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西是个风水宝地,除了名胜古迹、旖旎风光外,这里人才辈出、尽出名家名人。据我所知的古代十大名人就有“白居易、柳宗元、介子推、狄仁杰、司马光、武则天、王昌龄、王维、貂蝉、霍去病”加之现今涌现出的英雄模范、文彦才俊更是层出不穷,山西古今名家名人真乃数不胜数也。
今天我要说的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山西作家、当今文坛上颇具盛名的王友明先生,一提到他,那真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我与他隔屏相望虽网上认识已有六、七年了,但从未曾谋面。认识王友明先生(为了行文方便,以下一律简称友明大哥),是因为他的锦绣文章。那时我在南国文学散文编辑部负责审核工作,工作闲暇在浏览网页时经常看到“王友明”这个名字,后来发现他的名字见报率大得惊人,并且把他的名字写入自己文章的人也很多,引起我格外的关注。 那么,王友明何许人也?在此我详细郑重地跟大家介绍一下:
王友明,河北临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理事、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汾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临西县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世界王氏》杂志编委、《新锐散文》《散文福地》顾问、《河南文学》《黄河文艺》签约作家。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山西日报》《散文选刊》《散文百家》《黄河》《火花》等195家新闻媒体,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4500篇(幅),其中文学作品630余篇,250余万字,出版专著10部。获得“感动中国文化人物”“新中国文艺界突出贡献艺术家”“杰出中国艺术家”“全国百佳新闻文化工作者”“全国金奖作家”“十大临汾人”等各种荣誉81次,176篇作品获得“国家林业部好新闻奖”“中国当代散文奖”“中国散文精英奖”“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中国百篇散文奖”“李煜文学奖”“吴伯箫散文奖”“羡林杯生态散文奖”和各种征文一二三等奖。162篇文学作品载入《时代名流》《东方之子》《中华名人大典》《中国文学百年经典》《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大系》《临汾市志》《临西县志》等110种选本典籍中。荣登中国散文年会2009年度(下半年)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国西部散文学会2019年山东散文排行榜、中国西部散文学会2020年山东散文排行榜,有散文入选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儿童百科•课外读物。
喜欢友明大哥的文章,并不是因他的文章写得如何辞藻华丽、文采撩人,或风花雪月、哗众取宠。而是友明大哥的文章淳朴自然,贴近生活,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都实事求是、有真情实感。语言接地气,能直抵读者心灵深处,引起读者深深的共鸣。
都说文章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所谓的创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写了那些闭门造车的东西也只能是一潭死水,索然无味,没有生机和活力。在吾看来,这话说得不无道理。
认识友明大哥,最初印象是看到了他发表在有名报刊上的《当兵前夕》这篇文章,才在网上和友明大哥结下了文学之缘。这篇文章发表在《山西日报》生活周刊情感头条和一家全国有名的刊物上,后又见转载多家报纸《临汾日报》文学副刊、《邢台日报》百泉副刊头条、《今日临西》文苑头条等。
第一次读到友明大哥《当兵前夕》我就被这篇文章深深吸引住了,友明大哥不愧为写散文的高手,看《当兵前夕》的一行行跳跃的文字,就像看到一幅幅动人的图画,那感人的情景如画般映入你的脑海,又清晰地浮现在你的眼前……而后每读一遍,我总会有新的感悟,友明大哥的《当兵前夕》,一个个真实的场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写得都是那么形象具体、栩栩如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而后的日子里,又见友明大哥其它的文章接二连三、频频见报,并在全国举办的各项征文大赛、采风笔会活动中连连获奖,多次摘得桂冠。更是声名远播,美誉传扬。在文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赢得了全国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尊敬。
