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模山范水话马陵(散文)

  • 作者:风土人情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10-17 11:12:52
  • 被阅读0
  • 那条山沟里的褐色幽深古道,那一块块被岁月打磨得溜滑的巨石坦荡地仰卧于天地间,巨石间一池池寂静的碧水如眼睛似地看着浩渺的天空。在平坦的苏鲁大地上,哪怕是一座土丘也能成为人们眼里的风景,何况这突兀而起的八百里马陵山脉,它如一条忽隐忽现的长龙蜿蜒而来,又像是一幅悠远苍凉的的古画铺于大地,这无疑是大自然赐给这方人最宝贵的财富了。

      这条发源于泰岳的山脉,我第一次见到它的真容时还是在鲁南的郯城。郯城因春秋时的郯子而闻名,郯子为了取到鹿乳奉献给父母,曾扮成鹿的样子混在鹿群中,为此他险被猎人所误杀。扮鹿取乳的举动让他名列二十四孝中,后来孔子也跑来拜他为师。那天,在满眼翠绿的大地上突然看见这褐色的山沟,好似大地被划出了一道刺目的疤痕。沟壁上那些颜色深浅不一的岩石层层累叠在一起组成了各种奇异的形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也让人叹为观止。在一马平川的黄土地上竟能见到这奇异的丹霞地貌,这是何等的不易与珍贵。若不是有着战国时孙庞在此山沟里斗智斗勇的传说与记载,我甚至怀疑这丹霞地貌是大清康熙年间的那场大地震所致。史载,孙膑在这里曾通过埋锅减灶的计策把庞涓引到峡谷中灭掉。二千余年后,山谷中还有那些锅灶的遗迹吗,还有断掉的刀枪剑戟吗,恐怕连那些兵士的尸骨也化为尘埃了吧。

      那天,我只是在远处望了一眼,马陵山便深深地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此后的岁月里,我时常会在不经意间想起它,但由于一直忙于生计,直到今年的国庆节才有幸进入山中,确切地说是进入了新沂境内的那段山脉内。八百里马陵歇止于此,这里也是马陵山的最南端。

      连接新沂与宿迁的公路自古就是苏鲁交流的重要通道,新沂马陵山就在这条古道的西侧。从路边远远望去,只见晨光下一片茂密的绿林耸立于地面,隐约还有薄雾盘绕在其间。从远处是看不到任何山石的,这个其貌不扬的地方虽被称为山,但与真正的高山比起来它仅能算是个丘陵。当我怀着疑惑的心情向山中走去时,心里一直在想着这里的山脉也像在郯城境内看到的那样,有着令人惊异的景色存在吗。

      由于山势低矮,行走在上山的马陵古道上就感到特别轻松。山道两旁长期无人行走的地方长满了密密的林木与杂草,人只有沿着一条古老的山道而行。此时高大的林木遮住了头顶上的阳光,人在浓荫的世界中瞬时就凉爽了下来。秋阳带来的燥热一扫而光,心情也跟着畅快起来。北方少雨,山多光秃,看上去荒凉,而这里却有着茂密的山林植物,一片绿叶,一片野草,又让我想到了江南湿润的柔美。没走多远,山道便向右拐去,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水潭,从山顶流下的泉水注入潭中又沿着山沟匆匆地流去。追逐着忽左忽右的溪流,掬一抔清泉,感受着身边的一片清凉与幽静,不由地让人想到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同样的幽竹、奇石、山泉,眼前的情景与《小石潭记》里是何等的相似。一路上我特意向溪中寻去,遗憾的是溪流里少了小石潭里那样的鱼。清代的刘墉陪着乾隆下江南时也喜欢上了这里,刘墉称这里是模山范水,他的题字被后人刻写在牌坊上成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石潭傍还有雕像、石碑,碑上刻写着乾隆的诗作:“盼从冀兖寒迟茁,看到徐淮绿满田。第一江山春好处,十分梅柳色徒传……”。乾隆一生中六下江南,有三次登临此山,为这里留下了第一江山的美誉。

      正观赏着淙淙的溪水,感受着一路绿荫的清凉与幽静,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山洞前。洞前两侧的山壁上刻写着警示人们时刻要准备战争的标语,有“备战、备荒、为人民”,还有“军民是胜利之本”等,这些标语把人的心绪一下子拉到了几十年前。建国初期,群敌环伺,余战未消,为了备战,宽约四米的溶洞被改成了藏兵洞。在五百米外山洞的出口处至今仍陈列着老式的飞机大炮,时刻提醒着人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出了藏兵洞继续向右拐去,便是小龙沟了。曲折的沟壁两侧长着茂密的林木野草,沟内雾气弥漫,好似人间仙境。由于两边的沟坡上没有道路,人们只好踩着沟内的圆石而行。特意雕琢的圆石像一枚枚大棋子分布在水面上,人在圆石上行走,脚边就是泉水,俯下身子就能掬起泉水,随时可以亲近泉水的清凉也成了小龙沟的一大特色。在一个拐弯处又现出了一个水潭,水潭内有一巨大的铜蛤蟆,蛤蟆口中含着金钱,水潭旁有一山洞叫蛤蟆洞,当地传说此山上曾住有蛇蟹与蛤蟆等三仙,看来这个洞就是蛤蟆的家了。蛤蟆在民间被视为财富的象征,不少人正围在铜蛤蟆的四周,双手抚摸着它久久不愿离去,以此来祈求好运,还有人干脆跑到蛤蟆洞前虔诚地去跪拜敬香。

