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英华老师打扫房间,那件压箱底儿缎子面儿袄罩又一次映入眼帘,蓝底儿点缀着云纹图案,古雅立领儿盘扣儿样式,这可是七十年代初年轻女子最时髦的打扮,只是又短又瘦,只适合十多岁小女孩儿的身材。
英华老师把衣服平展在床上,双手回味着那温和丝滑的质感,那深蓝底色衬托的云彩卷,似乎灵动起来,将她的思绪拉回到了四十多年前……
英华家乡小镇,位于长白山脚下,松花江畔,七十年代初,还是人民公社制度,没有农民外出打工,也没有计划生育,大多数家庭孩子很多,镇小学一到五年级,就有七百多学生,中学也有五百多人。
1972年5月,镇中小学要召开运动会,这可是一件大喜事儿,孩子们欢喜自不必说,大人们也是特别高兴,生产队里刚刚忙完春播,庄稼苗还没长出来,田间也不需要怎么打理,队里放了一天假,让父老乡亲去瞧热闹。
这一天,大人们都会给孩子们准备运动会午饭,基本都是玉米面大煎饼,生活条件稍好点儿的,会给孩子煎饼里卷白糖,还会煮一两个鸡蛋带上。
很多孩子都是镇子周围十里八村的,平时都是步行上学,因为运动会开幕式早,老师会让远道儿的孩子提前一天带饭过来,晚上分配到到镇里的同学家借宿一宿。
开运动会,英华比任何孩子都兴奋,四年级里,她是最能跑的,每个项目都能跑第一,尤其接力项目,她都排在最后一棒,不管前面几棒落多远,她都会力挽狂澜,第一个冲到终点,当然,每次运动会她都能得到很多奖品,有铅笔、格尺、橡皮、本子,还有文具盒。
运动会前一天,早早就放学了,英华带着两个借宿的女同学回家,看到体育老师正在操场沙地上拉麻线,班主任徐艳老师和几位女老师拿着铁锹,往线上撒白灰。
看着百米线已经画好了,英华来了兴致,对两个小伙伴说:“来,咱们三个比比,看谁先跑到终点!”
“比就比,谁怕谁呀!”那两个女孩子也不甘示弱,因为每天往返二十多里山路,都是一溜小跑的,何况经过一年时间,原来齐平的个儿,如今都高过英华半头了!
看到孩子要比赛,徐老师走过来,兴致勃勃地说:“好,我来给你们发令。”
看徐老师来观战了,三个孩子更加兴奋,她们将书包丢在地上,在起点做好了准备姿势。“各就位——,预备——跑——”,随着徐老师一声令下,三人箭一般冲了出去。英华跑得飞快,她知道自己稳操胜券了,因为跑在她前面的只有几根跑道线。
就要到终点了,忽然脚下被什么一绊,她重重摔倒在沙地上,身子还滚出几圈儿,半天才坐了起来,她抱着腿,龇牙咧嘴……原本黄胶鞋脚尖儿就有一个孔洞,被她脚丫子这么一冲,裂口就更大了,脚指头跑出了鞋子,鞋底儿倒翻过来,把她绊了一跤。
同伴顾不上比赛,停在她身旁,徐老师也跑了过来,扶她起来,替她拍拍背带裙上的尘土,看到英华两个膝盖都磕出了血,就跑到办公室拿来红药水,擦干净伤口上泥沙血渍,又反复涂了几次,问英华骨头疼不疼,英华嘴上说不疼,却抹起了眼泪。
那时候的孩子就像山路上踩不死的牛筋草,骨头硬着呢,爱动的孩子膝盖上都有结痂,谁都不会在意,英华哭是因为心疼鞋子,爹一年只给每个孩子买一双鞋,如今破成这个样子,明天只能光脚了。
“没事儿,一会儿去我家,我给你缝缝……如果你明天还能跑第一,我就给你买一双小白鞋!”
呀,小白鞋,这可是每个孩子都求之不得的潮流款式呀,穿上它,在一双双黄胶鞋、黑布鞋群里,那份耀眼的洁白,令人羡慕,整个学校还没有几双呀!
