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新疆建设兵团,只要一提起兵团的农六师,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支英雄的部队,她不仅在战争时期战功赫赫,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五年里,她们的业绩同时被国人称颂着。农六师,一支铁打的部队,一支英雄的部队,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一支具有亮剑精神的部队。
追溯英雄部队的历史,还要回到上世纪二十年代。1927年11月13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黄麻起义,并组建了鄂东工农革命军,这就是农六师的前身起点,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源头之一。从起义到红军,从黄麻到延安,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31军91师到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再到新四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十七师。这支部队创建革命根据地,历经万里长征。我们不难看出,农六师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老红军部队,多年来,她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发展而壮大,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常胜街前的揭竿而起,大别山上的红旗漫卷,嘉陵江中的浪遏飞舟,长征途中的勇往直前;抗日战争中,延安窑洞的披星戴月,太行山上与日寇的浴血奋战,和响堂铺经典战例。大家都看过电视剧《亮剑》,全歼日寇的将军观摩团正是这支英雄部队所为;解放战争中的保卫延安和进军新疆,与土匪的鏖战,将士们的神采风韵早已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不难看到,他们屯垦戎边的千秋伟业,和平渠畔的人拉肩扛,地窝子外的寒风呼啸。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祖国的独立领土完整,为了边疆的安宁繁荣昌盛,他们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卓著的功勋,创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同时也孕育出了许多战功赫赫的将军。据有关部门统计,从农六师走出的将帅总共有124位。其中元帅一位,大将一位,中将二十一位,少将八十九位。历史磨灭不了他们的功勋,八一风骨日月可鉴,亮剑精神山河喟叹,他们就是凭着这种精神翻越祁连山,穿过河西走廊,解放大西北,屯垦准噶尔,戈壁建家园,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边缘给我们奉献出了一座座美丽的绿洲。
“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时代赋予的使命,他们始终牢记心中。
五家渠是农六师师部所在地,地处准噶尔盆地南沿,古丝绸之路北道。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有杨、冯、杜、常、谢五户人家为种地从老龙河引出一道水渠,被后人称为五家渠。由此可见,五家渠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非常适宜人们安居乐业。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农六师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十七师师长程悦长陪同彭德怀和王震考察此地,就将五家渠划定为屯垦拓荒的首选之地,从那时起,拉开了新中国军垦第一犁的序幕。1952年3月,十七师师长程悦长率队到五家渠考察水利,将五家渠征为地名使用。十七师更名为农六师后,部队从迪化迁到此地,五家渠被作为自然镇名称沿用到建市挂牌。
五家渠是农六师师部所在地,2002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准为五家渠市,2004年正式挂牌设市,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人口11.6万人,是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
农六师的垦区面积,东起北塔山,西至玛纳斯河,南抵天山,北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总面积8324平方公里,人口30余万。
纵观农六师垦区的全貌,不难看到农六师在建国后的六十多年里,他们为垦区的发展,为垦区的建设所付出的艰辛。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倾注着他们的智慧,流淌着他们的汗水。从以地窝子为家,到如今的高楼矗立;从原来的戈壁滩,到如今的成片农牧场;从原来的无电无水,到如今的电网林立、纵横交织的水渠水库;从原来无人行走的戈壁沙漠,到如今四通八达的柏油公路。他们在奋斗,他们在努力,他们在为建设祖国的边疆贡献着力量。用他们的话说,他们要把五家渠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绿色的经济文化产业城市,园林式的生态城市,有军垦特色的现代化卫星城市,六师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城市。现在看来,他们的这一目标实现了,一座美丽的绿洲新城正展现在西部边陲的戈壁滩上。
亮剑精神是她们这支部队的优良传统,从战争年代到全国的解放,从屯垦准噶尔到戈壁建花园,亮剑精神到处都闪现着光芒。农六师,这支敢于亮剑的部队,她们的亮剑精神,和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开拓精神,在屯垦戎边的建设中不断的发挥着她的作用。
历史不会让我们忘记他们,我们就以这种方式来忠实地表达记录他们的光辉业绩吧,让这支英雄的部队的亮剑精神永远地激励我们。
亮出手中的剑,攻坚克难分秒必争。
亮出手中的剑,勇往直前战无不胜。
亮剑,双刃锋利无敌。
亮剑,定让艰险退阵。
亮剑,何惧刀光剑影。
亮剑,胜利属于我们。
我们在阳光下列队,高扬亮剑精神,忠于使命,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创新争先。
为梦想去博,为希望去拼。
剑出鞘,勇者必胜!
