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美丽人生
文章内容页

鬼节沉思(散文)

  • 作者:之中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4-09-06 11:42:35
  • 被阅读0
  •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节日。有人把这个节日叫鬼节,是说这个节日只祭祀亡灵,而通常意义上,死了的人就成鬼成神,故云。按这个说法,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彼时天始寒冷,人们忙碌着为亡灵送御寒穿着,所以又叫寒衣节。其他节日呢,春节前后也有祭祀,但不专一。端午祭祀屈原,算来也是。单一纪念一个人的节日,非屈子莫数。清明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当然是鬼节了。传统节日中跟地下鬼不沾边的,好似只有个八月十五中秋节了。举头望明月,是祈祷嫦娥吴刚他们的。天上的神不同凡间的鬼,哪怕孤魂野鬼,也相对高大上一些。看看我们全年节日,元旦、五一、国庆之外,好似多少都跟孤灵亡魂有关。

      

      一

      烧纸,焚香,进食,垫汤,当一家人围在坟前,把能想到的逝者生前所需都煨进火堆,看着化作缕缕青烟,再屈膝跪拜于先辈坟前,默诵告祝后站起身来那一刻,好似身心得到极大滋养。这是一种特别的倾诉,也是一种特别有效的心理暗示。用这种形式表达的虔诚敬祝,要比其他任何方式都来得直接通达。至少站在坟前的人是这样想的。

      如果生前做过不敬不孝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希望得到逝者的原谅。“他们一定会原谅的,看我今天花了XX钱买的祭品,都是他们喜欢的;我还给他们垫了好几个亿的冥币,这可是世间人想都不敢想的。”他这样想着,就把一直悬在心上的担忧放下一些。他这会选择的是忽略心虚。总共花了不到百十元,进了坟地倒算是个富翁。不过坟里躺着的灵魂都不傻,他们早已挂在天上星星般眨着的眼睛把每个人的行径看得清清楚楚。他怎么不了解自己的儿女呢。如果孝,何必等到今天。孝是心,不是物;孝是一如既往,不是死了排场;更不是一风吹去啥也不留冥冥之中都看不见“天地银行”早已贬值得还不如草纸的大钞。

      此时风停下来,鸟儿也静下来,谁都不说话。跟在旁边的兄弟姊妹欢笑开来,讨论埋在坟下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曾经的事情。妹妹说奶奶偏心,去姑姑家只带哥哥。哥哥说那是你不听话,我老实。坟里的魂灵听着想笑:你们说的都是真的,可也没办法把我们翻出来讲公道啊。

      日子早不是几十年前的日子。爷爷奶奶的日子里蛋糕都是稀罕物,父母的日子里花几块几毛钱还得多掂量,现在的繁华富足,是长辈们梦都不敢做的。今天我们享受到了,更加怀念那些把我们高高托起的长辈。祭祀中把远来的近购的好东西都烧进去,真的希望这种形式能够通灵通神,逝去的先辈能和我们一起共襄美好。

      理智告诉我们,那是不可能的。想象告诉我们,可以通过祭祀把这种美好转化一下,哪怕虚空的也行,哪怕有那么一念机会也好。万一呢?鬼神万一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某个维度之中呢,总得把这种心意表达到嘛!

      

      二

      忘不了,放不下,这是人活着的苦恼之一,也是趣味之一。如果都忘了,很可能是个负心人。忘恩负义嘛。况且还有“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的定义。放不下是常态,只是在人心里分量不等,有人重些,有人轻一点。“死生亦大矣”,更不可马虎。当初念到英雄人物“视死如归”的时候仅仅知道这是英雄气节,却不明白真实意义。进入老年,先后把父母双亲送走后,白发苍颜逼着想到死亡的时候,才多少认识了一些关于生死的道理,也更加清晰了当初父亲为什么每次祭祀都要带着我和儿子一起去的缘故。

      “视死如生”的话父亲多次说过。他对上坟祭祀算得上较真。每个节日之前,他都要认真准备。纸钱是他买回来裁好,一张张用印板刷上朱砂印出来的(后来印板磨光,改用百元大钞一张张捋过,视作暗印)。食物准备,那肯定要亲自坐在灶前炸油饼果子,因为在他和母亲认知里,那是老一辈人一生难得见过的好吃的。有时候要带些囟肉,我们回去要带了稀罕的水果吃食,也是一定要带着的。他像敬伺活着的长辈一样,把自己的纯孝展现在我们面前。

      死了的只是肉体,精神却不会消失。这或许就是父母最早告诉我的关于生与死的辩证关系。父亲两岁时爷爷被马家军裹挟而去,再无音讯。他一辈子都在寻找父亲。奶奶拖带他和两个姑姑,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熬到新中国,终于直起腰来。奶奶以七十岁辞世,在20世纪七十年代,也算高寿。小时候幸得奶奶一手经佑,别离后慢慢从父母口中知道她苦难坚强的一切,无限爱怜每每重回心头。每次想念,都觉得奶奶就在身边。她的音容笑貌,她在耳边哼唱过的歌谣,都会鲜活起来,啜泣泪涌,像秋光下的小溪,轻轻流淌。此时此刻,恨不能立刻飞到老家,跪在坟前,再次把积攒的话讲给她听。

      是的,每一回都是想把心事付与亲人,让他们像活着时那样分担、指引、点拨;希冀他们背书慧光注视下的行为,思想认识得到他们的赞同,我的每一句轻轻腹语他们总能在另一个世界听清。视死如生,更大的意义在于:活人从化鬼成神的先辈那里找到依仗、有所凭借、得到肯定。