基于以上这一点,我很想尽早见到友明大哥,一睹这位文学大家风采的愿望与日俱增。真是天赐良机,随我所愿啊!这不,机会来了。
【华夏孝文化】2024年8月9日——8月12在山西运城召开的采风笔会给了我这个“良机”。那天下午,【华夏孝文化山西运城采风笔会】会议和“力倡孝德之风,弘扬中华美德”讲座结束后,在金品大酒店等候电梯时,我急切地向旁人打听:“哪位是王友明老师?”有人就指了指离电梯不远处的友明大哥。此时他正在和朋友交谈,我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和大哥亲切握手,果然名不虚传,初见友明大哥,就给我留下了超凡脱俗的印象,他不愧是军人出身,高高的个子,一副笔挺的身材、和蔼可亲的笑脸、谦逊儒雅的谈吐、彬彬有礼的风度,充满了独到的人格魅力,有种平易近人,叫人一见如故的亲切感。就这样,我和友明大哥在山西运城见面了,相识了。我欣喜又多了一位文友大哥,我好开心!晚餐后,我和友明大哥及新认识的几位文友在金品大酒店接待大厅休息室亲切交谈并拍照留念。在回宿舍途中,友明大哥对我说,他要赠书与我。于是我在新认识的陶静妹妹等几位文友的陪同下来到大哥的950房间,双手接过友明大哥的签名赠书《时光印记》,我如获至宝,欣喜若狂。爱书如命的我,光顾着拿书了,告辞大哥回去时竟差点忘了拿走我随身携带的装手机和钥匙的“小背兜”了。哈哈哈……还是大哥提示我的呢。
友明大哥这部散文集《时光印记》厚厚地,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这本书装帧简约利落、朴素无华、设计新颖独到,别具一格,没有花红柳绿,也没有过多的修饰成分。整个封面和后封面由一个粗大的老树主干占据了主体位置,树皮斑斑驳驳,横七竖八地裂开了无数口子,像一位历经艰辛,脸上布满皱纹的老人,在默默地诉说着逝去的青春,沧桑的岁月……封面后的中间部分飘落下一片红枫叶,鲜艳的光泽点缀了暗淡的颜色,似乎在喻示着什么,难不成红叶要揭示本书所要表现的“时光印记”?再仔细看,只见这本书封面的右上方写着书名“时光印记”,下方署名:王友明。有趣的是“时光印记”中的“印”字和嵌在中间的“印记”两字的底色涂的是“中国红”。看上去特别耀眼。
轻轻地翻开友明大哥《时光印记》这本书,只见扉页上写着潇洒漂亮、遒劲有力的签名题字:“孟丽华老师雅正 王友明 2024年8月9日”看着眼前这铁划银钩、洒脱奔放、刚劲挺拔的签名,一股敬佩之情不禁从心底油然而生。友明大哥真是大才子也,不仅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就连字写得都这么漂亮潇洒,令人折服。
友明大哥《时光印记》这本书,共310页,除了友明大哥自己写的代序《人生不朽是文章》和“后记”外,全书共分三辑,第一辑:故园情深(22篇);第二辑:朝花夕拾(18篇);第三辑:寻幽探胜(22篇)。全书共计64篇文章,其中散文占62篇。
友明大哥《时光印记》这部书,记叙的都是生活、工作、旅游及30年军旅生涯中的所见所闻、所悟所感,倾吐的都是肺腑之言,真情流露,没掺半点儿假。一句话,写得都是真人真事,抒发的都是真情实感,描写的都是实地真景,令人大开眼界,增长知识。读他的文章,简直可以说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这些天来,一有时间我就在捧读友明大哥《时光印记》这本书。书中那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传奇故事,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多彩画面,一场场感人肺腑的动人情景,一帧帧富有纪念意义的珍贵照片,还有那寻幽探胜、拜谒英烈故地、探寻红色之旅,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徜徉于湖光山色之间,饱览旖旎风光的无限情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书中的那些精彩、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对这本书,我读得越来越上瘾,越来越爱不释手了,而且随着读书的深入,感悟也越来越多,我明显地感觉到我从心里喜欢上了《时光印记》这本书。
