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走在春天的田野间,一种田野独有的气息,裹在习习风里,不断吹来。沉睡了一冬的田野,似睡醒的美人儿,揉搓这一双迷离的睡眼,慢慢直起身子来,四野张望着,一脸懵懂地看着自己身上的变化,曾经的雪白,接下来的灰暗,都不知不觉换了去,已然是一身的茵茵如碧。
远远的,会看见有燕子、鸟儿们在田野里,低低飞舞着,以为是与苏醒过来的田野嬉戏呢。还有更重要的,它们在追逐在忙碌的农人们左右,一会儿飞起,一会儿落下去,动作很快,好似离弦的箭一般。那优美的动作,还是吸引了我,不禁走过去。田野里小草儿仰着头,它们虽然细小,也很柔弱,但却坚定地坚守在旷野里。野花,零零星星点缀在萋萋绿草间,红的黄的粉的好似地上的蝴蝶,展着翅膀,向着蓝天,跃跃欲试。
走近了,看到一对年老的老夫妻在用犁铧犁地呢。他们见了我,很友好地向我打着招呼,紧靠着他们这块地的还有几位农人也在忙碌着,同样远远地向我挥手。虽然隔得远,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们的热情与友好。
随着犁铧插进泥土不断的前行,一片片新鲜的泥土被划开。顿时,一缕缕新鲜的泥土味道,飘散出来,那味道,好鲜美,好似凝结着许许多多的味道的,小麦谷子大豆各种蔬菜果子的味道,都有的。那些燕子,一只只黑色的精灵一般,它们俯冲下去,飞快的,马上飞起——它们是在新鲜的泥土里,寻觅着它们想要的美食,一些沉睡在泥土里的虫儿们。有蚯蚓,也有金龟子或金龟甲的幼虫,再有一些叫不上名字来的白色幼虫儿,都被翻上来了。一只只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真是无处可逃了,成了一只只燕子们的美餐呢。燕子原本就是庄稼地里的杀虫能手,此刻更是大显身手了。
农人们,最喜欢的就是燕子,他们爱惜着一只只从远方飞回来的小精灵们,爱惜的目光看着追随在身后的燕子们。就连拉着犁铧的黄牛,也很喜欢燕子们,轻轻甩着尾巴,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着燕子们在田野里飞舞着。
燕子们很是顽皮,不断飞下来,落在犁铧上,被黄牛拉出一段距离,忽然在飞起,还有的落在黄牛身上,悠哉乐哉地被黄牛托着走一段路,再飞起。再有一些鸟儿们,也飞了来,围着犁铧飞舞,欢唱着。
而,犁铧确实默默的,不声不响,在加倍努力的劳作。
老父亲姓秦,夫妇二人都是一直住在村庄里,耕种着自己的几亩地。秦老伯说他就是靠着种地,将自己的一双儿女养大,又供他们读了大学的。现在儿女都有出息,在城市里有工作也安了家。好多次回来接他们去城里养老享清福,但是,他们离不开土地,舍不得这一把犁铧。
二
犁铧,闪着铁色的暗哑光芒,在阳光下,依旧深沉得让人心疼。秦老伯夫妇在喝着水,坐在树影下稍做休息,黄牛去了水边也在饮水。唯有犁铧默默,在田野地头的太阳地里,不声不吭。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给我猜的谜语:“弯弯树,弯弯柴,能把地球翻过来。”一辈子热爱土地的父亲,过早地让我认识了农具,并且要牢记住,农具在农人心里的位置,我们的生活,农具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缕缕泥土,芬芳的气息再次习习飘来。刚刚的,看着燕子、鸟儿们与人们和谐共处的景象,不禁令我好似回到远古时候。那时的人们与燕子与飞鸟又是如何相处的呢?定是也是如此友好吧?!甚至要更加和谐的。想想,春天的田野,到处一片片荒凉,荒凉的只有野兔獾狐狸麋鹿羚羊甚至有狼在游走;想想远古时候,那时的人们又是靠什么来深耕土地,来播种来种庄稼的呢?就靠着一双手,就单单靠着一身力气吗?
