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消息在不断跳动,点开一看,是培训的相关信息。还没来得及打开,紧接着又收到了两条。其中一条直呼“颜老师”,请你尽快查看培训计划,填写报名问卷。
我急忙打开文档,原来是近期将在昆明举办2024年度数字人才开放计划培训班,培训时长为一周。各个系统的分配名额已划分好,再看课程安排,科学合理,讲师团队更是由专家学者组成。然而,我心里却泛起了愁,到底去还是不去呢?
作为一名刚加入红十字会的新人,这样的培训机会弥足珍贵。作为一名网络筹款专员,项目上的很多流程都不太懂,能参加培训无疑是一次提升自我的绝佳机会,确实需要好好斟酌一番。
于我而言,年轻就应多学习。从与老师的交流中,也能感受到这次课程内容的丰富多彩,值得一去。
可我拿不定主意,老师又在催促赶紧报名,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我思索片刻后,表示要向领导报备,有了结果会第一时间告知老师。
我迅速把培训方案打印出来,向部门领导说明情况。部门领导果断说去,这么好的机会,学习回来对接下来的项目执行会有很大帮助,让我赶紧把文件拿给办公室,向单位领导报备。
说实话,我内心是不想去的,原本希望部门领导说最近工作很忙,如果可以不去就别去了。但结果与我的预想截然相反。
回到办公室,我又思考了一会儿,这是怎么了?以前一有培训,想方设法都要去,积极得很,可如今面对难得的培训机会,为何毫无激情?
微信屏幕再次弹出消息,“颜老师,赶紧填,我们今晚要做统计表。”这不是还没有培训吗?先把资料交给办公室,向分管领导汇报,等待决定。
我向单位分管领导汇报,领导也非常通情达理,说:“有这个机会,就要珍惜啊,出去好好学习。”还能怎么办?不去也得去了。我赶紧回来,用手机填报回执单,告诉老师已经报名。
尽管不是很想去,但我非常感激领导,他们看待问题比我更有远见。既然决定去了,那就好好珍惜。
报到的时间正好在周末,曲靖到昆明往返的人员比平时多,得提前买票。我赶紧用手机订好了那天的火车票。
昆明这座美丽的城市,曾经无比熟悉。我从老家第一次走向城市,第一站便是昆明。那时,塘子巷、南屏街、小西门、五一路、一二一大街、小菜园立交桥、翠湖、云南大学都是我常去的地方。后来由于工作原因,很少去昆明,这些熟悉的地方也渐渐变得陌生起来。
之前,读过汪曾祺的文章《翠湖心影》,其中一句:昆明和翠湖分不开,翠湖是昆明的眼睛。因为读到这篇文章,当时就在心里暗示,去昆明一定要去翠湖看看,到底翠湖是什么样的?
二〇〇八年夏天,我高考失败,第一次坐车从老家来到昆明,住在塘子巷,当天去了翠湖。那时觉得,翠湖就是心理的疗养地,在那里,我不用想高考的事,也不需要面对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在翠湖游走,一点都不压抑。翠湖不仅是一片湖,更是少年心灵的梦想之路。有人开玩笑说,来到翠湖,再糟糕的心情,都会被翠湖治愈,这句话,不知道出自哪里,也没有考证过,但来到翠湖,我的心境好多了。翠湖就挨着城市,是一片湖,可不影响南北的交通,这在中国可能也不多见。后又仔细读了汪曾祺的文章,就觉得翠湖太神奇,是上天赐予昆明的眼睛,有了眼睛的城市,就会星光灿烂,照亮越晚归家的人,他们在这座城市生活就非常踏实。
可我毕竟是从老家逃跑来昆明的,刚对翠湖有了一点了解,无情的姐姐就把我送到了楚雄的一个工地,当时恨透了她。
在楚雄一个废弃的工厂,蚊子欺负我,大锤子让我手流血,同事晚上把臭脚伸到我身上,还问我香不香,呼噜声让我彻夜难眠。他们也太欺负人了,对于一个孩子,下手也太狠了。我在那里待了十五天,像待了十五年,离开了。
回到昆明,姐姐问我,接下怎么打算,还能怎样,回家去复读,接受现实吧。对着翠湖的方向喊了一声,翠湖你等着,我还会来的。
可这“还会来”,没有想到这么久。
去昆明报到那天,火车晚了五十五分钟,换作以前,我可能要发牢骚了,可这次,我却非常平静,觉得很正常,等待也是一种幸福,能有机会等,说明我们都好好的。
趁等车的时间,我又从火车站出来,在附近吃了我最喜欢的烧洋芋,心里更踏实了,看看时间差不多,准备坐火车去昆明。
这一趟从北京西开往昆明的火车,和我也是老相识了。我之前去贵州,回曲靖,很多时候都是坐这趟车,可这趟车,也总是给我“惊喜”,一到夏天,这趟车就会晚点。之前必须选择,必须坐,恨这趟车,现在选择多了,可又遇上了,这叫再续前缘。让你在匆忙的时光里,也适当懂得放慢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