在《时光印记》这本书中, 友明大哥写的篇篇散文都澎湃着火热的激情;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传递着亲情、友情、战友情、和对妻子那份深深的爱情;表明着积极乐观、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凝聚着一股无形的精神力量。字里行间透着军人的本色:果敢、坚毅、执著、顽强、勤劳、能干、朴实、善良、责任、担当。表达着一位共产党员、一位革命军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国家干部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家国情怀。譬如:在第一辑《走在故乡的原野》《故乡的玉米》《醉在梨花小镇》《卫运河边是故乡》《乡下的年》《乡情如酒》《乡音乡情》《夕阳晚照》等篇,从题目就一目了然,开宗明义,表达了对故乡那份热爱,那份眷恋。可见友明大哥对故乡的爱刻骨铭心,魂牵梦萦。
文中很多描述中就可看出,如《走在故乡的原野》:“大巴车眼看就要离开故乡的土地了,趁停车装货的空儿,我在路边随手拾起一片飘落的树叶,把它轻轻地放在鼻子下,故乡的气息即刻浸入我的胸膛,我的血液仿佛一瞬间在这已感凉意的金秋季节里,也随之变得滚热、沸腾了。望着如诗、如画、如歌、如梦的金秋田野,我的心头萦绕着不舍,悠悠恋思更是牵动我的一片挚情。”
《故乡的玉米》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写到:“在这片领地上青青的玉米燃烧着葱绿的色彩,周身膨胀着对土地盛大而蓬勃的情爱。玉米花开,清香四溢,果实上红红的缨子,标志成熟的情爱需要明朗的天空……纵目远眺,四处是一望无际的玉米,即可以观赏庞大玉米方阵的壮观,又能够领略那银色流动的韵律,那一刻,我真有一种冲动,一种想把自己永远融入乡村田野的冲动。一片连一片的玉米地,真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散文巨著,让我读罢,醉意深深。”这里既写出了“金黄色的玉米,把故乡镶嵌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又表明了作者想把自己融入故乡的玉米地的那份浓郁的故园深情。拟人、比喻、想象恰到好处地表明了作者乡思、乡恋、乡情。“故乡的玉米”,在作者笔下那么诱人,那么鲜亮,“就像一首写在田野里的诗行。”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为友明大哥优美的语言,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所感染,所感动。眼前浮现出的是那一望无际的青纱帐……
《醉在梨花小镇》作者用一连串的排比如:“梨园是个激荡的世界,一个童话般的天地,一个飞扬的精灵,一个梦想的田园”……展现出“梨花用生命演绎成一个清白的世界,润泽出一个美丽的家园”。用赞美的笔调写出了梨花小镇由昔日的“沙土窝”变成今日的“聚宝盆”。
友明大哥在此写出了为家乡巨变而惊喜,而自豪,而欢呼,而喝彩的心境。正如他文尾写的那样:“揣着满怀的春风,揣着满怀的梨花香气,揣着满怀着故乡人生活的色彩,我,深深地醉在梨花小镇……”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语言表达是那么淋漓酣畅!那么直抒胸臆!
百善孝为先,友明大哥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是有名的“孝子”,尊老爱幼,和睦邻里。在《时光印记》这本书的第一辑中,“孝”字在友明大哥身上都有具体体现。 例如:《父亲的期望》《父亲的眼镜》《端午融铸在生命里》这些篇章写了他与父母之间血浓于水的深沉的爱,那种爱是一种无法超越的爱啊!父亲的爱深沉、内敛、厚重、博大,而母亲的爱则是那么热烈、豁达、宽厚、仁慈。
谈到父亲,友明大哥在《父亲的期望》中写到:“为了让我们跳出农门,脱离世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酸,父亲常常是顶着星光出门,又顶着星光回家,或在附近乡村或在周边城镇,挑着一副担子不停地穿街过巷跑着卖香油。晚上很晚回到家,还要在小油灯下,编织柳条筐,柳条篮,以换钱贴补家用。至今,我都不明白,那每天百十里路,父亲是怎样用一双脚量过来又量过去的。那么艰难地奔波,却还得省吃俭用着。”这段描写对父亲的养育之恩,深深的爱都流淌在字里行间,让人无不动容。又如:《父亲的眼镜》一文中,伟大的父子之爱更是溢于言表。家里有一副祖传的眼镜,那是爷爷临终时送给父亲的遗物,后来眼镜坏了,父亲为了供我们弟兄三个读书,舍不得花钱去修。当“我”问父亲为什么不修的原由时,“父亲苦笑了一下说:孩子,你们弟兄三个念书,都要交学费,咱家哪有修理眼镜的闲钱啊!看着父亲无奈的表情,我在心里暗暗地说,等有了钱,我一定要把这副眼镜修好。”友明大哥果然是个大孝子,到了部队后,他把部队每月发的6元钱津贴费精打细算地都攒了起来,攒到20元时邮给父亲去修理眼镜,可“谁知父亲根本没有舍得拿去修理眼镜,而是贴补了家用。”友明大哥探亲时知道了这件事,“镇上逢集时,我带着那副眼镜前去修理。却不料,跑了好几个修理摊,都说没有水晶眼镜的配件”。后来友明大哥把父亲的眼镜带到了部队,“星期天我请假进城,几乎跑遍了所有眼镜修理摊和眼镜专卖店。”