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读书感悟
文章内容页

“鹦哥嘴”上红旗飘

  • 作者:美文苑
  • 来源: 原创
  • 发表于2021-12-11 18:24:30
  • 被阅读0
  •   谷继文

      鹦哥嘴,位于通江县城西(今通江县民胜镇),海拔800多米,地势险要,居高临下。1932年12月29日,时任红军34团团长的许世友率部在鹦哥嘴一带迎敌,并取得了红军入川后与军阀部队的第一次正面战斗的胜利,使红军在通江城站稳了脚跟。1933年7月-12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奉命迁到鹦哥嘴,有力地配合仪南、营渠、宣达三大进攻战役。由于多种原因,鹦哥嘴这个曾经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巨大贡献的地方,一度被湮没在历史风尘中。在红军入川9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特将那段红色往事挖掘出来,献飨读者。以期再现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军精神,建设好鹦哥嘴美好家园。

      一、五星闪耀:红旗从陕南飘来

      1932年12月17日,横亘陕南和川北210里的大巴山上红旗漫卷,一支一万余人的队伍,脚穿草鞋,头顶五角星,衣衫单薄,艰难跋涉在风雪满天的羊肠小道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红四方面军征服巴山天险,进军川北。

      12月21日,红四方面军主力14000余人全部翻越大巴山进入通江境内两河口。22日,红军进占泥溪场后,正式提出:“停止转征,在川北创建根据地”的口号,并迅速建立了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赤北县苏维埃政府。

      红军进抵泥溪场后,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兵分两路,红10师横渡宕水东进,向洪口、至诚、麻石等地区挺进;总部率11、12、73三师进驻苦草坝。23日,以张国焘为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为副主席,曾中生为参谋长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苦草坝召开入川后第一次高级干部会议,正式决定在川陕边界创建根据地,并发布了《红四方面军入川十大纲领》。24日,红12师师长旷继勋率部抵瓦室铺,歼灭了驻瓦室场的田颂尧29军3师7旅14团2营6连,俘虏一个排。潜留的民国通江县团务大队逃亡之前,乘夜纵火焚烧瓦室铺,危及全街百姓。红四方面军总部率战士奋勇救火,老百姓看到了红军是仁义之师,非常信任和欢迎。方面军总部驻瓦室铺后,第二次分兵,令73师越火天岗,西进新场坝、平溪坝,向南江挺进。

      25日拂晓,红12师师长旷继勋、政委甘元景率先头部队,由在通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巴中中心县委书记吕自谦所派交通员吴尚德作向导,从县城东北方向攻占通江城。吕自谦率民国通江县政府保安队30余人,在北城门迎接红军入城。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战斗,守城的田颂尧部两个营及地方保安队人员大部被歼。全城百姓见红军到来,无不欢欣鼓舞,抬猪送匾,慰劳部队。26日,红四方面军总部率11师和12师35、36两团开进通江城,城区内外,万人空巷,夹道欢迎,穷苦百姓同红军一道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欢庆红军入川后攻占第一座县城的胜利。接着,以徐向前为总指挥,王树声为副总指挥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进驻通江县城文庙;以张琴秋为主任,傅钟为副主任的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进驻县城学宫;以张雨滴为部长的总经理部进驻县城南寺。29日,以张国焘为主席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入驻城内天主教堂,立即颁发布告,号召人民群众起来反对军阀和地主豪绅的剥削与掠夺,废除苛捐杂税,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参加红军,建立工农民主政府。

      12月29日,在通江县城成立了以旷继勋为主席的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作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前的最高政权机关。临时革命委员会成立后,除积极为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做准备外,更主要的是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财产、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组建地方武装等工作。省临时革命委员会派出大批工作队,深入农村、乡镇,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基层政权。这时,灾难深重的通江人民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党和红军领导发动的革命斗争和苏维埃运动中。

