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
毕业旅行倒数第二站,我在舟山观看了《印象普陀》。《印象普陀》是一部独特的山水实景力作,借佛教文化中的大爱、善意、美德与自悟为主题元素,色彩斑斓地呈现生命之美,将观众带入一次心灵静修的饕餮盛宴。
走过葱绿的小树林,穿过长长的石板小路,净手,领清香拜佛,落座。鼓声木鱼声敲响的那一刻,这场邂逅自我之旅徐徐拉开帷幕。
“在天在渊,莲座四时云似海;为霖为雨,杨枝一洒物皆春。”
观众席前,缓缓展开巨型雕花屏风,将正前方的山渐渐遮住,唯剩一个黑乎乎的山尖。洪亮绵长的钟声,将我拽入斑斓的回忆旋涡,我轻阖双眼,放任思绪飘回年少时光。
那是自由天性与规则约束的一次碰撞,也是自卑灵魂明悟个需的生命升华。
幼时跟随来自北京画家村的艺术家学习书法绘画。师父信佛,为人包容和善,但原则性极强。他教育我们与人为善,教育我们做好分内事,教育我们尊敬师长,教育我们视劫难不过挑战。
我白天跟随师父学习书法绘画,晚上静坐一小时,再听师父讲授国学知识。师父常常“夹带私货”,上一秒还在朗诵天地玄黄,下一秒忍不住谈起佛曰。
别看我平时文静乖巧,一板一眼,实则内心住着一只羽毛斑斓的鸟,渴望挣脱束缚翱翔于九天之上。我常常会旁敲侧击,向师父提出——某种角度来说——大逆不道的问题:
“佛说世间疾苦,我们的目的是帮助众生同升入极乐国,可我们念叨久了,算不算他老人家说的执念啊?”
“佛既然讲求众生平等,可为什么还会在道场设置至尊席啊?”
“佛告诉信徒要虔诚,视金钱为身外之物,可为何很多寺庙兜售佛珠等产品啊?”
有时疑问是撕心裂肺的:
“师父、师父,我讲心诚则灵,佛祖保佑,被朋友笑了好一通!”
“师父,大家都说我成绩下滑是因为封建迷信,什么叫封建迷信啊?”
“师父,佛如果真的存在,为什么没有保佑大外公健康平安呢?”
“师父,人究竟是在拜佛,还是在拜自己的欲望啊!”
嘈杂的祈福声,崩溃的嘶吼,茫然地问询,和着檀香,蒙住我的双眼。悲从心中涌来,我突然喃喃自语:“佛在坚持什么?我又在坚持什么?”
所幸,盛宴不只我一人受邀,往事随着喧嚣声渐渐淡去。同行的小妹妹用稚嫩惊讶的童音,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此刻忽然拔高音量,用手拼命摇我:“姐姐快看!我们真的在转!”
光影变幻,座位旋转,观众席随着舞台上少年僧人的视线移动。我抿唇缄默,与其一同见证凡世种种喜忧乐哀:亲朋团圆,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血脉延续……
我猛然意识到,儒释道三家早就悄悄带给我此生最重要的礼物。其中,佛祖送我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性格、不屈的毅力,以及一颗容纳世界的善心。
耳畔,少年僧人和他师父的对话与我记忆中的声音重合。
“师父,出家人为什么不去过这样的生活,而要选择吃斋念佛?”
“你知道菩萨的名字,为什么叫观世音吗?就是——观见世间疾苦,帮助大家解脱。”
“师父,这世间真美丽啊。”
“没有悲苦世间,只有悲苦的眼睛。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这世界就是美丽的。”
“精神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剃度只是外界对皈依的定义,事实上,当少年僧人看见日月山川、烟火人间的一刻,他的心,已然剔透纯净。
《印象普陀》的表演接近尾声,舒缓的背景音乐声中,主持人宣布将进行现场祈福仪式。在僧人的带领下,莲花席位的我们手捧莲花,绕场地步行一圈,将愿望莲放于许愿池上。
我回首望向转动的观众席,轻吸一口气:初时不解戏中味,再观已是戏中人。
手捧莲花灯的我们,以及座位上剩下的观众,何尝不是千里迢迢奔赴而来,问佛求一个心安呢?