听徐老师这么说,英华含泪的双眼闪烁着光芒,她下决心要拿下所有田径项目第一名。
其实,英华所报的项目不仅仅靠跑得快,比如六十米算数,跑道中途放着一块黄纸壳儿上,上面有算术题,你要算完了才能接着跑,如果你跑了个第一,题算错了,也会取消名次,但这对成绩优异的英华来说,没有什么难度;再比如六十米纫针,中途要把线穿过针鼻儿,提到终点,当然纫不上,也不计名次,这个项目,英华也志在必得,她心灵手巧,还跟着妈妈绣花呢!
回想目纫针这个项目,英华老师有些后怕,慨叹从前的老师可真胆大呀,也不怕针伤着孩子,这是今天校园安全绝对不允许的,可那时却很少听说什么校园安全事故!
第二天一大早,伴随着国旗队、鼓号队、花束队、彩旗队、运动员方队入场,整个小镇都沸腾了,操场上人山人海,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人们。
穿着徐老师缝好的黄胶鞋,英华越战越勇,果然都拿了第一,前来看运动会的爹妈顿感光彩无比,虽然妈妈重男轻女,平时对这丫头片子不怎么待见。
第二天的课堂上,徐老师真的拿来了一双系带的白鞋,说是兑现奖励,在全班同学艳羡的目光中,英华换下破胶鞋,穿上了小白鞋,此时她得意洋洋,认为这是通过自己努力才得到了鞋子,哪里知道徐老师是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才四块钱,这一双鞋就花了三块五,徐老师自己也有三个孩子需要供养呢!
这双美观而且又象征着荣誉的白鞋,英华特别珍视,走路也是左顾右盼,不再像以前那样蹦蹦跳跳,肆无忌惮,唯恐弄脏了鞋子,偶尔不小心弄上了泥点子,她都会用心擦拭,然后拿白粉笔头涂抹。
因为这双鞋,英华和徐老师更亲近了,有事没事都跑去老师家,给三个孩子念小人书,说是帮帮徐老师看看孩子,其实惦记着徐老师家小人书多。
一个下雪天,她又到了徐老师家,看到老师还没回来。家里六岁的大儿子领着两个小弟弟在家,看到英华进来,就嚷着姐姐姐姐讲故事,于是英华就给他们念起了小人书《迷惑人的鱼塘》。还没念完,徐老师披着一身雪花儿进了门,她摘下红围巾,抖了抖上面的雪,搭在了椅背上,又开始扑打衣服上的雪。顿时,英华被徐老师那件蓝底云纹的袄罩吸引住了,她觉得有了这件衣服的衬托,满脸慈祥的徐老师更漂亮了,愣了一会儿神,她竟然不自觉溜出了这样一句话:“老师,这衣服太好看了,等你穿小了,送给我好吗?”
徐老师被逗笑了:“哈哈,老师都是三十好几的人,哪里还会像你们小孩儿,长得快,衣服就小了……不过,我可以送给你,那咱们约定,这马上就期末考试了,如果你都得双百,老师就把这件衣服送给你!”
英华高兴极了,回到家就和妈妈报喜,妈妈朝着她嘴丫子拧了一把:“你知道人家那件衣服得大半年的工资吗,你怎么能张嘴就要,再说,就你这么一点点儿,能撑得起大人的衣服吗?我真恨不得把你的嘴撕烂!”
以前妈妈打骂,她都感觉委屈,这回觉得不屈,明白自己太不懂事了,她开始感觉到徐老师那份爱的分量了。
直到学期末,徐老师天天都穿着那件漂亮的袄罩出现她面前,每每看到这件衣服,她感觉到了徐老师对她的期望,于是更加努力了,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报答老师。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果真都是双百。公布成绩那天,徐老师没穿那件袄罩,棉袄上套了一件红格子上衣,手里拿着一个报纸包,走上讲台,她将纸包放在讲台上,对大家说:
“李英华同学勤奋刻苦,这次又得了双百,所以我要兑现承诺,奖励一件袄罩,请李英华同学上台领奖!”