      

      三

      坟前表达,或者对话都建立在想象之上。世上哪有鬼神,要有,哪里会容许那么多坏人猖獗作祟,哪里还会有冤屈,哪里还会有好人受难?所谓“捣鬼”,捣字用手告诉人们,是人在作弄,而不是鬼有什么本事。若是“鬼捣”,那才算呢。“人神共愤”里把另一类灵魂高抬到神的角色上,好似与鬼无关,实则还是一致。只有死去的才能为神为鬼,活着被供起来当“菩萨”的,多是装神弄鬼之辈,长久的鲜见。鬼神只能靠人的无限想象。鬼有什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是那些打着鬼旗号暗中出手人面兽心的鬼魅一样的人。清代作家薄松龄就用人说鬼话、鬼说人话、人做鬼事等鬼故事,揭露了人与鬼的真实关系。看,那些狐精,那些鬼怪,都那么善良,而那些端坐高堂的,有几个不是“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想象与现实就是那么讽刺。鬼神论中最大的受益者应当是孩子。从小听了狐精鬼怪,好些年晚上都不敢往外走。生怕遇上个血盆大口的吸血鬼,或者索命无常。心智成熟些才知道,自己被自己吓着有多可笑。

      鬼神传说,无不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薄松龄的荒野仙狐、摄魂女鬼那么美,是现实中不得的美好寄托。人们把鬼写得那么可怕,只是用这种可怕来震慑某些宵小之辈的无恶不作。从鬼神引申到托生轮回,基本意思都差不多。仍然是活人通过这种方式曲折隐晦地表达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死观。至于观者看到的什么,则不是编纂可以规定的。但这种表达很有影响力,说人而不说人,说鬼而世上绝无此物,只能让它飘浮在空气里,黑暗里,时隐时现。到底怎么看,随你想去吧!

      

      四

      中国的鬼神与世界上的其他编造者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更加接近人的生活,而没有过分拔高鬼神的无所不能。西方造神者犯的过错,就是包罗所有,唯我独尊。这本身就是个悖论。既然那样,怎么还能这样?当然神不用自圆其说,只用把被洗脑的人控制住就行了,因为此时的信徒已经没了脑子。

      历史流传至今的好故事,都有神助鬼差。从《山海经》,到《诗经》,再到《离骚》,以及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等,神化的生命络绎不绝,把人心所向、身所不及的理想风帆全部升起。而达到那些遥不可及理想之所的云梯,便是想象,便是现实中不可能有的神鬼。是啊,世界上哪有鬼神不可到达之所,哪有鬼神不能操作之事?想象成为现实之日,便是科技助力、经济超越、社会进步之时。回望历史,从神话到现实的烽烟里,是不是轻易就看到了某些想象人物跳出历史藩篱,真实地站在了我们身边?

      从坟前开始,炕头上讲“古传”、茶摊上“摆龙门阵”、茶馆里说书,爷爷带着孙子指天画地说东道西,既传达过去,回望明天,又展望了明天后天。这就是民族文化流传至今的基本脉络,这就是我所以知道父辈经历的苦难而倍感幸运,欲加想把得到的美好回馈而不得,每回到坟地里沉默半天无话可说的原因。我想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后辈,然而时势变化、环境变化又让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断断续续,难以为继。

      然而又可以告慰先辈,生活越来越好,孩子们过得越来越好,祖祖辈辈数代人的希望,已经成为现实。

      眼里的坟头矮了,但祖宗先辈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因为有不少人牢记前辈嘱托,努力生活着。因为有不少人像我一样,努力用微薄之力,实践着传承家族家风的历史使命。

      

      五

      鬼节存在了几千年,它让深藏黑暗之中的亡灵光明正大地享用祭奠,它让曾经的创造者与今天的享用者通过这种方式得以直面沟通,它为忙碌之中、玉食锦衣中的人一个重要提醒,从相对安静的纪念中想起初心,想到起点,想到来处。

      关于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的关系,自不赘述。想说的是,到祖坟祭祀,烧香叩头,是件庄重的事。这个形式里包含的内容,甚至比单纯纪念先辈还要丰富。比如它会形成一种社会效应,让那些对此不屑一顾的人感到自己没做或做得不好是不对的。还会让许多人同时想起某个逝者曾经的为人处世,家风家教,造福桑梓等等功业来。“人过留影,雁过留声”中的声影其实非常有限。我曾注意到,一个人哪怕是很有身份的人,死了能让社会公众念叨的时间也就个把月;一般人让人议论个十天半个月,也就到头;剩下只是家人的牵念。时间是最好的医疗剂。父母去世后的将近二十年,除了有时候伤悲,过节时怀念,早没了开始那些年的悲痛了。但每个节日,尤其是鬼节,梦里会梦到,日常生活中也常想起过往,想起受到父母亲人恩惠的点点滴滴。人活的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如果没有父母亲人一路加持,哪里会有现在的自己。懂得感恩,先从感恩亲人开始,从用行动祭祀先辈做起。

      生活的丰富多彩,包含着与各路鬼神交道。中元鬼节之际,向每位逝者敬礼,用我的诚心,为每位至爱亲人点上一支心灯,愿另一个世界里的他们行途明亮,祥顺安康。

      

      2024年8月17日

      

      
    【审核人:站长】

        标题:鬼节沉思(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chenggongzheli/202356.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