均没找到与之相配的配件,再后来,“我利用出差的机会,终于在石家庄一家大型眼镜店找到了配件,修理好了眼镜。”从这件小事中,足可见友明大哥对父亲的爱之深,情之切,感人至深。结尾“……我想为父亲更换一个新的。父亲却含着眼泪说:儿啊,这眼镜是你爷爷留下的宝物,跟了我这么多年,绝对不可以换。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父亲最珍视的,是见证时代变迁的眼镜和温暖真挚的亲情。送父亲去冥界的那天,我噙着满眶泪水,精心地为父亲净了面,把擦拭得干干净净的水晶眼镜,轻轻地为父亲戴上……”读到这里,我早已经泪流满面了,”友明大哥和父亲之间的那份伟大的爱可以说感天动地,日月可鉴。还有第一辑中的《窄窄的小木床》写了友明大哥和岳父岳母一家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小木床记录下从新婚到退休漫长岁月的点点滴滴。搬进新家,舍不得丢弃,夜静人深,和小木床“私语”。岁月更替,年轮转换,时代变迁,友明大哥依然和小木床相依相伴……他的思想感情早已和小木床融为了一体,难以割舍。正如他文中所说的:“岳父母给予我的关爱,亦如静静的小木床,默默无闻地用自己的心血甚至生命传递着那份浓浓的亲情。小木床,是亲情的存在,清澈地存在于我这个异乡游子的心底深处,让我始终不敢忘怀那些在小木床边生活的乡土岁月,不敢忘记岳父母对自己一直以来付出的爱”。《相守是最贴心的承诺》《8年坚守与陪伴》这两篇文章写了退休后的“我”和老伴回乡下照顾和陪伴年事已高生病的老岳母的日常生活经历。尤其是《8年坚守与陪伴》这篇文章给我的记忆尤为深刻。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况且友明大哥他还只是“半个儿”呢?可是,友明大哥却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用8年的默默坚守与陪伴,尽职尽责,尽善尽孝,把“一个女婿半个儿”活脱脱变成了“一个女婿胜过儿”。8年,在岁月的长河中不算长可也不算短。但试想想,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8年呢?退休后,友明大哥本该好好休息一下了,静下心来好好进行文学创作了,或休闲娱乐、各处旅游好好享受一下美好的人生了。可是他却把8年的宝贵时间都用来照顾和陪伴自己得了海默尔症的老岳母身上了。这是多么坚韧与善良!又是多么无私与伟大啊!
今天我要说的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山西作家、当今文坛上颇具盛名的王友明先生,一提到他,那真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我与他隔屏相望虽网上认识已有六、七年了,但从未曾谋面。认识王友明先生(为了行文方便,以下一律简称友明大哥),是因为他的锦绣文章。那时我在南国文学散文编辑部负责审核工作,工作闲暇在浏览网页时经常看到“王友明”这个名字,后来发现他的名字见报率大得惊人,并且把他的名字写入自己文章的人也很多,引起我格外的关注。 那么,王友明何许人也?在此我详细郑重地跟大家介绍一下:
王友明,河北临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理事、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汾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临西县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世界王氏》杂志编委、《新锐散文》《散文福地》顾问、《河南文学》《黄河文艺》签约作家。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山西日报》《散文选刊》《散文百家》《黄河》《火花》等195家新闻媒体,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4500篇(幅),其中文学作品630余篇,250余万字,出版专著10部。获得“感动中国文化人物”“新中国文艺界突出贡献艺术家”“杰出中国艺术家”“全国百佳新闻文化工作者”“全国金奖作家”“十大临汾人”等各种荣誉81次,176篇作品获得“国家林业部好新闻奖”“中国当代散文奖”“中国散文精英奖”“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中国百篇散文奖”“李煜文学奖”“吴伯箫散文奖”“羡林杯生态散文奖”和各种征文一二三等奖。162篇文学作品载入《时代名流》《东方之子》《中华名人大典》《中国文学百年经典》《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大系》《临汾市志》《临西县志》等110种选本典籍中。荣登中国散文年会2009年度(下半年)中国散文排行榜、中国西部散文学会2019年山东散文排行榜、中国西部散文学会2020年山东散文排行榜,有散文入选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儿童百科•课外读物。
