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小菜园边上的荷(散文)

  • 作者:怀才抱器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9-25 12:10:50
  • 被阅读0


  •   在胶东的农村,自土改以来,每家都会分到几厘几分的地块,在村口,在河边,人们叫“小菜园”,在农家的小菜园里,密植各种菜蔬,极大地利用着小菜园的边角,我父亲就每年在小菜园的边上,在近河的一面土坡上栽植着洋芋,洋芋的根叫“芋头”,芋头不是南方人说的红薯,我老家人喜欢,就称洋芋为“荷”,省去“花”字,洋芋不开花,但在农人的心中,那就是丰富贫穷日子的花。芋头叶子肥肥的,看着就有大富大贵相,不是花,胜似花。老家人形容叶子长得好的都说“肥透透”的,芋头叶子是第一肥,甚至干脆叫洋芋是“肥荷”。

      芋头的学名叫“芋艿”,老家人不喜欢这么叫,不知为何。

      称洋芋为“荷”,是受到村东的小河里的荷花的影响,也有人称“旱荷”。荷花在我老家属于稀罕的水中之物。离老家6里地的赤山有荷花湾,邻居六母的二女儿红姐嫁给赤山人,便在荷花湾挖来几个藕,插在小河,于是,小河有了生机。

      河岸上有一片种麻的地,下面的河底是泥淖,适合荷花生长,不过只那么一溜儿。盛夏到了,人们常去小河树下纳凉,看着荷花纳凉,很有情调。肥肥田田的荷叶,擎着露珠,荷箭窜上来的时候,荷花含苞,早有蜻蜓站在上面亲昵。谁都爱惜这片风景,没有谁采一朵荷花插瓶。

      洋芋的叶子,和荷花的叶子,简直是双胞胎,粗而健硕的叶茎,就像仙鹤的脖颈,努力举着一片叶子,叶子呈盾形,泛着浓绿,略带一点点隐约的白色,微微蜷曲着,好像就为了承接着雨露,微雨时,我们孩子也闲不住,跑去看叶子擎露珠,听雨打扇叶噗噗作响,衣服湿了,并不在意,荷叶芋叶都不怕,我们怕什么。幼稚有时候可以看成是浪漫,儿童的时光,无需多么精致,都是最有趣的。

      好像自从有了荷花,沿河的小菜园铺天盖地,有了洋芋。我父亲就在小菜园边上,栽上了洋芋,他说,洋芋结个小芋头,根须不欺负地里的菜,长出来就当园子的绿栅栏,防止那些鸭没事就进地逛,他还真的把洋芋的茎用草绳围系起来,其实他是怕倒伏。他是一个拄拐走路的人,这点事,是他的兴趣,喜欢把小菜园打理精致点,哪怕是一个土坷垃,他都要敲碎,自然长出的菜蔬要规规矩矩的。

      

      二

      小菜园靠河一边,是一个斜坡,下大雨泛大水时,常常会被淹,父亲刨来路边的拽倒驴野草护堤,但这草到了河岸,并不履行使命,大水一冲,都随流而去。于是,父亲就插上洋芋了。

      插芋母还不限于自家对应的那部分,左邻是顺叔的,右邻是亭子家的,统统插芋。菜园主人进园,父亲就解释,意思是,如果水冲不走,到老秋,在谁园边的就谁刨去。自然邻居很开心,还万般感谢。父亲还跟人家解释,权当种荷看了,邻居进园,没事就凑近父亲抽旱烟聊闲话,多了一份自在。

      我常常想,父亲在村里还受人尊重,并不因腿疾而被看不起,可能和父亲想着别人的好处有关。

      遇到干旱的年头,芋头难有大丰收的可能,洋芋和荷花一样有吸水性,父亲很犯愁,我是不靠谱的孩子,总觉得从河浜抠点副食不大光彩,河浜虽窄,也是集体的地儿,这是侵占。我不懂父亲过日子的愁,那些年份,口粮不够,多种几棵洋芋,自然可以填补一下。

      其实,父亲也有他的道理。水中有荷花,点缀了夏时光,坡上也有“荷”,菜地边儿一片荷绿,上工收工的人都经过,看着养眼,心里也舒服。父亲喜欢用牵强的柔软的理儿说话,并不强词夺理。队上的人并不和他计较,只是他觉得这样做,一定要找个充分的逻辑。父亲的这些特点,也影响了我,他属于一个弱者,总不能以声势赢得别人的认可,哪怕强者,农村人称很“硬辣”,也是“好好说话七分软,不能声高传满疃”(疃,是村的意思)。如何做人做事,父亲是我的老师。

      洋芋,在我们这也叫“水芋头”,意思是不能缺水。父亲腿不好,不能从小河提水浇园,便想出个便捷的办法,用一根木杆,一端系上了木制的大水斗,在河岸立起了一个三脚架,木杆系于中间,水斗从河中取水,借助支点,抬杆将水泼到菜园,保证了洋芋不渴水。我们孩子觉得好玩,便经常用水斗玩。邻园的亭子是大青年,下工的时候,总能拉上几个青年来干一阵子。

      父亲总是采摘了园子里的西红柿,或者葡萄(未完全熟透的),犒劳青年们,人家不舍得吃,知道我父亲无劳动能力,不好意思。父亲硬劝,不得不尝尝。父亲说,人家帮我们推一车草,担一担水,都不能欠着人情,不然,不会心安。他有一句“名言”——人情的作用就是用来还的。这是中国农村的人情往来和表达,不是狭隘,带着最朴素的意义。父亲说,别人问一声“义叔好”,(义叔是队上人称呼我父亲的惯用称呼)一定要点头回应人家“吃饭了吗?”这明显不符合问答的逻辑,但人情就是最大的合理逻辑,驳不倒。