英华登时愣住了,慌忙说:“老师,我不要,我长得小,穿不了你的衣服!”
徐老师满脸慈祥,她还是让英华上了讲台,打开纸包,拿出袄罩:“看,我都按照你的身材改小了,这回我可是真是不能穿了,拿着吧,希望你踩着这衣服上的云彩卷儿,变成金凤凰,飞出大山沟!”
英华接过衣服,泪水夺眶而出,这一刻她真的长大了!
此后,英华一直珍藏着着袄罩,每每看到它,浑身就充满了力量,初中、高中都是名列前茅,她立志要考师范,当一名像徐艳老师那样的好老师。
第一年大学录取通知书被妈妈藏了起来,理由是哥哥复读需要一笔钱,没有办法供她;第二年通知书被妈妈撕掉了,理由是哥哥和她只能供一个人上大学,无奈,英华决定不考了,帮妈妈开小卖店。
满怀理想的英华哪里会甘心呢,她经常会翻出那件袄罩,想念着已经搬到县城的徐老师,于是又拿起了书本,开始自学。
一天,一个特殊的顾客来到了小卖店,原来是好久不见的徐艳老师,如今她已经考上了公办老师,在县城小学教书,听说了英华的坎坷经历,专程坐长途汽车来做妈妈的工作了!
“英华是我看着长大的,是个好苗子,咱们可不能耽误孩子,人都说,姑娘是妈的小棉袄,英华这孩子实诚,将来有了好工作,你不跟着有福了吗?……我知道你们供孩子有困难,今年就去县里复读,住在我家,吃喝都不用你们管!……”
徐老师一番苦口婆心,终于感动了妈妈:“黄金有价情无价,从小,你就对她这么上心,比我这当妈的做得都好,丫头,到什么时候也别忘了徐老师的恩情呀!”
在徐老师家住了一年,英华如愿以偿考上了师范学院,成了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她接过了徐艳老师的接力棒,传递着大爱,帮助许许多多学生走出了大山,成为了县城里家喻户晓的好老师,还荣获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多次接受过记者采访呢!
每次谈到自己的成就,她都要谈到自己珍藏的那件袄罩,讲起她和徐艳老师的故事……
英华老师把衣服平展在床上,双手回味着那温和丝滑的质感,那深蓝底色衬托的云彩卷,似乎灵动起来,将她的思绪拉回到了四十多年前……
英华家乡小镇,位于长白山脚下,松花江畔,七十年代初,还是人民公社制度,没有农民外出打工,也没有计划生育,大多数家庭孩子很多,镇小学一到五年级,就有七百多学生,中学也有五百多人。
1972年5月,镇中小学要召开运动会,这可是一件大喜事儿,孩子们欢喜自不必说,大人们也是特别高兴,生产队里刚刚忙完春播,庄稼苗还没长出来,田间也不需要怎么打理,队里放了一天假,让父老乡亲去瞧热闹。
这一天,大人们都会给孩子们准备运动会午饭,基本都是玉米面大煎饼,生活条件稍好点儿的,会给孩子煎饼里卷白糖,还会煮一两个鸡蛋带上。
很多孩子都是镇子周围十里八村的,平时都是步行上学,因为运动会开幕式早,老师会让远道儿的孩子提前一天带饭过来,晚上分配到到镇里的同学家借宿一宿。
开运动会,英华比任何孩子都兴奋,四年级里,她是最能跑的,每个项目都能跑第一,尤其接力项目,她都排在最后一棒,不管前面几棒落多远,她都会力挽狂澜,第一个冲到终点,当然,每次运动会她都能得到很多奖品,有铅笔、格尺、橡皮、本子,还有文具盒。
运动会前一天,早早就放学了,英华带着两个借宿的女同学回家,看到体育老师正在操场沙地上拉麻线,班主任徐艳老师和几位女老师拿着铁锹,往线上撒白灰。
看着百米线已经画好了,英华来了兴致,对两个小伙伴说:“来,咱们三个比比,看谁先跑到终点!”