喜欢友明大哥的文章,并不是因他的文章写得如何辞藻华丽、文采撩人,或风花雪月、哗众取宠。而是友明大哥的文章淳朴自然,贴近生活,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都实事求是、有真情实感。语言接地气,能直抵读者心灵深处,引起读者深深的共鸣。
都说文章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所谓的创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写了那些闭门造车的东西也只能是一潭死水,索然无味,没有生机和活力。在吾看来,这话说得不无道理。
认识友明大哥,最初印象是看到了他发表在有名报刊上的《当兵前夕》这篇文章,才在网上和友明大哥结下了文学之缘。这篇文章发表在《山西日报》生活周刊情感头条和一家全国有名的刊物上,后又见转载多家报纸《临汾日报》文学副刊、《邢台日报》百泉副刊头条、《今日临西》文苑头条等。
第一次读到友明大哥《当兵前夕》我就被这篇文章深深吸引住了,友明大哥不愧为写散文的高手,看《当兵前夕》的一行行跳跃的文字,就像看到一幅幅动人的图画,那感人的情景如画般映入你的脑海,又清晰地浮现在你的眼前……而后每读一遍,我总会有新的感悟,友明大哥的《当兵前夕》,一个个真实的场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写得都是那么形象具体、栩栩如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而后的日子里,又见友明大哥其它的文章接二连三、频频见报,并在全国举办的各项征文大赛、采风笔会活动中连连获奖,多次摘得桂冠。更是声名远播,美誉传扬。在文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赢得了全国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尊敬。
基于以上这一点,我很想尽早见到友明大哥,一睹这位文学大家风采的愿望与日俱增。真是天赐良机,随我所愿啊!这不,机会来了。
【华夏孝文化】2024年8月9日——8月12在山西运城召开的采风笔会给了我这个“良机”。那天下午,【华夏孝文化山西运城采风笔会】会议和“力倡孝德之风,弘扬中华美德”讲座结束后,在金品大酒店等候电梯时,我急切地向旁人打听:“哪位是王友明老师?”有人就指了指离电梯不远处的友明大哥。此时他正在和朋友交谈,我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和大哥亲切握手,果然名不虚传,初见友明大哥,就给我留下了超凡脱俗的印象,他不愧是军人出身,高高的个子,一副笔挺的身材、和蔼可亲的笑脸、谦逊儒雅的谈吐、彬彬有礼的风度,充满了独到的人格魅力,有种平易近人,叫人一见如故的亲切感。就这样,我和友明大哥在山西运城见面了,相识了。我欣喜又多了一位文友大哥,我好开心!晚餐后,我和友明大哥及新认识的几位文友在金品大酒店接待大厅休息室亲切交谈并拍照留念。在回宿舍途中,友明大哥对我说,他要赠书与我。于是我在新认识的陶静妹妹等几位文友的陪同下来到大哥的950房间,双手接过友明大哥的签名赠书《时光印记》,我如获至宝,欣喜若狂。爱书如命的我,光顾着拿书了,告辞大哥回去时竟差点忘了拿走我随身携带的装手机和钥匙的“小背兜”了。哈哈哈……还是大哥提示我的呢。
友明大哥这部散文集《时光印记》厚厚地,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这本书装帧简约利落、朴素无华、设计新颖独到,别具一格,没有花红柳绿,也没有过多的修饰成分。整个封面和后封面由一个粗大的老树主干占据了主体位置,树皮斑斑驳驳,横七竖八地裂开了无数口子,像一位历经艰辛,脸上布满皱纹的老人,在默默地诉说着逝去的青春,沧桑的岁月……封面后的中间部分飘落下一片红枫叶,鲜艳的光泽点缀了暗淡的颜色,似乎在喻示着什么,难不成红叶要揭示本书所要表现的“时光印记”?再仔细看,只见这本书封面的右上方写着书名“时光印记”,下方署名:王友明。有趣的是“时光印记”中的“印”字和嵌在中间的“印记”两字的底色涂的是“中国红”。看上去特别耀眼。
轻轻地翻开友明大哥《时光印记》这本书,只见扉页上写着潇洒漂亮、遒劲有力的签名题字:“孟丽华老师雅正 王友明 2024年8月9日”看着眼前这铁划银钩、洒脱奔放、刚劲挺拔的签名,一股敬佩之情不禁从心底油然而生。友明大哥真是大才子也,不仅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就连字写得都这么漂亮潇洒,令人折服。
友明大哥《时光印记》这本书,共310页,除了友明大哥自己写的代序《人生不朽是文章》和“后记”外,全书共分三辑,第一辑:故园情深(22篇);第二辑:朝花夕拾(18篇);第三辑:寻幽探胜(22篇)。全书共计64篇文章,其中散文占62篇。
