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秋雨如细丝般轻柔地飘洒,将大地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雨雾中。远处的群山在雾气的缭绕下若隐若现,仿佛仙境一般。树梢上,喜鹊欢快地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们的鸣声清脆悦耳。地面上,三三两两的鸽子在四处觅食,不时地扑打着翅膀,给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整个场景宁静而美好,充满了秋日特有的诗意和韵味。
逢中秋小长假,偌大的校园,此刻只剩我一人,听着轻音乐,打开电脑,任手指在键盘上敲击飞舞。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突发地震。震中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北60公里处,震级高达6.2级,震源深度仅10千米,犹如地龙翻身,震撼着每一寸土地。建筑物在剧烈摇晃中呻吟,道路裂开一道道巨大的口子,尘土飞扬,大自然以无形的力量,展示着它不可抗拒的威严。人们惊慌失措,穿梭于乱石瓦砾之间,为了活下去,与时间赛跑,与命运抗争。
地震发生后,国家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多部门协同作战,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同时紧急调拨了大量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为了支持积石山的灾后重建工作,甘肃省教育厅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对灾区学校进行了安全评估和损失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详细的灾后重建计划,并迅速调配资源,确保灾区学校的基础设施能够尽快得到修复和重建。
我来支教的刘集初级中学,便是灾后重建的学校之一。
刘集初级中学以前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都是砖混结构,地震后受损严重,已不能继续使用。从2024年3月中旬开始拆旧楼,到四月份开始建新楼,再到我来报到的8月31号,一栋崭新的教学楼和一栋崭新的宿舍楼已拔地而起,砖红色的三层楼掩映在校园的松柏间,周围青山环抱,格外引人瞩目。我驱车驶入校园的时候,工人们正穿着雨衣雨鞋,冒雨硬化校园路面。为了赶在9月1日能正式开学,8月31日晚上工人们通宵达旦都在冒雨干活。
因为受灾严重,积石山部分学校、村舍完全损毁,村庄、学校整体搬迁。受灾较轻的全部在原校址重建。为了均衡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受援地区的教育质量,大力支持积石山灾后教育重新复苏,甘肃省教育厅今年总共选派了93名教师来积石山支教,其中兰州市共选派46人。此次支教活动不仅数量充足,选派的教师大多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确保能够有效地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带动当地教师队伍的发展。
灾区的孩子们能不能在新学年如期开学,备受新闻媒体的关注。来积石山不到二十天,我们先后被央视和甘肃电视台采访报道。我能在积石山的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来到这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倍感荣幸!
我的宿舍位于新建的宿舍楼三楼。因为工期太短,又一直下雨,整栋楼都是湿的。我刚把行李搬进宿舍,总务处主任就送来了被褥、暖壶以及电热毯。紧接着一位女老师给我送来一台电暖,笑眯眯地说道:“这是我们在活动板房上课时用过的,我拿了两个,给你一个,宿舍太潮了,你在宿舍的时候就把它打开,暖和一点。”一股暖流瞬间遍及全身。后来和同事聊天,才知道电暖数量有限,并不是所有老师都有,可他们还是特别关照了我。
刚开始一周,整栋新楼都没有供水,又一直下大雨,导致上厕所,用水成了大问题。孩子们一看见我拎着水桶去打水,或者拎重东西上楼,都会主动来帮忙。每节课下,我办公室的水杯里总是有热水。上课的时候,虽然孩子们基础非常薄弱,但一个个全神贯注,态度极其认真。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我的崇拜,让我恨不能把自己所学,在这一年里全部传授给他们。
积石山县是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每顿饭里都有零星的羊肉。我吃不惯羊肉,在食堂吃了一周后,实在吃不下去,便从学校吃饭群退出。为此,校长专门找到我说:“要么让食堂以后再不要用羊肉和羊油,改用清油做饭。”我委婉地谢绝了。我不可能因为我的饮食习惯影响到其他人。
事无巨细,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他们对支教老师的关心和尊重。他们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作为兰州教师代表来到这里,不仅肩负着省教育厅下达的重任,还怀揣着奉献乡村教育的拳拳爱心。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不只是个人行为,我们不能辜负政府和人民的信任。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我一个人守在这里,远眺群山连绵起伏,山丘若隐若现,仿佛大自然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天空中云层厚重,预示着今夜必将又是一场大雨。但我坚信,乌云终将散去,阳光终会穿透云层,倾洒在这片土地上。无论现在面临多少挑战和困难,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和坚持,就能拨开云雾,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孩子们的学习之路也将如同这即将到来的晴天一样,光明而明媚,每一步都将走得坚实而有力。