      二、御敌鹦哥嘴:川陕苏区第一战

      鹦哥嘴是川陕苏区首府通江城的西大门。自古西到巴州、成都,南下达州、万州,北上汉中、西安,东上万源、安康,都必通过雄踞古蜀道要冲的鹦哥嘴。历史上,无论李雄、李特进出川东北,蜀王王建出壁州、攻占成都建立西蜀政权,还是明末张献忠横行川陕,鄢蓝义军和白莲教攻占通江,都必须首先攻占鹦哥嘴,然后进入通江城。

      这里属川东北低山区中切割地带,木兰山和鹦哥嘴南北对矗,西边沿渡水溪向杨柏河流淌,两岸横峰夹峙,地势险要,不是雄关,胜似雄关。向东翻过马岭岗约10华里就是通江古城。

      1932年12月25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城,在通江建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及各级党、政、军机关,以此为首府开创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鹦哥嘴就是首府西大门的天然屏障,更是行军作战、后勤保障的重要通道。

      红军占领通江城后,引起了川军田颂尧的极大恐慌。当时,田颂尧部正在川西参与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的“二刘争霸”之战,急忙调兵回援。田部急令李炜如率陈宗进旅及罗乃琼师、万选青旅部分兵力,由巴中向通江进犯至鹦哥嘴,意图趁红军立足未稳,把红军主力消灭在通江城。

      1932年12月29日傍晚,在红军34团团长许世友的率领指挥下,首先抢占了鹦哥嘴险关要道。翌日拂晓,敌兵推进至山嘴下,红军战士迎着刺骨的寒风,进入阵地埋伏在潮湿的简要工事里,警惕地注视着前方。敌李炜如部趾高气扬地向阵地发起集团冲锋,一群一群地往上涌。红军居高临下,许世友团长一声令下“打”,子弹和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打得敌人抱头鼠窜,狼狈后退。

      许世友将军在《我在红军十年》中记述了鹦哥嘴战斗的主要经过:“待敌军接近阵地前沿几十米时,全团火器像刮风似的响了起来,打得敌人一片一片地倒下去。前面的敌人招架不住,掉头便逃。后面的敌人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被退下来的敌人冲了个人仰马翻,乱成一团。我们所有的火器一齐向敌群里猛打。敌人的死尸、伤兵、枪支连同石头,像倒垃圾一样,乱七八糟地往下滚。有些敌人见退路拥挤,干脆从两侧跳岩逃命。”

      敌人后来又发起第二次进攻,但他们确都像乌龟似的爬爬停停,只要红军枪声一响,就往后退缩。这时,红军几十把军号吹响,几十杆红旗迎风招展,战士们犹如猛虎下山,迅速向敌人扑去,敌人抵挡不住,纷纷溃逃。红军部队乘胜追击,山沟里到处都是敌人的尸体和伤兵,直追到30华里外的杨柏河,沿途俘敌数百。鹦哥嘴战斗,是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个大胜利,歼(俘)敌一团余,约2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该战斗遗址尚存。即以寨堡梁为中心,修筑工事、碉堡、哨所、战壕等;东起草庙村,西至新场村,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1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现存战壕长1.5公里,宽2米,深0.85米,东50米处为红花溪,西30米处为鼓儿沟,西10米处为民胜街道,北60米处是贺家沟。

      这场战斗是红军入川后与军阀部队的第一次正面战斗,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斗志,为开创和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起到了奠基作用。

      三、建立苏维埃:穷苦人自己的政权

      鹦哥嘴战斗的胜利,保障了川陕苏区首府通江城的安全,红军站稳了脚跟。中共红江县委立即在这里建立了鹦哥嘴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领导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积极动员农民生产粮食、送运物资、保障后勤、支援红军作战,巩固苏维埃政权。

      鹦哥嘴乡苏维埃,隶属赤江县马家坪区,下辖5个村苏维埃,人口2800余人。

      鹦哥嘴乡苏维埃政府设乡监察委员会,委员:岳仕玉、王永安。乡执行委员会,委员:屈思宪、周友春。苏维埃主席:闫际贵。副主席:贾登奇。劳工委员:李朝珍、李家富。土地委员:杨云昌、黄仕玉。裁判委员:闫汉文、罗湘国。下辖5个村苏维埃:老君山、大竹园(一村);乌龙山、烧香背(二村);梓潼庙(三村);槐树垭、盖刹寺(四村);草庙子(五村)