友明大哥《时光印记》这部书,记叙的都是生活、工作、旅游及30年军旅生涯中的所见所闻、所悟所感,倾吐的都是肺腑之言,真情流露,没掺半点儿假。一句话,写得都是真人真事,抒发的都是真情实感,描写的都是实地真景,令人大开眼界,增长知识。读他的文章,简直可以说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这些天来,一有时间我就在捧读友明大哥《时光印记》这本书。书中那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传奇故事,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多彩画面,一场场感人肺腑的动人情景,一帧帧富有纪念意义的珍贵照片,还有那寻幽探胜、拜谒英烈故地、探寻红色之旅,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徜徉于湖光山色之间,饱览旖旎风光的无限情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书中的那些精彩、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对这本书,我读得越来越上瘾,越来越爱不释手了,而且随着读书的深入,感悟也越来越多,我明显地感觉到我从心里喜欢上了《时光印记》这本书。
在《时光印记》这本书中, 友明大哥写的篇篇散文都澎湃着火热的激情;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传递着亲情、友情、战友情、和对妻子那份深深的爱情;表明着积极乐观、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凝聚着一股无形的精神力量。字里行间透着军人的本色:果敢、坚毅、执著、顽强、勤劳、能干、朴实、善良、责任、担当。表达着一位共产党员、一位革命军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国家干部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家国情怀。譬如:在第一辑《走在故乡的原野》《故乡的玉米》《醉在梨花小镇》《卫运河边是故乡》《乡下的年》《乡情如酒》《乡音乡情》《夕阳晚照》等篇,从题目就一目了然,开宗明义,表达了对故乡那份热爱,那份眷恋。可见友明大哥对故乡的爱刻骨铭心,魂牵梦萦。
文中很多描述中就可看出,如《走在故乡的原野》:“大巴车眼看就要离开故乡的土地了,趁停车装货的空儿,我在路边随手拾起一片飘落的树叶,把它轻轻地放在鼻子下,故乡的气息即刻浸入我的胸膛,我的血液仿佛一瞬间在这已感凉意的金秋季节里,也随之变得滚热、沸腾了。望着如诗、如画、如歌、如梦的金秋田野,我的心头萦绕着不舍,悠悠恋思更是牵动我的一片挚情。”
《故乡的玉米》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写到:“在这片领地上青青的玉米燃烧着葱绿的色彩,周身膨胀着对土地盛大而蓬勃的情爱。玉米花开,清香四溢,果实上红红的缨子,标志成熟的情爱需要明朗的天空……纵目远眺,四处是一望无际的玉米,即可以观赏庞大玉米方阵的壮观,又能够领略那银色流动的韵律,那一刻,我真有一种冲动,一种想把自己永远融入乡村田野的冲动。一片连一片的玉米地,真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散文巨著,让我读罢,醉意深深。”这里既写出了“金黄色的玉米,把故乡镶嵌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又表明了作者想把自己融入故乡的玉米地的那份浓郁的故园深情。拟人、比喻、想象恰到好处地表明了作者乡思、乡恋、乡情。“故乡的玉米”,在作者笔下那么诱人,那么鲜亮,“就像一首写在田野里的诗行。”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为友明大哥优美的语言,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所感染,所感动。眼前浮现出的是那一望无际的青纱帐……
《醉在梨花小镇》作者用一连串的排比如:“梨园是个激荡的世界,一个童话般的天地,一个飞扬的精灵,一个梦想的田园”……展现出“梨花用生命演绎成一个清白的世界,润泽出一个美丽的家园”。用赞美的笔调写出了梨花小镇由昔日的“沙土窝”变成今日的“聚宝盆”。
友明大哥在此写出了为家乡巨变而惊喜,而自豪,而欢呼,而喝彩的心境。正如他文尾写的那样:“揣着满怀的春风,揣着满怀的梨花香气,揣着满怀着故乡人生活的色彩,我,深深地醉在梨花小镇……”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语言表达是那么淋漓酣畅!那么直抒胸臆!