大约公元前3500年吧,同样居住在地球上的一位农夫,他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一位农夫,在不断的劳作中,一天,天气清明,无风无雨,很好的耕种天气,然而,因为没有什么工具,双手劳作,提高不了劳作效率的。就在这时,那位农夫,无意间折下来一只Y形的木段,他试着将尖头部分向泥土里深扎下去,一次次,他做着这个动作,而后,他将Y形的木段下面的枝段雕刻成一个尖头,上面的两个分枝则做成两个把手,他就这样一次次,又一次次,以后,他又再试着,将犁系上绳子由一头牛拉动,尖头就在泥土里扒出一道狭小的浅沟,他呢,就用把手来驾驶犁。这就是,早期的犁铧,也就是这位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农夫,在劳动中,发明了犁铧。
发明了牛拉犁具。早期的犁是用Y形的木段制作的,下面的枝段雕刻成一个尖头,上面的两个分枝则做成两个把手。将犁系上绳子由一头牛拉动,尖头就在泥土里扒出一道狭小的浅沟,农民可以用把手来驾驶犁。到公元前三千年,犁进行了改进,把尖头制成一个能更有力地辟开泥土的“犁铧”,增加了一个能把泥土推向旁边的倾斜的底板。这一改进使得犁更加高效,能够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
那么,我们呢,早期是在大约自商代起,已使用耕牛拉犁,那时的犁铧,还是木身石铧。等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在木犁铧上套上了V形铁刃,叫做称铁口犁。此时的犁架缩小,不在笨重,而是轻便灵活,可以自由地调节土地深度深浅,耕作效率大大提高,农具又上升了一个台阶。而欧洲人,大概在公元前500年,一位农夫造出了铁犁,这时候的犁已经很像样啦,犁前有二个轮子和一个犁刃也就是犁铧。大约在1700年代欧洲人开始用先进的罗瑟兰犁、兰塞姆金铁犁和甚至用起了播种机了。那么发达的美国呢,好早以前,美国的移民就已经开始用迪尔铜犁了,其他各大洲也开始用铜犁。
总之,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于推广,不是单一的,也不是独立的。它凝聚了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各国发明家的心血,并充分体现出在劳动实践中劳作人们的聪明与智慧。
三
犁,在我国,一路走来,逐渐给便于完善,成为了如今的犁铧。
翻开《齐民要术》里有这样的记述:“长辕耕平地尚可,于山涧之间则不任用,且回转至难、费力,未若齐人蔚犁之柔便也。”由此可见,在我们山东一带,已有适合山间耕作的犁了。我知道,在我们山东犁铧一直被人们看重的,我小的时候,在乡下的姨姥姥家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的人们耕种大多就是靠着牛拉犁人拉犁来进行的。至今还记得,姨姥姥做好早饭,又包上几张饼和咸菜,要姨姥爷和舅舅捎着午间吃,因为要去地里犁地,还记得姨姥姥管犁地叫做“经地”,以后,又听人犁地叫做“揭地”,再有叫“翻地”,还有叫“扣地”的。
在姥姥家的乡下,犁地很重要的,人们都还关注的,好似整个春天,唯有耕地才是人们关心并且要做好的大事,唯有耕种好地,才是一年甚至关系到几年的吃穿似的。犁地,不仅是咱们农人每年春天必须做的,就算是君王也是要必去去做的呢。
我记得坐在田野上,我一辈子手不释卷的姥爷,虽然一直行医,却从没有放下书本,也没有离开过耕种。老人家望着田野里耕种的人们,不由得对舅舅们说:“都听说过‘籍田’吗?知道什么意思吗?”
