生生地等着丈母娘睡着,再悄悄从丈母娘的床头柜上拿来手机,解开密码,一玩就是几个小时。
难怪,她这些天有些异常。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就给女儿一个单独房间,让她一个人睡,培养她独立自主的精神。开始不习惯,慢慢地就习以为常。偶然,跑到丈母娘房间,说太冷,两个人一起睡暖和,总要不了一下子就回去,理由是丈母娘打呼噜震天响。可是这些天,非要跟丈母娘睡,说怕鬼,一个人不敢回房间,还搬出我“看魔幻片”的事实。我说了两次,她还是不愿意,加上丈母娘说情,强调“她还小,只是个小学生,想睡就让她睡吧”,我只好随她。原来,这根源在这。
为了玩手机,她可谓绞尽脑汁。天啊,这瘾有多大!这危害有多深!
女儿生于2009年,2021年升入六年级,个子不见长多高,但脸上有了几个细微的痘痘,略微肿起来的皮肤内隐藏着小小的白色颗粒,青春已经在生根萌芽,似乎进入叛逆期。我们说的话,进行的教育,她异常反感,要么闷在那儿像个葫芦,一言不发,作木鱼疙瘩;要么翻一个白眼,转身离开躲进房间,把门“砰”的重重一关,表达内心的抗拒;要么紧紧地闭着嘴,两旁的肌肉绷开,牙齿咬得咯咯直响,要不是力量的悬殊,估计都有想动手的迹象。
对于手机,也表现出一些异常的端倪。她做完作业,有空时,跑到同学家,几个人轮流一起玩手机。每次,她都说出去玩一下,去小区邻居那,有她的几位同学在。她的作业,我已看过,确实已经完成,况且我的理念里有着“学习讲究劳逸结合”的想法,就放她自由。她出门,“嗖”的一下像兔子般不见踪影,速度之快甚过百米赛跑。后来,知情的邻居偷偷告诉我,可能是在玩手机。我没有抓到现场,不好发脾气,只能委婉地暗示,她估计并没有放在心上。
偶尔,女儿一次大发脾气,声音高高的,把窗外的鸟儿都惊动了,叽叽喳喳飞离树枝,理由是:其他人都有手机,家长为了好联系,都买了,还是智能机,就她一个人没有,跟大家格格不入。丈母娘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时,她也探过脑袋,伸长脖子,偷瞄一眼都是好的。用我们手机做作业、查答案、看视频时,趁机偷偷玩一会,留下些许痕迹。不少页面,我明明没有打开,却有残留,点击一看,内容正是孩子们感兴趣的。
学习成绩也下降不少。以前,在班上总能排到前几名,基本没有离开前五,每次考试虽然无法得到满分,但近在咫尺,只有一两分的距离。现在分数掉了不少,刚刚进行的前一次考试,数学95分,英语93分,这个分数虽说过得去,但在班级中已排到十名开外,老师特地指出,我有些痛心。
也许,我该反思自己了!我是名老师,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看不得孩子的任何不良习惯。站在讲台上,我能异常温和,很少发脾气;面对女儿时,我却常常暴跳如雷,弄得家里鸡飞狗跳。看到班上孩子的不完美,我能一笑而过,总觉得正常不过;女儿的不足之处,我却盯着不放,非逼着女儿改正不可。
家里,女儿做作业时,我也少有陪伴。虽然每一次作业,我都会认真检查,但那是事后。在她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或者外出散步锻炼身体,或者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偶尔也偷着玩手机。虽然女儿出现时,我都及时关掉手机,但能逃得过孩子的慧眼吗?她肯定有所发现:爸爸也在偷偷玩手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女儿遇到问题,我极少出手帮助,美名其曰锻炼她的独立能力。其实呢,给自己找一个偷懒的借口。
现在女儿半夜偷玩手机,那散发出来的蓝光,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人说,孩子是复制品,父母是原件。复制品出了问题,必须从原件上找问题。女儿如此痴迷手机,属于“原件”的家庭一定问题重重。的确,我爱手机,老婆爱手机,丈母娘爱手机,只要稍有时间和空间,都要从口袋里掏出手机,低着头,眯着眼,玩得不亦乐乎。会心处,喜上眉梢;痛快处,放声大笑;伤心处,伤感袭人。这一切,都在女儿的眼里。
因此,女儿迷上手机,半夜玩起了手机!痛心,唯有痛心!以后,我得想方设法,先改变自己,再教育孩子,从而引导她走上正确的道路,迎接明日的彩虹。
教育永远是最大的难题,一千棵树有一千种培植方法,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教育方式。漫长的道路上,我们家长亟需反思: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父母,才能对得起孩子的人生。毕竟成长只有一次,岁月无法回头!