      在1932年至1934年两年多时间里,鹦哥嘴乡(今民胜镇)支援红军作战组织了700余人参加运输队,特别是有3000余人次参与杀牛坪战场抢运伤员、运送弹药军粮,有力地支援了阻击作战,为红军支援粮食22.7万斤、支援被服等物资2200余件、参加红军医院、兵工厂工作和各种后勤运输达1.1万人次。

      四、战地血花:总医院在鹦哥嘴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是红军入川时在泥溪场成立的。1933年7月,总医院奉命迁到通江城西的鹦哥嘴(现民胜镇驻地,距县城15公里)。院部、总务处、被服厂驻罗家大院子,政治部驻正街高房子,中医部驻白庙子,医务部等其余部门及病房分别驻五香庙、草庙子、罗家大院子、杨家坝、阎家坝、肖家河等地。

      总医院迁驻鹦哥嘴阶段,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取得反“三路围攻”胜利,木门军事会议后,准备发动“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等进攻战役阶段。经过战争洗礼,总医院组织机构不断建立、完善、健全。医护技术力量通过招聘及红色卫生学校的培训,也有了较大的充实和提高。通过统一战线工作,红四方面军与国民党杨虎城十七路军达成互不侵犯默约,开通了“川陕苏区首府通江-碑坝-南郑-汉中”的红色交通线,药物、医疗器械及生活物资暂时得到一些补充。从总医院的建立和发展历程来看,总医院驻鹦哥嘴阶段,已经发展成为一所规模宏大、职能健全、名副其实的总医院。这期间,医院条件较为简陋,医疗器械和药品严重缺乏。总医院贯彻落实红四方面军新场坝全军医务工作会议精神,医护人员和伤病员和衷共济,互相配合,共渡难关,创造了许多医卫许多奇迹。

      1933年8月,“仪南”“营渠”战役相继开展,从前线抢运至鹦哥嘴总医院的伤员很多,加之当时伤寒、痢疾、痘麻流行,常住伤病员在1000人以上,高峰时达3000人左右。尽管医务人员千方百计地抢救治疗,但由于有的伤病过重,加之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在半年中就有1000余名烈士牺牲,长眠在鹦哥嘴。

      为提高救治伤病员的效率,总医院实行军事化管理。伤病员必须根据伤病轻重、职务情况分别编为若干个班、排、连进行救治。“特别是生命垂危的伤员,在医疗、护理、饮食方面特别优待;休养连主要接收伤愈后需休养者或负伤致残者。”

      医务部下设的卫生大队和看护营主要任务就是在医生检查治疗后进行护理。看护营人员达350多人,编成了3个连队。“看护员的工作量较大,最重彩号是1个人1个看护;一般重彩号是二三个人1个看护;轻彩号是七八个人1个看护;能走动的是20多人1个看护。”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送药、打针、量体温、输液、外科擦药、病历记录等工作。

      1933年8月11日至13日,红四方面军在红江县(今涪阳)新场坝召开了全军入川以来第一次医务工作会议,这是全军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以实现“为战争服务,为苏区建设服务”之目的。讨论研究了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领导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健全部队卫生工作,团结争取旧的技术人员和培养新的技术人员以及伤病员的管理和思想教育等问题。参会代表主要是总医院及分医院,各军、师医院负责人,共30余人。会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总结全军卫生工作的同时,向大家讲解了《简略卫生常识》;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作了《全军医务会议的几个中心问题》的讲话。会上学习和下发了曾中生编写的《战地卫生》手册,成为指导全军医疗卫生工作的行动指南。