“比就比,谁怕谁呀!”那两个女孩子也不甘示弱,因为每天往返二十多里山路,都是一溜小跑的,何况经过一年时间,原来齐平的个儿,如今都高过英华半头了!
看到孩子要比赛,徐老师走过来,兴致勃勃地说:“好,我来给你们发令。”
看徐老师来观战了,三个孩子更加兴奋,她们将书包丢在地上,在起点做好了准备姿势。“各就位——,预备——跑——”,随着徐老师一声令下,三人箭一般冲了出去。英华跑得飞快,她知道自己稳操胜券了,因为跑在她前面的只有几根跑道线。
就要到终点了,忽然脚下被什么一绊,她重重摔倒在沙地上,身子还滚出几圈儿,半天才坐了起来,她抱着腿,龇牙咧嘴……原本黄胶鞋脚尖儿就有一个孔洞,被她脚丫子这么一冲,裂口就更大了,脚指头跑出了鞋子,鞋底儿倒翻过来,把她绊了一跤。
同伴顾不上比赛,停在她身旁,徐老师也跑了过来,扶她起来,替她拍拍背带裙上的尘土,看到英华两个膝盖都磕出了血,就跑到办公室拿来红药水,擦干净伤口上泥沙血渍,又反复涂了几次,问英华骨头疼不疼,英华嘴上说不疼,却抹起了眼泪。
那时候的孩子就像山路上踩不死的牛筋草,骨头硬着呢,爱动的孩子膝盖上都有结痂,谁都不会在意,英华哭是因为心疼鞋子,爹一年只给每个孩子买一双鞋,如今破成这个样子,明天只能光脚了。
“没事儿,一会儿去我家,我给你缝缝……如果你明天还能跑第一,我就给你买一双小白鞋!”
呀,小白鞋,这可是每个孩子都求之不得的潮流款式呀,穿上它,在一双双黄胶鞋、黑布鞋群里,那份耀眼的洁白,令人羡慕,整个学校还没有几双呀!
听徐老师这么说,英华含泪的双眼闪烁着光芒,她下决心要拿下所有田径项目第一名。
其实,英华所报的项目不仅仅靠跑得快,比如六十米算数,跑道中途放着一块黄纸壳儿上,上面有算术题,你要算完了才能接着跑,如果你跑了个第一,题算错了,也会取消名次,但这对成绩优异的英华来说,没有什么难度;再比如六十米纫针,中途要把线穿过针鼻儿,提到终点,当然纫不上,也不计名次,这个项目,英华也志在必得,她心灵手巧,还跟着妈妈绣花呢!
回想目纫针这个项目,英华老师有些后怕,慨叹从前的老师可真胆大呀,也不怕针伤着孩子,这是今天校园安全绝对不允许的,可那时却很少听说什么校园安全事故!
第二天一大早,伴随着国旗队、鼓号队、花束队、彩旗队、运动员方队入场,整个小镇都沸腾了,操场上人山人海,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人们。
穿着徐老师缝好的黄胶鞋,英华越战越勇,果然都拿了第一,前来看运动会的爹妈顿感光彩无比,虽然妈妈重男轻女,平时对这丫头片子不怎么待见。
第二天的课堂上,徐老师真的拿来了一双系带的白鞋,说是兑现奖励,在全班同学艳羡的目光中,英华换下破胶鞋,穿上了小白鞋,此时她得意洋洋,认为这是通过自己努力才得到了鞋子,哪里知道徐老师是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才四块钱,这一双鞋就花了三块五,徐老师自己也有三个孩子需要供养呢!