姥爷讲了“籍田”,是古代吉礼的一种。就是在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想想看一代天子都对耕种如此重视,又何况我们靠着土地生存的普通人呢。犁,比仅仅是普通百姓拉过,还有高高在上的君王,也拉着它,躬耕与田野上。
我正在联想着犁的今生前世,几位远处的耕种的人也围过来休息。
说起犁来,每个人都对犁的记忆深刻的,且,也是有感情的。尽管如此,犁,在走过春秋战国的云烟,穿过秦汉关山,又博览过了隋唐之风韵,在看尽宋元明清的兴衰更替之后,田野上的一支笔,蘸着时代的起起落落风风雨雨,绘画着一幅幅与时俱进的美丽锦绣图画。
或许,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也渐行渐远,慢慢离开了它一直驰骋纵横的田野吧。然而,看到秦老伯依然用犁铧在犁地,我还是有些震惊到了,便好奇地问为什么。因为当今社会科技发达,农耕时代的影子早已难寻觅了,大型机器现代化管理耕作,很少再见到用犁用牛来耕作的了。没等秦老伯回答,就有人争着替他回答,一呢,就是喜欢用犁来耕种,再就是小片土地,大型机器施展不开。
秦老伯现在种地,不再追求什么赚钱不赚钱的,不去种经济作物,就种自己喜欢吃的作物,什么谷子、高粱、红小豆、绿豆什么的。再就是我决不让自己家的土地荒着,还有一些人家的土地,因为老人年老有又疾病,没法耕种,年轻人都在外打工,也没时间管理,我就都承包过来,都种着,只要能动,能拉动犁,牵动牛,就下地耕种。
犁,默默在田野里耕作,想不到人也因为亲近犁的缘故吧,也有了犁的品质,也与土地有了解不开的深情,离不开泥土,离不开深爱的土地了;犁,从古到今,甘心情愿于田野上,总是先于种子下到底层一下,去为种子铺好,并整理好床铺,然后,种子千呼万唤来到它的温床上,在舒适的温床上开始了它的芽发,成长。
那么,犁呢,早已隐退,在功成名就之时,人们丰收的歌里,唱醉了的只有丰收的庄稼。是的,春耕秋种,庄稼绿了,金黄金黄一片片,又火红火红的一片片,又一片片。犁,从未停息,从春天到秋季,总是不知疲倦,欢快地在田野上,用它的一支笔日夜耕耘,绘画着不同季节里的绚丽多彩,如画,如醉。
犁,始终没有退出它的田野的,至少,我们的记忆里,永远有犁的地位,甚至,是至高无上的。
走在春天的田野间,一种田野独有的气息,裹在习习风里,不断吹来。沉睡了一冬的田野,似睡醒的美人儿,揉搓这一双迷离的睡眼,慢慢直起身子来,四野张望着,一脸懵懂地看着自己身上的变化,曾经的雪白,接下来的灰暗,都不知不觉换了去,已然是一身的茵茵如碧。
远远的,会看见有燕子、鸟儿们在田野里,低低飞舞着,以为是与苏醒过来的田野嬉戏呢。还有更重要的,它们在追逐在忙碌的农人们左右,一会儿飞起,一会儿落下去,动作很快,好似离弦的箭一般。那优美的动作,还是吸引了我,不禁走过去。田野里小草儿仰着头,它们虽然细小,也很柔弱,但却坚定地坚守在旷野里。野花,零零星星点缀在萋萋绿草间,红的黄的粉的好似地上的蝴蝶,展着翅膀,向着蓝天,跃跃欲试。
走近了,看到一对年老的老夫妻在用犁铧犁地呢。他们见了我,很友好地向我打着招呼,紧靠着他们这块地的还有几位农人也在忙碌着,同样远远地向我挥手。虽然隔得远,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们的热情与友好。
随着犁铧插进泥土不断的前行,一片片新鲜的泥土被划开。顿时,一缕缕新鲜的泥土味道,飘散出来,那味道,好鲜美,好似凝结着许许多多的味道的,小麦谷子大豆各种蔬菜果子的味道,都有的。那些燕子,一只只黑色的精灵一般,它们俯冲下去,飞快的,马上飞起——它们是在新鲜的泥土里,寻觅着它们想要的美食,一些沉睡在泥土里的虫儿们。有蚯蚓,也有金龟子或金龟甲的幼虫,再有一些叫不上名字来的白色幼虫儿,都被翻上来了。一只只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真是无处可逃了,成了一只只燕子们的美餐呢。燕子原本就是庄稼地里的杀虫能手,此刻更是大显身手了。