追溯英雄部队的历史,还要回到上世纪二十年代。1927年11月13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黄麻起义,并组建了鄂东工农革命军,这就是农六师的前身起点,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源头之一。从起义到红军,从黄麻到延安,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31军91师到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再到新四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十七师。这支部队创建革命根据地,历经万里长征。我们不难看出,农六师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老红军部队,多年来,她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发展而壮大,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常胜街前的揭竿而起,大别山上的红旗漫卷,嘉陵江中的浪遏飞舟,长征途中的勇往直前;抗日战争中,延安窑洞的披星戴月,太行山上与日寇的浴血奋战,和响堂铺经典战例。大家都看过电视剧《亮剑》,全歼日寇的将军观摩团正是这支英雄部队所为;解放战争中的保卫延安和进军新疆,与土匪的鏖战,将士们的神采风韵早已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不难看到,他们屯垦戎边的千秋伟业,和平渠畔的人拉肩扛,地窝子外的寒风呼啸。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祖国的独立领土完整,为了边疆的安宁繁荣昌盛,他们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卓著的功勋,创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同时也孕育出了许多战功赫赫的将军。据有关部门统计,从农六师走出的将帅总共有124位。其中元帅一位,大将一位,中将二十一位,少将八十九位。历史磨灭不了他们的功勋,八一风骨日月可鉴,亮剑精神山河喟叹,他们就是凭着这种精神翻越祁连山,穿过河西走廊,解放大西北,屯垦准噶尔,戈壁建家园,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边缘给我们奉献出了一座座美丽的绿洲。
“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时代赋予的使命,他们始终牢记心中。
五家渠是农六师师部所在地,地处准噶尔盆地南沿,古丝绸之路北道。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有杨、冯、杜、常、谢五户人家为种地从老龙河引出一道水渠,被后人称为五家渠。由此可见,五家渠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非常适宜人们安居乐业。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农六师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十七师师长程悦长陪同彭德怀和王震考察此地,就将五家渠划定为屯垦拓荒的首选之地,从那时起,拉开了新中国军垦第一犁的序幕。1952年3月,十七师师长程悦长率队到五家渠考察水利,将五家渠征为地名使用。十七师更名为农六师后,部队从迪化迁到此地,五家渠被作为自然镇名称沿用到建市挂牌。
五家渠是农六师师部所在地,2002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准为五家渠市,2004年正式挂牌设市,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人口11.6万人,是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
农六师的垦区面积,东起北塔山,西至玛纳斯河,南抵天山,北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总面积8324平方公里,人口30余万。
纵观农六师垦区的全貌,不难看到农六师在建国后的六十多年里,他们为垦区的发展,为垦区的建设所付出的艰辛。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倾注着他们的智慧,流淌着他们的汗水。从以地窝子为家,到如今的高楼矗立;从原来的戈壁滩,到如今的成片农牧场;从原来的无电无水,到如今的电网林立、纵横交织的水渠水库;从原来无人行走的戈壁沙漠,到如今四通八达的柏油公路。他们在奋斗,他们在努力,他们在为建设祖国的边疆贡献着力量。用他们的话说,他们要把五家渠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绿色的经济文化产业城市,园林式的生态城市,有军垦特色的现代化卫星城市,六师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城市。现在看来,他们的这一目标实现了,一座美丽的绿洲新城正展现在西部边陲的戈壁滩上。
亮剑精神是她们这支部队的优良传统,从战争年代到全国的解放,从屯垦准噶尔到戈壁建花园,亮剑精神到处都闪现着光芒。农六师,这支敢于亮剑的部队,她们的亮剑精神,和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开拓精神,在屯垦戎边的建设中不断的发挥着她的作用。
历史不会让我们忘记他们,我们就以这种方式来忠实地表达记录他们的光辉业绩吧,让这支英雄的部队的亮剑精神永远地激励我们。
亮出手中的剑,攻坚克难分秒必争。
亮出手中的剑,勇往直前战无不胜。
亮剑,双刃锋利无敌。
亮剑,定让艰险退阵。
亮剑,何惧刀光剑影。
亮剑,胜利属于我们。
我们在阳光下列队,高扬亮剑精神,忠于使命,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创新争先。
为梦想去博,为希望去拼。
剑出鞘,勇者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