百善孝为先,友明大哥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是有名的“孝子”,尊老爱幼,和睦邻里。在《时光印记》这本书的第一辑中,“孝”字在友明大哥身上都有具体体现。 例如:《父亲的期望》《父亲的眼镜》《端午融铸在生命里》这些篇章写了他与父母之间血浓于水的深沉的爱,那种爱是一种无法超越的爱啊!父亲的爱深沉、内敛、厚重、博大,而母亲的爱则是那么热烈、豁达、宽厚、仁慈。
谈到父亲,友明大哥在《父亲的期望》中写到:“为了让我们跳出农门,脱离世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酸,父亲常常是顶着星光出门,又顶着星光回家,或在附近乡村或在周边城镇,挑着一副担子不停地穿街过巷跑着卖香油。晚上很晚回到家,还要在小油灯下,编织柳条筐,柳条篮,以换钱贴补家用。至今,我都不明白,那每天百十里路,父亲是怎样用一双脚量过来又量过去的。那么艰难地奔波,却还得省吃俭用着。”这段描写对父亲的养育之恩,深深的爱都流淌在字里行间,让人无不动容。又如:《父亲的眼镜》一文中,伟大的父子之爱更是溢于言表。家里有一副祖传的眼镜,那是爷爷临终时送给父亲的遗物,后来眼镜坏了,父亲为了供我们弟兄三个读书,舍不得花钱去修。当“我”问父亲为什么不修的原由时,“父亲苦笑了一下说:孩子,你们弟兄三个念书,都要交学费,咱家哪有修理眼镜的闲钱啊!看着父亲无奈的表情,我在心里暗暗地说,等有了钱,我一定要把这副眼镜修好。”友明大哥果然是个大孝子,到了部队后,他把部队每月发的6元钱津贴费精打细算地都攒了起来,攒到20元时邮给父亲去修理眼镜,可“谁知父亲根本没有舍得拿去修理眼镜,而是贴补了家用。”友明大哥探亲时知道了这件事,“镇上逢集时,我带着那副眼镜前去修理。却不料,跑了好几个修理摊,都说没有水晶眼镜的配件”。后来友明大哥把父亲的眼镜带到了部队,“星期天我请假进城,几乎跑遍了所有眼镜修理摊和眼镜专卖店。”均没找到与之相配的配件,再后来,“我利用出差的机会,终于在石家庄一家大型眼镜店找到了配件,修理好了眼镜。”从这件小事中,足可见友明大哥对父亲的爱之深,情之切,感人至深。结尾“……我想为父亲更换一个新的。父亲却含着眼泪说:儿啊,这眼镜是你爷爷留下的宝物,跟了我这么多年,绝对不可以换。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父亲最珍视的,是见证时代变迁的眼镜和温暖真挚的亲情。送父亲去冥界的那天,我噙着满眶泪水,精心地为父亲净了面,把擦拭得干干净净的水晶眼镜,轻轻地为父亲戴上……”读到这里,我早已经泪流满面了,”友明大哥和父亲之间的那份伟大的爱可以说感天动地,日月可鉴。还有第一辑中的《窄窄的小木床》写了友明大哥和岳父岳母一家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小木床记录下从新婚到退休漫长岁月的点点滴滴。搬进新家,舍不得丢弃,夜静人深,和小木床“私语”。岁月更替,年轮转换,时代变迁,友明大哥依然和小木床相依相伴……他的思想感情早已和小木床融为了一体,难以割舍。正如他文中所说的:“岳父母给予我的关爱,亦如静静的小木床,默默无闻地用自己的心血甚至生命传递着那份浓浓的亲情。小木床,是亲情的存在,清澈地存在于我这个异乡游子的心底深处,让我始终不敢忘怀那些在小木床边生活的乡土岁月,不敢忘记岳父母对自己一直以来付出的爱”。《相守是最贴心的承诺》《8年坚守与陪伴》这两篇文章写了退休后的“我”和老伴回乡下照顾和陪伴年事已高生病的老岳母的日常生活经历。尤其是《8年坚守与陪伴》这篇文章给我的记忆尤为深刻。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况且友明大哥他还只是“半个儿”呢?可是,友明大哥却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用8年的默默坚守与陪伴,尽职尽责,尽善尽孝,把“一个女婿半个儿”活脱脱变成了“一个女婿胜过儿”。8年,在岁月的长河中不算长可也不算短。但试想想,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8年呢?退休后,友明大哥本该好好休息一下了,静下心来好好进行文学创作了,或休闲娱乐、各处旅游好好享受一下美好的人生了。可是他却把8年的宝贵时间都用来照顾和陪伴自己得了海默尔症的老岳母身上了。这是多么坚韧与善良!又是多么无私与伟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