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出生在小县城,长期生活在小县城。如果说,小县城是一个坐标系的话,我就是这个坐标系里某一象限的一个点。
我工作的点,除了中间有两年在县城南郊,其他时间,都在县城里。我居住的点,曾变生几次近距离移动,从老县城内东门里三弯巷移到东关外育英巷,再从育英巷移到城南光明胡同,然后,再往南移,移到园丁小区,至今,移到了县城最西端本来属于葛庄杨楼的地盘——因此,我夫人曾说,“咱住乡下来啦”——随着小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这里如今也属于县城界域之内。移来移去,我都在小县城这个坐标系里游荡。
我生命的根,扎在这个坐标系里。在这个坐标系里,即使有近距离移动,毕竟都在我再熟悉不过的区域之内。即使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小县城已经面目全非,但是,这里有我再熟悉不过的身影:亲人亲戚的身影,朋友同学的身影,左邻右舍的身影,同事的身影,学生的身影,交往不多却熟悉面孔的好多人的身影。有再熟悉不过的味道:小胡同的味道,小河的味道,草木的味道,更有家常饭菜的味道,有臧家卤煮猪杂碎靳家香肠李家粉肚孙家胡辣汤陈家豆腐脑傅家凉粉的味道。我与这座小县城,有难以割舍的缘分。
年轻时,我就不安心于在这个坐标系里纹丝不动。我不甘心于像一颗永远不动一下的螺丝钉一样,生锈在这个坐标系的某个象限的某一点上。也不甘心像一只青蛙一样,趴在井底,仰望井口的一片蓝天,觉得天就是这么大。
我的不甘心,不是因为我嫌弃它。我生在这里,这就是我的宿命。宿命,是人一生中的狗皮膏药,粘在身上,永远揭不掉。我不是因为它是我狗皮膏药一样的宿命,就格外嫌弃它。我想离开它,是因为我知道,是雄鹰,就要在万里长空翱翔;好男儿,志在四方。这是一个正常男人再正常不过的想法,退一步说,是一个有理想的男子汉的正常追求。
我动过好多次要跳出这个坐标系的念头。
二
高中未毕业,同班就有好几位同学,穿上崭新的绿军装,风风光光,奔赴远方。后来,好几个,都提了干。其中一位提了干的,给我写信说,“凭你的写作水平,你要是当兵,肯定能很快提干。”
我知道,提了干,生活坐标系将会广阔许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广阔的天地里,才会大有作为。我在心里真是羡慕死了。羡慕终归是羡慕,却无法成为现实。
当时,特别注重家庭出身,我的爷爷曾被打成右派,我的爹爹曾因民国时期上过简易师范被无端怀疑参加过国民党,我姥爷家是富农成分。这一切,都注定了我的家庭出身的灰色背景,都注定了我只能被边缘化,都注定了我只能老老实实蜷缩在小县城这个坐标系里,做池中鱼笼中鸟,在黄土地上摸爬滚打。
残酷的现实,让我不得不非常悲观地认为,这就是我的宿命。三
1977年,天地翻覆,邓公立志改革,一个重要决策,就是恢复高考。参加高考,如果考上了,就可以鲤鱼跳龙门,我生活的坐标系,就有向外拓展的可能,我就可以像李白那样,“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扶摇直上九万里”。所以,我欣喜若狂。
从国家发布消息,到正式考试,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一个月里,我找来一些高中课本和资料,苦苦阅读,反复背诵,做了很多练习题。
那时,我在县化肥厂当亦工亦农合同工。恢复高考的消息发布之前,我刚刚在厂里最醒目的地方贴了一张大字报,内容是,我要“百日献工休”。
所谓“百日献工休”,是在一百天献出自己每周一天的休息时间,坚持上岗工作。我这样做,是响应厂领导提出的“大干第四季度,争取生产化肥XXX万吨”的号召,是第一个跳出来,充当积极分子。第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第一个,格外讨领导喜欢。厂领导在全场职工大会上隆重表扬了我,我觉得自己格外光鲜。
没曾想,格外光鲜,转眼之间,成了给自己下的套儿。有了“百日献工休”那振臂一呼,要参加高考,就让我没了底气。我战战兢兢,去问厂长,“我可不可以参加高考?”
