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不要人夸颜色好(散文) ——散文首发

  • 作者:冠景华庭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10-17 11:13:01
  • 被阅读0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色满乾坤”这句名言出自元代画家王冕的七言绝句《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前两句直接写墨梅,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其实这也是历史上文人志士、文学巨匠们共有的特点。屈原、李白、杜甫、李贺、苏轼、王安石、龚自珍、鲁迅等。他们胸襟坦荡,刚直不阿,历经磨难,却名垂千古,光照千秋。但他们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究其源,不是他们驾驭人生的处事生存能力的欠缺,而是他们有做人的标准和底线,就如文天祥那样身陷囹圄,不忘初心,不受高官俸禄的诱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和权贵之所以不同,是其理念不同,各有专攻。古代文人追求的是文,理、德;权贵们追求的是权、钱、闲。对此不作深究。因为他们只研究学问,不研究仕途,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屡屡受挫。实际上越是有才干的人越是倍受压制和打击,甚至被禁锢和扼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学艺术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国的文学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涌现了赵树理、巴金、老舍、贾平凹,周立波、贺敬之、余秋雨,莫言等明星璀璨层出不穷。但十年浩劫,又给业已兴旺的文坛泼了一盆冷水,致使一些文学精英陷于囹圄苦不堪言。纵观历史,经济繁荣,政通人和能够促使民族文化的蓬勃发展。唐诗就是盛唐时期鼎盛之作,而经济凋敝腐败堕落的社会环境将会制约民族文化的发展。比如清朝就出现了龚自珍《杂诗》所描绘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暗淡局面。

      其实无论任何时候要成就一番事业,若不摒弃为了名利而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若没有抛弃自我乐于奉献,-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和非凡的耐挫力是很难达到理想境界的。我不是作家,更不是文人,只是一介草民,但却热爱文学,喜欢写作,以前时常在县广播电台,和教育网站发表新闻和文章,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并受过《新华日报》的表彰,但主要精力还是用在了教书育人上。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只想教书育人研究学问,就是不认为官,一是没这志向,二是只想研究学问。我年轻时老校长离休干部宁源泉力荐我接任校长职务,我说啥也不干。但是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很长一段时间从事教务,钻研教育科研,先后面向镇区,县区举行公开教学,成为县学科骨干教师,市电教先进工作者。并在教育局举办的电教专题讲座上演讲。一次县教研室带着县城青年教学能手来我镇举行观摩教学,课后座谈会(也就是评课会)全县各镇代表先后发言,途中镇教办业务主任称有事离场,镇教研中心负责人凑到我跟前低声耳语并坚定地对我说:“李老师,等会你得代表咱镇里发言,不能推辞!”我很不情愿,在会场里又不好争辩和推辞,感到很无奈。因为这不是我份内的事,可被人架到虎背上只能硬着头皮上。全县各镇在教研室史主任点名下先后发言,先说的几位点评还让人感到很新颖,备课好,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过程完美,教学任务完成圆满。后来基本上大同小异,近乎复述,索然无味。怪不得他二人借故推脱,让我来接纳这块烫手山芋。我镇作为东道主,最后轮到我,好话都叫人说完了,就像吃大席,大件都让人家吃光了,就剩一碗羹汤了,看你怎么喝?我看以上他们讲的,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一个字“好”。我说:”刚才诸位领导都讲过了,不外乎一个字,张老师课上的好!我感同身受,非常钦佩,感谢张老师来我镇传经送宝。可是这堂课为什么能上得这么好的呢?......”我从他理论指导实践,利用两种信号,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驱力,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了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真正发挥了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凸显了素质教育的特色,才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富有生机,做到师授生学有机互动最终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根源,结合课堂靓点揭示了出来,有理有据,让大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非泛泛的空洞恭维附和,具有穿透力和说服力,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张老师这才欣然拿起笔记录了下来,与会者公认这个压台戏唱得好。于是,无论去哪里进行教学联谊交流活动领队总是邀上我。

      可是也有令人尴尬的时候,在“颂淮海、赞徐州”纪念淮海战役胜利四十周年青少年征文大赛活动中,我辅导的学生征文《大路赞歌》获得一等奖。可是辅导老师的奖状却被镇少先队辅导员窃取了。后来镇教办处理纠正追回,真叫人啼笑皆非唏嘘不已。

      我第一篇刊登在省刊的教学论文《笋芽儿教学随想》,起初是我报给镇教研中心准备参加县里论文评选的,让他们给拿下了,没向县里报,结果省刊发表啦!我不说什么,后来见了面,他们感到羞愧脸红。

      甚至还有人质疑我的能力,“腿这么长,怎么够到南京去的?”