      父亲会做地瓜或芋头为原料的“凉冻”,常常提着半桶在菜园子里等那些青年。凉冻又叫“粉泾”(以“泾”代替,可能不确),使用地瓜和芋头的淀粉制作而成,那些青年也喜欢。随手掐几茎香菜,断几块葱白,几口下去,相当解渴。父亲看着他们吃,呵呵笑着。此时,父亲又找到了当年在朝鲜开馆子的感觉了。父亲去世,我回村遇到亭子,还跟我说起,义叔的粉泾太好吃。我知道,这是他以此表达对我父亲的怀念。寻常一物,待人的心思到了,别人忘不了,不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莲荷出淤泥而不染,这是文人的发现和提炼,而我的父亲说不出他种的“荷”有怎样的品质,但身上释放了绿意,有荷香般的品质。

      自然,洋芋丰收了,邻园的人家都要报答感谢父亲,要送一筐子给父亲,父亲总是摆摆手,说“我还担心长不出个芋头呢”,一下子就把话岔开了。能够帮助他人,不是为了别人感激和记住,而是求得一份满足和快乐。记得一句名言说“给与别人永远是快乐”,那时真不懂得,送出去东西,却收获了快乐。这种最简单的得失观,就是人生的哲理。

      

      三

      每当想起父亲种洋芋的事,我仿佛看到父亲站在那片浓绿之中,他也成了“荷”,成为一个让人觉得美好的一个人。亭亭的荷,瘸腿的父亲,哪里有相似点?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两者那么相像。

      瓜菜半年粮。瓜指地瓜,也包括收获的芋头。吃多了洋芋,不一定觉得好吃,父亲就来了俗话说——千年人参,万年芋艿。父亲改善生活,就从洋芋身上下功夫。上锅烀,剥皮吃,软糯香口。切成片,打汤喝,入口顺滑。埋在灶灰里烤熟,胜过烤地瓜。家里来了客,尤其是年关前后,清炒一盘洋芋,白如雪,香扑鼻,食欲大增。有两句诗写芋艿:“芋艿当属半年粮,御饿曾经是药方。”有什么药用价值,我不知,但我知道这个药方是治愈挨饿和贫穷的。曾经的美味很简单,在今天看来,都是寻常食物,我记得,那时,剥一个芋头,能蘸着一点白砂糖,那可是胜过月饼的滋味的。

      曾经的那些年,人们能够填饱肚子就算是过上了温饱生活了,所以,只要是能吃的,都往肚子里填。如果赶上自然灾害时期,地瓜芋头,那可是稀罕物,摸不着的。从苦日子过来的人,容易满足。莲荷出淤泥而不染,生活处艰难,以洋芋为荷,给个芳名,并不是听上去顺耳,是寄托了人们惜物爱物的情感。

      其实,这也是农人的一种审美,抓住了荷叶和芋头叶子的相似性,荷仅可审美,芋头则可审美和食用兼顾。那时我的老家人还不懂得抠出荷的藕根食用,也舍不得。尽管农人欣赏不出荷的高雅,但把对荷的喜欢迁移到芋头上,我觉得是一种审美创造。

      和一些老朋友喝茶闲话,说起芋头,听到一个故事。

      明朝年间,倭寇侵犯为害胶东半岛沿海一带,百姓不堪其苦,抗倭取得一场胜利,赶上中秋节,将士联欢,半夜时遭倭寇偷袭,戚家军被围困在一片荒地,粮草断绝,将士不得不挖野芋头充饥,但不知这充饥之物叫什么,戚继光说就叫“遇难”吧,纪念那些在战斗中遇难的将士。所以在胶东沿海有一种特别的习俗,中秋节要吃芋头,以纪念戚继光抗倭的功绩,“遇难”的叫法最终成了“芋艿”。

      我知道,胶东百姓为了支持戚家军抗倭,烙火烧(大饼)援军,明代的胶东火烧有一个雅称叫“光饼”。“芋艿”更是记录了一段悲壮的抗倭历史,不可忘记。

      

      四

      任何一种食物,在中国人的手中,都有可能成为特产。我们威海地区,最著名的芋头产地是乳山市。距离我们有百里之遥,芋头收获后,市场上有大量的乳山芋头。芋头种植成了致富的产业,丰富了乳山人的腰包。

      当年,父亲喜欢没有事就到小菜园坐坐,喜欢看着他的“荷”,荷是一道风景,自己打造的风景,内涵就不一样了,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越发有好感了。赏景,应该属于闲情逸致,可父亲这样的穷人,也有这样的兴致。让我颠覆了对赏景主体的认知。小菜园边上的荷,是我给父亲眼中风景的命名,其实,父亲还是喜欢说芋头两个字。

      回到乡下,我喜欢走村头的小菜园,发现在园边上种植洋芋的还很多,我宁愿看成是“荷”,真的是“误入藕花深处”,农人之事,比诗词句子还美。

      某天,我的老乡邀我去看他的“自开地”(开荒地),他就种了很多洋芋,近沟渠旁就成了一片起伏的荷池,叶子葱绿,铺地盖沟,他想让我到收获时自己来刨,我以患病不能食用为由婉拒。

      他说,当年他吃过我家的芋头了。我愕然。那是父亲给村代销点做饭,就把家里的芋头拿去了改善生活。他至今还记得。

      老乡问我,洋芋像什么?我说像荷叶田田。他说,写写洋芋吧,周敦颐写《爱莲说》,你就来和上一个《爱荷说》。

      荷叶也田田,采荷近水边。

      

      2024年9月25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审核人:站长】

        标题:小菜园边上的荷(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20800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