农人们,最喜欢的就是燕子,他们爱惜着一只只从远方飞回来的小精灵们,爱惜的目光看着追随在身后的燕子们。就连拉着犁铧的黄牛,也很喜欢燕子们,轻轻甩着尾巴,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着燕子们在田野里飞舞着。
燕子们很是顽皮,不断飞下来,落在犁铧上,被黄牛拉出一段距离,忽然在飞起,还有的落在黄牛身上,悠哉乐哉地被黄牛托着走一段路,再飞起。再有一些鸟儿们,也飞了来,围着犁铧飞舞,欢唱着。
而,犁铧确实默默的,不声不响,在加倍努力的劳作。
老父亲姓秦,夫妇二人都是一直住在村庄里,耕种着自己的几亩地。秦老伯说他就是靠着种地,将自己的一双儿女养大,又供他们读了大学的。现在儿女都有出息,在城市里有工作也安了家。好多次回来接他们去城里养老享清福,但是,他们离不开土地,舍不得这一把犁铧。
二
犁铧,闪着铁色的暗哑光芒,在阳光下,依旧深沉得让人心疼。秦老伯夫妇在喝着水,坐在树影下稍做休息,黄牛去了水边也在饮水。唯有犁铧默默,在田野地头的太阳地里,不声不吭。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给我猜的谜语:“弯弯树,弯弯柴,能把地球翻过来。”一辈子热爱土地的父亲,过早地让我认识了农具,并且要牢记住,农具在农人心里的位置,我们的生活,农具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缕缕泥土,芬芳的气息再次习习飘来。刚刚的,看着燕子、鸟儿们与人们和谐共处的景象,不禁令我好似回到远古时候。那时的人们与燕子与飞鸟又是如何相处的呢?定是也是如此友好吧?!甚至要更加和谐的。想想,春天的田野,到处一片片荒凉,荒凉的只有野兔獾狐狸麋鹿羚羊甚至有狼在游走;想想远古时候,那时的人们又是靠什么来深耕土地,来播种来种庄稼的呢?就靠着一双手,就单单靠着一身力气吗?
大约公元前3500年吧,同样居住在地球上的一位农夫,他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一位农夫,在不断的劳作中,一天,天气清明,无风无雨,很好的耕种天气,然而,因为没有什么工具,双手劳作,提高不了劳作效率的。就在这时,那位农夫,无意间折下来一只Y形的木段,他试着将尖头部分向泥土里深扎下去,一次次,他做着这个动作,而后,他将Y形的木段下面的枝段雕刻成一个尖头,上面的两个分枝则做成两个把手,他就这样一次次,又一次次,以后,他又再试着,将犁系上绳子由一头牛拉动,尖头就在泥土里扒出一道狭小的浅沟,他呢,就用把手来驾驶犁。这就是,早期的犁铧,也就是这位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农夫,在劳动中,发明了犁铧。
发明了牛拉犁具。早期的犁是用Y形的木段制作的,下面的枝段雕刻成一个尖头,上面的两个分枝则做成两个把手。将犁系上绳子由一头牛拉动,尖头就在泥土里扒出一道狭小的浅沟,农民可以用把手来驾驶犁。到公元前三千年,犁进行了改进,把尖头制成一个能更有力地辟开泥土的“犁铧”,增加了一个能把泥土推向旁边的倾斜的底板。这一改进使得犁更加高效,能够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
那么,我们呢,早期是在大约自商代起,已使用耕牛拉犁,那时的犁铧,还是木身石铧。等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在木犁铧上套上了V形铁刃,叫做称铁口犁。此时的犁架缩小,不在笨重,而是轻便灵活,可以自由地调节土地深度深浅,耕作效率大大提高,农具又上升了一个台阶。而欧洲人,大概在公元前500年,一位农夫造出了铁犁,这时候的犁已经很像样啦,犁前有二个轮子和一个犁刃也就是犁铧。大约在1700年代欧洲人开始用先进的罗瑟兰犁、兰塞姆金铁犁和甚至用起了播种机了。那么发达的美国呢,好早以前,美国的移民就已经开始用迪尔铜犁了,其他各大洲也开始用铜犁。