      会后,总医院进一步加强了对医院管理、明确了医务工作思路和责任,进一步加强了部队卫生工作,保障了8月开始的仪南、营渠、宣达3个进攻战役的伤员治疗工作。

      五、红色印记:刻在心灵的丰碑

      红色鹦哥嘴,今日民胜镇。当年金戈铁马的战火硝烟虽然远去,但红军精神犹存,红色遗迹遍布。根据县委党史研究室和县文管所多次普查红色遗址,全镇有红色遗址、遗迹40多处。其中红军石刻标语10多处,红军墓群10余处,现存2处,其他不可移动遗址10余处,由于自然灾害和基本建设毁坏遗迹10多处。这些遗留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的红色印记,是刻在人们心灵上的丰碑,激励着人们一代代传承,克难攻关,建设美好家园。

      錾刻在新场村危家嘴三社墓碑上的石刻标语:

      “去年五一消灭田颂尧!今年五一消灭刘湘!”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狗党!”

      “刘湘是帝国主义最忠实的走狗!”

      “刘湘田颂尧不是川军是整川里穷人的军队!”

      “活捉刘湘!”“平分土地。”

      “时时刻刻准备和敌人作战!坚决消灭当前敌人刘湘!”

      “白军士兵替刘湘送死!反对刘湘进攻川陕苏区!”

      “工农专政。”“不消灭敌人子孙后代就保不住。”

      “刘湘是我们的敌人!”

      巴中县委会制

      还有刻在鹦哥嘴山下渡水溪岸上墓碑上的石刻标语: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粉碎帝国主义的五次围剿。”

      “刘湘是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消灭刘湘,保卫赤区。”

      巴中县委会制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迁驻鹦鸽嘴期间,总医院常住伤病员高峰期达3000余人。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死亡烈士约1200余人,烈士墓主要分布在鹦鸽嘴场镇四周的五显庙、塘塬里、罗家山、严家院、草庙子、闫家坝、屈家岭、肖家河、狮儿梁等十余处。

      新中国成立后,烈士坟墓保存较完好的主要是五显庙、狮儿梁二处。现由于多种原因,绝大部分坟墓已被破坏,不复存在。

      六、红色传奇:献身革命舍生忘死鹦哥嘴人民为了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为了红军队伍的壮大和战斗的胜利,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永垂史册,他们的的英雄事迹光耀千秋。

      朱仕焕:开国将军从这里走出。朱仕焕,男,鹦哥嘴人,生于1913年3月。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麻石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共青团少共区委组织部部长,共青团区委书记,县委书记,中共长赤县委书记兼县独立团政治委员。1935年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政治协理员,中国医科大学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副政治委员,东北军政干部学校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十七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吉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朱仕焕朱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1年离职休养,2011年去世,享年98岁。

      张庭富:鹦哥嘴走出的巾帼传奇。张庭富,女,鹦哥嘴人。1932年底参加红军,经川陕省委书记袁克服介绍入党。16岁任川陕省委第一任妇女部长,后改任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内务委员会主席。长征途中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熊国炳结婚,过草地翻雪山,南下甘孜,两爬雪山,北上甘肃,在会宁与红一方面军第二次会师,结束漫漫长征路。1936年奉中革军委之命随西路军西渡黄河,经历了惨烈的西征作战,与熊国炳失散。后被俘,为免遭敌兵污辱,她一脸抹黑,不辨男女。活埋俘虏时,她被马家军班长黄大明救出,与黄大明结为夫妇,流落在甘肃高台。高台县解放后,重新加入党组织,先后任高台县天城乡妇女主任、农协会委员、党支部书记。1958年,丈夫去世后携子女回通江定居,享受老红军待遇,2010年病逝。