衷心希望孩子们的未来如同雨后初晴的天空一样明亮、宽广,充满无限可能与希望。
(原创首发)2024年9月16日于积石山刘集初级中学
逢中秋小长假,偌大的校园,此刻只剩我一人,听着轻音乐,打开电脑,任手指在键盘上敲击飞舞。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突发地震。震中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北60公里处,震级高达6.2级,震源深度仅10千米,犹如地龙翻身,震撼着每一寸土地。建筑物在剧烈摇晃中呻吟,道路裂开一道道巨大的口子,尘土飞扬,大自然以无形的力量,展示着它不可抗拒的威严。人们惊慌失措,穿梭于乱石瓦砾之间,为了活下去,与时间赛跑,与命运抗争。
地震发生后,国家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多部门协同作战,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同时紧急调拨了大量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为了支持积石山的灾后重建工作,甘肃省教育厅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对灾区学校进行了安全评估和损失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详细的灾后重建计划,并迅速调配资源,确保灾区学校的基础设施能够尽快得到修复和重建。
我来支教的刘集初级中学,便是灾后重建的学校之一。
刘集初级中学以前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都是砖混结构,地震后受损严重,已不能继续使用。从2024年3月中旬开始拆旧楼,到四月份开始建新楼,再到我来报到的8月31号,一栋崭新的教学楼和一栋崭新的宿舍楼已拔地而起,砖红色的三层楼掩映在校园的松柏间,周围青山环抱,格外引人瞩目。我驱车驶入校园的时候,工人们正穿着雨衣雨鞋,冒雨硬化校园路面。为了赶在9月1日能正式开学,8月31日晚上工人们通宵达旦都在冒雨干活。
因为受灾严重,积石山部分学校、村舍完全损毁,村庄、学校整体搬迁。受灾较轻的全部在原校址重建。为了均衡分配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受援地区的教育质量,大力支持积石山灾后教育重新复苏,甘肃省教育厅今年总共选派了93名教师来积石山支教,其中兰州市共选派46人。此次支教活动不仅数量充足,选派的教师大多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确保能够有效地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带动当地教师队伍的发展。
灾区的孩子们能不能在新学年如期开学,备受新闻媒体的关注。来积石山不到二十天,我们先后被央视和甘肃电视台采访报道。我能在积石山的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来到这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倍感荣幸!
我的宿舍位于新建的宿舍楼三楼。因为工期太短,又一直下雨,整栋楼都是湿的。我刚把行李搬进宿舍,总务处主任就送来了被褥、暖壶以及电热毯。紧接着一位女老师给我送来一台电暖,笑眯眯地说道:“这是我们在活动板房上课时用过的,我拿了两个,给你一个,宿舍太潮了,你在宿舍的时候就把它打开,暖和一点。”一股暖流瞬间遍及全身。后来和同事聊天,才知道电暖数量有限,并不是所有老师都有,可他们还是特别关照了我。
刚开始一周,整栋新楼都没有供水,又一直下大雨,导致上厕所,用水成了大问题。孩子们一看见我拎着水桶去打水,或者拎重东西上楼,都会主动来帮忙。每节课下,我办公室的水杯里总是有热水。上课的时候,虽然孩子们基础非常薄弱,但一个个全神贯注,态度极其认真。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我的崇拜,让我恨不能把自己所学,在这一年里全部传授给他们。
积石山县是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每顿饭里都有零星的羊肉。我吃不惯羊肉,在食堂吃了一周后,实在吃不下去,便从学校吃饭群退出。为此,校长专门找到我说:“要么让食堂以后再不要用羊肉和羊油,改用清油做饭。”我委婉地谢绝了。我不可能因为我的饮食习惯影响到其他人。
事无巨细,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他们对支教老师的关心和尊重。他们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作为兰州教师代表来到这里,不仅肩负着省教育厅下达的重任,还怀揣着奉献乡村教育的拳拳爱心。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不只是个人行为,我们不能辜负政府和人民的信任。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我一个人守在这里,远眺群山连绵起伏,山丘若隐若现,仿佛大自然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天空中云层厚重,预示着今夜必将又是一场大雨。但我坚信,乌云终将散去,阳光终会穿透云层,倾洒在这片土地上。无论现在面临多少挑战和困难,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和坚持,就能拨开云雾,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孩子们的学习之路也将如同这即将到来的晴天一样,光明而明媚,每一步都将走得坚实而有力。
衷心希望孩子们的未来如同雨后初晴的天空一样明亮、宽广,充满无限可能与希望。
(原创首发)2024年9月16日于积石山刘集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