厂长倒是满脸微笑,爽快应允。而我,画蛇添足,又在厂长面前拍着胸脯表态,“除了高考那几天,平时,我一定还要把‘百日献工休’坚持下去。”
我这样表态,是觉得,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出去的话,是泼出去的水,再难收回。我这样表态,觉得自己颇有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又让我给自己划了一座地牢,下了一道“紧箍咒”。所以,我复习功课,从来没有找一个老师辅导,没有走进学校上过一节课。全是凭着自己的感觉,“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八小时之外,睡三四个小时,其他时间,都用来复习。临近考试那几天,在工作岗位上,偷偷将课本和资料带进去,稍微有了空闲时间,就偷偷瞄几眼。
正式高考第一天,我上后夜班,该早晨八点下班。七点,我请了一个小时的假,去参加高考。那是十二月的一天,寒气逼人,我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哆哆嗦嗦,骑向考场。后面两天,依然照常上后夜班。
高考成绩公布了,我的分数,过了录取分数线十几分,这个成绩并不理想。并不理想的成绩,是我自作自受。要是我去学校复习,听老师辅导,一定会提高成绩。我有些后悔,后悔又不敢对别人说,打碎了牙往肚里咽,心里还存着美好幻想:过了十几分,总得录取个学校。
哪想到,幻想终归是幻想。到正式录取,上面有人看我们地区的考生成绩好,觉得不应该,全省最落后的地区,怎么能考这么好的成绩?某位领导一拍脑袋,把这个地区的录取成绩往上提十几分。这一提,我的幻想就成了肥皂泡。直到该录取的都录取了,我依然名落孙山。
我沮丧好久,心里平添浓重的自卑感,看见被高校录取的人,大老远,躲着走。
转眼间,到了1978年7月,我又参加了一次高考,依然是盲人骑瞎马,依然是工余时间复习功课,成绩下来,依然是高于录取分数线十几分。
好在,这一次,幻想终归成为现实,被某一专科学校录取。上专科学校,意味着毕业还得打道回原籍。心里有七分的烦恼,却还有三分喜悦。即使上专科,毕了业,也能吃国粮,拿工资,彻底摆脱农民身份,这就相当于鲤鱼跳龙门了,咋说,都是好事儿。
四
临近专科毕业,一件喜讯,陡然而降。上面要从我们这一届毕业生里,挑出几个学生去西藏。
去西藏也好啊,虽然条件艰苦,也总算能跳出小县城,到“世界屋脊”去,一动不动,脚下也比憋在小县城要高四千米左右。稍微一动,也许就能一飞冲天。我赶紧写申请,申请去西藏。
因为要挑选去西藏的毕业生,我们那一届,推迟好几天才毕业。最终,将名额限定在理科,我是学中文的,自然被排除在外。学校从物理系和化学系挑了一男一女,让他们去了西藏。他俩是大龄青年,又在热恋中,到那里,组建一个家庭,解决了两地分居的难题,还省一间住房,两全其美。
他们两全其美,我却只能回归小县城,到我的高中母校当老师。学校离我家很近,大概二三百米的样子,沿着一条小巷,可以直达学校南门,每日里,两点一线,来来往往,教了三四年书,不甘于一直憋屈在小县城里的欲念,常常在心底蠢蠢欲动。
五
转眼之间,又是天赐良机,我们县教育局,要挑选高中语文老师去西藏。当时,我就是高中语文老师。我听说了,马上找学校杨校长,要报名。杨校长笑眯眯地告诉我,“学校还要重点培养你呢,你就不要参合这事了。”
我打定了主意,缠着杨校长。杨校长无奈,答应我去报名试一试。到教育局报了名。等了好些天,结果,一个二中的语文老师去了,我依然梦碎成泡。