我直起身,四肢麻木僵硬,径直往出口走去,被同伴及时拉住。
小臂传来的牵扯感迫使我从玄妙的境界中抽离,燥热的夏风轻抚脸颊,奇异般凉丝丝,我一摸,原来不知不觉中,泪水糊花半张脸。
毕业旅行倒数第二站,我在舟山观看了《印象普陀》。《印象普陀》是一部独特的山水实景力作,借佛教文化中的大爱、善意、美德与自悟为主题元素,色彩斑斓地呈现生命之美,将观众带入一次心灵静修的饕餮盛宴。
走过葱绿的小树林,穿过长长的石板小路,净手,领清香拜佛,落座。鼓声木鱼声敲响的那一刻,这场邂逅自我之旅徐徐拉开帷幕。
“在天在渊,莲座四时云似海;为霖为雨,杨枝一洒物皆春。”
观众席前,缓缓展开巨型雕花屏风,将正前方的山渐渐遮住,唯剩一个黑乎乎的山尖。洪亮绵长的钟声,将我拽入斑斓的回忆旋涡,我轻阖双眼,放任思绪飘回年少时光。
那是自由天性与规则约束的一次碰撞,也是自卑灵魂明悟个需的生命升华。
幼时跟随来自北京画家村的艺术家学习书法绘画。师父信佛,为人包容和善,但原则性极强。他教育我们与人为善,教育我们做好分内事,教育我们尊敬师长,教育我们视劫难不过挑战。
我白天跟随师父学习书法绘画,晚上静坐一小时,再听师父讲授国学知识。师父常常“夹带私货”,上一秒还在朗诵天地玄黄,下一秒忍不住谈起佛曰。
别看我平时文静乖巧,一板一眼,实则内心住着一只羽毛斑斓的鸟,渴望挣脱束缚翱翔于九天之上。我常常会旁敲侧击,向师父提出——某种角度来说——大逆不道的问题:
“佛说世间疾苦,我们的目的是帮助众生同升入极乐国,可我们念叨久了,算不算他老人家说的执念啊?”
“佛既然讲求众生平等,可为什么还会在道场设置至尊席啊?”
“佛告诉信徒要虔诚,视金钱为身外之物,可为何很多寺庙兜售佛珠等产品啊?”
有时疑问是撕心裂肺的:
“师父、师父,我讲心诚则灵,佛祖保佑,被朋友笑了好一通!”
“师父,大家都说我成绩下滑是因为封建迷信,什么叫封建迷信啊?”
“师父,佛如果真的存在,为什么没有保佑大外公健康平安呢?”
“师父,人究竟是在拜佛,还是在拜自己的欲望啊!”
嘈杂的祈福声,崩溃的嘶吼,茫然地问询,和着檀香,蒙住我的双眼。悲从心中涌来,我突然喃喃自语:“佛在坚持什么?我又在坚持什么?”
所幸,盛宴不只我一人受邀,往事随着喧嚣声渐渐淡去。同行的小妹妹用稚嫩惊讶的童音,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此刻忽然拔高音量,用手拼命摇我:“姐姐快看!我们真的在转!”
光影变幻,座位旋转,观众席随着舞台上少年僧人的视线移动。我抿唇缄默,与其一同见证凡世种种喜忧乐哀:亲朋团圆,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血脉延续……
我猛然意识到,儒释道三家早就悄悄带给我此生最重要的礼物。其中,佛祖送我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性格、不屈的毅力,以及一颗容纳世界的善心。
耳畔,少年僧人和他师父的对话与我记忆中的声音重合。
“师父,出家人为什么不去过这样的生活,而要选择吃斋念佛?”
“你知道菩萨的名字,为什么叫观世音吗?就是——观见世间疾苦,帮助大家解脱。”
“师父,这世间真美丽啊。”
“没有悲苦世间,只有悲苦的眼睛。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这世界就是美丽的。”
“精神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剃度只是外界对皈依的定义,事实上,当少年僧人看见日月山川、烟火人间的一刻,他的心,已然剔透纯净。
《印象普陀》的表演接近尾声,舒缓的背景音乐声中,主持人宣布将进行现场祈福仪式。在僧人的带领下,莲花席位的我们手捧莲花,绕场地步行一圈,将愿望莲放于许愿池上。
我回首望向转动的观众席,轻吸一口气:初时不解戏中味,再观已是戏中人。
手捧莲花灯的我们,以及座位上剩下的观众,何尝不是千里迢迢奔赴而来,问佛求一个心安呢?
我直起身,四肢麻木僵硬,径直往出口走去,被同伴及时拉住。
小臂传来的牵扯感迫使我从玄妙的境界中抽离,燥热的夏风轻抚脸颊,奇异般凉丝丝,我一摸,原来不知不觉中,泪水糊花半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