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哲理 读书感悟
文章内容页

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再思考

  • 作者:文献
  • 来源: 电脑原创
  • 发表于2021-10-08 08:34:15
  • 被阅读0
  •     我最近从《文汇报》推出的组合式专刊《文汇学人》上,读到了由上海交通大学英语系教授何伟文撰写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学科大融合》一文。

      看得出来,作者是在深入研究文艺复兴人文、历史、经验、影响等文献并结合自己独立思考后形成的政论著作。文章旁征博引、有理有节、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学科大融合、艺术与科学兼容并蓄、相辅相成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以为它对于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现实参考和指导意义!

      我是搞艺术教育的,作者文章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我自然感同身受,教育、文艺界太需要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文章了!一位大学外语系的教授尚能够写出如此精深高妙的理论文章,让我这个从事美术教育几十年的老教师情何以堪。何老师的文章分三个部分论述:

      1、“智慧”概念内涵的变化

      智慧内涵的变化使得人们对沉思生活的崇尚逐渐让位于世俗世界中的行动生活,这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学科大融合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亚里士多德所说,人是为了两件事而生,这就是知和行。

      2、学科大融合局面的形成

      新的宇宙观推倒了所有的隔离墙,理性和信仰、艺术和科学、理论和实践等之间的壁垒被渐次移除。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和科学不再像中世纪那样泾渭分明,而是两者相辅相成,在一个彼此交融的前沿共同发展。这个时代艺术的繁荣至少应当部分归功于科学,而对于科学的进步,艺术同样功不可没。学科之间因“隔离墙”的消除而逐渐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融合和渗透的局面。这是一种各学科之间的完满融合,是一种创造性的和谐共处。

      3、“全才”的涌现和学术大发展

      随着学科大融合局面的形成,文艺复兴时期特有的“全才”(大量涌现。所谓“全才”,就是一个人表现出多种兴趣,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学习范围涵盖众多传统意义上不同领域的学问。许多艺术家在绘画、雕塑、音乐、诗歌等每一个领域都创造出全新的完美作品。

      以达·芬奇为例,他既是画家,又是解剖学的奠基人。在心智学术方面,在意大利,同样涌现出真正出类拔萃的“全才”。但丁便是典型例子。但丁是诗人、哲学家和神学家,在造型艺术上也是第一流的人才,他同时还是伟大的音乐爱好者。

      在学科大融合的文化氛围中,“全才”得以在心智上彼此激荡,相互启发。从其所擅长的专业领域之外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全才”的出现为学术大发展提供了契机,最重要的标识就是有意识的创新活动。

      综上可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智慧”概念内涵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构成学科大融合的思想来源,在新的文化氛围中诞生了“全才”,他们突破了原有的边界,将人类学问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类知识是统一的整体,文理之间,学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2 1世纪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曾说过:“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法国作家福楼拜也说过:“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都兼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个领域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爱因斯坦不仅是位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说过,“物理给我以知识,艺术给我以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力。”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培养广泛的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谙熟中国传统文化和书画艺术。李政道曾选定了“用艺术来说明科学”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项目,组织一些著名的画家创作揭示科学内涵的绘画作品。科学与艺术的密切结合,能使科技人才迸发出超常的创造智慧和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唐国强不仅在表演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书法上也造诣颇深,现为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他以他出色的演技、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豁达宽广的胸怀,成为中国最优秀、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

      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拿话筒有三十多年了,而拿画笔却已经有四十余年。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朱军曾拜著名艺术家范曾为师学习画画,成为范曾的关门弟子。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前几年,热炒高考状元。很多人只要一听说“高考状元”这四个字总以为各位学霸们只会潜心钻研学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认定了其必定是书呆子、脑子里都是试题、眼睛里全是分数。因此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要求孩子每天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做。凡是和学习无关的事,一律被看作是“浪费时间”。 她们有的甚至在学校附近租房,全程陪读,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满满的。在这其中,却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没有自由。可是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状元调查发现,事实上状元们大多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就拿2017年举例:

      北京市文科状元:蔡雨玹,自五岁其起就练琴,目前已通过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九级考试,“一有时间就会弹琴,这也是我放松的方式吧。”潘慰慈,2017江苏高考理科状元。潘慰慈不仅学习好,业余爱好更是非常广泛,音乐、绘画、古诗词、文艺作品等都有兴趣;竹笛、吉他更是他的拿手好戏。邢晓彦,2017年海南高考理科状元。从小喜欢画画,主要是画一些素描或者是水彩,感觉拿起画笔的那一刻,身心就开始放松了;有时候学习疲劳了也会练一下钢琴。

      无数事例证实,从幼年开始学习音乐和艺术的孩子,入学后,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显著高于一般孩子。状元们普遍观察细致、思维多元,学习、生活、娱乐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因此她们善于学习,能寻找到跨学科知识之间共融共通之处,并通过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从国内高考考试制度改革,大学逐步取消文理分科可以证明,艺术活动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也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学习提高和进步。

                                                 2021年5月26日于上海

    【审核人:雨祺】

        标题: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再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meiweny.cn/zheli/aiqingzheli/3672.html

        赞一下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美文苑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阅读记录

          关注美文苑