梦碎成泡,并不意味着绝望。想走出去的念头,还在我心里潜滋暗长。我曾经对我的同事们私下说,“我不想在一个地方,像一头驴一样,沿着一个中心圆,周而复始,循坏往复,直到老死在磨道里。”
六
下一年,又是喜从天降。
省教育学院要在各地招收在职教师,高中学历起点,学历四年,毕了业,就是本科学历。我本来已经专科毕业,还在函授着本科学历。我在乎本科学历,更在乎又有了一次可以走出小县城的机会。当时,我已经有了两个女儿,我不管不顾,又报了名,重新复习高中课程。
那时的高中数学,已经有了集合微积分等内容,文革期间上高中的我,压根儿没学过这些知识点。我让一个非常要好的数学老师辅导了几次,毅然决然,参加了考试。结果,一考,考上了,考得最好的,竟然是数学。当时,全地区九个县,参加中文考试的,得有好几十个,结果,只有我和定陶的一位考上了。
上了教育学院,我就奔着要考研究生的目标努力。
英语,我从来没学过,从二十六个字母开始学习,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都得有两个小时以上。几乎每篇课文,都要熟练背诵下来。课堂上,英语老师提问,总是能回答出准确答案,几乎没有卡过壳。课堂所学的专业,大部分已经学过,就多进图书馆阅览室,多看当时比较时兴的新书。还经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一切,都为考研究生做准备。考上研究生,我才能走进大城市,走进更有发展前途的新天地。
上了两年,暑假期间,回到我执教的学校,参加招生阅卷。有一天,学校杨校长和牛书记把我叫到校长办公室,告诉我,“很快就要开始评职称了,你回来吧。回来了,一定想办法让你评上中级,不回来,就是初级。初级和中级,工资可差多了。”
我想考研究生的想法不敢告诉他们,只好含糊其辞,说回家跟家人商量商量。回到家里,跟妻子商量,妻子不善言语,只说了一句,“你的事儿你当家。”把球踢给了我。
跟爹娘商量,我爹力主我回来,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即便你考上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在大城市工作,俊(我妻子的简称)的工作在咱们当地,又有两个孩子,想跟你一起调动,几乎没有可能。你总不能长期两地分居?”
这话,深深触动了我,让我从理想回到现实。过去有一句话,很流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骨干的现实,终于击垮了我丰满的理想。又加上同事们也大多劝我回来,我终于自我掐断了我的研究生梦。向学校申请肄业,提前两年,卷起铺盖,打道回到小县城,老老实实,当起高中语文老师。
七
时光荏苒,我的人生,从一路上坡,又跌入低谷。
跌入低谷之时,有外省的私立学校向我伸出橄榄枝,邀请我去他们那里当校长。又接到北京某机构寄来的一封信,邀请我赴东南亚,当汉语教师,承诺的工资待遇很优厚。
这些,让我动了心,不管是去外省私立学校,还是出国当汉语教师,我都可以走出小县城,施展我的所学所能,也能在经济上有所改善。
第一个,因为担心丢了原来的工资而作罢。第二个,走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妻子对我说,“俩孩子,很快都要面临毕业分配,你走了,谁来管她们的事儿,我管得了吗?”
