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疮(散文)

  • 作者:冬阳先生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9-23 08:42:13
  • 被阅读0
  • 疮,属于皮肤性疾病的范畴,痈、疽、疔、疖的总称。在古时,也有民生疾苦之意,譬如晚唐的一首诗“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在情感方面,更有“思至极,心疮也。”之说,因用情至深,相思疮蔓延,伤其骨,损其魂。

      一、姥姥脸上的不速之客

      在我记忆里,姥姥脸上的疮大概出现于她六十岁左右。当时只是在鼻翼和脸颊中间,有个类似于大粉刺的疙瘩(在老家,身上长的水包小疙瘩,都会称为“小疮儿”)。

      姥姥虽然个子不高,背有点驼,但是个很注重形象的农村老妇。因儿孙众多,做每顿饭都像是置办一桌宴席,繁重的家务并不影响她的精致。虽然每天围着锅灶转,但穿衣甚是整洁,就连穿戴的花围裙,日日干净如新。

      可想而知,这么注重形象的一个人,怎么受得了脸上的瑕疵。后来听母亲说,姥姥闲下来时就想尽办法把这个小疮弄下来。当时她也找过村里的赤脚医生,大夫把它面诊为“黄面疮”医学上称为“黄皮疮”“脓疱疮”。等它破了之后涂点药粉,不出几日也就痊愈了。

      但姥姥脸上的小疮,却是个顽固派。姥姥把它抠破之后,非但没有痊愈,反而反反复复,让她苦不堪言。现在想来,或许当时姥姥不主动招惹它,应该不会给后期造成太大困扰。但姥姥虽然慈祥温和也是个倔脾气。从此,她与小疮的战斗变成了一场持久战。

      姥姥逐渐年老体衰,但她的对手却越来越强大。从绿豆大小长到黄豆大小,再长大豌豆大小。我上高中时,姥姥脸上的疮已扩展到拇指肚大小,并且成了我对她记忆里最深的标签。虽然姥姥去世多年,每当想到她的面影,首先出现的竟是这个小疮。它不再像是一个患处,倒像是姥姥慈祥面容的代表。

      姥姥生有六个儿女,四个男孩,两个女孩。共有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十四人。小时候,因农活繁忙,所有表兄妹除了四舅家两个孩子出生晚,其他基本都在她跟前长大。大姨家两个女儿也在姥姥家住到上学才离开,我与小妹一般只有周末寒暑假才住姥姥家。

      当时吃饭场景可想而知,光孩子就满满一大桌。虽然孩子多,但大家都守规矩,每次菜端上来,都规规矩矩地等着大人一起开饭。姥姥的厨艺很好,不管炒什么菜都特别的好吃,即使炒个素茄子,都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至今没有再吃到过那种味道。

      二、心头疮伤结成疤

      等到我谈婚论嫁的年龄,姥姥脸上的疮差不多有鸡蛋大小。虽然每天都用药抑制,但还是经常会有脓血悄悄流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一大家子人,没有一个人对姥姥有嫌弃之意。

      还记得我第一次领着女朋友(妻子)回家,回家路上,刚好碰到姥爷载着姥姥赶集回来。当女朋友叫了一声“姥姥”,姥姥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我邀请她去家里,但被她拒绝了。后来听母亲说。她怕自己脸上的疮,吓到未来的外孙媳妇,并一再嘱咐母亲说:“可别让冬阳错过这个女孩儿,就咱家冬阳能找到这么漂亮的媳妇,那可是祖坟上冒青烟儿了,你可得看好了。”

      姥姥确实没有看错,她看中的外孙媳妇确实是千里挑一,不!万里挑一的好女孩儿。因为后来每次去姥姥家,爱人非但不嫌弃她,并会主动帮她收拾家务,做饭,收拾碗筷。姥姥总是有意地侧过脸避着她。我安慰姥姥道。

      “没事儿,姥娘,她才不害怕你呢。我都跟她说了,俺姥娘是天下最好的人,就连这小疮都喜欢她。”说到这里,姥姥尽力控制她僵硬的脸笑了起来。从此,不再刻意躲着外孙媳妇,并且心满意足地看着她收拾东西,一次次站起来想帮忙,一次次被我妻子按在座位上。

      几年后,姥姥脸上的疮伤越来越大。母亲也没少带她寻找名医,也用尽了各种药以及偏方,但最后结果都不尽人意。后来母亲告诉我,姥姥得的可不是普通的黄皮疮,而是“皮肤基层癌”。得病初期,一是家庭条件贫困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再就是姥姥对它的一次次强制清除,导致病灶加深形成癌变。

      人在年轻时,对死亡没有太大的感触。越是上了年龄越反而怕死。姥姥晚年就是这样,虽然没有人告诉她得的是癌症,但她自己却越来越害怕。总埋怨家里人不给她看病,从而还导致大姨不满。大姨给她买的云南白药好几百一小瓶,大医院小医院也没少去,偏方也用了那么多,大家也都尽力了。