火车疾驰,快得让人来不及回味沿途风景,座位刚坐热,在火车上遇见的人,还来不及说一声,“有缘下次见”,火车就到站了,我们拿着手里的行李奔向心灵港湾,好像从未相见一样。
有手机真是便捷,一搜就知道坐什么车去目的地。我按约定的时间,报了到,领了培训资料,找了住宿,就去了翠湖。
翠湖变了,水没有以前清了,人比以前多了,各种吃的、玩的应有尽有,翠湖变得有点商业化了,可还好,去翠湖是免费的,不收门票。可翠湖怎么变,它始终是昆明的眼睛,我想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我绕着翠湖走了一圈,时间在催我,差不多该离开了,人生不可能处处小满,留点念想。
第二天九点,开班仪式举行,介绍了接下来五天培训的课程,学员要遵守的纪律要求以及培训师资。听这么一介绍,对即将开展的课程更加期待,觉得这次来培训,是来对了。
不管来自哪个群体组织,对于接下来的几天培训,大家都是带着求知学习的心态来,都希望学到知识,提升自我,对开展工作有帮助。
从第一天的《慈善法》,到公益组织传播定位于项目传播策划、互联网筹款项目设计与管理、公益项目执行要求等课程,都是让人受益匪浅,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每天培训结束,大家都会聚在一起谈论,这个老师的课有什么特点,在工作中如何去结合实际去应用。讨论就会产生价值,也会发现一些平时在开展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这种不足,原来可以这样去弥补。每天的课,都有亮点,来了就要尽可能地掌握,对于这个观点,我们参加的学员都是非常认可的。
数字人才开放计划,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来到云南昆明,为我们传经送宝,在他们心里,都毫不保留把知识传授给我们,希望我们真正学到本领,用专业的知识,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公益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次培训,各群团组织都派出了精英,我是小白,能参与这样的培训,非常感谢单位。这次培训让我提升了认知,也开阔了视野,我想不辜负老师所讲的每堂课内容,学透悟透,学以致用,就是最好的吸收。
我急忙打开文档,原来是近期将在昆明举办2024年度数字人才开放计划培训班,培训时长为一周。各个系统的分配名额已划分好,再看课程安排,科学合理,讲师团队更是由专家学者组成。然而,我心里却泛起了愁,到底去还是不去呢?
作为一名刚加入红十字会的新人,这样的培训机会弥足珍贵。作为一名网络筹款专员,项目上的很多流程都不太懂,能参加培训无疑是一次提升自我的绝佳机会,确实需要好好斟酌一番。
于我而言,年轻就应多学习。从与老师的交流中,也能感受到这次课程内容的丰富多彩,值得一去。
可我拿不定主意,老师又在催促赶紧报名,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我思索片刻后,表示要向领导报备,有了结果会第一时间告知老师。
我迅速把培训方案打印出来,向部门领导说明情况。部门领导果断说去,这么好的机会,学习回来对接下来的项目执行会有很大帮助,让我赶紧把文件拿给办公室,向单位领导报备。
说实话,我内心是不想去的,原本希望部门领导说最近工作很忙,如果可以不去就别去了。但结果与我的预想截然相反。
回到办公室,我又思考了一会儿,这是怎么了?以前一有培训,想方设法都要去,积极得很,可如今面对难得的培训机会,为何毫无激情?
微信屏幕再次弹出消息,“颜老师,赶紧填,我们今晚要做统计表。”这不是还没有培训吗?先把资料交给办公室,向分管领导汇报,等待决定。
我向单位分管领导汇报,领导也非常通情达理,说:“有这个机会,就要珍惜啊,出去好好学习。”还能怎么办?不去也得去了。我赶紧回来,用手机填报回执单,告诉老师已经报名。
尽管不是很想去,但我非常感激领导,他们看待问题比我更有远见。既然决定去了,那就好好珍惜。
报到的时间正好在周末,曲靖到昆明往返的人员比平时多,得提前买票。我赶紧用手机订好了那天的火车票。
昆明这座美丽的城市,曾经无比熟悉。我从老家第一次走向城市,第一站便是昆明。那时,塘子巷、南屏街、小西门、五一路、一二一大街、小菜园立交桥、翠湖、云南大学都是我常去的地方。后来由于工作原因,很少去昆明,这些熟悉的地方也渐渐变得陌生起来。
之前,读过汪曾祺的文章《翠湖心影》,其中一句:昆明和翠湖分不开,翠湖是昆明的眼睛。因为读到这篇文章,当时就在心里暗示,去昆明一定要去翠湖看看,到底翠湖是什么样的?