一句话,浇灭了我急于飞出小县城的欲望之火。只好依旧蜷缩在小县城里,不咸不淡按部就班过日子。
八
时间如流水,若干年过去,俩孩子找到工作了,又先后结了婚,我如释重负,又摊上52岁就能离岗的好政策。受人邀请,像出笼的老鹰儿一样,飞出小县城,飞到南疆某城市,当了打工爷。
西域新疆,地广人稀,是山东省土地面积的十倍左右,既有广袤的沙漠和戈壁滩,还有绿草融融的许多大草原,有许多条河流和湖水。从北向南,有东西走向阿尔泰、天山、阿尔金三条山脉,还有南北走向的昆仑山脉。
我这只不安分的鹰,几乎每隔两周,就要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自由飞翔。飞上天山,看一座座光秃秃的山峰层峦叠嶂,在夕阳照耀下,金光灿烂,宏伟神圣。飞到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绕着浩瀚无垠的湖水漫步,乘着飞舟,在芦苇荡里穿梭,又跳进湖水里,像鱼儿一样遨游。站在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某一座高台上,俯瞰九曲十八弯的溪流在夕阳下如银带曲折蜿蜒,看啃着酥油草悠闲漫步的牛马羊,看肥硕的冷水鱼在水里欢快游弋。楼兰没法进去,就坐着大巴,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罗布泊盐碱地之间的一条公路,走过若羌,飞临阿尔金山下,到米兰小镇,瞻仰米兰古城遗址。也曾到喀什,瞻仰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逛大巴扎,夜游老城,然后,走进帕米尔高原,欣赏白沙山奇观,仰望雄伟的冰川雪峰,漫步风云漫卷的卡拉库勒湖。也曾走进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趴在沙梁上,审视沙粒像流水一样缓缓流动,躺在沙地上,仰望湛蓝色的天空和白云朵朵。十月里,也曾走进塔里木胡杨林,看金色的胡杨林与蓝天大漠碧水融为一体,感叹胡杨树“一千年生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朽”的倔强的生命力。也曾到吐鲁番葡萄沟,品尝维吾尔族人现场摘下的新鲜葡萄;到火焰山,仰望火焰一样颜色的光秃秃的山脉;到高昌古城,寻觅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回鹘王国都城的往日风貌;到克孜尔千佛洞,仰望悬凿在半山峭壁上的石窟佛洞;到天山天池,看群山环绕的一汪碧水;到布尔津五彩滩,欣赏五彩斑斓的雅丹地貌美景;到乌尔禾魔鬼城,欣赏千姿百态的岩群城堡;到喀纳斯,从观鱼亭俯瞰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的清澈透明碧玉般的喀纳斯湖。
我出生在小县城,长期生活在小县城。如果说,小县城是一个坐标系的话,我就是这个坐标系里某一象限的一个点。
我工作的点,除了中间有两年在县城南郊,其他时间,都在县城里。我居住的点,曾变生几次近距离移动,从老县城内东门里三弯巷移到东关外育英巷,再从育英巷移到城南光明胡同,然后,再往南移,移到园丁小区,至今,移到了县城最西端本来属于葛庄杨楼的地盘——因此,我夫人曾说,“咱住乡下来啦”——随着小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这里如今也属于县城界域之内。移来移去,我都在小县城这个坐标系里游荡。
我生命的根,扎在这个坐标系里。在这个坐标系里,即使有近距离移动,毕竟都在我再熟悉不过的区域之内。即使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小县城已经面目全非,但是,这里有我再熟悉不过的身影:亲人亲戚的身影,朋友同学的身影,左邻右舍的身影,同事的身影,学生的身影,交往不多却熟悉面孔的好多人的身影。有再熟悉不过的味道:小胡同的味道,小河的味道,草木的味道,更有家常饭菜的味道,有臧家卤煮猪杂碎靳家香肠李家粉肚孙家胡辣汤陈家豆腐脑傅家凉粉的味道。我与这座小县城,有难以割舍的缘分。