      李开英:全家血洒祁连山。李开英,女,鹦哥嘴人,1933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参加了长征和西路军作战,历任排长、连长、指导员。1932年红军解放通江后,随即开展了戒烟运动,发动村里的妇女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红军运送粮草,被省苏维埃政府表彰为支前模范。她先送丈夫参军,后自己也带着12岁的儿子参加红军。长征途中,李开英机智逃出敌人的包围,赶上了部队。1936年西路红军奉命西征渡过黄河以后,李开英率一个连编入第九军供给部,在甘肃一条山作战中再次负伤,并与李文英、贺福祥掉队,她们白天躲避敌人的搜捕,夜里出来赶路,路经一寨子讨饭时,寨主发现是红军,便放出恶狗扑向她们,李开英双腿被恶狗咬伤,肠子都被撕扯出来了,奄奄一息的李开英被两位战友救到窑洞后,她为了不拖累战友,支开战友后吞食鸦片自杀牺牲,临终在窑洞墙壁上写下她儿子的名字和所在的部队名称,然而她并不知道丈夫和儿子全家都牺牲在祁连山。

      朱仕朴:特殊战场献终生。朱仕朴,鹦哥嘴人。1932年12月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川陕苏区时期任川陕省少共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重庆通讯学校校长、西安军事工程电讯学院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955年授大校军衔。1991年因病逝世。

      肖年富:支前模范作贡献。肖年富,男,鹦哥嘴人,是鹦哥嘴一带有名的铁匠师傅。1933年春,乡苏维埃建立后,苏维埃干部要他领办铁工厂,他找来四个手艺较好的师兄弟,并将自家的所有铁匠工具全部捐献出来,在闫一生的吊脚楼下安装了三盘红炉,开始加工锅铲、锅勺、斧头等生产生活用具供苏维埃招待所使用,他还通过仿制红军带来的“锯镰子”,提高了苏区群众的劳动效率。随着红军和地方武装的壮大,武器需求量增加,铁工厂便主要生产马刀、矛子、脚码子。两年时间里,他领办的铁工厂生产了大量的军需民用铁具,其中加工马刀1000余把,为保卫和建设苏区作出了突出贡献。

      杜忠云:錾刻首府第一幅石刻标语。杜忠云,字良乡,男,鹦哥嘴人。幼年师从石匠杜兴贤,学得一身好手艺,成为名扬通、南、巴的“石匠掌墨师”。县城西门(现通江大桥侧)的“王氏贞节”石牌坊(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红军解放通江城后,为广泛动员群众,决定利用通江山高石头多、石刻艺术底蕴深厚的优势扩大宣传,便聘请杜忠云在通江县城对面壁山下山崖錾刻下了“争取苏维埃中国”。这幅标语历史地成为川陕苏区第一幅石刻标语,由于宣传效果好,遂在全苏区全面推广。杜忠云也带领自己的徒弟参加了川陕省委宣传部的錾字队,将红军标语刻在了巴山的山山岭岭,如今红军石刻标语已成为刻在巴山大地上的红色丰碑。

      张朝一,鹦哥嘴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作战科长、团参谋长、团长、师长、副军长、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顾问等职,1982病逝。

      屈文焕,鹦哥嘴人。1933年参加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兰州搞过地下工作,曾任野战军高炮独立师师长、华南军区后勤政委、中南防空军法处处长,1958病逝。

      屈思义,鹦哥嘴人。1933年参加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任警卫团营长、团长、长春军分区副司令员。1959年调武汉军区任职,1962年调湖北黄石,1987病逝。

      李成,鹦哥嘴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任连长、副营长、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北公安军后勤部军需科长、凌源县武装部长、朝阳军分区副司令员。

      邓仕荣,鹦哥嘴人。1933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离休前任安徽省商业局副局长。

      赵明和,鹦哥嘴人。1933年参加红军,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工作,参加了长征和西路红军,后流落于甘肃,1956年回老家定居。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两年余时间里,鹦哥嘴有540余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通过走访、调查、核实后追认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共336人,占当年参加红军人数的三分之二,还有部分全家牺牲(失踪)无人证实的无法统计和追认。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从这里走出去的红军战士幸存不到30人,他们大多牺牲在苏区的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各场战役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审核人:站长】

        标题:“鹦哥嘴”上红旗飘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aiqingzheli/6391.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