      受不了姥姥软磨硬泡,后来小舅和母亲还是带她去了省二院。她竟主动要求动手术,但医生看了她的年龄以及脸上的状况,婉拒了她。并私下告诉母亲,不是不给她动手术,是怕她这么大年龄了下不来手术台。虽然只是在脸上,但手术中需要把她脸上所有癌变的肉刮掉,重新植皮。就算手术成功,脸上好了,作为皮肤基层癌一定还会在别的地方出现,所以真没有做手术的必要。”

      就这样,在省城医生的安慰下,姥姥也算平静了一段时间。后来又不知道在哪里听信,有人能给她治好,又嘟囔着继续去看。当母亲给那边医生打去电话并质问他。

      “你真得能给俺娘看好吗?如果保证真能看好,俺就领着她去。”

      医生支支吾吾地说:“我也只是安慰一下老年人。她的病不可能看好的,我更不可能给你保证。”随后母亲让姥姥接听,姥姥这才半信半疑消停下来。

      其实晚年的姥姥,脸上的疮只不过是一种显现形式罢了。真正困扰她的,是内心对死亡的恐惧。

      三、暗疮滋生,久难平

      疮,有明有暗,它更像是当下的一个社会现象。很多老年人到了晚年,并没有我们年轻人想象得那般坚强,以为过完大半辈子的他们,会看透生死。其实不然,越是生命接近尾声,越是想活久一点,哪怕只是卑微地活着。我一位朋友的老爹就是这样,没得病前,总说最不怕死了?得病后,却改了口风“好死不如赖活着呢!”

      作为老年人,姥姥算是比较幸福的。虽然晚年受尽病痛折磨,但儿孙们都特别的孝顺。她右侧半张脸连同右侧鼻子溃烂到能看到骨头,右眼也因癌变蔓延而失明。一个阴阳脸,左脸虽然长满老年斑,但很圆润,右脸则是白白的,倒不是骨头,而是大姨给她买的云南白药药粉,每天都要撒好几遍,以保持伤口干燥外加止痛,同时抑制脓血流出,防止感染。即便这样,我们没人嫌弃她,如果时间宽松都会在这里吃饭。

      当下很多老年人,随着身体健康状况日渐俱下,开始做不了工,甚至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他们开始被孩子嫌弃,被留在老宅里独自生活,孩子们则像社区员工,定期送点物资。更是有很多老人被送去养老院,在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被迫来到陌生的地方和一帮陌生的人,孤独终老。

      长在他们身上的疮,恐怕要比姥姥的疮疼百倍。姥姥的疮生在脸上可以看到,而他们的疮生在骨肉里,生在心里。他们曾经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曾经不惜一切为这个家默默付出,把自己的一生给了孩子,但最后却像一个被人嫌弃“疮痂”。

      四、姥姥去世,我心中的疮生根发芽

      2015年初冬的一个夜晚,大舅打来电话,说让母亲快点儿去看看姥姥。我心头一紧,心想是不是姥姥……随后我和母亲赶到姥姥家。村里医生已经到了,姥姥只是一时迷糊好了很多,我心里也放松很多。看姥姥很虚弱,医生决定给她注射个小针。

      明晃晃的针头在昏黄的灯光里,异常刺眼。当他掀起姥姥的被子去打针时,我看到姥姥两条腿半蜷缩着骨瘦如柴,几乎都看不到肉,像两截干枯的树枝。当医生把针扎在姥姥身上,只听到姥姥有气无力地哼了一声,我泪如雨下。我在心里问自己,这么长的针头扎进了哪里?

      看姥姥安全后,我和母亲准备回家。姥姥虚弱地挤出一句“你娘俩路上慢点儿。”我努力压制着自己的情绪,回应了一句。没想到这竟是和姥姥说得最后一句话。

      几天后的农历十月一“寒衣节”,也被称为三大鬼节之一。我在店里忙碌着,母亲打来电话说姥姥去世了。这句话犹如五雷轰顶,我放下手里的活,开车奔向姥姥家。一路上,眼泪一次次模糊我的双眼,令我不得不一次次把车速降下来。

      我下车走在曾经熟悉的胡同里,感到无比的寒冷。我跪倒在姥姥灵堂前,泣不成声,看着姥姥的遗体,我一次又一次地盘问母亲“为什么没打急救电话,为什么没让医生来确认一下,为什么没尝试着再救一救?”

      母亲抽泣着嘟囔道。

      “唉……我叫了一娘,你姥姥只哼了一声就走了,没怎么受罪,也算有福。”

      为姥姥守灵期间,姥爷突然闯进灵堂。一脸疑惑地问“你们都在干什么呢?怎么这么多白布?”当时的姥爷得了老年痴呆,大姨问他。“大爷,你知道俺娘去干什么了吗?”

      姥爷傻傻地说:“你娘还能干什么去,那不就在西屋做针线活吗?”

      一家人听完,泣不成声。

      姥姥火化的那天早晨,我看着灵堂隔壁睡觉的姥爷,内心感慨万分,心想。

      “姥爷,你还在睡?陪伴你一辈子的老伴儿,一会儿就要被拉去火化了,你的妻子将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了。”

      或许,姥爷是幸运的。在他挚爱离去的时候,他因老年痴呆关闭了与外界的通道,让姥姥还活在他的世界里……
    【审核人:站长】

        标题:疮(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207504.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