年轻时,我就不安心于在这个坐标系里纹丝不动。我不甘心于像一颗永远不动一下的螺丝钉一样,生锈在这个坐标系的某个象限的某一点上。也不甘心像一只青蛙一样,趴在井底,仰望井口的一片蓝天,觉得天就是这么大。
我的不甘心,不是因为我嫌弃它。我生在这里,这就是我的宿命。宿命,是人一生中的狗皮膏药,粘在身上,永远揭不掉。我不是因为它是我狗皮膏药一样的宿命,就格外嫌弃它。我想离开它,是因为我知道,是雄鹰,就要在万里长空翱翔;好男儿,志在四方。这是一个正常男人再正常不过的想法,退一步说,是一个有理想的男子汉的正常追求。
我动过好多次要跳出这个坐标系的念头。
二
高中未毕业,同班就有好几位同学,穿上崭新的绿军装,风风光光,奔赴远方。后来,好几个,都提了干。其中一位提了干的,给我写信说,“凭你的写作水平,你要是当兵,肯定能很快提干。”
我知道,提了干,生活坐标系将会广阔许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广阔的天地里,才会大有作为。我在心里真是羡慕死了。羡慕终归是羡慕,却无法成为现实。
当时,特别注重家庭出身,我的爷爷曾被打成右派,我的爹爹曾因民国时期上过简易师范被无端怀疑参加过国民党,我姥爷家是富农成分。这一切,都注定了我的家庭出身的灰色背景,都注定了我只能被边缘化,都注定了我只能老老实实蜷缩在小县城这个坐标系里,做池中鱼笼中鸟,在黄土地上摸爬滚打。
残酷的现实,让我不得不非常悲观地认为,这就是我的宿命。三
1977年,天地翻覆,邓公立志改革,一个重要决策,就是恢复高考。参加高考,如果考上了,就可以鲤鱼跳龙门,我生活的坐标系,就有向外拓展的可能,我就可以像李白那样,“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扶摇直上九万里”。所以,我欣喜若狂。
从国家发布消息,到正式考试,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一个月里,我找来一些高中课本和资料,苦苦阅读,反复背诵,做了很多练习题。
那时,我在县化肥厂当亦工亦农合同工。恢复高考的消息发布之前,我刚刚在厂里最醒目的地方贴了一张大字报,内容是,我要“百日献工休”。
所谓“百日献工休”,是在一百天献出自己每周一天的休息时间,坚持上岗工作。我这样做,是响应厂领导提出的“大干第四季度,争取生产化肥XXX万吨”的号召,是第一个跳出来,充当积极分子。第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第一个,格外讨领导喜欢。厂领导在全场职工大会上隆重表扬了我,我觉得自己格外光鲜。
没曾想,格外光鲜,转眼之间,成了给自己下的套儿。有了“百日献工休”那振臂一呼,要参加高考,就让我没了底气。我战战兢兢,去问厂长,“我可不可以参加高考?”
厂长倒是满脸微笑,爽快应允。而我,画蛇添足,又在厂长面前拍着胸脯表态,“除了高考那几天,平时,我一定还要把‘百日献工休’坚持下去。”
我这样表态,是觉得,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出去的话,是泼出去的水,再难收回。我这样表态,觉得自己颇有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又让我给自己划了一座地牢,下了一道“紧箍咒”。所以,我复习功课,从来没有找一个老师辅导,没有走进学校上过一节课。全是凭着自己的感觉,“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八小时之外,睡三四个小时,其他时间,都用来复习。临近考试那几天,在工作岗位上,偷偷将课本和资料带进去,稍微有了空闲时间,就偷偷瞄几眼。
正式高考第一天,我上后夜班,该早晨八点下班。七点,我请了一个小时的假,去参加高考。那是十二月的一天,寒气逼人,我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哆哆嗦嗦,骑向考场。后面两天,依然照常上后夜班。
高考成绩公布了,我的分数,过了录取分数线十几分,这个成绩并不理想。并不理想的成绩,是我自作自受。要是我去学校复习,听老师辅导,一定会提高成绩。我有些后悔,后悔又不敢对别人说,打碎了牙往肚里咽,心里还存着美好幻想:过了十几分,总得录取个学校。