      我不作解释,不予理睬,只感到他们的无知肤浅孤陋寡闻十分可笑。

      徐州市教育局来我镇视导教学,市教研室张庆主任一下车就到处找我。这次我们是初次见面,他拉着我的手,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李老师,这次咱徐州放卫星了,《江苏教育》杂志登咱三篇文章,有于永正(特级教师)的,我一篇,你一篇....”五十多岁的人欢喜的像个孩子,当时的情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由于潜心教育科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在处理教材时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采用广播剧的某些艺术手法运用两种信号,设计合成录音,把风声雨声雷声,鸟叫马嘶牛鸣,鸡啼虫吟蛙喧,火车汽笛长鸣,枪炮冲锋喊杀声根据语言环境的不同有机地穿插在课文录音中,恰到好处的优化教材录音,使其更具感染力,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浓烈,应用于教学实践,效果颇丰。后来写成论文《设计合成录音/强化信息传递》,被刊载在《江苏电化教育》教材制作栏目里,被苏鲁豫皖电教研讨会选中。徐州市教育局钦点我赴会宣讲论文。会议期间,市电教馆张馆长问我:”李老师,你的论文是通过啥渠道登在省刊上的?”我有些迷惑,还要什么渠道吗?说:“通过邮局啊,贴上一张邮票。”

      “那你还真不简单,电教方面的论文都得经过我签字,才能上得了省刊。”

      “对不起,我不知道,以后再有论文一定让你签字。”

      事后我陷入了沉思,行政干预创作,这合适吗?假设我把文章报给你,你倘若要像镇教研中心把它拿下,(当然也不一定会是那样,他很谦和,像朋友一样看待我)岂不呜呼哀哉啦!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匪夷所思且心有余悸。

      行政干预创作,特别是专业技术方面的创作,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以防跑偏,但是如果环节复杂繁多,势必耽误时间,就容易干扰学术和文学创作的健康有序迅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文学艺术的开拓,也容易由于认知的偏颇,工作的疏漏,甚至私人感情的亲疏,还有各种利害关系滋生偏颇和腐败阻碍优秀作品和人才的脱颖而出。

      鉴于当前市场经济拓展,人们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挣钱上,这也有情可原,因为没有钱不能生存,特别是年轻人整日为钱而奔波,甚至为了房贷车贷疲于奔命,读书看报的少了,买书阅读的更少了,甚至你白送他一本书他都懒得看,也没时间看。因此出版商经营也不景气,书印出来没人买,岂不是赔本的买卖。更何况还要付给作者稿费?因此作者想出书,必须自掏腰包,买版权,你把书抱走卖去吧,卖不了就自认倒霉。这赔了夫人又折兵,失火挨板子双倒运的事儿谁干?因此文学创作前途堪忧。在改革的大潮中,在习总书记文化思想的光辉指引下,我国的文学创作前景萌发了新的生机,并且在蓬勃发展,展现出无穷的生命力,好的作品熠熠生辉,大批人才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人没有钱不能维系生命,而生命没有文化就恰似没了灵魂。好在网络媒体不要付稿费,作者读者都没有经济负担和后顾之忧,却吸引众多文学爱好者云集荟萃,如饥似渴地嗜读,如痴如醉地狂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而呕心沥血,趣味盎然,蔚然成风。其中江山文学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流光溢彩,光照华夏,这要归功于无私奉献的开创者们辛勤的努力和一腔热血,营造了不失为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给我国文学创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也吸引着精神空虚闲而无事且有固定收入的退休老人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文化传承的担当,发挥余热,乐于奉献,精神可嘉,难能可贵,且自得其乐。

      不为别的,只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而奉献,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审核人:站长】

        标题:不要人夸颜色好(散文) ——散文首发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212380.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