不可能,科学早有定论,世上本无鬼。深吸一口气,壮胆,我轻轻地推开门,尽量不发出一点声音,眼前的一幕如同晴天霹雳,击得我粉身碎骨;又像寒冬里一盆冷水从头浇下,令我有种万念俱灰之感。
女儿居然在偷偷玩手机,玩丈母娘的手机,玩得津津有味,玩得异常投入,玩得如痴如醉。我悄然而入的身影,轻微作响的脚步,居然没有惊扰到她。她穿着睡衣,头靠在枕头上,背朝着丈母娘,身子斜着,一手扶着手机,眼睛盯着屏幕一眨也不眨。她的神态十分痴迷,不时随着视频里的内容或微笑或平静。她怕惊醒丈母娘,努力地掩饰自己,虽然想笑,但用手捂住嘴,抿着唇,算得上无声无息。
我转过身,回头看看挂在墙上的时钟,依旧滴滴答答,不屈不挠地转动着,已经指向凌晨两点。可以想见,女儿为了玩手机,居然忍着袭来的困意,硬生生地等着丈母娘睡着,再悄悄从丈母娘的床头柜上拿来手机,解开密码,一玩就是几个小时。
难怪,她这些天有些异常。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就给女儿一个单独房间,让她一个人睡,培养她独立自主的精神。开始不习惯,慢慢地就习以为常。偶然,跑到丈母娘房间,说太冷,两个人一起睡暖和,总要不了一下子就回去,理由是丈母娘打呼噜震天响。可是这些天,非要跟丈母娘睡,说怕鬼,一个人不敢回房间,还搬出我“看魔幻片”的事实。我说了两次,她还是不愿意,加上丈母娘说情,强调“她还小,只是个小学生,想睡就让她睡吧”,我只好随她。原来,这根源在这。
为了玩手机,她可谓绞尽脑汁。天啊,这瘾有多大!这危害有多深!
女儿生于2009年,2021年升入六年级,个子不见长多高,但脸上有了几个细微的痘痘,略微肿起来的皮肤内隐藏着小小的白色颗粒,青春已经在生根萌芽,似乎进入叛逆期。我们说的话,进行的教育,她异常反感,要么闷在那儿像个葫芦,一言不发,作木鱼疙瘩;要么翻一个白眼,转身离开躲进房间,把门“砰”的重重一关,表达内心的抗拒;要么紧紧地闭着嘴,两旁的肌肉绷开,牙齿咬得咯咯直响,要不是力量的悬殊,估计都有想动手的迹象。
对于手机,也表现出一些异常的端倪。她做完作业,有空时,跑到同学家,几个人轮流一起玩手机。每次,她都说出去玩一下,去小区邻居那,有她的几位同学在。她的作业,我已看过,确实已经完成,况且我的理念里有着“学习讲究劳逸结合”的想法,就放她自由。她出门,“嗖”的一下像兔子般不见踪影,速度之快甚过百米赛跑。后来,知情的邻居偷偷告诉我,可能是在玩手机。我没有抓到现场,不好发脾气,只能委婉地暗示,她估计并没有放在心上。
偶尔,女儿一次大发脾气,声音高高的,把窗外的鸟儿都惊动了,叽叽喳喳飞离树枝,理由是:其他人都有手机,家长为了好联系,都买了,还是智能机,就她一个人没有,跟大家格格不入。丈母娘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时,她也探过脑袋,伸长脖子,偷瞄一眼都是好的。用我们手机做作业、查答案、看视频时,趁机偷偷玩一会,留下些许痕迹。不少页面,我明明没有打开,却有残留,点击一看,内容正是孩子们感兴趣的。
学习成绩也下降不少。以前,在班上总能排到前几名,基本没有离开前五,每次考试虽然无法得到满分,但近在咫尺,只有一两分的距离。现在分数掉了不少,刚刚进行的前一次考试,数学95分,英语93分,这个分数虽说过得去,但在班级中已排到十名开外,老师特地指出,我有些痛心。
也许,我该反思自己了!我是名老师,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看不得孩子的任何不良习惯。站在讲台上,我能异常温和,很少发脾气;面对女儿时,我却常常暴跳如雷,弄得家里鸡飞狗跳。看到班上孩子的不完美,我能一笑而过,总觉得正常不过;女儿的不足之处,我却盯着不放,非逼着女儿改正不可。
家里,女儿做作业时,我也少有陪伴。虽然每一次作业,我都会认真检查,但那是事后。在她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我或者外出散步锻炼身体,或者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偶尔也偷着玩手机。虽然女儿出现时,我都及时关掉手机,但能逃得过孩子的慧眼吗?她肯定有所发现:爸爸也在偷偷玩手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女儿遇到问题,我极少出手帮助,美名其曰锻炼她的独立能力。其实呢,给自己找一个偷懒的借口。
现在女儿半夜偷玩手机,那散发出来的蓝光,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人说,孩子是复制品,父母是原件。复制品出了问题,必须从原件上找问题。女儿如此痴迷手机,属于“原件”的家庭一定问题重重。的确,我爱手机,老婆爱手机,丈母娘爱手机,只要稍有时间和空间,都要从口袋里掏出手机,低着头,眯着眼,玩得不亦乐乎。会心处,喜上眉梢;痛快处,放声大笑;伤心处,伤感袭人。这一切,都在女儿的眼里。
因此,女儿迷上手机,半夜玩起了手机!痛心,唯有痛心!以后,我得想方设法,先改变自己,再教育孩子,从而引导她走上正确的道路,迎接明日的彩虹。
教育永远是最大的难题,一千棵树有一千种培植方法,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教育方式。漫长的道路上,我们家长亟需反思: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父母,才能对得起孩子的人生。毕竟成长只有一次,岁月无法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