二〇〇八年夏天,我高考失败,第一次坐车从老家来到昆明,住在塘子巷,当天去了翠湖。那时觉得,翠湖就是心理的疗养地,在那里,我不用想高考的事,也不需要面对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在翠湖游走,一点都不压抑。翠湖不仅是一片湖,更是少年心灵的梦想之路。有人开玩笑说,来到翠湖,再糟糕的心情,都会被翠湖治愈,这句话,不知道出自哪里,也没有考证过,但来到翠湖,我的心境好多了。翠湖就挨着城市,是一片湖,可不影响南北的交通,这在中国可能也不多见。后又仔细读了汪曾祺的文章,就觉得翠湖太神奇,是上天赐予昆明的眼睛,有了眼睛的城市,就会星光灿烂,照亮越晚归家的人,他们在这座城市生活就非常踏实。
可我毕竟是从老家逃跑来昆明的,刚对翠湖有了一点了解,无情的姐姐就把我送到了楚雄的一个工地,当时恨透了她。
在楚雄一个废弃的工厂,蚊子欺负我,大锤子让我手流血,同事晚上把臭脚伸到我身上,还问我香不香,呼噜声让我彻夜难眠。他们也太欺负人了,对于一个孩子,下手也太狠了。我在那里待了十五天,像待了十五年,离开了。
回到昆明,姐姐问我,接下怎么打算,还能怎样,回家去复读,接受现实吧。对着翠湖的方向喊了一声,翠湖你等着,我还会来的。
可这“还会来”,没有想到这么久。
去昆明报到那天,火车晚了五十五分钟,换作以前,我可能要发牢骚了,可这次,我却非常平静,觉得很正常,等待也是一种幸福,能有机会等,说明我们都好好的。
趁等车的时间,我又从火车站出来,在附近吃了我最喜欢的烧洋芋,心里更踏实了,看看时间差不多,准备坐火车去昆明。
这一趟从北京西开往昆明的火车,和我也是老相识了。我之前去贵州,回曲靖,很多时候都是坐这趟车,可这趟车,也总是给我“惊喜”,一到夏天,这趟车就会晚点。之前必须选择,必须坐,恨这趟车,现在选择多了,可又遇上了,这叫再续前缘。让你在匆忙的时光里,也适当懂得放慢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
火车疾驰,快得让人来不及回味沿途风景,座位刚坐热,在火车上遇见的人,还来不及说一声,“有缘下次见”,火车就到站了,我们拿着手里的行李奔向心灵港湾,好像从未相见一样。
有手机真是便捷,一搜就知道坐什么车去目的地。我按约定的时间,报了到,领了培训资料,找了住宿,就去了翠湖。
翠湖变了,水没有以前清了,人比以前多了,各种吃的、玩的应有尽有,翠湖变得有点商业化了,可还好,去翠湖是免费的,不收门票。可翠湖怎么变,它始终是昆明的眼睛,我想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我绕着翠湖走了一圈,时间在催我,差不多该离开了,人生不可能处处小满,留点念想。
第二天九点,开班仪式举行,介绍了接下来五天培训的课程,学员要遵守的纪律要求以及培训师资。听这么一介绍,对即将开展的课程更加期待,觉得这次来培训,是来对了。
不管来自哪个群体组织,对于接下来的几天培训,大家都是带着求知学习的心态来,都希望学到知识,提升自我,对开展工作有帮助。
从第一天的《慈善法》,到公益组织传播定位于项目传播策划、互联网筹款项目设计与管理、公益项目执行要求等课程,都是让人受益匪浅,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每天培训结束,大家都会聚在一起谈论,这个老师的课有什么特点,在工作中如何去结合实际去应用。讨论就会产生价值,也会发现一些平时在开展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这种不足,原来可以这样去弥补。每天的课,都有亮点,来了就要尽可能地掌握,对于这个观点,我们参加的学员都是非常认可的。
数字人才开放计划,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来到云南昆明,为我们传经送宝,在他们心里,都毫不保留把知识传授给我们,希望我们真正学到本领,用专业的知识,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公益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次培训,各群团组织都派出了精英,我是小白,能参与这样的培训,非常感谢单位。这次培训让我提升了认知,也开阔了视野,我想不辜负老师所讲的每堂课内容,学透悟透,学以致用,就是最好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