这双美观而且又象征着荣誉的白鞋,英华特别珍视,走路也是左顾右盼,不再像以前那样蹦蹦跳跳,肆无忌惮,唯恐弄脏了鞋子,偶尔不小心弄上了泥点子,她都会用心擦拭,然后拿白粉笔头涂抹。
因为这双鞋,英华和徐老师更亲近了,有事没事都跑去老师家,给三个孩子念小人书,说是帮帮徐老师看看孩子,其实惦记着徐老师家小人书多。
一个下雪天,她又到了徐老师家,看到老师还没回来。家里六岁的大儿子领着两个小弟弟在家,看到英华进来,就嚷着姐姐姐姐讲故事,于是英华就给他们念起了小人书《迷惑人的鱼塘》。还没念完,徐老师披着一身雪花儿进了门,她摘下红围巾,抖了抖上面的雪,搭在了椅背上,又开始扑打衣服上的雪。顿时,英华被徐老师那件蓝底云纹的袄罩吸引住了,她觉得有了这件衣服的衬托,满脸慈祥的徐老师更漂亮了,愣了一会儿神,她竟然不自觉溜出了这样一句话:“老师,这衣服太好看了,等你穿小了,送给我好吗?”
徐老师被逗笑了:“哈哈,老师都是三十好几的人,哪里还会像你们小孩儿,长得快,衣服就小了……不过,我可以送给你,那咱们约定,这马上就期末考试了,如果你都得双百,老师就把这件衣服送给你!”
英华高兴极了,回到家就和妈妈报喜,妈妈朝着她嘴丫子拧了一把:“你知道人家那件衣服得大半年的工资吗,你怎么能张嘴就要,再说,就你这么一点点儿,能撑得起大人的衣服吗?我真恨不得把你的嘴撕烂!”
以前妈妈打骂,她都感觉委屈,这回觉得不屈,明白自己太不懂事了,她开始感觉到徐老师那份爱的分量了。
直到学期末,徐老师天天都穿着那件漂亮的袄罩出现她面前,每每看到这件衣服,她感觉到了徐老师对她的期望,于是更加努力了,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报答老师。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果真都是双百。公布成绩那天,徐老师没穿那件袄罩,棉袄上套了一件红格子上衣,手里拿着一个报纸包,走上讲台,她将纸包放在讲台上,对大家说:
“李英华同学勤奋刻苦,这次又得了双百,所以我要兑现承诺,奖励一件袄罩,请李英华同学上台领奖!”
英华登时愣住了,慌忙说:“老师,我不要,我长得小,穿不了你的衣服!”
徐老师满脸慈祥,她还是让英华上了讲台,打开纸包,拿出袄罩:“看,我都按照你的身材改小了,这回我可是真是不能穿了,拿着吧,希望你踩着这衣服上的云彩卷儿,变成金凤凰,飞出大山沟!”
英华接过衣服,泪水夺眶而出,这一刻她真的长大了!
此后,英华一直珍藏着着袄罩,每每看到它,浑身就充满了力量,初中、高中都是名列前茅,她立志要考师范,当一名像徐艳老师那样的好老师。
第一年大学录取通知书被妈妈藏了起来,理由是哥哥复读需要一笔钱,没有办法供她;第二年通知书被妈妈撕掉了,理由是哥哥和她只能供一个人上大学,无奈,英华决定不考了,帮妈妈开小卖店。
满怀理想的英华哪里会甘心呢,她经常会翻出那件袄罩,想念着已经搬到县城的徐老师,于是又拿起了书本,开始自学。
一天,一个特殊的顾客来到了小卖店,原来是好久不见的徐艳老师,如今她已经考上了公办老师,在县城小学教书,听说了英华的坎坷经历,专程坐长途汽车来做妈妈的工作了!
“英华是我看着长大的,是个好苗子,咱们可不能耽误孩子,人都说,姑娘是妈的小棉袄,英华这孩子实诚,将来有了好工作,你不跟着有福了吗?……我知道你们供孩子有困难,今年就去县里复读,住在我家,吃喝都不用你们管!……”
徐老师一番苦口婆心,终于感动了妈妈:“黄金有价情无价,从小,你就对她这么上心,比我这当妈的做得都好,丫头,到什么时候也别忘了徐老师的恩情呀!”
在徐老师家住了一年,英华如愿以偿考上了师范学院,成了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她接过了徐艳老师的接力棒,传递着大爱,帮助许许多多学生走出了大山,成为了县城里家喻户晓的好老师,还荣获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多次接受过记者采访呢!
每次谈到自己的成就,她都要谈到自己珍藏的那件袄罩,讲起她和徐艳老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