总之,犁的发明、应用和发展于推广,不是单一的,也不是独立的。它凝聚了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各国发明家的心血,并充分体现出在劳动实践中劳作人们的聪明与智慧。
三
犁,在我国,一路走来,逐渐给便于完善,成为了如今的犁铧。
翻开《齐民要术》里有这样的记述:“长辕耕平地尚可,于山涧之间则不任用,且回转至难、费力,未若齐人蔚犁之柔便也。”由此可见,在我们山东一带,已有适合山间耕作的犁了。我知道,在我们山东犁铧一直被人们看重的,我小的时候,在乡下的姨姥姥家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的人们耕种大多就是靠着牛拉犁人拉犁来进行的。至今还记得,姨姥姥做好早饭,又包上几张饼和咸菜,要姨姥爷和舅舅捎着午间吃,因为要去地里犁地,还记得姨姥姥管犁地叫做“经地”,以后,又听人犁地叫做“揭地”,再有叫“翻地”,还有叫“扣地”的。
在姥姥家的乡下,犁地很重要的,人们都还关注的,好似整个春天,唯有耕地才是人们关心并且要做好的大事,唯有耕种好地,才是一年甚至关系到几年的吃穿似的。犁地,不仅是咱们农人每年春天必须做的,就算是君王也是要必去去做的呢。
我记得坐在田野上,我一辈子手不释卷的姥爷,虽然一直行医,却从没有放下书本,也没有离开过耕种。老人家望着田野里耕种的人们,不由得对舅舅们说:“都听说过‘籍田’吗?知道什么意思吗?”
姥爷讲了“籍田”,是古代吉礼的一种。就是在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想想看一代天子都对耕种如此重视,又何况我们靠着土地生存的普通人呢。犁,比仅仅是普通百姓拉过,还有高高在上的君王,也拉着它,躬耕与田野上。
我正在联想着犁的今生前世,几位远处的耕种的人也围过来休息。
说起犁来,每个人都对犁的记忆深刻的,且,也是有感情的。尽管如此,犁,在走过春秋战国的云烟,穿过秦汉关山,又博览过了隋唐之风韵,在看尽宋元明清的兴衰更替之后,田野上的一支笔,蘸着时代的起起落落风风雨雨,绘画着一幅幅与时俱进的美丽锦绣图画。
或许,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也渐行渐远,慢慢离开了它一直驰骋纵横的田野吧。然而,看到秦老伯依然用犁铧在犁地,我还是有些震惊到了,便好奇地问为什么。因为当今社会科技发达,农耕时代的影子早已难寻觅了,大型机器现代化管理耕作,很少再见到用犁用牛来耕作的了。没等秦老伯回答,就有人争着替他回答,一呢,就是喜欢用犁来耕种,再就是小片土地,大型机器施展不开。
秦老伯现在种地,不再追求什么赚钱不赚钱的,不去种经济作物,就种自己喜欢吃的作物,什么谷子、高粱、红小豆、绿豆什么的。再就是我决不让自己家的土地荒着,还有一些人家的土地,因为老人年老有又疾病,没法耕种,年轻人都在外打工,也没时间管理,我就都承包过来,都种着,只要能动,能拉动犁,牵动牛,就下地耕种。
犁,默默在田野里耕作,想不到人也因为亲近犁的缘故吧,也有了犁的品质,也与土地有了解不开的深情,离不开泥土,离不开深爱的土地了;犁,从古到今,甘心情愿于田野上,总是先于种子下到底层一下,去为种子铺好,并整理好床铺,然后,种子千呼万唤来到它的温床上,在舒适的温床上开始了它的芽发,成长。
那么,犁呢,早已隐退,在功成名就之时,人们丰收的歌里,唱醉了的只有丰收的庄稼。是的,春耕秋种,庄稼绿了,金黄金黄一片片,又火红火红的一片片,又一片片。犁,从未停息,从春天到秋季,总是不知疲倦,欢快地在田野上,用它的一支笔日夜耕耘,绘画着不同季节里的绚丽多彩,如画,如醉。
犁,始终没有退出它的田野的,至少,我们的记忆里,永远有犁的地位,甚至,是至高无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