      由小龙沟的尽处爬上山顶,密林中一条更宽大的山沟便是大龙沟。大龙沟两侧也是暗红的石质,与小龙沟要行走在水面上不同,游览大龙沟有时可以走在溪流旁的山道,有时要穿行在溪中的块块巨石上。山沟两侧不时出现陡立的峭壁,石壁湿润,下面布满了暗色的青苔。沟内峰回路转,在拐弯处常是只听人声不见来者。正在狭窄的山沟内行走着,眼前突然豁然开朗,一片大的湖泊出现了。湖泊四面环山,这是被当地人称为瑶池的大湖。时令虽然已是秋季,池内仍有荷花在盛开着。沿着湖面上曲折的廊道而行,每隔几米便能见到一座龙形的雕象。传说中龙生九子,九子各异,在这里可以看到每位龙子的真貌。

      廊道尽头的一侧是山沟,一侧是山庙。从山庙旁爬上山坡,下坡后接着又进入了一个山沟。此时山沟旁的小道上全是褐红的沙土,在斑驳的阳光下,沙土里亮光点点,沙子里细小的金片在闪着光亮。在溪流的拐角处插着一排丈余长的枪戟,枪尖直指天空,显得威武异常,让人陡生凉意。溪边的山坡上杂乱地裸露着许多铜鼎、断掉的车轮、朽烂的战车。这些铜鼎一半埋于泥沙下,一半裸露在空中,鼎身上的绿锈满目。在溪流中不时可见断掉的刀剑被水流不停地冲刷着。相传齐魏交兵时,孙膑用减灶造饭的计策故意示弱,把宠涓一步步引诱到马陵山中,双方最终在山中留下了累累白骨,眼前破败的场景就是模仿的古代战场。到了一九四六年,当年的白骨早已化为尘埃,山下又发生了著名的宿北战役。为了打破蒋军铜墙铁壁似的围剿,华野将士在这里歼灭了蒋军69师后,又进一步把敌军引向了沂蒙山区的孟良崮,从而迎来了整个华东战局的大转折。如何选择有利的作战地形,古今兵家的眼光竟是出奇地一致。

      走出古战场,又穿过一个山洞,眼前又是一片湖泊。翻过湖中的一座弓形石桥,沿湖边的山路盘旋而上,便是宿北战役的纪念碑了。碑前立有陈毅将军的雕像,碑后陈列着那个时代的大炮。站立碑前,脚下的湖泊伴着远处黛色的山峦,犹如来到了仙境一般。在纪念碑左侧的山脚下还有两个挨在一起的山洞。山洞上方被大树遮掩,洞的左右各有突出的岩石屏蔽,外人很难想到这里会藏着山洞,在高空的飞机更是看不出这里的玄机。在其中的一个山洞内摆放着桌椅,桌上有老式的电话,墙上挂着军用水壶,军用挎包等……传说宿北战役时,陈毅将军的指挥部曾设在这个隐秘的山洞里。

      另一个山洞的石壁上雕有神像,有泉水正从洞里汨汨地流出。相传有书生到金陵去赶考,夜宿于山下的酒店。书生在酒店中见三人言语超逸豁达,便约他们一起喝酒。四人谈到投机处,便有人提议,大考在即,不能浪费了时光,不如咱们各出一题,分别抓阉作成文章,先完成的喝酒如何……那天夜里,书生看过三人的文章后甚感奇异,便抄录藏于怀中。书生第二天醒来,早不见了酒店,原来自己夜宿于荒野中。眼前只有山洞,有泉水正缓缓地从洞中流出,向怀中摸去,还好三篇文章尚在。他没想到是,那次开考后,考题竟与那三篇文章的标题完全相同。这就是马陵三仙的传说,后来被蒲松龄写在了他的《聊斋》中。至此我也明白了,人们为何又在这里的山脚下修建了文庙和古代的考场。

      一条条曲折的山沟,一处处的山洞与湖泊,一个个精致的景点与传说,山与水、人与仙、古与今、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与心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这里得到了极好的印证。大自然赋予了这里相依相连的山水,山泉带来了这里的生机与灵气,而古人则给这里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故事。马陵山脉不愧是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典范。
    【审核人:站长】

        标题:模山范水话马陵(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212379.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