哪想到,幻想终归是幻想。到正式录取,上面有人看我们地区的考生成绩好,觉得不应该,全省最落后的地区,怎么能考这么好的成绩?某位领导一拍脑袋,把这个地区的录取成绩往上提十几分。这一提,我的幻想就成了肥皂泡。直到该录取的都录取了,我依然名落孙山。
我沮丧好久,心里平添浓重的自卑感,看见被高校录取的人,大老远,躲着走。
转眼间,到了1978年7月,我又参加了一次高考,依然是盲人骑瞎马,依然是工余时间复习功课,成绩下来,依然是高于录取分数线十几分。
好在,这一次,幻想终归成为现实,被某一专科学校录取。上专科学校,意味着毕业还得打道回原籍。心里有七分的烦恼,却还有三分喜悦。即使上专科,毕了业,也能吃国粮,拿工资,彻底摆脱农民身份,这就相当于鲤鱼跳龙门了,咋说,都是好事儿。
四
临近专科毕业,一件喜讯,陡然而降。上面要从我们这一届毕业生里,挑出几个学生去西藏。
去西藏也好啊,虽然条件艰苦,也总算能跳出小县城,到“世界屋脊”去,一动不动,脚下也比憋在小县城要高四千米左右。稍微一动,也许就能一飞冲天。我赶紧写申请,申请去西藏。
因为要挑选去西藏的毕业生,我们那一届,推迟好几天才毕业。最终,将名额限定在理科,我是学中文的,自然被排除在外。学校从物理系和化学系挑了一男一女,让他们去了西藏。他俩是大龄青年,又在热恋中,到那里,组建一个家庭,解决了两地分居的难题,还省一间住房,两全其美。
他们两全其美,我却只能回归小县城,到我的高中母校当老师。学校离我家很近,大概二三百米的样子,沿着一条小巷,可以直达学校南门,每日里,两点一线,来来往往,教了三四年书,不甘于一直憋屈在小县城里的欲念,常常在心底蠢蠢欲动。
五
转眼之间,又是天赐良机,我们县教育局,要挑选高中语文老师去西藏。当时,我就是高中语文老师。我听说了,马上找学校杨校长,要报名。杨校长笑眯眯地告诉我,“学校还要重点培养你呢,你就不要参合这事了。”
我打定了主意,缠着杨校长。杨校长无奈,答应我去报名试一试。到教育局报了名。等了好些天,结果,一个二中的语文老师去了,我依然梦碎成泡。
梦碎成泡,并不意味着绝望。想走出去的念头,还在我心里潜滋暗长。我曾经对我的同事们私下说,“我不想在一个地方,像一头驴一样,沿着一个中心圆,周而复始,循坏往复,直到老死在磨道里。”
六
下一年,又是喜从天降。
省教育学院要在各地招收在职教师,高中学历起点,学历四年,毕了业,就是本科学历。我本来已经专科毕业,还在函授着本科学历。我在乎本科学历,更在乎又有了一次可以走出小县城的机会。当时,我已经有了两个女儿,我不管不顾,又报了名,重新复习高中课程。
那时的高中数学,已经有了集合微积分等内容,文革期间上高中的我,压根儿没学过这些知识点。我让一个非常要好的数学老师辅导了几次,毅然决然,参加了考试。结果,一考,考上了,考得最好的,竟然是数学。当时,全地区九个县,参加中文考试的,得有好几十个,结果,只有我和定陶的一位考上了。
上了教育学院,我就奔着要考研究生的目标努力。
英语,我从来没学过,从二十六个字母开始学习,每天花在英语上的时间,都得有两个小时以上。几乎每篇课文,都要熟练背诵下来。课堂上,英语老师提问,总是能回答出准确答案,几乎没有卡过壳。课堂所学的专业,大部分已经学过,就多进图书馆阅览室,多看当时比较时兴的新书。还经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一切,都为考研究生做准备。考上研究生,我才能走进大城市,走进更有发展前途的新天地。
上了两年,暑假期间,回到我执教的学校,参加招生阅卷。有一天,学校杨校长和牛书记把我叫到校长办公室,告诉我,“很快就要开始评职称了,你回来吧。回来了,一定想办法让你评上中级,不回来,就是初级。初级和中级,工资可差多了。”
我想考研究生的想法不敢告诉他们,只好含糊其辞,说回家跟家人商量商量。回到家里,跟妻子商量,妻子不善言语,只说了一句,“你的事儿你当家。”把球踢给了我。
跟爹娘商量,我爹力主我回来,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即便你考上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在大城市工作,俊(我妻子的简称)的工作在咱们当地,又有两个孩子,想跟你一起调动,几乎没有可能。你总不能长期两地分居?”
这话,深深触动了我,让我从理想回到现实。过去有一句话,很流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骨干的现实,终于击垮了我丰满的理想。又加上同事们也大多劝我回来,我终于自我掐断了我的研究生梦。向学校申请肄业,提前两年,卷起铺盖,打道回到小县城,老老实实,当起高中语文老师。
七
时光荏苒,我的人生,从一路上坡,又跌入低谷。
跌入低谷之时,有外省的私立学校向我伸出橄榄枝,邀请我去他们那里当校长。又接到北京某机构寄来的一封信,邀请我赴东南亚,当汉语教师,承诺的工资待遇很优厚。
这些,让我动了心,不管是去外省私立学校,还是出国当汉语教师,我都可以走出小县城,施展我的所学所能,也能在经济上有所改善。
第一个,因为担心丢了原来的工资而作罢。第二个,走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妻子对我说,“俩孩子,很快都要面临毕业分配,你走了,谁来管她们的事儿,我管得了吗?”
一句话,浇灭了我急于飞出小县城的欲望之火。只好依旧蜷缩在小县城里,不咸不淡按部就班过日子。
八
时间如流水,若干年过去,俩孩子找到工作了,又先后结了婚,我如释重负,又摊上52岁就能离岗的好政策。受人邀请,像出笼的老鹰儿一样,飞出小县城,飞到南疆某城市,当了打工爷。
西域新疆,地广人稀,是山东省土地面积的十倍左右,既有广袤的沙漠和戈壁滩,还有绿草融融的许多大草原,有许多条河流和湖水。从北向南,有东西走向阿尔泰、天山、阿尔金三条山脉,还有南北走向的昆仑山脉。
我这只不安分的鹰,几乎每隔两周,就要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自由飞翔。飞上天山,看一座座光秃秃的山峰层峦叠嶂,在夕阳照耀下,金光灿烂,宏伟神圣。飞到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绕着浩瀚无垠的湖水漫步,乘着飞舟,在芦苇荡里穿梭,又跳进湖水里,像鱼儿一样遨游。站在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某一座高台上,俯瞰九曲十八弯的溪流在夕阳下如银带曲折蜿蜒,看啃着酥油草悠闲漫步的牛马羊,看肥硕的冷水鱼在水里欢快游弋。楼兰没法进去,就坐着大巴,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罗布泊盐碱地之间的一条公路,走过若羌,飞临阿尔金山下,到米兰小镇,瞻仰米兰古城遗址。也曾到喀什,瞻仰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逛大巴扎,夜游老城,然后,走进帕米尔高原,欣赏白沙山奇观,仰望雄伟的冰川雪峰,漫步风云漫卷的卡拉库勒湖。也曾走进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趴在沙梁上,审视沙粒像流水一样缓缓流动,躺在沙地上,仰望湛蓝色的天空和白云朵朵。十月里,也曾走进塔里木胡杨林,看金色的胡杨林与蓝天大漠碧水融为一体,感叹胡杨树“一千年生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朽”的倔强的生命力。也曾到吐鲁番葡萄沟,品尝维吾尔族人现场摘下的新鲜葡萄;到火焰山,仰望火焰一样颜色的光秃秃的山脉;到高昌古城,寻觅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回鹘王国都城的往日风貌;到克孜尔千佛洞,仰望悬凿在半山峭壁上的石窟佛洞;到天山天池,看群山环绕的一汪碧水;到布尔津五彩滩,欣赏五彩斑斓的雅丹地貌美景;到乌尔禾魔鬼城,欣赏千姿百态的岩群城堡;到喀纳斯,从观鱼亭俯瞰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的清澈透明碧玉般的喀纳斯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